加强教研组建设4篇

时间:2023-05-01 15:10: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提升教师课堂执行力

  第一篇: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

  提升教师课堂执行力

  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

  提升教师课堂执行力

  课程执行力能否提高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整体执行力的提高则与教研组的建设密切相关。我们必须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营造教研氛围,加大教研力度,凝聚教研力量,以实现教研过程的最优化,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提升教师课堂执行力的目的。下面从两方面谈谈本学期在数学教研组建设中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和谐、互动型集体

  整体执行力的提高,有效沟通是基础。只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执行人员才能有效沟通,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执行力。在数学教研组团队建设中,我们营造内部团结并形成合力的团队氛围,发扬具有和谐理念的团队精神。

  1、注重教研活动和谐性、互动性

  重视团队同事关系间的和谐,是营造教研组团结氛围的前提,是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有力保证。我们的教研组活动并不局限于进行专门的会议探讨与严肃的学习研究,而是在平常教学之余的同事互相之间的问题咨询、课程对话、教学探究等等,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日常教研组中的研究与讨论活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参与,自觉或不自觉的质疑都是在生活常态下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使原先属于个人的信息得到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改善今后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基础与帮助。

  2、注重教研活动专题性、系列性

  开展数学教研组活动要正常化,杜绝随意性与无序化,追求教研团队活动专题性与系列性。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立足本教研组实际,在既要兼顾素质教育前提下的新课程改革又要接受民办中学挑战的形式下,从两者的结合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教研起点与工作基点及其优点。我们着重构建了从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实践——提升课程执行力的校本课题研究系列专题。从多视角讨论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问题,初一年级关注数学活动经验,初三年级则强调数学学习的创造性特质,以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拓展模式为主题开展理论学习、讨论、实践课、研究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对各年段的衔接进行系列研究,教师不仅要熟悉初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有关数学活动的特点,将其长处融合在我们的教学中,使新入学孩子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形式。初二年级研究学生如何做好由低到高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过渡。我们从各方面收集初中对数学学习要求的相关信息,钻研初三年级的教材,在初三年级的教学活动中适当渗透高中数学思维,努力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自然衔接。

  两本教材的整合也是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现行的新教材在思维训练上灵活度高,涉及的知识面广,但是各知识点呈螺旋形上升,在各年级中点到为止,不够扎实,教材系统性上较为欠缺,因此,我们将之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各年级经过研究教材都提出了整合建议,2在教研组内讨论,在教学中实践,学期结束时加以修改,最终形成我校数学的校本教材。

  3、注重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自主性

  我们学习课改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每月一次的专题学习,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并在学习后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建立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制度,通过三课两反思、一课多上等方式,在独立备课,原生态上课,听课评课、反思重建中不仅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在竞争中更激活教研组的创造力,形成个性化的课堂。其他教师也在观摩对照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反思教学过程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教师不仅做书面反思,还形成了对话反思的习惯,教师上完一节课,很自然地会对自己的课进行回顾与思考,会产生与人交流的愿望。课后教师间的对话满足了老师这种自然的需求,让老师们有话可说。对话反思可以

  说是一种最真实、自然的教研状态。

  数学教研组有着轻松愉悦的人际关系与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发挥着自主性,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的观念,主动寻找、创造着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努力进行提升课堂执行力的研究,初步形成了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练习设计多层次的特色。

  二、重塑教学的反馈与补救系统

  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教学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多方位捕捉教学反馈:

  1、及时准确地收集课堂反馈

  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提问、课堂练习来捕捉学生的反馈。在备课时,对于新授课要求设计5分钟的小测试,以检验当堂的教学效果,并对下一教时作出修改,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

  2、常态监控和随机监控相结合

  学校每学期有3次常态监控,教师和学生都会作充分准备,便于教师发现一阶段教学中的问题。这学期,教研组尝试进行了随机监控,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事后教师针对每一小题做出了详细的质量分析,各年级都从中看到了教学中的不足,及时修正、改善教学行为。

  (二)完善补救制度: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建立有效的矫正补救措施,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前期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从而控制学生两级分化,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要求。同时通过补救措施还可使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共性矫正

  针对全班带共同性的问题进行矫正,如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容易忽视的地方,我们设置了十分钟的“天天练”,每天4-5小题的练习,有计算、有学生易混淆知识的对比练习,将难点化整为零,4并且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将某些知识阶段性复现,不断巩固,直至牢固掌握。

  2、个性矫正

  个别学生的错因,教师需要给学生对“症”服“药”,作业面批,找清错误原因,并作针对性的补充练习。我们的补缺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新授内容做到“日日清”、“周周清”,单元知识“月月清”,对课堂教学进行拾遗补漏,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专题矫正

  对于重大质量监控和竞赛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把学生集中起来,该年级的老师和教研组长、教导一起参与进行专题矫正。

  总之,教研组应该成为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教研组的建设能够形成推动教师在专业上发展的动力,改善教学行为,最终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目标。

  第二篇: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

  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

  一、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主要有:

  1.分工不明

  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和策略,还有一些企业政策经常变,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这就使员工的工作和企业脱节,企业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

  如果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哪个部门该做哪些事分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往往出现不该自己部门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是自己部门的事情也要等等看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团队的执行力,还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职责不清

  团队内部,每个人每个岗位到底该做什么事,没有定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把它写下来。每个人只是大概知道我要做哪些事,但又都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这样整个团队就没有执行力了。所以,管理者要让员工清晰:我到底该做哪些事?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把他该做的工作

  做好。

  3.考核不严

  有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员工不会做你希望做的事,只会做你要检查的事。这样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人考核检查,工作只要做了,做得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由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二是考核检查的方法不对。监督检查原则的混乱和自相矛盾,在考核指标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不科学合理,随意性突出,常常体现出长官意志和个人好恶,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这样在企业中常出现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现象,会导致事情无人负责的情形。

  4.待遇不公

  所谓待遇不公,就是企业薪酬的设计不科学,太过失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有人认为平均就是公平,管理者如果努力这样做的话,结果将变得一团糟。不管怎么做,回报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个人都缺乏积极性,就会导致企业的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积极工作的员工最大的不公平。

  平均主义会犯众怒。因为每个人都不满意,要奖励最优秀的员工,通过对能力与业绩的考核,体现出团队对业绩重视程度的高低。

  二、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靠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团队。团队用战略获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还要用执行力去打造无坚不摧的竞争力。所以只有执行到位,才能够应对多变的环境,为团队赢得先机。

  通用前任总裁韦尔奇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企业家柳传志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有:

  1.合理组建团队

  团队是一个企业的支柱。要成就企业,先从打造团队开始。

  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如动力型、开拓型、保守型、外向型、内向型等。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独特的,甚至他人无法替代的优势

  和长处。当然个人也都有弱点和短处。将每个人的长处,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地搭配起来,优势互补,就能发挥最佳的整体组合效应。唯有找到最为合适的人才,才能使团队的力量发挥得更好。

  2.明确共同目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团队与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团队为员工施展才华、开创未来提供了一个平台,员工是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执行文化的核心是塑造团队成员的共同价值观。而共同价值观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团队成员就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当大家目标一致时,所有人都会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大家步调一致,团队的执行力就会提高,企业也将不断壮大。

  3.提升领导能力

  一个团队的“领导力”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反之,执行力又作为领导力的后续,支撑领导力继续向前。

  结合实际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管理者的领导力:作为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四商”、“五能”。“四商”即德商、智商、情商、健商。德商(MQ):指领导者道德的水平。包括尊重、容忍、诚实、正直、负责、忠心、礼貌等美德。智商(IQ):领导本身就是一种仰仗智慧的工作,需要有精心的思考,要智慧。情商(EQ):领导者处理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健商(HQ):领导者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的高低。“五能”就是要有科学判断的能力、按规定办事的能力、驾驭团队的能力、应急管理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4.建立业务流程

  企业管理者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完善的制度流程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护身符”。

  完善的制度流程让工作更简单。企业的制度流程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无数人的经验总结,明确公司的制度流程,按照流程办事,可以使员工少走很多弯路,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

  达到最高的执行。各个部门都按照自己工作的职责和流程办事,团队的整体执行能力就会增强,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5.严格绩效考核。

  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成效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而不应仅仅只是单纯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约束。

  要通过考核,通过抓事励人,不断进行员工行为和思想的纠偏,才能不断弱化员工不被监督时产生的惰性,真正将团队的意图贯彻下去,重点工作才能执行到位。对布置的工作要建立督办机制,要有跟踪、检查、监督和反馈,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强势的“执行力度”。实施绩效考核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的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发展性原则: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

  及时反馈原则: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能力,实现团队目标,改善企业整体运营管理。通过整体绩效管理,及时了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修正策略,跟踪行动计划和绩效结果,从而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6.完善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即激发与鼓励。具体讲,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员工的身心潜能,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员工是需要激励的,人的工作干劲来自激励。

  激励员工要从结果均等转移到机会均等,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励要公平准确、奖罚分明。激励要有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考核尺度相宜、公平合理。

  管理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激励”和“分配”的问题。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激励员工的方案中,提倡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有序平等竞争以及优胜劣汰。像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选优秀、储备人才的培养等,都可以作为激励的手段使用。同时,我们又必须实行一定比率的淘汰制。

  7.勇于开拓创新

  创新应该是始终伴随团队的发展历程的。只要这个团队没有灭亡、裁撤、消失或者被吞并,变革就应该一直存在。

  团队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阻碍。认清阻力,也就是去认识变革中的守旧力量,是一个团队创新的基本前提。创新的阻力主要有:利益冲突方面的阻力和不确定性的心理阻力。

  创新包括新技术应用、目标调整,制度创新,流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等模式。如果不能接受创新思维,也就阻断了团队前进的引力,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别人都削尖了脑袋要挤到最前面,如果你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也就意味着最终被淘汰的那一个就是你的团队。创新,能够提高团队执行力,不断向前,并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在团队中,常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考核不严、待遇不公等原因,导致团队执行力低下,许多政策与策略贯彻不下去,团队无法发展、壮大。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没有你我,只有我们。我们需要合理组建团队、明确共同目标、提升领导能力、建立业务流程、严格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勇于开拓创新,带领团队中所有的成员都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能提高团队执行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赢得胜利。

  第三篇: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

  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

  内容摘要:21世纪,执行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一个企业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文章在简要分析了执行力概念后,对如何打造团队执行力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构建良好的团队和执行文化;提升管理者的执行力;培养部下的执行力。

  关键词:团队

  执行力

  提升

  所谓“执行力”就是一种通过准确理解组织意图、精心设计实施方案和对组织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进行有效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把事情做成功的能力。因为,战略的正确不能绝对保证企业的成功。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战术执行力上都到位。

  营造执行力文化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共识的产物,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风气。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只“无形的手”,实现对企业员工的“软”管理,像海尔员工理解认同了企业“真诚到永远”的文化,所以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时候会自觉地去执行公司的规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文化对人的行为也就是执行力的影响。

  对现代企业而言,执行力文化的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任何企业任何团队都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优良的团队行为都是由团队成员中个人行为组成的,优良的行为必然由高尚的思想所支配,而高尚的思想来源良好的习惯,但习惯的养成往往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团队的领导都要从百年企业、百年树人的高度,用向上的企业文化熏陶员工,用非凡的人格魅力引导员工,用严明的纪律约束员工,使员工真正形成用户至上,真诚服务的思想,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执行是对企业的一种应尽的义务,将自己的成败与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立赏罚分明的执行评价制度

  执行文化的核心在于转变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使之能够切实地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落实到本职岗位与日常工作中去。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一种

  反应。如果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有可能重复出现,若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管理人员要能够通过强化的手段营造一种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以使组织成员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此外,在企业内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可以加强团队成员对执行文化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是促进执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提升管理者的执行力

  打造执行力团队,关键是要打造好核心团队,尤其是团队管理层,因为核心团队的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战略成功与否。

  实现管理者角色定位的转变

  作为现代管理者,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科学的策略是保证做正确的事情,而良好的执行力是正确地做事,再好的策略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显示出价值。现代管理者角色定位的转变,要求管理者应具备两种能力的要求:灌输思想的能力;贯彻行为的能力。这两个能力缺一不可,否则许多宏伟规划只能空想。

  注重管理举措的认同效果

  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这并不是说以制度管人不对,而是说企业制度建立的方式及科学性问题。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其制度的制定必须具备一个特征:全员参与。充分沟通,使下属在正确理解管理举措的基础上心往一处想。重大管理举措的出台应充分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在讨论中允许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质疑。并且认真对待不同意见,使管理举措更加完善。这样可以使管理举措变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大家产生认同,在执行时不至于存在逆反心理。只有员工正确认识和认同的东西,才能在自身的实践中更好的执行它。

  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则。如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行为方式正确与否就没有衡量尺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企业的内耗,影响团队的协作力,从而影响企业整体工作效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真正实现制度管人,而且不是人管人,即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应抓好两个环节:

  建立合理的管理规则

  管理的真谛首先在“理”,其次才是“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规则,能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管理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

  制订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标准

  只有企业内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但在不同的岗位上,员工的行为怎样才是正确的,这就需要管理者结合岗位要求提出可操作和执行的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

  培养部下的执行力

  管理者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并非说管理者凡事都事必躬亲。管理者角色定位转变很重要一点就是在重视自身执行力提升时,必须重视培养部属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提升应该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事情,而不只是少数管理者的专利。管理者如何培养部下的执行力,将是企业总体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维护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而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团结的。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了,形同虚设。

  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对问题的纵容或失之以宽会使每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

  关注细节,强化监督

  企业目标一旦确立,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项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对参与整个经营活动的团队每一分子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谁干什么、如何去干),制定合理的作业流程(谁来制定、如何制定),制定有效地监督措施(谁来监督、如何监督)。企业管理关键就在于细节管理。

  建立学习型组织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能力,影响一个公司的执行力,现代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断挑战自己

  人们常说的一句老话: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其实,客观环境每天都在变化,过去正确的经验今天可能就不对了,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就要审时度势,经常重新评价自己,使自己处于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状态。只要企业有这样一种机制,能挑战自己,并及时调整,就能提升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员工间的相互学习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有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在工作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实行知识共享,畅通内部信息交流,从而提高整个企业集体智商是衡量一个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标志。

  运用多种形式,营造学习氛围

  在企业内,学习形式应不拘一格,可运用现场指导、领导者授课、外聘专家讲座、交流会、内部刊物、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团队。

  不断总结执行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执行的过程就是将理念和设想付之于实践检验的过程,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但会取得执行的成果,而且会积累新的对执行工作本身认识的知识。象海尔提出的“管理无小事”、隆鑫集团提出的“细节决定成败”都来源于对企业执行实践升华形成的理念。这些理念通过企业系统的有组织性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再编辑工作,可以成为非常难得的企业内部共享知识和独特资源,对于指导未来的执行工作乃至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着积极的参

  考价值。

  第四篇:提升团队执行力

  端正态度、注重结果、体现价值

  -----张荣《实战执行力》学后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张荣老师《实战执行力》学习后的感想,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升我们这一团队的执行力。

  在很多企业里,有很多员工为自己工资太低而抱怨,但很少甚至没有一个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不高而较真。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企业在壮大,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这也不仅仅是口号,这是作为一名员工的最基本的要求,企业成长而员工自己却止步不前,那你就将成为企业的绊脚石,可以预见他的未来,企业要想进一步壮大就必须和他说拜拜。

  常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让我想起伊拉克战争时期的水均益,战争之前水均益在巴格达收集资料,以便为国内新闻报道提供第一手信息,但战争之初却接到必须撤离的通知,在伊拉克和巴林大使馆前送后迎下不得不撤出巴格达,但是消失在新闻报道中几天的水均益又突然出现在了伊拉克的枪林弹雨中,为国内继续提供最新的消息,这就是新闻人的一种态度,一种发自内心的执行力。但是我们又要说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刘备是个非常注重态度的人,三顾茅庐请孔明,与关羽和张飞结成死党,关系很铁,但最后却是一个失败者。曹操不管态度,唯才是举,成就大业。就比如我们自身,我们所有员工,大家每一个人都勤勤恳恳、态度端正,为工作加班加点,但是如果我们的产品却无法及时供应市场,那我们的工作依然得不到认可,所以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必须要有结果导向,结果说明一切,只有我们努力配合生产部计划和市场销量,提升执行能力和服务意识,及时准确满足市场要求,才可以说我们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结果不等于完成任务,结果要有价值,如果我们勤勤恳恳的完成了任务、实现了结果,但是我们的产品不合格、包装不合格,那我们努力地结果依然没有价值,因此态度、结果和价值缺一不可,提升执行力必须要端正态度、注重结果、体现价值才行,这有这样我们才能紧跟公司发展的脚步,实现自己为公司做贡献。

  对于我自身而言,班组长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应具备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引用老总的话“线上的主任应该是你们线上所有员工心目中的英雄”,最早的时候感觉这句话太大了,后来细想想老总的话还是很贴切的,如果你身为主任不能以身作则,在员工心中没有威信,你又怎么能带领好这团队,提升执行力更无从下手。因此,我发现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具有执着向上的追求和愿望,通过扎实、有序的工作,积累管理方法和手段,通过综合分析和完善,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做法。要

  扎扎实实、兢兢业业,而不是浮躁潦草、浅尝辄止;应该是真抓实干、精益求精,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而不是夸夸其谈,浮漂应付。应把工作重心放在务实上。怎样提高团队执行力。现代企业讲的都是团队协作,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要提高团队执行力,必须先提高团队凝聚

  力,每一个员工都要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员工必须要对公司忠诚,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每一名员工都应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公司在组织培训时要给员工经常灌输“坚决服从”意识,当然这个服从不是强迫的、抵制的,因为服从决策的内容是在决策前,就与员工沟通交流过,并且认可,觉得这些是自己应该做好的。但一旦作出决策,就应坚决执行,对于不服从者,要给予严厉惩罚,否则执行力空谈。团队的凝聚力肯定与组成这个团队的成员有关,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这个团队的核心组织,也就是团队负责人,我作为咱们乳化的负责人,也希望和大家以心交心,我努力大家更努力,更好地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提升执行力的一

  大重要表现就是对上级所安排的工作要无条件执行,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作为负责人的我来说应具备这种素质、这种精神,在接到任务后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去完成,而不是去找寻任何借口,同时要根据任务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求完美。同样作为员工的大家一样要“没有任何借口”,坚决执行所交办的任务,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去完成任务。

  提升节约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是执行力提高的表现,随着公司发展,我们实际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日益成熟,我们的实际操作也越来越熟练,这就要求大家提高节约成本的意识,公司领导也一直这样考虑,把所有原辅材料全部纳入成本核算范畴,最终与员工绩效考挂钩,让大家明白自己节约的每一分每一厘都将于自己的绩效直接有关,把节约深入每个人心中,最终养成习惯、主动地积极地去有意识的节约原辅材料。创新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打破原来那种高不可攀的想法,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实际生产细节中,从2011年公司就开始重视创新的重要性,2012年创新更要贯穿我们实际生产中,大家集思广益,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节约时间、节约成本,使我们的生产更加合理有效。

  提升团队执行力,并不是几句话、几个人的事情,这是我们生产线这一团队的整体的工作,我希望我也相信我们必将克服困难,完成我们应尽的职责,最终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篇:团队执行力提升

  《团队执行力提升

  》培训后感

  钱

  义

  通过两天参加了在上海交大提升团队执行力训练课,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所用之处真是受益匪浅,首先先感谢公司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为我以后的工作及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以下是我学到的体会:

  这次培训陈秌铎老师虽然都是用简单的互动和鲜明的事例让我们参与其中,但是背后的意义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要点必须要做到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声音、统一的动作、统一的目标,还有优秀的领导五个要点重要性,这就是团队执行力最好的表现。

  执行力对团队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执行,就是把商业目标变成结果的行动。执行不是什么大道理,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执行。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结果!行动体现对结果的态度,行动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不行动一定没有结果。执行力永远只能从行动中获得而不是从思考中取得。我们不行动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危机感,没有把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尽到责任。行动有可能会产生失败,但是失败并不可怕,但不能放弃!可以成功、可以失败,但不可以放弃!这次培训中我学习到了执行的48字真经。

  执行八字方针:

  认真第一,聪明第二

  执行十六字原则:

  结果提前,自我退后

  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执行二十四字战略:决心第一,成败第二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我认为即时激励政策还是比较重要的,真正给企业赚钱的是团队,团队需要行动的一致性,行动的一致性来源于思想的一致性,我们平时注重的薪酬是与市场价值有关,而即时激励是与员工得到的重视度,员工得到领导的认可有关。即时激励可以促使员工行为的改变,给对的行为积极量化,只要符合组织的要求时,员工得到励。重复该行为,再次得到激励,而形成习惯,这样工作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发展。

  中层执行力在公司的位置很重要,他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真正起到这个作用,作为中层就要做放大镜,找准位置,聚焦目标,超越期望。带领团队,当教官不当保姆,给原则、给方法给成长机会,但是绝不给包办代替,中层干部要激励团队,设立更多的比赛项目。作为一个公司的中层干部,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坚决杜绝3个不良习惯性,即习惯性请示、习惯性接受请示、习惯性推脱责任。

  在这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4R执行力的管理流程。4R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行力,当企业的战略方向已经基本确定,这时候4R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为了能更好

  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结合公司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利用早会时间组织现场班组长及全体员工进行交流、宣传,把学到的知识与大家共同分享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执行力。

  所谓4R执行力系统就是:

  R1:(结果),结果定义:部门实施的计划目标/预算系统。

  R2:(责任),一对一对责任:部门实施岗位职责系统。

  R3:(检查),过程检查:部门实施业绩跟踪检查系统。

  R4:(激励),即时激励:部门实施的业绩考核系统。

  通过这次训练学习,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意义,也学会了部分管理方法,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理清思路,勇于承担责任,瞄准目标奋勇前进!

  只有认真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成长,就会把学到的知识利用到工作岗位上去,才会有你需要的结果!

篇二: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应该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而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能“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

  (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把教研组搞好了,教学质量才有保障,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成果才能丰富。可见,加强教研组建设意义重大。

  二、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

  第一,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本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科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第三,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形成本学科教学特色。

  第一,教师状态的解读者。教研组长要学会“读人”,读出教师的个性、爱好、弱点和优点、发展空间,要能全方位了解本组每一位老师的各个方面.第二,教师发展的促进者。教研组长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教师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确立远大目标(很多教师满足于现状,这是很危险的。随着生源不断萎缩,教师岗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第三,教研组文化的诊断者、策划者和创建者。多方面打造特色教研组,创建教研组的特色文化。如,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等。(我校创建“四星级"高中,作为学校教学特色,重点包装了艺体中心和我们地理组)三、教研组长威信的树立

  (据了解)目前,许多学校教研组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其原因有多方面,如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强化备课组作用、弱化教研组作用)、学校检查督查力度不够、教师教研意识淡薄(感觉到通过教研活动学不到什么东西,积极性不高)等,也可能是教研组长自身的责任心和能力不强、教研组长威信不高等等。我想,教研组长威信很重要。(威信不高,组员可能不服、不买帐)。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研组长的威信呢?我想作为一名教研组长要有较高的威信,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作为教研组长,首先要有真才实学,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业务要精通,教学业绩要优秀。教研组长应该是学科组内的业务权威,要是学科教学中的把关和领军人物,要能引领学科教学,真正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这样,我们平时说话才有分量,同行们才能心服口服.(如果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同类班级中倒数甚至垫底,我想一定会被组员们瞧不起,嘴上不说,心里一定不会服从教研组长的领导)作为教研组长,必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教研组长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什么叫科研,对于我们中学教师来说,我们平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学问题、探讨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其实就

  是科研.所以别把科研太神圣化,认为科研高不可攀,只有大家才能做科研。我想这与高校老师和科研单位搞科研不同,他们是“创新”。我们更多是经验的总结与提炼、经验的应用与推广.那么,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高低的标志是什么呢?从哪些方面来看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有论文发表与获奖、是否(国家、省级)承担课题研究?是否经常在一定范围内(教研组、本校、兄弟学校、县区、全市)开设具有一定水平的讲座?是否出版著作(论著和教辅资料)?等等.这些都是科研水平的体现。

  作为我们教研组长,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从较高的角度俯瞰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统领本组教研,才能有效地引领和提升组内其他老师的专业素质,才能真正推动教师由“知识型"向“学者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教研组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教研组活动只有“别出心裁”,经常变“花样",才能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吸引老师们的注意力,提高老师们的参与度。如果我们每次教研组活动总是“老三篇”——听课;评课;备课(学习几篇文章)。这样无限循环,我们的老师一定会感到很乏味。作为教研组长,我们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要想抓住观众的心、抓住老师们的心,那必须要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剧本”,构思出吸引人眼球的“剧情",才能导演出大家都爱看的“好戏”。

  作为教研组长,必须具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如开课与评课活动的组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专题讨论会的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师生各种竞赛活动的组织等.怎样才能提高组织能力呢?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向其他学科组学习;向兄弟学校教研组学习;争取机会外出考察、培训学习。

  其实,教研组活动并非是什么复杂的活动,我们每一位教研组长都可以轻松驾驭.我想只要我们周密计划,精心准备,科学安排,教研组日常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有声有色。

  教研组长是学科组内的灵魂。作为教研组长,我们首先要有能力建立和谐的教研组人际关系,避免组员间明争暗斗、明枪暗箭.教研组是一个大家庭,“家和才能万事兴”。那么怎样才能构建教研组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我想,教研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1)首先,教研组长自身具有亲和力,不要高高在上,要善于跟组员沟通,要能和群众打成一片;(2)要乐于助人,平时多关心、多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不要怕年轻老师超过自己,没有面子,处处都防一手,那就坏了);(3)懂得赏识评价.教师的成功和失败都需要赏识,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宽容他们的失败。他们会对你感激不尽,甚至“涌泉相报”;(4)教研组长要以人为本,关注情感交流。一个学科组内,既有老教师也有新教师,他们在思想情趣上和心理认知上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不同。教研组长在平时的交往中既要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又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和需要,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5)教研组长还要勇于奉献,甘为人梯。在各种机会和荣誉面前真心地承让给其他教师,因为这样会更加让其他教师心悦诚服,进而赢得别人的真心敬佩和通力合作。(6)通过多开展活动、多加强交流,培养自己与老师之间以及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情感,让老师们感觉到是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记得我在做教研组长期间,我拉拢人心的办法之一是经常“集体聚餐”,我们每月聚餐一次,开学初由自己打头阵,其他老师轮流做东,通过“零距离"接触,大家在饭桌上无话不谈,无话不说,而且都是心理话。就是“干戈"在这种场合也能化为“玉帛”,组员间的关系非常融洽、非常和谐!)。

  如果我们教研组长具有以上这些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本组老师。我想我们的老师一定会欣赏你、敬佩你、尊重你,甚至崇拜你,那么他们一定会处处拥护你.那么,教研组各项活动的开展,就会有序、有力、有效。

  四、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许多学校每次的教研组活动就是常规的“听课、评课”活动,有时候甚至连“听课、评课”活动都不正常。

  开课和评课可能是多数教研组平时开展最多的活动。在这里我想多讲几句。

  (1)先说开课: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中就要排好一学期开课日程表。开课前两三天要通知开课者做好准备,通知其他老师按时到指定地点听课(不然,时间长了,老师们会忘记).我们教研组长和组内骨干教师应该先开课,为年轻教师做示范、树样子,有利于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我们有的教研组长怕开课,让年轻教师先开课,把自己安排在最后,学期结束时因事务多,往往便不了了之。其实年轻教师很有意见)。每一节公开课,组长都要亲临指导,亲自把关,力求开出高质量的课,这样才能使听课老师有所思考、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2)再说评课:开课,必须立即组织老师评课。在评课中,才能体现听课的价值.否则,听课便失去了意义。(有的教研组开课之后,相隔几天才评课,甚至不评课,那听课就没有意义了)。评课时,教研组长要提出评课要求:

  避免出现以下评课现象:①充当“好好先生”,只说好话;②恶语伤人,专挑毛病(较少);③蜻蜓点水,不痛不痒;④追赶时髦,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很空,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⑤当面不语,背后妄评。(这种现象最为可怕,评课时有话不说,只当听众,当老好人.课后却大加评论,评头品足,而且往往只会说授课者的不是之处,造成很坏的影响);⑥毫无观点,随便评说.随便讲还不如不讲.评课的遵循几个原则:①实事求是的原则(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②零距离原则(教研组长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③针对性原则(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优点,也要大胆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主张1234的罗列太多,只要两三点到位就够了。如果你一人说了半个小时,那其他老师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内容可说了);④激励性原则(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一味地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是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⑤就课论课原则(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一个人。)评课发言要有顺序.一般地,执教者、听课的一线教师先发言,教研组长(主持人)最后发言.教研组长应给参加活动的每位教师都提供评课的机会(当然要控制好每人发言的时间).教研组长(主持人)的评说,不仅仅是对执教的课进行评价,还要对评课者的评课情况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教学的参考意见,对学科教学、教研的发展趋势作一估计展望,引领教研组工作向健康、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除了教研组的主(导产)业“听课、评课”活动外,还应该可有计划地组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疑难解析、师生竞赛等活动。力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教研组活动时,教研组长常常没有认真准备(心中无计划),没有明确的活动主题,老师们也不知道做什么。活动期间,大家或谈天说地、拉拉家常,或填写备课笔记、批改作业。

  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事先要有计划。计划是行动指南,只有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才能使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有条不紊、有序开展。新学期开学时,教研组长应拿出一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制定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划不是教研组长的“私生子”。(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教研组长一人坐在那里苦思冥想活动计划,其他老师在交头接耳谈论与计划无关的内容)。教研组长切不可不顾大家意见,只根据自身的喜好,按照个人的意愿来制定计划。通过大家集体讨论,由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计划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对大家提出的初步意见,结合教研组工作实际,要进行反复讨论,不断修改完善,最后再定稿。其实讨论计划的过程,也是学习计划的过程,统一思想的过程。(通过大家共同讨论,老师们便清楚一学期大概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3)计划内容要详实,要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要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中心任务,更要排出序时进度(具体到每周,便于计划执行、实施和检查)。

  (4)根据实际情况,中途可作适当调整。(放假、考试).现在一些学校,特别是规模大的学校,强化备课组作用,淡化了教研组作用。每月安排一、两次教研组集体活动,每次1~2节课.这期间,教研组安排听听课,评评课,没有时间集体深入研究、探讨和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研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五、改进教研组活动的建议

  以“学”为本,保证教研活动中学习的时间非常必要。那么,学什么呢?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学新课程理念;学习《考试说明》(尤其是高一、高二老师对之了解较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学习名校先进的教学方法等。学习的方式要注意多种多样,可以集体学,也可以个别学;可以对照书本学,也可以请有经验、有独特见解的老师指导大家学;可以在校内学,也可以走出校外学等等。有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我想,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终生的学习者。

  多数教研组尤其是成员多的教研组的老师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组长有职责发挥先进教师的作用,帮助那些教学中遇到困难的老师尽快提高。教研组长要经常性地组织老师们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对平时写的教学反思、笔记,要多进行交流.俗话说,“旁观者清”,就教研组工作本身而言也需要科学的指导,可以组织全校性或校际间的教研组活动观摩,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地去看一看、评一评、议一议,别人的教研活动内容、形式好不好、新不新,好在哪里、新在哪里,以便借鉴和发展。

  很多老师总说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搞教科研,而且有的学校现在集中活动次数减少(一周一次→改为两周一次→甚至一月一次),许多老师对教研组布置的任务容易遗忘,从而降低了科研的自觉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能否把教研任务逐步转化为每位教师的常规工作,规定每两周必须完成一两项任务。例如:对上两周的教学进行一次教后反思;进行一个课例的评析;提出一个教学问题;介绍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一次说课活动等等。这样,每次集中活动时,老师们不再是“沉默寡言”、无话可说,而是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供大家讨论,既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又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要想研得深、研得透,我个人认为还是得以一个好的课题牵头。有了一个好的课题,大家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有了一个共同的事业。课题研究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平台.当然,有的老师要说,做课题,就是造假。其实,平时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一定会受益匪浅。

  即检查总结工作。每学期、每学年的教研组活动千万不能草草收尾,一定要非常重视把平时研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起来,对教师们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明示。也可建议学校在素质评价中加大对老师参与教研的考查力度,用制度来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

篇三:加强教研组建设

  

  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意见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为了进一步发挥我校教研组在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中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全面提高我校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特对我校教研组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校本课程开发、本组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和具体实施教学计划、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它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诸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

  堂,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

  二、明确教研组工作的任务与要求

  教研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学校教研组要成为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和基地,就要坚持研训合一。各教研组要不断加强科研意识,要确立与课堂教学、学生实际相关的研究课题,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1、建立定期的学习制度。要认真组织好全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要善于对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评析;要坚持对学科教材进行通篇剖析;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学、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研组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

  2、明确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研活动中心任务是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主要内容是研究课堂教学,特别是要用二期课改的理念和思想去聚焦课堂教学、研究质量评价、开展案例剖析。要通过教学设计、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说课评课、信息介绍等多种手段,深入研究与探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及时把握教改的动态趋势,关注并积极尝试课程改革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3、加大对公开课研究的力度。各教研组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

  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并以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为研究重点,不求多、只求精,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要预先设计好研究问题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要侧重于研究课的研讨与反思,善于捕捉教学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新的理念如何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方面多研究、多探索、多实践。

  4、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确立课题。各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抓住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关键,每年自主性确定一个校级或校级课题。要大胆实践探索,进一步增强新课程的适应能力,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实践中锻炼,在反思中提高,发挥课题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水平中的针对性与导向性作用。

  5、加强对考试命题及评价的研究。各教研组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适当增加体现学科特点、探究性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试题。要重点研究近几年中考、高考的变化趋势,使之产生积聚与辐射效应,更好把握教改的航向和尺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学生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统一,并积极探索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6、注重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教研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能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

  的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

  三、发挥备课组在教研活动中的基础作用

  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最基本组织。随着教改的深入,备课组的作用愈来愈得以显现,它不仅直接影响教研组建设,而且还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要落实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夯实基础,必须从备课组抓起。

  1、抓好备课组的常规建设。各备课组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努力做到“四统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统一备课、取长补短;统一练习、高效轻负。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控制作业负担。要交流研究教法、学法的经验,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一次活动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

  2、确立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的备课组活动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发挥自身潜能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备课组要紧紧围绕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来开展活动。各备课组要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撰写课堂教学心得,并踊跃向各级教务部门投稿,促进我校教学智力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3、明确备课组工作的主要职责。备课组活动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标准,通过备课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难点。要减少坡度、精选题目。备课组要安排好年级单元考试,做好质量分析,排查教学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拾遗补缺措施。备课组长要履行好职责,起表率

  作用,做好协调工作,发挥组内教学骨干作用。

  4、加强对备课组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各校要不断加强对备课组活动管理,落实好检查监督制度,确保备课组活动经常、有序、高效地开展。各校要进一步重视备课组教师的配置,做到老少相辅,中坚把关,合理搭配。各校要完善备课组评估方案,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备课组。

  四、加强对教研组建设的监督与管理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就必须加强校本教学研究,紧紧抓住学习、实践、探索、创新这一教研新模式,有效扎实地推进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建设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导处要对全校教研组建设与管理作出全面的计划与部署。教研室要加强对教研组的业务指导,使教研活动内容充足,效果明显。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研组建设的监督与管理,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总结教研组建设先进经验,推进我校教研组建设。

  2、抓好教研组建设的常规管理。学校要完善对教研组的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要经常深入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通过听课、查资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各教研组工作情况。

  3、加强教研组组长队伍的建设。教研组长是学校学科专业人才。教研组长应选拔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作风正派、业务过硬、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教学骨干来担任,要注重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

  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各校要加大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力度,在进修、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在组长岗位津贴、外出考察等方面予以倾斜。要加大对教研组长的考核力度,确保教研组活动能生机勃勃、扎实有效地开展。

  4、建立教研组建设的专题网络。各教研组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立自身的专题特色网站。校信息中心要加强对各校教研组构建信息网站的技术指导,通过宽带网和“校校通”,形成我校教研校域网络,把各校的研究成果及教研组建设经验辐射兄弟学校,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共享。

篇四: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当老师的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每位教师都想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教学成绩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最直接的肯定。然而抓好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高,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教研,哪有时间,我的新课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3.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要求增加课时,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4.当今教育评价体制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成绩,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师个体,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我成长,很难与他人真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参与交流,分析研讨只是表面现象,不愿作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2、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

  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教研组组长参与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务处建立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

  附: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

  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明确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

  1、管理功能。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协助教务处围绕常规工作和教育教学对本

  组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指导功能。教研组是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的工作,抓好常规工作检查和教学质量把关。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解决。

  3、组织功能。教研组要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研究功能。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等,并能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好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常规工作:

  1、组织开展业务学习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本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并应用新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

  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行为,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文化.4、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及时总结、推荐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教研组积极参加教科研部门组织开展的有关教科研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活动.6、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青年教师,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健康成长.7、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

  8、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

  建立教研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三、关于教研组的管理

  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

  (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3)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①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②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③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5)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

  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3、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放给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待遇,给予教研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教研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教研组长备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4、积极创新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

  教研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教研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同志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

  年级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6、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

  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通过教师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尤其是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将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我认为教研组文化的基本特点应该是:“民主、合作、竞争、和谐”.

  1、“民主”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基石。只有组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

  2、“合作”是建设教研组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组长要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交流、合作与对话.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校教师能做到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检查考核,随时交流、探讨在备课、教学实践遇到问题.

  3、“竞争”也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竞争”来源于隔离的工作环境和对教师的单向的不全面的考评体系。教师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孤立状态下完成的,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而学校的考评导向十分重要。学校需要竞争,但不是封闭的,应是开放的、合作的、双赢的。有人认为,和谐的教研组文化不需要竞争,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

  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弹性"、制度建设监督的不到位,极易造成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甚至导致整个教研组的懒散涣散。没有竞争,从大处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国情;从小处讲,不符合学校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校情。因此,竞争亦是教研组文化的重要特征.

  4、“和谐”应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以教师发展为本教研活动需要和谐民主文化氛围。我校在教研活动时提倡“百家争鸣”式的争论,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并允许持教师不同观点,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高。我校公开课教学进行分层实施,一般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规范要求的优质课,渗透课改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数学组

  2011年6月18日

推荐访问: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