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后感(6篇)

时间:2023-05-05 14:2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集中地概括为以人为本&”,高度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进一步科学地定位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新的时代内涵。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___同志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五个统筹&”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三个方面概括了统筹兼顾的主要内容,并把统筹兼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内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对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使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更加凸显,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只有坚定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始终具有正确的前进方向、科学的价值取向、不懈的创新动力。掌握唯物辩证的哲学思维。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才

  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___同志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务实的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读后感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自我们懂事起就耳熟能详的,但是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对其内涵与外延、范围的划分、提出的背景、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更认识到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且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革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为什么历次大会都会着重提到民生问题?十八大报道更是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民生问题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社会建设

  是民生问题的制度和体制保障。过去我们把社会主义建设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后来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面对贫富差距拉大、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业难、住房贵、上学难、看病贵、社保水平低、农民失地等问题交织的局面,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着力解决民生这个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对民生的重视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全面。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前提和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和方向,文化建设是精神支柱(智力支持、软实力),社会建设是根本落脚点。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动力,不可分割,这才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和总体框架。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21世纪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具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定要抓紧抓好。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

  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奋斗目标无论从革命战争时期看,还是从现在的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都决定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的92年历史使党的环境、面貌、地位、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性质、宗旨和根本目标始终没有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党才赢利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一点必须牢记,因为它关乎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关乎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

  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单以我们在校研究生为例,健康、就业、稳定等,都涉及到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事情。

  百姓对民生的期盼,要求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关心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民生问题与百姓息息相关,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谁也不可抗拒的规律。这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治国之本,须臾不可忘记。

  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举措,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养老就医等,件件关系群众生活,事事关乎人心

  向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爱民、亲民、为民、利民的党。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个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一定会建成。

  因此,我觉得,为了使我们国家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使人民生活更加快乐美满,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必要的,更是使我国更加富强的法宝!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等,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方面,党中央做出了下面的部署。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有事的根本途径。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教育机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扩大就业的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选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

  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持社会安定团结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这些方面都与人民的生活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是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构建良好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保障。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应

  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做出贡献。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

  堂

  报

  告

  总

  结

  主题: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8年1月5日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组的题目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文化自信的“能”与“要”;

  (一)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1、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自信的含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

  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二)为什么能文化自信

  1、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上的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一是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衰。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二是自秦以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而最终保持统一,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这与中华文化不无关系。三是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对西方文化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只是在19世纪以后才开始衰落。四是在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世界三大宗教都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五是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古文献资料最为丰富,为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优越性,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依据。

  2、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三)为什么要文化自信

  1、“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2、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是偏外在的,而文化自信是倾向于内心和价值观,这种自信能够让人真正地“心悦诚服”。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深远目标,文化自信能使理论自信更有理性、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制度自信更有保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的每一个强国不仅硬实力强,文化软实力也同样强大。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软实力文化不行可能不打就败。现在我们的国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上的每一个强国不仅硬实力强,文化软实力也同样强大。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软实力文化不行可能不打就败。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人民向往的是美好生活,文化建设能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享受美好的精神生活。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

  动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我们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即使有分裂势力作祟,也始终保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其掌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正在加紧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全民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整个国家就会极大地削弱综合国力,最终不但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会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从而葬送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国外文化建设掠影

  (一)美国文化建设现状和方法

  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全球扩张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以及所谓的民主化“第四波浪潮”的持续冲击,美国价值观得以在地域范围上向东欧、俄罗斯、中亚各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传播扩散。美国文化挟全球化之力大规模扩张,其标榜的价值观跟随英语、好莱坞影片、可口可乐、麦当劳迅速扩散到世界多个角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软实力。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国的民主和价值观。一系列的颜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等等,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为美国的文化扩展提供了便捷通道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生产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并为美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2000年美国的版权产业产值达到4572亿美元,占GDP的10%。2001年美国文化产品出口达700亿美元。

  2002年美国占全球3330亿美元网上交易总额的64%,美国音乐制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3强,美国2002年游戏产出占全球40%强)。方法:

  (1)将提高文化软实力纳入本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或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专门负责执行向海外推行其文化与价值观。(如美国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高度重视运用美国文化软实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安全。美国新闻署负责实施美国对外文化战略开展公众外交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

  (2)建立了完善的文化政策法规体系(3)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软实力

  文化产业包括出版业、电影业、电视业、广播业、音像业、广告业、演艺业、网络业等方面。比如好莱坞在贩卖美国电影这一特殊商品的同时,以其为载体,推广着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美国电影《蜘蛛侠》《复仇者联盟》等体现了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价值和超级英雄主义。

  (4)以产品为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输出文化及价值观。

  例如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苹果在世界各地的风靡。一个印度家庭形容他们外出吃麦当劳是品尝一小块“美国”。(二)欧洲文化建设现状和方法

  欧洲拥有强大并且影响深远的文化软实力及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如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语言体系、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艺术、文学、音乐、设计、时尚和美食等。方法:

  (1).国家高度重视,政治支持文化影响力。

  1883年法国就建立了法语联盟,在世界各地讲授法语,推广法国文化。

  (2).将文化视为一种创造财富增加价值的创造性产业,集聚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

  1990年英国率先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提出了建设“创造性的未来”的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

  (3).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产品销售、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

  德国政府将对外文化交流作为本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德语教学和公共外交,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三)日本文化建设现状和方法

  日本的文化可以说是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二战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软实力非常低,二战后日本不仅是经济的重建,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修复。方法:

  (1).国家确定了文化发展的总体大纲

  1977年日本的福田赳夫首相就提出了“福田三原则”确立了文化外交的这样一个理念。1979年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一直到1995年“文化立国”战略正式地提出。

  (2).从制度上为文化战略的推进提供保障

  颁布《著作权法》、《知识产权基本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文物保护法》等。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文化建设现状

  第一,中国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文化竞争力非常弱小。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且其历史发展脉络从未被打断,这种文化发展历史造就了中国的文化资源大国地位,也使中国文化具有其他国家文化所没有的厚重感。但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只是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把优秀的文化资源激活成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并使之通过跨国界传播,成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或主流文化,那么发源这种文化的社会才能获得巨大的软实力。

  第二,中国文化品种丰富,但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仍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文化品牌严重缺乏,文化品牌国际化程度非常低。中国文化品种繁多,在繁多的中国文化产品中,我们很难找到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虽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化创意已经成为全球创意产品的第一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创意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如工艺品加工、设计产品加工等,而拥有核心的版权内容的产品输出仍然不多,尤其是视听内容产品及版权贸

  易还相当匮乏。

  第三,文化平台多,但缺乏文化营销的有效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认识到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大了文化平台建设,尤其是在世界各国都在构筑新的中国文化平台,以传播中国文化。但是,提升文化影响力仅仅靠文化平台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文化营销。中国的各种文化平台基本上是政府或类政府单位构建的,很少借助于市场的作用。这样,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色彩过浓而被外界视为“中国文化侵略”,另一方面政府运作往往具有不可持久性,文化平台很可能就成为文化“烂尾工程”。(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法

  1.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宏观的文化软实力发展规划。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4年10月14日召开的文艺座谈会

  2.完善文化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完善的文化发展的体系与制度。著作权法,盗版事件明显减少,音乐不能下载

  3.发挥市场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支持电影电视产业的发展,广电总局放宽审查制度,芳华

  4.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发展中国文化竞争力首先要开发和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能陷入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顶礼膜拜;既要防止文化自负,也要防止文化自卑。

  安徽宏村,凤凰古城,皮影、腰鼓,华阴老腔2016年春晚,传统节日设置为假日,使人民有机会庆祝节日

  5.推进中国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文化创新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文化的目的是塑造国家品格、提高国家品位。反过来,文化要塑造国家的品格就需要不断创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通过新技术手段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6.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

  文化发展必须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文化产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文化产业不仅要立足本国,而且必须面向世界。只有在参与全球竞争的情况下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一,要在全球化的市场框架中构思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其二,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要打造文化品牌,特别是要采取国际化的文化产品制作、传播方式来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品牌产品。其三,充分利用经济领域走出去积累起来的市场和经验,大力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三)《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以上是我们组的汇报,谢谢聆听!

  2018年1月5日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主体

  管理学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最优的管理,只有令人满意的管理。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这些环节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绩效,关键在于有没有合适的管理主体。我国社会管理的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一表述点出了管理主体的类型,但没有明确具体的职责划分。那么,社会管理究竟由谁来管呢?

  近代以来,理论界对管理主体的认识经历了三阶段变迁。第一阶

  段是二战后,受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思潮的影响,公共行政理论占据了主流,政府对社会政策等一系列事务大包大揽。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后,以借鉴企业管理经验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大行其道。美国学者盖布勒和奥斯本在《重塑政府》一书中提出,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即许多政府职责可以通过合同外包出去。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新公共服务理论兴起,该理论的代表作——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一书提出,政府的职责是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要尽量满足公民个性化的需求,而不是替民做主。诚然,我们不能用西方学理简单套用中国实际,但其对社会管理格局的理解具有启发意义。

  党委领导,主责是“掌舵”。党委要“抓大”,做好社会管理的价值理念、战略规划以及制度建设等顶层设计,而不应当被具体的事务所困。过去,党委在社会方面的领导主要表现为政法委领导。尽管这种做法有一定优势,但政法委管控社会秩序的功能定位与社会管理的内涵外延并不一致,突出表现为民政、社保、信访等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府部门无法纳入政法委系统。近年来,各地积极创新体制,探索出多种组织形式。例如中央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北京、南京等地成立社会工作委员会,以海南为代表的群众工作部模式也受到广泛关注。各地政法委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承担起协调社区建设、发展社会组织、培养社会工作者等职责。

  必须承认,党委有强大的政治、组织优势,具有其他主体无法比拟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统筹协调功能。在当前许多工作由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制度安排下,各级党委要把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形势,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政策措施,支持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尤其是要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社会管理时间表和任务书,每个发展阶段都要有侧重点,如劳动力输出地区做好农村留守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发达地区侧重公民的自我管理和服务,经济正在起飞的地区关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群众利益矛盾突出的领域。

  政府负责,主导做“服务”。政府要“做细”,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满足公民多元化的需求。特别要通过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科学界定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任务,确保形成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力。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目标一致、激励相容和信息对称是影响管理绩效的主要因素,其分别回答了“想不想管”、“能不能管”、“会不会管”的问题。市场机制是人类社会已知的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通常比政府直接干预更为有效。政府负责供给而不是生产公共服务,许多外部性不强的服务种类,完全可以交由市场解决,政府着重做好监督管理。考虑到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不妨在公益性社会事业与经营性社会产业相结合的领域寻找突破口。例如上海、广州等地通过市、区两级财政出资采购服务的方式,将社区文化、家政服务、心理疏导等外包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达到了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目的。

  社会协同,主动来“划桨”。社会要“共治”,重点是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社会建设要建设社会,但社会管理不能异化为管理社会,否则就会走上“管、卡、压”的老路。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通过对南北意大利经济社会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发达程度是影响地区发展绩效的主要原因,因为紧密的社会关系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进而促进人与人互信,降低交易成本。与政府相比,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恰恰具有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优势,其可以将触角延伸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了解公民原子化的个体诉求,掌握离散分布的个人信息。

  居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集自治功能、服务功能于一体,同时协助基层政府从事一些与群众利益相关的行政工作,这是我国的特色。今后,要着力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并充分发挥“平

  安协会”、“老娘舅调解会”等新型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由社会自己来决定“划桨”的力度、频率乃至协同度。

  公众参与,主要是“自治”。公众要“律己”,就是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一定要调动每个公民的积极性。社会管理的目标包括秩序和活力两方面,一个良性运行的社会,通常具有自我调解和修复功能。我国历来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的传统。我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群防群治模式、人民调解模式等都是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好经验。例如“非典”时期,疫情之所以没有向广大农村蔓延,一个重要原因是千千万万农民自发把守在村头巷尾,阻止任何可能的病毒携带者进入。我们要认真总结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枝独秀不是春”,须“一花引得万花开”。社会管理不可能由一个主体管好,必须是多元的,更是渐次递进的。我们在选择社会管理主体时,一定要坚持社会自治和市场优先原则,党委掌好舵,政府提供好服务。能够由市场机制调解的,就一定不引入政府直接干预,公众则作为自我管理和服务的首选主体。唯有如此,才能发挥每个主体的比较优势,达到满意的管理绩效。

  第五篇: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历史的发展规律是曲折、波浪式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它的发展历程都免不了有高潮和低潮,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一些人说,中国为什么不选择资本主义而选择社会主义?其实,不是中国不想选择资本主义,而是中国历史的客观因素不允许中国选择资本主义。我们翻开近代史看看,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等等,许多仁人志士为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不懈努力而终归失败。因为当时中国国内的官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勾结,只热

  衷于他们一己私利的垄断的官僚买卖,而民族资产阶级又过于弱小,没有能力担负起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重任。但其只是放大了了而已。一个社会的发展,自然或有曲折,我们正是在这条道路上寻找正确的方向。现代的社会主义发展,我们看到了许多的成果。国家带领我们走出了08年的经济危机,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在物质满足了以后,我们更追求精神的满足。这整整说明了我们深灰的进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任何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许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社会上不公的声音,正如在2010年的十大民生问题:物价、收入增长、房价、股市、消费、出口增长、医改、教育公平、就业、社会保障十大民生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实所有的问题,国家都有在做努力,也许有些成效不大,我们不太关注而已。

  就比如说物价,物价水平也水涨船高,10月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同比上涨4.4%,比9月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面对严峻形势,国务院于11月19日出台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平抑物价,要求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房价:

  据了解,这些措施主要有:一是各地要加大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力度。要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已印发实施细则的地区,要根据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对于住房问题,国家规定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对不认真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继续

  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和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贷款需求。

  收入过高:据了解,税务机关将进一步摸清高收入者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收入行业和个人专门档案,实行重点监控管理。同时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执法和征管力度,加强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从重从快打击其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申报收入制度,建立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编码制度,强化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关注社会收入分配发展态势,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国家一直在努力维持着一个平衡,但我们也知道,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遗留下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人口,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应当支持国家的改革政策,一个国家作出的决定,一定是要伤害某些群体的利益,而让大多数人受益,每一个决定的出台,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满意。我曾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甲问乙,既然许多的改革都不成功,为什么不停止呢?乙回答说:“就好比你的妻子,如果她生孩子生到一半,觉得又不想要孩子了,她说不生了,这样行吗?”我们要做的是相信国家,坚持到底。

篇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后感

  

  学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读后感

  春节后,单位组织学习了什么什么,通过学习感触深刻,提高很快,认识很新等等。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和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也是对这条总道路认识的拓展、丰富和深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

  径和办法,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取得决定性进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空前繁荣,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跨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显示出异军突起的良好态势。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

  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道路问题是关系文化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党中央把文化发展提高到新的高度,文化建设又一个新的春天到来,我们精神振奋,倍受鼓舞,决心在什么领导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

  姓名:

篇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后感

  

  我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邓小平同志在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讲话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理解,作了十分精辟的论断。

  一个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一个是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两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中国人民只有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才能在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历史大潮中使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就会实现。

  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础上,力求为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是我们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和分水岭。社会主义国家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虽然在社会的初级阶段提出了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但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有带动后富起来的多数人共同富裕的任务。国家在发展生产力,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问题时会不断地制定出鼓励和扶持的政策。我们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我国的贫困人口数就会越来越少,而达到和超过小康生活水平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我国的贫困和落后的状况就会不断地彻底地得到解决。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理想就会明确地由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光荣地承担起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模式,是人类最进步、最文明、最高级的理想境界,但是,它必须建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的集体的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极大地高尚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坚定而有效地以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出多少倍地去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相信,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只要我们的后代始终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到那时以后,我们的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虽然我们这一、二代,甚至四、五代人不能亲身经历,但我们现在为之而奋斗的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最终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历史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独特,首先在于它是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是史无前例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只有一个设想,如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按劳分配,消灭商品货币,实行计划经济,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二、正确的定位:初级阶段理论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首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起止时间、主要矛盾、发展战略、过程特点和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两个层面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新:一是指明了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即历史方位。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划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而我们则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不合格的社会主义阶段。有了这一准确判断之后,方能正确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二是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情基础。它指明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

  主义建设,最大的现实就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面临的基本问题也就是“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创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首创。

  三、指明了前进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指明方向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在实践中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表明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经济学基础,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依据这一理论,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结合和怎样结合这一世纪性难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缘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式理解,市场经济一直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属性,以致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全面地计划化,这种僵化思维模式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延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党在经过了十多年的摸索后,形成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发展了生产力。

  五、执政党建设理论:三个代表理论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政党建设理论

  我党在执政党建设问题上,经历了曲折的认识和有益的探索之后,对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党与国家权利的关系等方面有了清醒的、科学的判断和定位,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首先,搞清了革命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区别,提出了必须解决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第二,根据党所面对的客观现实与环境,提出了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三,在对执政党建设的任务、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第四,从总结历史经验入手,在对当今国际局势做出准确判断之后,提出了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其独特的发展方向、理论、制度与道路(实现途径)等多重形态综合构成的科学社会主义新形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和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极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

  高二学生由于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配合学生科执行《一日常规》,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不穿拖鞋,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

  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微言轻,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

  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如《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还开过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过语文知识抢答竞赛,说成语故事比赛,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等,效果都很好。

  二、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高二14班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教育

  和管理。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方法,对他们给予了大量的爱心,却忽视了严格要求,结果班风涣散,面对这种局面,我苦苦地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明白了对学生应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最大的尊重。

  三、“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集中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定期和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要想带好一个班级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多想想方法,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2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本着以教学为主,很抓纪律卫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早自习利用晨会总结前一天的学生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中的纪律卫生,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目的是让新的一天能不断的进取,克服工作和学习上的不足,为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指引航标。这半年的我班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现象,能按时按点的,按部就班的上好课和晚自习,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思想上还不稳定,还不够成熟,尤其进入高二的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对于象我班的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往往因为学习不能立见成效而慢慢消沉。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学习斗志,我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1、班会早会对学生进行成绩和程度的分析,正确看待自己所处在的学习上的位置,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开开心心的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2、个别谈心,这很重要,对于不同的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做所想,这样会使教育能抓住切入点,教育才能有效果,从本学期来看的确收效很大。使班级纪律卫生明显好转,文明班级率最高。

  3、寻求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三方沟通,正确的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要说的说出来,解开他们的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积极配合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解决好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稳定教学次序。

  三、加强寝室的管理工作,本学期到寝室检查不下十五次,对存在的卫生纪律方面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女寝要好一些,男寝还存在问题,总的来说有很大的进步。

  四、开展好各项活动,本学期运动会上,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体育特长,在运动会上能够克服困难,尽最大所能,取得总粉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学生十月一的诗歌朗诵的比赛,以及征文活动中都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总之,本学期工作成绩是肯定的,要不断分析和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为把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而努力。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3本学期师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学业水平考试。而且我班是理科班男生多,女生少,管理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充满了挑战、辛酸与满足。一学期的辛苦,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常规管理,建立班级良好秩序

  1、严格考勤、加强管理。早上、中午、晚上及时到班督查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学生基本养成了比较好的纪律意识。

  2、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谈话等多种方式,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也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3、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五的班会课。既按学校计划安排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学习有关的安全知识等;也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了“我的未来我做主”的大型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比

  如,信心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会,感恩教育等内容,这些活动都促进了良好的学风、班风。

  4、狠抓班级卫生。好的环境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卫生方面我就把工作分配到人。不但早晚要打扫干净,平时还要注意保洁。

  5、选拔班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我从学生中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班干部选拔出来以后,我予以指导,大胆使用,严格要求,加强教育。平时留心观察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扩大了先进面,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得到锻炼。同时对部分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工作能力不突出的同学进行撤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逐渐培养出一批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威信高的班干部,并进一步带动了班风学风的好转。同时采用班长轮流制,让两个有能力的同学每月轮流管理班上的常务事情,这样更有利于管理班级。

  二、抓好学习中心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严格要求学习委员和课代表及组长从各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如作业布置、早读的安排、课前的准备、作业的督促和检查等,切实减轻老师繁重的劳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必须尊重老师,在这个学期有两个同学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经过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通过这个事

  教育了同学们必须尊重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每个同学的成绩很重要。

  2、养成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无论是自习课,还是老师上课,禁止学生说闲话、睡觉、往窗外看,否则,予以严厉批评。

  3、坚决制止不做作业的现象,要求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经常完成限时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平时对学生奖勤罚懒,严格要求。在复习阶段,积极配合各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树立班级学习的榜样,让学生们向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增强竞争意识。经常进行学习评比,做好奖励工作。

  三、抓尖子,督差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班积极性,形成刻苦学习争先恐后的学风,全面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是尖子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这方面,我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以个别谈话为主要工作形式,做尖子生和差生的指导工作,对尖子生,要求他们明确目标,确定方案,突破弱点,保持优势。同时提出具体措施;对差生,以鼓励为主,多谈话、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进步,充分表扬;形成了优秀学生带头,差生不甘落后,大家争先恐、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同时利用每次考试的成绩,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学生弱点,分析原因,找到改进办法,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强劲的学习劲头,使学习成绩保持上升趋势。

  另外用“以志激人”的办法,激发学习兴趣。一个无追求和奋斗目标的人,就缺少前进动力机械,更谈不上发展,无论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还是素质提高,都主要来自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目标的途径有二:一是延长时间,二是提高效率。运用激励措施,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树理想,谈追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热情性、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时时力求将学习情绪调控到最佳的“亢奋”状态,“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实践证明:采用激励方式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开展得还是比较的顺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但学生当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三担子还很重,工作还将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4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为了配合学校团委和政教处的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例如,“跨步进入新世纪系列活动”、“寻找我身边的活雷锋”、“青年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报复”等。

  同时,我也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赤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高三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毕业、升学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

  因此,在学生毕业前夕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

  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

  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

  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意志教育,如何做时间的主人,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

  再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跟班勤,管理方法得力,班风正、学风浓。我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评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本学期的几次月考均能超额完成县局和学校规定的指标数,各项管理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又进一步鼓舞了士气,使班级管理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

  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四、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每次活动我都亲临现场与学生一起活动并适当予以技术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也可以加深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

  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

  这届学生的高中生涯还有一个学期,面临着毕业及升学等实际问题,下学期担子还很重,工作还将更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5本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二就班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努力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希望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一点知识、长一点技能,顺利地毕业。本学期内,积极参与创文明校园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多项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一支队伍建设

  即进行班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团支部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工作职责教育、工作方法指导。班干部首先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集体奉献的精神,要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而这正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一些品质,所以我把这作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工作职责教育,主要能使班干部责任明确,知道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该怎样去做,保持思路清晰。这两类教育主要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主要在实践中进行。对于班干部的工作,不包办,给予他们一个较宽阔的空间,但在工作中我注意监督、观察,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如指导对照工作职责,结合班级情况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如何开展工作等。还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生会和团委工作。

  二、发挥三块阵地作用

  第一,是文化宣传阵地。第一学期,重新布置教室,将班训“团结、勤奋、自信、争先”、名人警句、班级获奖锦旗及奖状挂在墙上,并开辟了团支部园地专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观、大方、富有教育

  意义的学习环境。坚持每两周更换一期板报,每月更换一期团支部园地,板面活跃,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二,是班会阵地。这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渠道。每周坚持召开一次班会课,根据学校要求,有计划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学习重要性等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成长。

  第三,是活动阵地。对于中学生,寓教于乐比刻板地说教效果好得多,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接受教育、锻炼才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进班级凝聚力,所以,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并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班级开展了“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南京海洋公园。还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文体节活动、知识竞赛、“教育之光”和“江南之花”文艺汇演等活动。

  三、加强四种思想教育

  第一,行为规范教育,也包括法制、社会公德教育。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规范教育是常抓不懈,每学期均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平时,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随地乱扔、蓄长发、说脏话等不文明行

  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所以,通过组织“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并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篮球赛、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一是通过班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教育材料;二是要求学生观看新闻、阅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三是支持学生参加“爱祖国、讲文明”征文活动、“红心永向党”演讲比赛及“弘扬抗洪精神,向校庆廿周年献礼”诗歌朗诵比赛、“党和祖国在我们心中”知识竞赛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中接受教育。

  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我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因为他们一般比较自卑、敏感,方法不当,容易挫伤其自尊心,我主要采取私下谈心的方法,这样容易沟通,容易接受。我们班有下岗职工子女,也有父母离异的学生,对他们我平时多注意,多观察,多鼓励,目前,他们思想上不存在着什么大问题。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有时因为其它工作忙而顾此失彼,放松了对班级的管理,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形。

  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较差,也讲了,也教育了,但成效不大,没有好的办法。

  三、与家长联系不够,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多和家长沟通,互相配合,共同教育。

篇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后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读后感

  科学性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它的内涵的系统性、全面性,而且表现在它的客观性、正确性和真理性。即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昭示着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谛。我们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题的提出到基本框架的形成,到系统成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这一理论之所以具有科学性的鲜明特点,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在进行理论创造时始终把握三个基点:

  一是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邓小平同志从这一基点上深刻分析中国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这一科学论断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建构这理论的块基石,成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步骤、重点等发展走向的起点。

  二是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不仅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而且提出了如何实践的途径和检验的科学标准。他提出的许多新的思想、新的理论观点,都是在试验和实践的检验中总结出来的,而且是在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中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比如,改革开放思想,就是通过深圳、珠海等特区的试验逐步趋于成熟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这些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产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思想,也是科学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大势和总结我国十多年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必然结论。

  三是始终坚持总结过去,认真吸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国际社会主义事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很注意以历史为借鉴,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对错误的加以纠正,对扭曲的加以匡正,对不完善的加以补充,从而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向正确的轨道,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课题。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等,都是在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中,概括抽象出来的。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充满了求实开拓的科学精神,是深刻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结果,是深刻总结国内国际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正反经验教训的结果,是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总结的结果,因而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实践性主要指理论的具体性和对现实的指导性。善于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把蓝图变成现实,把理论原则变成具体的方针政策,这既是邓小平同志的高超领导艺术风格,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显著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有鲜明的实践特点;不仅是一个开创理论新境界的范畴,而且是一个指导新实践的范畴。这就使这一理论成为我们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总钥匙。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我体会主要表现为:

  一、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同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战略步骤、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和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构想和办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破了坚冰,开辟了航道,指明了方向。

  二、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总体设计,而且具体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只要系统地研读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从纵向和横向方面回顾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实践过程,就能清晰地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脉络,就好象一个宏伟的工程,既有蓝图,又有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相互关联的体系。比如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下,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比如,在深化改革上,提出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全面改革的思想。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坚持以农村改革为起点,以

  大中型企业改革为关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总目标,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着眼于提高效能,发展生产力,进行政企分开,明确职能,等等。在各个领域的改革方面,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方针政策。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以此为基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龙配套、相互衔接,指引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三、不仅已成为亿万群众的伟大实践,而且还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立足基础是党和人民的崭新实践。它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经为亿万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十多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同时,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逐步拓展和深化,这一理论本身也必将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更趋于深刻和完整,从而达到成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时期的光辉旗帜和科学指南。

篇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后感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

  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今后一百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发展的步骤,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都纳入了正轨,是我们今后前进的一面旗帜。他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要有点闯的精神,要勇于探索,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经过一次次的洗礼后,更加显现出它的真理性、正确性、指导性,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20__、5、14第二篇: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心得体会我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邓小平同志在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讲话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理解,作了十分精辟的论断。一个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一个是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物质化需要。这两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中国人民只有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才能在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历史大潮中使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就会实现。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础上,力求为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化生活。这是我们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和分水岭。社会主义国家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虽然在社会的初级阶段提出了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但先富起来的少数人有带动后富起来的多数人共同富裕的任务。国家在发展生产力,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问题时会不断地制定出鼓励和扶持的政策。我们相信,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我国的贫困人口数就会越来越少,而达到和超过小康生活水平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我国的贫困和落后的状况就会不断地彻底地得到解决。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理想就会明确地由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光荣地承担起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模式,是人类最进步、最明、最高级的理想境界,但是,它必须建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的集体的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思想化和道德素质极大地高尚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建设的同时,始终不渝地坚定而有效地以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出多少倍地去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相信,再过五十年、一百年,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要我们的后代始终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到那时以后,我们的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虽然我们这一、二代,甚至四、五代人不能亲身经历,但我们现在为之而奋斗的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最终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他还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同时为我们国家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今后一百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了发展的步骤,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都纳入了正轨,是我们今后前进的一面旗帜。他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要有点闯的精神,要勇于探索,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邓小平南巡后,我国人民的思想再次得到了巨大解放,经济建设再次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当我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我们党没有照搬照套资本主义解决通货膨胀的那一套理论,而是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制定了利用财政手段,紧缩银根,发展经济等多项政策,成功地遏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软着陆。当亚洲金融危机肆虐而起时,我们党再次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方面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增加投入,不仅摆脱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困境,而且使国内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势头,使世界为之侧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经过一次次的洗礼后,更加显现出它的真理性、正确性、指导性,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根本上来看()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b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d是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4、下列叙述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的是()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d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全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是因为()a决定拨乱反正,解决冤假错案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6、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的共同点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c坚持民主集中制d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沿海地区b农村c城市d国有企业

  8、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中国农业大发展的原因是()a变革了土地所有制b废除了人民公社c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建立了乡镇企业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广

  大农民赞扬()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股份制改革c私有化改革d包工包料包销

  10、下列对国有企业改革表述错误的是()a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改革的内容是建立公司制、股份制c导致了部分工人下岗失业d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其推进过程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12、区别中国19世纪的对外开放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对外开放的标准是()a是否向所有国家开放b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是否引进国外技术、经验d中国是否为主权国家

  13、经济特区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资金、经验等。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b珠海c海南d浦东

  1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制定于()a1954年b1976年c1982年d1992年15、改革开放后,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颁布的意义有()①反映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②标志着我国已完全实现了依法治国

  ③反映了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④表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下列法律献属于这一时期颁布的有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义务教育法》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7、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18、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称为“国父”。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之父”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9、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该政府的精髓是()a发展是硬道理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d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

  积极探索。探索的成果有()

  ①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b②④c①②d②③

推荐访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读后感 读后感 中国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