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12则4篇

时间:2023-04-30 20:5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12则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

  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红色经典小故事: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

  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红色经典小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

  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红色经典小故事: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

  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经典小故事: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

  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

  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杨靖

  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红色经典小故事: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

  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红色经典小故事:忠义之志,壮烈之气,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牺牲后追授为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59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

  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

  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月15日,日军10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5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特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

  千秋”挽匾以资表扬。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张自忠殉国时,年仅50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张自忠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1991年,为纪念张自忠百年诞辰,湖北省在宜城市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红色经典小故事:宁死不屈的女民族英雄-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

  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红色经典小故事: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

  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红色经典小故事: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

  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狼牙山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

  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班长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

  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主峰建起了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在郑州病逝,享年53岁,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

  南衡阳,享年88岁.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2009年9月14日,“狼牙山五壮士”被选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列。

  红色经典小故事: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

  这是在上甘岭战役一场战斗中的两位士兵,他们一位臂折腿断,一位双目失明——这是因这场战斗产生的肢体缺憾,于是失明者背负起断腿者,断腿者给失明者指路,继续向前冲击并打击反扑之敌,直到其中一位士兵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两位士兵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骄人战绩,比如毙俘了多少敌人,缴获了多少枪炮,击毁了多少坦克等等,在上甘岭上众多的英雄人物中,他们的名字似乎也并不是特别的惹眼。虽然他们也是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在上甘岭,这个档次的英雄人物名单很长。

  薛志高四川省简阳县人,一九三○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晚,他们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他所在班参加了突击排。在攻击中,班长牺牲了,他指挥全班继续冲击,他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并夺回了一个阵地,歼敌28名。在向另一阵地运动时,他的左腿被炮弹炸断,不能行动,看见了双眼被打瞎的本班战士王合良,立即与王商量,叫王背着他,他给王指路,继续向前冲击。敌人反

  扑过来,被他们击退。当他只剩1个手榴弹时,敌向他扑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王合良四川省三台县人,一九二九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战士。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班反击537.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战斗中,他因负重伤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他一面呼叫着联络,一面往前爬,忽听到副班长薛志高叫他,原来薛的右腿被打断无法行动,经两人商量,他就背起薛志高,薛给他指路继续前进,坚持战斗。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篇二: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12则

  

  红色经典故事12则.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

  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

  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年

  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

  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忠义之志,壮烈之气,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

  “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2000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10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月15日,日军10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5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特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扬。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张自忠殉国时,年仅50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张

  自忠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1991年,为纪念张自忠百年诞辰,湖北省在宜城市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宁死不屈的女民族英雄-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

  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

  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

  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

  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狼牙山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班长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

  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主峰建起了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在郑州病逝,享年53岁,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享年88岁.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2009年9月14日,“狼牙山五壮士”被选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列。

  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

  这是在上甘岭战役一场战斗中的两位士兵,他们一位臂折腿断,一位双目失明——这是因这场战斗产生的肢体缺憾,于是失明者背负起断腿者,断腿者给失明者指路,继续向前冲击并打击反扑之敌,直到其中一位士兵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两位士兵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骄人战绩,比如毙俘了多少敌人,缴获了多少枪炮,击毁了多少坦克等等,在上甘岭上众多的英雄人物中,他们的名字似乎也并不是特别的惹眼。虽然他们也是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在上甘岭,这个档次的英雄人物名单很长。

  薛志高四川省简阳县人,一九三○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副班长。上甘岭战役中,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晚,他们连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他所在班参加了突击排。在攻击中,班长牺牲了,他指挥全班继续冲击,他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并夺回了一个阵地,歼敌28名。在向另一阵地运动时,他的左腿被炮弹炸断,不能行动,看见了双眼被打瞎的本班战士王合良,立即与王商量,叫王背着他,他给王指路,继续向前冲击。敌人反扑过来,被他们击退。当他只剩1个手榴弹时,敌向他扑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王合良四川省三台县人,一九二九年出生,一九五一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五连战士。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四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班反击537.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战斗中,他因负重伤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他一面呼叫着联络,一面往前爬,忽听到副班长薛志高叫他,原来薛的右腿被打断无法行动,经两人商量,他就背起薛志高,薛给他指路继续前进,坚持战斗。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七律

  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我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在我的民族中,不光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五星红旗托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的巨大手臂,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

  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

  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合)——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

  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人民勤劳,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祖国颂

  (男领)透过历史的眼眸

  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

  我们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

  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

  我们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

  在秦兵马佣的坑道里

  我们感悟一种雄浑与深沉

  (合)啊,祖国

  你就是脚下这片土地

  (女合)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

  曾经是秦汉雄风大唐屹立的巨人

  (男合)曾经是八国洗劫岗楼林立的疮痍

  曾经是赤地千里吃糠咽菜的土地

  (合)你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热土啊

  (女领)你是生我养我的母亲

  透过历史的眼眸

  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在南湖荡漾的波光中

  我们看到一个巨人的诞生

  (男合)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

  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出一个新中国的黎明

  (女领)看,井冈山上满山的红杜鹃啊

  是一个令楚辞离骚惊叹的篇章

  (男领)听,南昌上空清脆的枪声

  是一种令青铜秦佣凝望的神韵

  (合)长江,给予我力量,让我长大

  黄河,给予我智慧,让我成熟

  长城泰山,给予我伟岸的身躯

  给予我无限的力量

  让我把黑暗的世界一扫光

  (女领)在祖国母亲那温暖的怀抱里

  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艰苦和困难

  是祖国母亲那坚实的臂膀

  将我托起

  就像腾飞的蛟龙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合)啊,祖国

  你就是这样伟大

  你用乳汁养育了千千万万英雄的儿女

  你用汗水浇灌了这富饶的土地

  你用勤劳培养了我们坚定的信念

  你用呐喊宣布了旧时代的灭亡

  你是我们生命永不停息的动力

  你是儿女们远航归来的避风港

  (男领、女领)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未来的彼岸回望

  (女领)在妈祖庙袅袅的香火里

  我们听到了《七子之歌》在吟唱

  在淡水湾湛蓝的海水中

  我们闻到了紫荆花的芬芳

  (男领)在世纪坛巍峨的造型里

  我们感受到了新世纪的脚步正铿锵

  (女合)春天,正迈者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它让乡村披上绿的盛装

  山绿了,水也绿了

  空气中都有一丝丝的春意在飘荡

  (男合)它让城市披上了绿的盛装

  树木葱翠,遍地花香

  就连我们的歌声中

  也有许多的青春旋律在回响

  (女合)祖国的春天

  正在把民族复兴的大门打开

  祖国的春天

  正在把唤醒酣睡的号角吹响

  祖国的春天

  让乡村披绿,让城市喧闹

  (合)祖国的春天啊

  你正敞开胸襟

  接纳着儿女们驿动的青春和坚定的信念

  (男领)这是一个承前起后的时代

  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女领)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知识创新,与时俱进

  (男领)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男合)祖国在花海中前行

  我们吹起号角敲响锣鼓

  (女合)祖国在春风中前行

  我们把祝福写在脸上

  把期盼写在心里

  (男领)祖国在新世纪的大道上前行

  我们用歌声串成一颗颗星星

  穿过时空的隧道

  将它挂在天空

  愿您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儿女们的心声,(男领、女领)祖国啊,我们伟大的母亲

  您向新世纪走来

  又大踏步地走向属于您的明天

  (女领)祝福你啊,祖国

  (合)您的人民祝福您

  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人民勤劳,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目

  录

  第一章总

  论

  一、项目背景

  (一)红色旅游产业背景分析

  (二)区域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三)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态势

  (四)小结

  二、石城红色旅游资源分析

  (一)红色资源点概况

  (二)重要红色资源点的历史意义分析

  (三)资源评价

  (四)小结

  第二章发展战略

  一、战略策划统领全局

  二、资源整合、以外延扩展形成规模

  1.多主题

  2.情景化设计

  3.大配套

  三、以项目为核心,延伸红色旅游价值

  1.通过核心项目拉动区域旅游

  2.紧密结合现实延伸展览历史内容

  3.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红色遗产

  4.广开融资渠道,凸显多元开发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国内红色旅游市场概况

  (一)国内红色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二)国内红色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二、石城红色旅游市场分析

  (一)可进入性分析

  (二)合作态势分析

  三、石城红色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第四章项目策划及游线设计

  一、红色旅游项目策划

  (一)观下毛主席故居

  (二)红石寨野战体验场

  (三)李腊石石城阻击战纪念园(详见第五章)

  (四)横江红色乡村旅游区

  二、区域游线设计

  第五章李腊石石城阻击战纪念园策划

  一、资源背景分析

  二、总体定位与市场判断

  (一)总体定位

  (二)石城社会经济状况

  (三)市场判断

  三、功能分区

  四、分区项目策划

  (一)入口服务区

  (二)红色文化体验区

  (三)登山游览区

  五、李腊石石城阻击战纪念园的商业运作

  (一)公园内部的商业业态

  (二)公园周边土地控制与商业运营

  第六章市场运作方案

  一、品牌形象推广

  二、市场渠道建设

  三、节庆事件营销

  四、专项群体促销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背景

  (一)红色旅游产业背景分析

  红色旅游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能够正确地引导游客爱国主义、人生观和革命理想教育,能够有助于清洗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大力发展和扶持,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极大的旅游产品类型。很多革命老区和教育基地成为旅游热点,每逢重大节庆日、旅游黄金周和学生寒暑假,游客人数均呈明显增长趋势。

  在2005-2006年在国债资金中安排红色旅游专项资金11亿元,共支持了101个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0年仍将继续安排红色旅游国债投资。目前国家旅游局已组织编制了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规划,使“红色旅游区”成为主题鲜明、交通顺畅、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总体上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11个重点红色旅游省(区、市)接待游客人数逾1.3亿人次。另据教育部门提供的信息,2006年参观红色旅游点的青少年学生超过1000万之众。旅行社经营红色旅游的热情和作用日渐凸现。2006年国家旅游局组织全国85列红色旅游专列活动,成为红色旅游的主体。社会资金投入红色旅游的势头进一步发展。

  面对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大趋势,石城开发红色旅游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区域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石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作为中央苏区时期全红县的石城,在当时的13万人口中,有16000多人参加了红军。回眸历史,石城这片红土地写满了光荣与神圣。

  自南昌起义后,红军途经石城,在石城人民心中点燃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红军在此攻克

  了中央赣南苏区最大的白色据点红石寨;红五军团秋溪整编、长征前的石城阻击战等许多重要革命事件在石城发生;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由此踏上了漫漫长征之路;石城游击队与国民党展开的顽强斗争;石城儿女在抗日前线英勇奋战,这一切都显示了石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三)区域红色旅游发展态势

  1.江西红色旅游分析

  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江西省内有5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红都瑞金、南昌、吉安井冈山均被列入到全国30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中。

  2.瑞金红色旅游分析

  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孕育了"苏区传统"和"红都"精神,至今还保存着叶坪、沙洲坝、云石山等革命旧居旧址180多处。国家制订的《2004—2021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把瑞金与韶山、井冈山一起,以“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为主题形象,列为全国十二大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进行规划建设。瑞金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已进入了国家红色旅游“121”工程。

  近年来,瑞金依托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连续5年获得较快发展,年均增速逾35%,初步形成了融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业体系,200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到财政收入的4成以上。

  3.石城红色旅游分析

  石城境内有数十处红色旅游资源点,目前仍处于初级保护和旅游未开发阶段。其中的石城阻击战旧址、毛泽东旧居等虽然具备相当好的历史意义,但在瑞金这个中外闻名的红都的阴影下,单纯依靠石城的红色旅游资源本身很难绽放出光芒。

  因此,石城红色旅游的出路在于结合石城的其他资源,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运动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结合,捆绑在一起重拳出击,形成石城红色旅游的独特优势,从而与瑞金旅游产品形成更好的联动互补。

  (四)小结

  红色旅游资源既是政治资源,又是公关资源,还是形象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市场资源,文化资源。在中办、国办《2004—2021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下发后,从“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的高度,进一步加大

  了推动红色旅游的工作力度。石城应该借此“东风”,依托紧邻瑞金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发石城的红色旅游资源,推进石城的旅游发展。

  二、石城红色旅游资源分析

  (一)红色资源点概况

  石城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进行过长期的革命活动,红军在这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红色革命遗址。

  1.主要红色资源

  李腊石-石城阻击战旧址:位于县城近郊,琴江镇北1公里处。长征前夕,为迟滞敌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进犯,保障中央红军主力顺利转移而发起的石城阻击战有力地延缓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南进的步伐,至今在李腊石仍遗有当年的战壕旧址。

  观下毛泽东旧居:位于琴江镇观下古樟村。是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途径石城时的住所。

  红石寨旧址:位于屏山镇河东村。红石寨曾是中央苏区最大的白色据点,攻克红石寨战斗是红军在苏区进行的一次历时长、规模大、影响广的惨烈战役。

  秋溪整编旧址:位于横江镇秋溪村。秋溪整编的成功不仅为中国红军增添了新的劲旅,也为共产党改变旧式军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横江镇秋溪村。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残存的反动武装退守转移至石城地势险要的土楼山寨。1931年10月,红四军奉命进军石城,军部设于此。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位于横江镇秋溪村,宁都起义后,红十三军军部及军长董振堂驻此。目前,屋宇保存完整,并保留有红军标语。

  中共太雷县中心县委旧址:位于横江镇横市村。1933年8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批准设太雷县苏维埃政府驻此办公,1934年10月与石城县苏维埃政府合并。旧址的保存对于研究苏区行政区划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华苏维埃政府国家银行金库旧址:位于横江镇珠玑村。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到珠玑视察地形,确定圆岭寨为中央的重要金库(一直存在于长征前夕),为红军顺利长征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

  小结:

  石城红色旅游资源集中分布于县城中心和县城南部,且都位于206国道主干线附近,交通便利;同时,也可与瑞金联动,构成完整的红色旅游线路。

  (二)重要红色资源点的历史意义分析

  1.石城阻击战

  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疯狂打击下,由于“左倾”领导人的错误路线,从1933年9月到1934年8月的将近一年时间里,广大红军指挥员虽经浴血奋战仍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根据地的范围也越来越小,红军主力损失近半。在与石城毗邻的驿前失手后,石城成为红都瑞金北部的最后一道屏障。

  1934年8月,国民党调集十万大军从广昌压向石城,企图攻破石城,夺取瑞金。为了阻滞敌军的南犯步伐,为中央红军集结转移争取时间,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电令红三军团进入石城阻击敌人。红三军团、少共国际师、闽赣军区独立七团、独立十一团奉命开赴石城。

  石城阻击战是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夕,在中央苏区北线战场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历时40余天,石城阻击战圆满完成了任务,不仅给进犯之敌以大量的杀伤,而且有效迟滞了敌军南犯的步伐,为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安全集结与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少共国际师

  红军长征中曾有过一支几乎全部由同龄人组成的部队:全师平均年龄18岁,历任师长都是20多岁,师政委肖华上任时年仅17岁,在世界军事史上极为罕见。这支部队叫做“少共国际师”,1933年8月5日成立于江西博生县,由周恩来亲自授旗。全师共一万余人,党团员占70%。

  第五次反“围剿”前,为了扩大红军,在红军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的倡议下,经党中央批准,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中央苏区1万多名青少年踊跃报名。

  石城保卫战一役少共国际师经历浴血奋战、伤亡过半,一万多人的部队只剩下五千余人。经过休息、调整后,少共国际师从石城踏上了长征之路。

  3.秋溪整编

  1931年12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导下,国民党26路军将领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17000多原国民党官兵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宁都起义。起义部队于12月17日在红四军的接引下和石城人民的热烈欢迎中顺利到达横江、秋溪、龙岗等地,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整编,整编总部就设在秋溪背屋。经过近两个月的整编、教育,起义

篇三: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12则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路不在长,有故事才能让人铭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色经典故事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1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__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2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3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

  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赵一曼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赵一曼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______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赵一曼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4安徽黄山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人才辈出,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出现了很多名人,其中安徽黄山歙县的革命家徐谦最具代表性。徐谦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法学家,革命家,受到了__的重视,下文为大家讲述安徽名人革命家徐谦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观看。

  徐谦是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即师从桐城派大家吴汝纶学习经史古文,成绩优秀。晚年自署“黄山樵客”。徐谦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法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为中国近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尽心尽力、贡献颇大。身为中国国民党元老,他忠实于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推动两次国共合作和促进民主革命起了重要作用。

  1920__年11月28日,孙中山为反对北洋军阀集团把持下的北京政府并任命徐谦为军政府司法部长。

  徐谦当时已成为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开创者之一,更重要的是,他也是辛亥革命元老之一。1920__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徐谦积极拥护并竭力推动。“北京政变”后,临时执政府由黄郛任国务,孙中山即委任徐谦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北京分会委员、国民党驻国民第一军(冯玉祥兼军长)党代表等职,冯玉祥也聘任徐谦为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及中俄庚款委员会__等职。11月,孙中山应临时执政府之邀前来北京,徐谦随即联合各界人士在北京、天津等地组织了“欢迎孙中山先生入京大会”。在北京期间,徐谦还与李大钊建立了联系,二人的学识与观点一致,从而结为挚友。

  1920__年担任北京政府临时执政的段祺瑞,竭力抵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并于2月召开了御用的“善后会议”。3月1日,在“国共两党”李大钊和徐谦的主持下,在北京举行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以与“善后会议”相对立。这就是“国民会议运动”,这一运动对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面目、动员大会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1920__年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多人在徐谦和李大钊等人领导下,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日舰炮击大沽口的罪行。徐谦担任这次集会的__团__,在会上提出了“拒绝八国通牒,宣布《辛丑条约》无效”等八项提案。

  1920__年初,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国民政府从广州迁武汉,并于3月10日在汉口召开了国民党二届__。当时,蒋介石独裁的嘴脸已日益暴露,而徐谦反蒋独裁的态度也十分明朗。徐谦在会上宣誓矢志遵奉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并领衔提出“提高党权案”、“反对军事独裁成立军事委员会”两案。这次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制止蒋介石独裁的决议,撤销了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__和军事委员会__的职务,会后,徐谦立即推行新的司法制度,并在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行动中作出重要贡献。

  1920__年4.12政变后,徐谦因痛恨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孙中山联共

  的三大政策,愤而退出了政界,避居上海。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谦怀着一腔救国热情从香港回内地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他不顾自身年老体弱,努力联络港澳同胞合组“抗日后援会”,并奔走于南洋群岛和马来西亚一带,积极从事抗日宣传和救济难民等工作。他的夫人沈仪彬则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全部所得捐献给香港的“抗战难童工艺救济院”。

  1940年,徐谦因操劳过度、心力衰竭不幸在香港病逝。徐谦在临终前,仍恋恋不忘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他在病床上说:“国难当头,非团结一致不能成就。政治若非根本澄清,国家永无清明之日。”徐谦临终的这些肺腑之言,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安徽名人革命家徐谦的故事,徐谦逝世后,当时在延安的____送的挽联是:“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朱德、彭德怀等一大批中共领导人也都送了挽联。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5《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

  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6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__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__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篇四: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12则

  

  红色经典故事四篇

  红色经典故事1董存瑞炸碉堡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即会呈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仰头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勇敢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日,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其次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非常奇妙的暗堡,挡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议

  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留意隐藏。"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拂过。但董存瑞镇静机灵,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

  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

  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假如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响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需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

  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直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红色经典故事2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依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预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非常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

  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熬煎。深夜海娃好不简单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当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舍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红色经典故事3"男人草鞋"意蕴深

  当年红军穿的草鞋,就是群众穿用的一般草鞋,并没有分什么男人、女人的。然而,张南生刚参与革命时,却把自己打的草鞋特殊喻为"男人草鞋"。部队不少同志也特殊喜爱他打的"男人草鞋"。

  那是1929年冬,朱德和_率红四军第三次来到新泉,开

  展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指战员们白天学习军事,晚上学习政治,训练抓得很紧。当时,军事训练内容相当丰富,有队列训练、射击训练、投弹训练,还有班、排、连、营的攻击和防备等等。战士们都穿草鞋参训,不少战士两三天就磨烂一双草鞋。

  刚参与革命、担当乡苏维埃政府委员的张南生,一有空就去观看红四军的军事训练。一天上午,他亲眼见某连指战员组织一场抢占山头的冲锋训练后,不少战士脚上的草鞋都已磨得不像个样子,有20多名战士还光着脚板走回来。张南生想,红军指战员为穷苦人求翻身而打仗,他们训练这么辛苦,这草鞋肯定要尽量满意供应才好。

  当日下午,张南生回到新泉北村,便马上组织乡干部和一批妇女编织草鞋。当时,张南生还不会编草鞋,便请了一位师傅到家里教他。张南生的父亲张志瑞,见南生这孩子也学起编草鞋的手艺,好不生气,便冲着南生骂道:"我

  才是个武秀才,武得一字不识,没出息,给你学了那么多年书(张南生在连城旧制中学毕业),也回来学这没出息的手艺,你不觉得丢人?!"张南生不敢惹父亲生气,和气地回答说:"爸爸,你不是常说家有万金,不如一艺在身吗?我多学一门手艺,就多一道财路呵!"他父亲无言可对,只好让他去学。

  张南生究竟是读书人,学什么手艺都比别人聪慧。他学编的第一双草鞋,样子就蛮像的,而且全用了最好的稻草,很扎实,可就是偏大、偏长了一点。张南生听别人这样谈论,就骄傲地说:"我这双才是真正的男人草鞋哩。""哈哈,草鞋编大了还美名为男人草鞋,这也算是你的制造创造啰。"有位妇女这样讥笑他。张南生也滑稽地说:"人有分男女,鞋就没分男女?你们没观察,红四军里头几个彪形大汉,那双脚有多大啊!我这双草鞋送去,他们准争着要的。""说也对,朱军长的脚就比一般男人大得多,说不准

  南生哥编的这双草鞋就会被朱军长挑上哩!"又一位妇女这样打趣道。

  其次天,他们把先编织好的几十双草鞋送到红四军驻地,果真有不少个子高大的军人争着要大草鞋,张南生见了特别兴奋。从今,他编的草鞋都比妇女们编的大一些。张南生爱编"男人草鞋"这一故事,便在新泉慢慢传开。

  1930年5月,张南生参与红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奋战在大江南北。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色经典故事4"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头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英勇,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

  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

  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即处决"四个字,妄图恐吓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安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隐秘。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隐秘!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隐秘。"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完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扬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久休息了,你让我多宣扬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漫步

  一样,从容不迫地动身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知你们,我为

  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可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颤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颤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久活在人们的心里。

推荐访问: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红色经典故事12则 红色 故事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