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现状分析7篇

时间:2023-04-30 20:5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现状分析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1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的养老服务市场就开始出现,但整体的起步很低,发展步伐缓慢。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养老服务产业化趋势不断地显现,在经历了几年的实践努力后,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依然在较低的水平中呈现,产业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1.1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结构程度低

  当今在国内市场中,养老服务也只都当成普通性的企业额外业务或者是衍生业务来维持生产与经营,而且大部分还依然以小规模的形式来经营与投资,并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模式,也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整体产业化发展的程度比较低,导致产业市场中占有率比较低,市场的竞争力很弱。

  1.2产业化结构单一,产品种类稀少

  相比较于国外养老服务产业结构,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经营与发展结构化相对单一。目前能堪称是养老服务产业的分为两部分,主要是:一、与居家养老为一体的家政服务,它们所提供给老年人的服务项目水平比较低、范围窄,服务的价格不合理,更加不能提供特殊性、个性化、专业性的服务。二、作为传统养老的养老院机构,它们对老年人只是停留在以衣食住行、医疗为主要的固定统一模式为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服务照顾的,养老机构不能提供特殊性、个性化、专业性的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

  1.3社会资本欠缺,供给与需求失衡

  投资养老服务产业需投入大成本,但其有回收周期长和产业风险高的特点,伴随着物价整体水平、个人工资的连续上涨,养老服务企业在较短时问内并无显著的收益,直接阻滞养老服务行业的总体投资规模的发展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可与此同时社会养老需求却在持续走高,社会资本投资的欠缺导致行业发展供给卜降,从而无法有效缓解老年服务的需求,导致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1.4养老产业效益较低.

  大多企业和养老机构获利很少,甚至入不敷出。例如,养老机构想要维持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营,入住的老人每人每月至少要收费4000-6000元,但是现在大多数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平均是3000-3500元,所以养老机构想要在短期内获得高额收入是很难的。

  1.5服务质量较差

  服务质量差,不但包括养老设施硬件方面,也包括养老服务体系软件方面。首先,在养老设施硬件方面,少有考虑老人在生活、医疗、健康、文化等方面的舒适、安全和便捷。公寓管理不严格,陌生人随出随进是常见现象,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次,在养老服务体系软件方面,产业的服务人员大部分是卜岗工人和外地人士,他们大多都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家政服务和日常护理,对老年人身体、心理、精神关爱都不到位。

  2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为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其缓慢发展的原因进行剖析,主要包括有政府、企业两方面的原因。

  2.1政府方面的原因

  2.1.1优惠政策没落实到位

  首先,由于不同地区问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水平差异,即使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发放到各省、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中,但是大部分地方都只是出台相应的规划草案或者建议书,没有落实到产业实际发展中去。再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统一协调的部门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负责,所以在服务产业兴办的时候,3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不但企业用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得不到落批手续,甚至有关部门还会进行干预和指责等,所以许多企业或个人不敢轻易尝试。

  2.1.2政府未能完成职能的完全转变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卜,政府根据福利多元化理论的分权与参与理念,应该将服务行政权卜放。但就目前而言,政府的行为却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分权与参与理念相违背,我国绝大部分的养老企业、机构仍以国办、公办为主,政府并没有完成将养老服务经营主权从政府向市场和其他社会力量过渡的任务,也没有把国企公企全面推入市场。

  2.2企业方面的原因

  2.2.1市场定位不准确

  一个方面,对市场的定位太过于尖端化。部分企业只是单纯地去把养老服务产业推向高端化,不管是产品的开发、产品的设计还是产品的销售,都将它定位于高端的人群的奢侈享受。另一个方面,对于市场的定位在养老需求中脱节。企业对于老年的市场需求极度缺乏了解,没有生产出的有针对性的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的服务和产品。

  2.2.2投资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方向的投资仍主要是以政府财政和集体的投入为主,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占比例很低,直接就导致了养老服务产业不能完全地纳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中运行,很难去吸引社会的其他力量投入到养老服务产业中来,如果养老资金吸纳的问题不能合理地解决,政府财政面临的压力务必会加重,同时也会影响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2.2.3企业专业人才的短缺

  从事养老服务产业的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经过养老服务专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较高。此外,存在工作强度极大、难度极高、待遇极差等现象,这既无法满足老人的多种需要,也不利于形成服务队伍的稳定管理。

  2.2.4市场培育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养老产业的起步较晚,到现在为比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行业规定的标准和市场的规范,导致市场培育的环境较差,所以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的具体环节方面企业经常会显现出产业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服务操作的不规范、评估体系不全面等各种问题。

  3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3.1科学定位养老产业发展方向

  第一,理清市场定位。现在养老服务产业表现出前期投资较大、获利周期长的特性,为了充分考虑养老产业长期的盈利性及持续发展的稳定性,每个企业第一要对养老服务的市场进行合理分层,确立低、中、高端的市场。第二,全面分析不同的养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第三,依靠医疗与信息等技术不断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在短时问内积极推行薄利多销策略,不断拓宽市场渠道。第四,明确自身服务对象。针对老年居民身体状况、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心理差异、情趣特点、需求品位等领域,在为老年居民提供传统的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之上,增加更多的人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的服务。

  3.2多渠道融入资金,建立长期有效融入机制

  第一,养老产业发展需要改变以往的以政府和集体为主偏向单一的投资发展模式,要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卜,让市场吸引民问资本投资养老产业,从而引进各种民问资金共同进入养老产业发展的市场,逐步形成长实,财政没有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还需通过繁杂的投资审效的资金融入机制。第二,根据养老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目

  标,企业需要建立长时问的、标准的、有规划的资金融入制。

  3.3注重企业多元化的经营,尊重养老产业发展的规律

  第一,企业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规范,自觉地维护养老产业发展的环境。第二,全面建立市场化的价格体系,所有产品与服务按照市场的价格收费,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市场的3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公平竞争,进而通过民问资源的市场配置,持续推动养老行业的规模化以及多元化经营,进而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使服务总成本降低,有效缓解养老服务在总量上的供小于求,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养老服务产业里,这样不但能降低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且能增加服务的供给、提高服务的质量,会使企业以各自的收益为起点,为获得较好的产销优势、得到更多的市场资源优势而竞争。第四,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品牌树立,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相关行业的骨干企业,实行龙头引领的战略,从而达到以服务品牌来带动相关产品推广,以产品的品牌带动服务的品牌提高实现良h}相互促

  进发展。

  3.4规范服务内容,明确服务理念

  产业服务的内容和理念也应更多地从老年人的需求和消费特点出发,进行服务和产品的开发。产业应该以服务化、人性化、亲情化为出发点,对高仪化娱乐等)、中帷康护理等)、低像政服务等)不同需求层次的老年人进行大致分类并做出计划,而对于特殊需求的老年人要为其量身定制服务计划和护理计划,这样不仅更好地适应了市场发展机制,而且加强了行业竞争力,还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保证了服务质量。

  3.5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发展养老产业

  目前,因为我国关于养老服务产业的法律法规缺乏具体的可行性的管理办法,相关部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可依,无法实行。在此方面,日本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可根据日本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各种经验,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加快建立激励、帮扶、指导养老产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例如《养老产业暂行管理法》与《养老产业管理办法》等。在有关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以后,要依据产业发展状况不断地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依法落实、发展产业。

篇二: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现状分析

  

  专题研究养老服务与管理行业人才的现状与需求文/马俊娟通过对秦皇岛养老服务企业的调研发现,养老服务企业存在现有工作人员女性居多、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岗位胜任力一般、护理员缺口大、各类各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同时随着养老服务的不断发展,养老服务与管理行业人才需求数量逐年增加,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对养老服务与管理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岗位胜任力;专业性;综合素质;需求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稀缺难求已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对养老服务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现状、人才数量及质量需求,能为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制订,及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从而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推进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调研基本情况本次调研选择秦皇岛市普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康复机构、社区养老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各种类型的10家养老服务企业,通过问卷及访谈等方法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养老服务与管理行业人才现状、总结人才供给存在的问题,并对养老服务与管理行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调研结果分析●调研企业情况被调研的10家企业中,有普通养12老机构4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3家、康复机构1家、社区养老中心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其中公办公营1家、公办民营4家、民办民营5家。调研的10家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员工人数都在300人以下,其中从业人员数量在100人以下的占75%。调研企业的服务对象全面,包括全自理老年人、半自理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等。●养老服务企业在职人员现状调研的10家养老服务企业的岗位主要包括服务岗、营销岗、管理岗、工勤岗、研发岗等。我们主要对服务岗、营销岗、管理岗的在职人员进行分析。1.在职人员女性多、年龄偏高。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企业的营销、服务及管理人员中,女性较多,平均占比60.2%,服务岗位女性占比最高,约占70%,年龄方面,服务型人员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占比最高,为51.9%;营销型人员年轻化,30岁以下占比最高;管理型人员中年人多,30-45岁的人最多。2.在职人员学历偏低。调查显示,从服务型、营销型和管理型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在职人员学历水平偏低,约三分之二的员工学历在大专水平以下,本科的比例最低,只占11.20%,高职毕业生占22.13%。但是在各类人员内部,学历水平存在差异,服务型人员学历低,高中以下学历占到80%左右,营销和管理型人员学历为大专及以上比例高,尤其管理型人员,本科以上占40%左右。3.在职人员岗位胜任力一般。被调查的养老服务企业的在职人员的岗位胜任力一般,其中选择基本胜任的占比60%,完全胜任的占10%,认为员工不能胜任岗位的占30%。调查显示,限制员工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按照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学历层次过低(70%)、专业技能不过关(70%)、缺乏相关职业培训(60%)、综合素质偏低(60%)、个人成长机制不健全(40%)、缺乏责任感(30%)、职业认同感低(30%)、工资待遇低(20%)、劳动强度大(20%)、社会偏见(20%)。4.在职人员工资水平偏低。调查显示,各类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基本上都是从基层岗位做起,2-3年有机会升迁至中基层管理者,3-5年有望成为中高层管理者,收入也会随之上升,总体来讲服务型岗位和营销型岗位各阶段收入水平相近,管理型岗位高于服务型、营销型岗位。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表1:企业服务型岗位、营销型岗位、管理型岗位≤1年员工月收入表2:企业服务型岗位、营销型岗位、管理型岗位2-3年员工月收入

  表3:企业服务型岗位、营销型岗位、管理型岗位3年以上员工月收入●养老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分析1.养老模式多样化需要更多样化的人才。养老服务可分为三大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主要模式。同时“互联网+”智慧养老、旅居养老、健康养老、养老综合体等各种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都需要更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包括护理员、医生、康复师、社工、心理咨询、健康管理指导、营养师、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1)护理员岗位专业人才急缺。根据调查,企业目前最急需的岗位人才是护理员。未来3年的人才需求数量调研中,护理员的需求数量最大,同时对岗位人才的需求调研中,选择护理员岗位的企业占到80%。当前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影响了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首先,现有的护理从业人员多是来自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多为“50后、60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大多数未经岗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不具备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存在很大不足;其次是行业人才吸引力太小。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同低、工资待遇差、职业保障少、从业风险高等原因,养老护理员对于社会劳动力而言缺乏有效吸引力,难以吸引专业人才,从而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除此之外,未来将会对养老护理员的综合素质、学历水平、服务专业水平等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2)健康管理与康复管理人才缺乏。对于养老市场的需求将不仅仅局限于养,未来将更注重健康管理与康复管理,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医养结合行业日渐发展,需要更多的健康管理人才,对于将医疗护理以及健康管理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来的养老护理人才和医护人才需要相互支持与融合。据调查,企业除了急缺护理员岗位人才外,还缺乏康复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均占50%)、健康管理和基层管理人员(均占40%)、医生和护士(均占20%)。2.养老服务企业对中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1)对专业关联度要求高。据调查,企业在招聘时,很注重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其中要求专业对口的占到50%,要求专业相关的占40%,只有10%的企业对专业没要求,只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2)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针对“企业对毕业生各项专业能力掌握程度的要求”的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企业对老年生活照护能力、老年基础护理能力、老年康复护理能力、老年心理护理能力、老年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等要求较高。调查企业要求毕业生所具备的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认为需要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耐压抗挫能力、孝道仁爱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较强的责任心等能力的占比100%,认为需要组织协调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占比90%,认为需要创新创业能力和文书协作能力的占80%,说明这些通用能力对于养老行业来讲都是比较重要的。在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中,40%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有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的企业认为学生最好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他被企业认可的证书包括老年照护、膳食营养、社会工作、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证书。对职业院校养老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加强校企合作职业院校通过扎实理论培养人才的同时,更要突出实践实习等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首先,职业院校要开设实操类使用课程,注重学生的操作体验,提高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参与能力;其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参与实践工作的认知能力;第三,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职业院校与用工企业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为培养实用性人才创造条件。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增加学生在企业实操的时间,将所学所用转化为实践,同时用实践去印证课堂知识;第四,校企合作不追求数量,而是追求合作质量。建议院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建立“互培”机制,院校将学生的实习操作放在企业实际场景中,企业可安排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及实习管理、安排优秀的管理人员定期到院校进行学习及提升,通过院校考核后,院校将聘任其为院校教师。●健全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调查过程中,企业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是教学改革的决定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在于教师。因此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要求不断健全师资队伍。首先,充实师资队伍。各院校要招聘医学、康复、社会学、管理学、护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养老专业师资队伍。其次,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企业教师深入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学校教师走进企业,通过挂职锻炼、下厂实践等,与企业深入交流,指导企业实际工作,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实践技能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推进养老相关专业细分化根据养老未来发展新业态、新岗位的需求,养老相关专业可进一步细分化,如:养老护理、老年康复、老年社会工作、养老机构经营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辅具适配与应用等,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课题项目】秦皇岛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秦皇岛养老服务与管理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编号2020-18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13

篇三: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现状分析

  

  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及经验启示

  一、国内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1)日本

  特点一:偏爱小型化、多机能嵌入成熟社区的便利店式养老服务。

  日本人有深厚的居家养老传统,家庭和邻里观念重,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陌生地方养老。加之日本的介护险对居家养老有细致全面的政策支持,因而日本很少有美国那种集中大型的老年社区,而是依托小规模、多机能的社区养老院,并推出周到细致的上门服务,尽量帮助老人在自己的家中养老,加强与社区邻里的互动。日本的托老所床位一般在20至30张左右,服务内容包括24小时的入住照顾服务、白天的日托服务和居家上门服务,这种模式被称为养老地产的“7-11”。

  特点二:细致周到的养老服务

  对细节的关注是日本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在服务层面上的细致周到。居家养老服务中,介护人员会定期上门进行访问护理、洗浴辅助、家政

  服务、访问医护、康复照料等全面细致的服务,还会根据老人的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介护计划。日本的养老机构还为失能老人配备专职服务团队,包括疗法师、介护士、药剂师、营养师、管理员、事务员等,提供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专业护理和疗养服务。护理人员会定期给老人体检,还会持续关注老人饮食、身体状况和病情进展等,并做详细记录,通过体操、手工、游艺等项目帮助老人保持身心健康。

  其次,在建筑设计和适老化改造中对专业化细节的关注。日本的宅居室设计和家居用品设计都体现了服务人员的周到精心。如家居布置上考虑灯光和床的舒适度以及梳妆台的便利性;浴室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老人使用。此外,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智慧化居家养老,提升服务质量。如在家中配有危险呼叫警报器,在房间里,老人的床脚处装有探测器,如果老人夜晚睡觉不慎掉下床,探测器会自动报警,通知控制中心。床单夹层也设有探测器,探知老人是否大小便失禁,床单浸湿。厕所里,马桶盖和马桶座专门漆成不同颜色,防止老人弄错,如厕时间如果过长或有异常反应,厕所上方的探测器会智能分辨,通知控制中心。老人抬手可及之处,有一个拉环,一旦需要可直接呼叫。房间内还设有传感检测仪,能够检测出老人的血糖、血压、脉搏、身体脂肪等数据,并通过内置互联网设备发送到医疗中心,使独居老人能及时获得服务,保证了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对记忆失能

  老人,会在老人身上佩戴“定位仪”,以防走失。控制中心可以随时找到老人。如果老人遇到危险,只要一摁按钮,护理人员马上就能赶到。日本扶持养老智能设备的研发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养老设施社会化的过程带动了一大批老人用品、老年餐饮专营、老年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行业企业的发展,催生出一个以养老设施为核心的产业链。

  特点三:护理培训体系的专业性

  规范、系统、专业的介护培训制度,辅之以优厚的待遇和清晰的职业晋升路径是优质养老服务的保证。日本对介护服务十分重视,介护人才的培养被纳入正规学历教育系统。学员要通过至少130个小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课程,系统学习介护工作的基础知识、沟通技巧和介护方法。介护人员上岗前要通过从初级到高级的资格考试,工资根据级别有所不同。日本介护服务排名第一的日医学馆人员工资支出占项目费的70%。高薪资和严格的培训是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化、高质量介护服务的必要保障。

  特点四:优厚的老年公共福利

  日本的养老保险体系由养老年金保险、介护保险和长寿医疗险三部分组成。其中,《介护保险法》是老年人享受居家和设施服务的重要依托,包括上门护理、上门看护、日托、康复训练、护理用具、护理预防等给付项目,可以覆盖90%的护理服务支出。《介护保险法》将老年人需要照护的程度

  分为7级,由医疗机构认定。介护等级调查十分严密规范。经办机构接到申请后,医师先审核是否符合受理范围,然后派调查员或委托的专业护理人员登门访问,对申请人的视力、行动能力、能否自己翻身、如厕等85项进行调查,填写表格,录入计算机,得出初步结论;再由医疗、保健、福利等人员组成的“介护认定审查会”,对调查员的初步意见进行研究,确定申请人是否符合给付条件以及具体的介护等级。

  (2)美国

  美国采取以社区居家养老与专业长期照料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专业长期照护为老年人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包括急性照顾服务、看护服务、初级医疗照顾、住院治疗、护理院照顾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包括个人照料、日常保健、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免费教育,提供社区电子应急系统等。长期照料服务经费王要来源于医疗保险和救助资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部分免费,一部分通过保险计划或与人支付。

  美国的“居家养老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非营利性质的老年照顾机构,在全球有850个加盟和独立的分支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保健、安全和生活照顾服务。

  (3)英国

  1965年,英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医

  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各项保健措施的完善,英国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数据显示,2000年其老龄化水平已达到

  20.8%;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上升到

  28.8%。英国逐渐形成了贝克斯希尔、海斯汀等著名的“老年人城市”。

  英国养老模式主要以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为主。

  英国养老服务体系特点如下:

  1.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是满足老年照护服务需求的保障,英国国家财政支持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解决了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需求。2012/13年度,英格兰NHS实际支出1089亿英镑,占英国2012年GDP的7%以上。

  2.统一规范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是实现一体化服务的基础,英国有统一的政策制定者(卫生部)和质量监管者(CQC),政府在政策、质量监管、财政资金等方面发挥作用。

  3.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是提高老年照护服务质量的根本途径,英国2012年成人社会照护岗位163万,其中,直接护理工作岗位占76%,专业人员岗位占比达到6%。与专业化服务相配套的是发达的职业培训市场。英国老年护理服务课程内容丰富,培训手段多样化。

  (4)法国

  法国早在1985年就成为老龄化国家,是最早进入人口

  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并且65岁以上人口一直保持着大幅增长,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

  法国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

  表格:法国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措施

  (5)瑞典

  政府大力推行居家养老模式,争取让所有老人尽可能长时间地在自己的家里安度晚年。瑞典各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的养老服务带有很大的福利性质,虽然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远远低于市场收费标准。据估算,瑞典全国一年用于照料老人的金额已超过1000亿瑞典克朗,其中由老人们自己承担的费用仅占4%。

  二

  、国外养老服务业给我国的经验启示

  一是国家在政策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完善护理保险措施为更多有刚性需求的老人提供政策福利。

  我国已经在多个城市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试点。上海、青岛、南通、长春等城市已经探索了不同形式的医疗照护保险模式。但目前存在保险覆盖面不宽、补贴费用少、失能等级难鉴定等问题,国家仍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护理保险措施,为更多有刚性需求的老人提供政策福利。二是建设和完善护理培训体系,将护理工作制度化、专业化、系统化。

  二是加大介护服务培训力度,鼓励开办护理专科学校、鼓励医学院开设护理科,将心理学、社会学、自然和人文科学融入医学知识和护理实用技巧教学中,培养护理人员的敬业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设立护理从业资格等级考试,鼓励护理人员凭资质上岗,将等级与待遇挂钩。

  三是紧密结合医疗和养老服务,打造集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康复护理于一体的综合养老体系。

  近年来,国家紧密出台政策,鼓励医院与养老机构和社区合作,推动覆盖疾病诊治、慢性病护理、养生保健等生命全周期的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并鼓励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的创办。医养紧密结合将极大提高老年人照护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加大对设施和服务细节的完善。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日益注重品质价值和精神体验。粗放生长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洪流。对老年人的服务照料尤其要注重细节的完善。对细节的关心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情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人有着深厚的尊老敬老传统,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才能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也才能积累好的口碑,使营利水到渠成。

  五、发挥多个服务主体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国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机构、慈善机构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也更符合市场规律。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慈善组织、社会机构以及个人举办的机构大于政府举办的机构,如美国、加拿大等。鼓励民营机构、慈善组织发展养老服务,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政府压力,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养老服务的种类,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六、强化居家养老的作用

  从对法国、日本、英国养老服务业的分析来看,居家养老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我国的国情来说,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政府财政在全面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业尚存在很大的困难。从老年人的心理来看,老年人大多数还是更愿意在熟悉的地方生活,而且机构养老容易让老年人面对生离死别,产生较大心理波动。

  七、形成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体系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各异,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存在差异性。养老机构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高护理型、助养型、居养型等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形成具有对性的多层次养老机构体系,如日本、英国等国家分别针对不同情况的老年人建立起多类型的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八、建立完善的法律和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标准化问题。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和标准体系。英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国民健康服务法》、《国民保健法》、《全民健康与社区照顾法案》、《国家老年服务框架》等,日本在这方面做得也相当出色。我国亟需从机构建设、服务内容、管理与评估等方面

  形成法律和标准体系,为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提供保障。

  九、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应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当的素质。目前,我国养老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据估算,我国目前需要超过1200万养老护理人员,但是全面从业人员不足100万,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仅约为2万人。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加强护理人员的从业人员培训,加大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

  2.国内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是我国养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带动我国兴起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热潮,制定规划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我国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的养老床位数已经达到每年每名老人26张。然而我国的养老服务依旧面临很大困难和挑战,一、目前我国存在养老政策的不足,我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90%以上的老年人居家养老,但是国家对家庭养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强;二、养老机构发展布局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国目前公办养老机构居多,民办养老机构刚刚起步;三、农村养老建设的问题,中国老年人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劳动力前往城市的现状使我国农村

  的空巢老人、缺乏照顾的老人明显增多;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持续发展能力欠缺,农村老年人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力不强;五、养老机构和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缺少衔接关系、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缺少衔接关系,目前养老机构对社会和家庭的辐射能力、衔接能力不强,采取方式刺激养老机构的主动性有待研究。六、养老服务业人才极度匮乏,养老服务业人员社会地位低,待遇差,流失率高的问题突出。

篇四: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现状分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人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需求大量增加,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我院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点的实效。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口老龄化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这一现象将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空前的压力。国家发展的重心不断偏向养老产业发展,同时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近几年来,各个城市高职院校关注到养老人才的短缺,逐渐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国家养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但由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必须具备熟练的职业能力,更多强调专业技术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偏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不断的研究和培育下,发现目前养老行业中专业型的服务人才还是十分短缺的,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找出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可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1新时期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有研究显示,在2018年末时,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占到了17.9%,老年人人口综述约为24949万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人口总数将达到4.87亿人;可见我国养老压力巨大。受此影响,我国催生了一大批为老年人服务的朝阳产业,老年人健康照护、健康管理、适老化环境的设计等都是较为主要的产业类型。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部分院校还是开设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老年人群体具有较高的重症率、死亡率显示出我国在老年服务管理方面仍有不足。部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训岗位上为老年人提供护理和服务管理,然从提供服务的学生群体来看,有部分学生表现出紧张、怕防护不到位而被传染心态,同时也有部分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地服务。这些问题显示出我国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仍有待提升。设计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新方案,提升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成为本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分析

  2.1高校正确把握老服专业发展背景和职业技能证书的配伍关系

  随着第一、第二批1+X证书试点院校名单的出台,各高校也在紧锣密鼓就试点证书展开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具有高校特色的老服专业发展道路。由于高校背景的不同,在重点展开试点证书的培养的同时,应紧密结合学校优势与专业特色,对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培训应有所侧重,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老服专业人才,切忌随波逐流乃至失去自身优势。

  2.2加强专业师资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间互相分享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去外进修,鼓励教师到相关院校学习深造,更好掌握专业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知识,同时可以将一线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学生;另一方面,着重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进一步提升教师学历结构,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不断提升本专业领域能力。其次,社会从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慢慢向精神情感转变,企业也在随时调整用人需求,因此,教师团队应更具多样化,学校应不断扩充教师队伍,适当增加老年文艺或中医保健专业教师,使学生可以在学校学到更过更符合未来行业发展的技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服务人才。

  2.3注重工学结合模式的深度优化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深刻影响。新时期,面对着较为迫切的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还应注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工学结合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在教学中,学校、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和选拔任务。一方

  面,应对当前老年服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掌握行业人才需要,并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通过“订单式”、“预就业”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在人才培养中,不论是理论教育,还是顶岗学习,学生均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实际服务管理能力,进而为学生适应岗位需要创造了良好条件。

  2.4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按照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的弊端,提倡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评价课程学业状况,打破传统的以卷面考试为主的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特色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减少验证性、记忆性考核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试行分层次考核,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能力发展空间,打破“一刀切”的期末考核实践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

  2.5依托实训基地提升技能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对于实训基地的依赖性较高。对此,学校还应注重实训基地的有效建设,进而为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教学创造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一方面,学校应建设专业的老年养护实训室,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老年人生活、生理、心理护理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主动与一些涉老机构进行联系,加强合作,以此来实现教学、人才培养、就业的有机统一,促进老年服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2.6加快老服专业发展,紧密结合1+X证书制度实现专业的纵向发展

  1+X证书制度出台后,将有利于学生的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横向发展通过职业技能证书完善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学习方向和就业方向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纵向发展上,第一,强调企业薪酬体制的制定,可参考员工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等级和类别;第二,强调学校通过培养多种技能证书的学生,为其打通升学深造的渠道。第三,把握1与X的内在关系,为社会中的养老行业的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的深造机会。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快老服专业发展上,更需要找准1+X证书与

  学历提升的契合点,与本科院校达成1与X的证书配比与专业配比共识,提升教育办学层次。

  结语

  新时期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工作带来了较大冲击,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环境,我国还注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优化,实现高素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相比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中具有突出作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还应积极地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服务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彧钦.新兴业态下的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品牌特色建设探索研究——以校企合作为例[J].考试周刊,2018(89):10,12.

  [2]马熙逵.基于老龄病患的医疗服务设计研究[J].湖南包装,2020,(1):7-10.

  [3]梁俊峰,李婷.在健康老龄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来自山东省泰安市强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报告[J].人口与健康,2020,273(5):28-31.

  [4]王璐.智能养老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2020,(05):46-47.

  [5]栾萍萍.“医养结合”背景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卷宗,2020,010(04):298.

篇五: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老龄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

  摘要:老龄服务业是中国老龄产业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行业,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发展潜力,具有形成产业集群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是老龄产业发展中的优先领域。目前,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产品日渐丰富,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着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集中度较差、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加快行业标准制定和服务人才市场培养,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多层次的老龄服务产业体系。

  一、引言

  发展老龄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中国老龄产业中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老龄服务业在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需要。中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日益明显的高龄化、失能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化趋势,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水涨船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业。

  另一方面,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业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在70%以上相比,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在老龄社会条件下,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快速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占比,而且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对调整中国产业结构、提高就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老龄服务业”概念界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但对于何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使用较多的“养老服务业”“为老服务业”“老年服务产业”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并不统一。这些概念或从广义或从狭义角度,对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服务行业进行了界定,但无论是“养老服务”还是“老年服务”,都仅仅是从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这一角度提出的。

  本文认为,在界定上述概念时应充分考虑以下两个视角:①生命历程视角,即服务提供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功能衰退而产生的服务需求;②老龄社会视角,即要从老龄社会的新思维,立足老龄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服务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老龄服务”是一种为满足人们进入老年期后由于年龄增长、疾病等原因而导致身体机能衰退,从而在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方面产生的特殊需求而引致的一系列应对活动,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和精神文化服务等;“老龄服务业”则是一个面向公民老年期、以提供生活性老龄服务产品为主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体,它是老龄社会条件下一种新的业态,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中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老龄服务业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混合性特征。一是广泛性。老龄服务业几乎涵盖了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包括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二是综合性。从涵盖的行业内容来看,老龄服务业主要以传统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即老龄服务业主要是民生服务业,是直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的服务业(最终需求性服务业),但它也涉及了一些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三是混合性。一般来说,以增值为目的的提供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集合叫服务产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提供服务产品的政府行为集合叫服务事业。目前,中国老龄服务业既不是纯粹的产业,也不是纯粹的事业,而是兼有事业和产业两个性质的一种混合业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老龄服务业最终将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的道路。

  三、老龄服务业的消费需求潜力

  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生活照料(特别是老年餐桌、家政服务)、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和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需求旺盛、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的几个主要领域。

  (一)老年餐桌和家政服务需求强烈

  在城市地区,老年人需要老年餐桌和家政服务的比例较大。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需要家政服务和老年餐桌的比例分别高达58.0%和49.0%。特别是空巢老年人对家政服务和老年餐桌的需求比例更高,根据本课题组对北京市240名老年人的专项调查数据,空巢老年人需要上门送餐的比例达44.6%,需要家政服务的比例达56.1%。

  2010年的调查还就老年人对上门做家务和老年餐桌这两项服务能够接受的价格进行了调查。从数据分析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能够接受上门做家务的平均价格为12.6元/小时,能够接受老年餐桌的平均价格为9.7元/份。

  尽管城市老年人可接受的价格与目前城市地区这两项服务的平均价格(分别为20.0元/小时和10.2元/份)有一定差距,但随着老年人经济保障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两项老龄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很有潜力的。

  若不考虑消费限制条件等因素,可以推算出未来城市地区,为老年人上门做家务和老年餐桌的年销售额将分别由2015年的992亿元和645亿元,增加到2050年的3261亿元和2121亿元(见表1)。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普遍

  一是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普遍。本课题组对北京市240名老年人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62.3%的被访老年人需要“医疗卫生”服务。根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中国城乡老年人需要上门看病的比例达到了54.9%。农村地区由于医疗卫生资源有限、交通不便,老年人需要上门看病的比例更高,达到了72.6%。这不仅预示着未来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新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

  2013年7月,在项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开展过程中,课题组对北京市24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就老龄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同。也表明了未来中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

  二是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状况”项目的调查数据,86.2%的受访者认为体检对健康有正面影响;60.3%的受访者在2011年进行过体检,平均体检次数为1.06次;在体检花费上,老年人计划花在一次体检上的费用平均为641.7元。据此可推算出,2020年,北京市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检市场规模预期将为91亿元左右①。如果推算至全国,中老年人体检的潜在市场规模将更加巨大。

  (三)康复护理需求增长迅速

  2013年,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3700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的继续发展,失能老年人不断增多,康复护理市场的潜在需求不断增长。

  一是康复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乡老年人当中需要康复治疗的需求比例为36.5%,需要上门护理服务的比例为36.9%;其中农村老年人对上门护理和康复治疗的需求比例更高,分别为47.7%和45.9%。另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状况”项目的调查数据,有33.5%的被访老年人表示未来会使用康复护理服务,到2020年,北京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30亿元左右。

  二是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6.8%,其中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6.6%。假设老年人口的完全失能比例和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比例不变②,根据以往研究,中国失能老年

  人的平均

  卧床时间为2.1年,则可推算出未来中国失能老年人所需的养老床位数和护理人员数将分别由2015年的489万张和163万人,增长到2050年的1041万张和347万人(见表2)。

  (四)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老年旅游服务的需求旺盛。本课题组在北京市的专项调查显示,45.0%的老年人都有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并且有将近三分之一(31.8%)的老年人在2012年有过旅游消费。另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状况”项目的调查数据,有40.2%的被访老年人在2011年旅游过,有超过60%的老年人表示以后还会去旅游;2011年被访老年人的平均旅游①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状况”项目报告[R].2012.

  ②根据联合国对未来中国老年人口的预测,推算出中国完全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将由2015年的1404万人增长到2050年的2986万人。根据以往研究,失能老年人的平均生活不能自理时间约为2.1年,则养老机构中一张床位的年周转率(W)=1/2.1,再取目前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与失能老年人1:3的比例,即可推算出上述结果。

  花费为5708元,其中周边旅游平均每次花费745.4元,国内长途旅游平均每次花费3907.2元,出境旅游平均每次花费8799.9元。据预测,到2020年,北京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旅游消费规模将会达到300亿元左右,其中蕴含了一个巨大的老年人文化娱乐消费市场。

  四、老龄服务业整体发展现状

  (一)老龄服务成为投资新热点

  2012年之后,中国的老龄服务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2013年,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卫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措施,并拟将养老用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随着民间资本投入老龄服务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地方也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如在老龄服务机构的用地方面,北京、广州等地已经开始进行积极地尝试;上海、广东、深圳等省市开始积极吸引境外资金投入老龄服务市场;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支持老龄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更加明显。老龄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民间资本的强烈关注,从而为老龄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各路资本纷纷涌入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各路资金支持老龄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央企、险资、外资等国内外各种资本纷纷投入老龄服务市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中,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鼓励外商投资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中,第一次明确许可外国组织可以独资或者合资设立养老机构。广东省专门出台了鼓励港澳老龄服务机构的政策,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许多国外的老龄服务机构已经开始涉足中国的老龄市场,如:CherishYearn公司在上海建成了800套养老公寓,美国最大的养老机构FortressInvestment已经计划投资10亿美元进入中国的老龄服务业市场,大型外资养老项目——镇海LR高端养老项目,也引进了美国养老服务连锁机构SunriseLivingBuffaloGrove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此外,日本、英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老龄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三)“医养护模式”赢得市场青睐

  医疗、养老和护理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从近年来老龄服务业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医养护”结合型的老龄服务项目发展迅速,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包括如下三种。

  (1)在老龄服务机构中内设医疗机构。如厦门市就明确规定,准许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申请办理内设医疗机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老龄服务机构特别是大型老龄服务机构中,医疗机构的配套已经非常普遍。

  (2)医院直接建立老龄服务机构。如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立的老年护养中心,就是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疗优势,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养老、康复服务融合在了一起。老年护养中心共设置养护床位3000张、医疗床位1000张,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老年护养机构。另外,辽宁省的沈阳德济医院还

  成立了该省第一家集医疗和养老为一体的民营老年人关爱服务中心。

  (3)一些专业的护理机构、老年病医院也是目前民间资本开始进入的领域。如:浙江医院与众安集团将合作建立集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如恩老年产业集团旗下的重庆颐宁医院,就是一家以治疗和预防老年病为特色的,集医疗、预防、保健与康复为一体的二甲综合性医院;河南省成立了老年医养协作联盟,依托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专业的优势,按照“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合作模式,把郑州“九院”建设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

  (四)大型老龄服务项目趋之若鹜

  从目前市场投资的热点来看,大型、高端、综合性,且兼具持续照顾性的老龄服务项目依然是市场投资的热点。如:上海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按照入住群体的年龄、身体状况,将社区划分为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障碍等不同功能的居住单元,为不同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上海星堡中环养老社区借鉴美国养老社区经验建立的“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社区),可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从自理到协助护理、全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各个阶段的服务。

  另外,北京的太申祥和山庄、保利集团的北京和熹会养老公寓、无锡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的九如城养老综合体等,都是这类综合型的大型老龄服务机构/社区。

  (五)小型、专业、网络化项目初露头角

  顺应市场需求,一些小型、专业、连锁化的老龄服务机构也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如北京的寸草春晖养老院作为一家专门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专业养老护理机构,通常开设在市内老年人较多的社区,床位数仅有100张,由于满足了老年人的刚性需求和不愿离家太远的心理特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外,一些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的专业化、连锁化护理院,也是目前市场上需求较大、发展较好的行业代表,如上海的日月星护理院就是一家连锁性的专业医疗护理机构,专门为失能、术后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未来,这种规模不大但专业化较强的连锁型老龄服务机构应该是老龄服务市场的重要力量。

  (六)智能化、信息化项目方兴未艾

  智能化、科技化养老服务项目成为新的发展热点。远程医疗、电子健康等都是目前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业的一个主要发展内容。另外,基于智能化的网络服务平台或者利用科技、智能化的老龄服务产品,也是目前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是借助智能化平台,整合老龄服务资源。如上海海阳集团的“‘96890’一站式为老服务平台”,以及各地的其他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等,都是利用智能化、科技化的信息手段,通过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将老年人和服务资源有效对接,以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二是通过直接建立“智慧社区”“智能化养老基地”等来实现科技化的为老服务。如北京市从2013年就开始推进的“智慧社区”建设,NEC(中国)建立的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全国老龄办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智能化老龄服务示范基地等,都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的感知、传送、发布和对服务资源的整合共享,来实现对老年人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服务。

  (七)教育培训市场应运而生

  老龄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的服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服务人员,随着中国老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一批直接为老龄服务机构提供运营、管理和培训的服务机构与组织。

  一些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的专业养老服务公司纷纷入驻国内市场,与国内企业合作,联合成立养老服务公司,为国内老龄服务企业提供咨询、规划、运营管理队伍输送、护理人员队伍培训和输送等服务。如:金陵饭店集团与美国养老机构诺滨逊国际管理公司合资成立了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北京九华集团与北京吉利大学合作开展办学、培训、顾问服务等项目。

  五、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改革滞后,产业和事业边界不清

  一是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还没有明确界定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界限,譬如在老龄服务市场,还没有完全明确政府“兜底”的服务对象及相应标准,产业和事业的界限还不清晰,民营养老机构和“事业体制、产业化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在不平等的环境下竞争,扭曲了市场价格,制约了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二是资源配置机制和市场化要求之间矛盾尖锐,导致老龄服务市场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明显,影响和制约了老龄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

  (二)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长期以来,中国的养老、医疗等老年人最主要的老龄服务需求,主要由公办养老或医疗卫生机构来满足,老龄服务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

  一是市场在服务供给中的比例不足。如养老机构,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数551.4万张,其中民办养老床位不足三分之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政府举办的占绝大多数,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相对较少。老年人需求量较大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由公立医院提供。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大学,基本由政府出资建设,老龄服务产业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

  二是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合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主要是

  通过市场价格这一“指挥棒”来实现的,但现在我国老龄服务的市场价格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公办养老机构的价格并不是由市场形成的,不是其所提供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

  三是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充分。竞争是市场的“催化剂”,充分竞争的前提就是要放开投资准入条件,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老龄服务市场领域,让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我国的老龄服务市场还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公办养老机构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地位,不仅影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也阻碍了老龄服务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

  此外,由于老龄服务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并且发展较晚,市场的开拓意识较弱,服务产品部门的营销意识也较弱,从挖掘服务需求、开发服务产品、宣传营销渠道,到服务产品的销售和输送的整个服务链来看,中国的老龄服务市场还比较滞后。

  (三)产业发展无序,市场集中度较差

  一是行业结构发展失衡,各个行业之间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如老年养护服务、老年康复护理服务发展较快,而老年文化服务则发展相对较慢。本课题组在北京市的专项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健康老年人所需要的文化、娱乐服务发展滞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二是行业内部发展无序,市场集中度差。如老年养护服务业中,目前发展较快的是高端的养老服务机构,绝大多数老年人需要的中低端养老机构发展较慢;供养型养老机构发展较快,护理型养老机构发展较慢;另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城市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缓慢。

  同时,市场份额较大的服务企业和服务机构也非常少,经营主体较分散,导致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淡薄。这不仅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服务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性、针对性

  老龄服务业产品单一,缺乏针对性,这一问题在老年旅游业中比较突出。目前,老年旅游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是对传统旅游产品的改造,这种改造主要是在名称上做了改变,在旅游行程中增加了部分内容,配备了随团医疗卫生人员等,但并没有从旅游行程、旅游就餐、景区选择和设计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特点进行开发,因此,很难真正符合老年人的特点。

  另外,在老年养护服务业和康复护理业中,也存在着产品创新性不足、针对性较差的问题。老年群体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群体,服务产品的开发需要从需求者的角度去研发和设计,但目前许多养老服务产品都是照搬国外模式,或者一窝蜂地去开发高端养老服务项目,缺乏从需求者的角度去挖掘、研制适合中国国情和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服务产品。

  (五)人才队伍不健全,服务水平较低

  中国老龄服务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水平较低。以民营养老机构为例,服务水平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才队伍不健全、不专业,这在养老服务市场上表现特别突出。据山东英才学院2013年的调查,被访的养老服务机构中,40岁以上的护理服务人员占到了64%,下岗职工和农村务工人员占到了74%,有中级职称的仅占1%,没有职称的高达79%。

  二是护理人员数量少、流动性大。据调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来自外地。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省市,外地护工人员与本地护工人员之比更是达到了1:1甚至是3:1。

  三是管理人员缺乏且管理理念陈旧,进而影响到服务质量的提升。调查显示,全国民办养老机构中近六成的管理人员为中专或者中学学历,一成左右是小学学历,有管理专业证书的仅占1%多一点。

  (六)产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作用不明显

  为了促进老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但许多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究其原因,一是有些优惠政策本身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其难以落实。如在土地方面的政策规定: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

  准应适当降低。但这些规定由于土地资源变得稀缺以及地价的上升而难以执行。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些政策也是很难落实到位的。

  二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属于不同的部门。制定政策的部门不管落实,而落实的部门则往往因为部门的利益或者认为概念难以界定而不愿执行优惠政策。如在水电费方面的政策规定,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用电按当地最优惠价格收费,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收费,对社会福利机构使用电话等电信业务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但事实上在许多地方,这些政策的落实并不到位。

  (七)市场准入门槛高,不利于产业快速发展

  老龄服务业中部分行业准入门槛过高,限制了产业快速发展,这一点在机构养老服务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国务院于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连锁化的养老机构;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这一规定使养老机构无法实现连锁化的经营,如果养老机构要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连锁化经营,就需要重新登记,这并不利于养老机构品牌化建设。随着老龄服务业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竞争日益激烈,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是必经之路。因此,促进老龄服务业快速发展,需要调整相关的政策制度

  六、未来老龄服务业的发展走势

  (一)优先发展老龄服务业是一项战略选择

  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将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不断加快,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大。2013年,中国高龄人口预计达到0.23亿人,未来10多年将以年均100万的态势增长;中国的失能人群达到3700多万;空巢老年人口突破1亿人,无子女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这些都为老龄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老龄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带动老龄产业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譬如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房地产等行业,都会随之而发展起来。因此,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未来老龄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将会成为老龄领域的优先产业,并进而带动整个老龄产业的发展。

  (二)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是重中之重

  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是老年人的主要服务需求。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连续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强调政府要在切实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养老服务业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有助于进一步厘清老龄产业和老龄事业的边界,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中来。

  (三)满足中端服务需求是行业发展大势

  近年来,老龄服务业发展以高端市场为主,如老年养护业中养老机构、康复护理机构的发展,而占市场主体的中端服务市场还未形成。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这一代老年人收入水平有限,再加上传统的生活习惯,他们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意识还不强烈,服务需求始终不旺盛。

  另一个原因是老龄服务的产业和事业边界不清,政府介入过多,服务提供的准入门槛较高,服务的竞争市场难以形成,中端服务市场社会资本介入较少。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老年人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对老龄服务业发展的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将会逐渐走向买方市场,社会资本的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增强。

  这将有利于从事老龄服务的企业挖掘更多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挖掘大部分普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老龄服务中的中低端需求会随之进一步释放,中端服务市场将成为未来老龄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四)品牌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战略引领

  伴随着老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的竞争将会加剧,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将会更加明显。随着国务院对老龄服务

  业的进一步部署,社会力量进入老龄服务业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只有依靠规模经营、服务质量和品牌信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在老龄服务市场中,未来老龄服务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五)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成为方向

  随着科技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化、智能化产品在老龄服务业中的作用将更加明显。特别是在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六)职业经理人培养将是行业发展关键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因素,特别是在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老龄服务行业,人力资本要素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国外在老龄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不仅有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机构,还有为服务机构提供人才培养、管理和经理人培养的企业和组织。中国的老龄服务业发展中最为紧缺的不仅有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专业技能人员,还包括老龄服务机构的运营和管理人才。

  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外的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在国内开辟市场,为老龄服务机构提供一整套专业的咨询、规划、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的建立和输送服务。未来,这将是中国老龄服务业市场发展的另一个新趋势。

  七、相关对策建议

  (一)明确老龄服务产业和事业边界

  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在老龄服务业中,政府“兜底”、市场发挥作用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但要政府退出市场还需要相关配套制度跟进,需要对利益部门进行改革,才有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因此,要进一步推进老龄服务市场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着力培育一批品牌老龄服务企业,促进老龄服务市场的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二)加快出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有效需求不足是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在老龄服务业中,目前需求比较旺盛的是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而在健康管理、慢病预防、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老龄服务需求方面,还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难以形成供需两旺的市场。这与中国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购买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2014年,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收入平均只有2061元/月。虽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强烈,但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导致其有效需求释放缓慢。

  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逐步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解决服务费用来源的制度性安排问题。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老龄服务业的经验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对提高老年人的服务购买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青岛市已在进行这方面的试点。政府可以在目前各地已有的高龄补贴、护理补贴等基础上,结合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是加快发展中国老龄服务业的关键。

  (三)出台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

  为了促进老龄服务业的发展,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总体来看,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效果并不好。如:老年旅游业就非常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在医疗制度方面,老年人如在外地短期旅游或旅游养老期间身患疾病,在当地就医很难通过医保报销;就老年养护业来看,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优惠扶持的政策,但其落实并不到位,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更加详细并具可操作性的政策,特别是要在影响老龄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如用地、水电、税收及各种补贴上,出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四)打造完整的老龄服务产业链

  加强老龄服务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和人才配套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上游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放宽对民营老龄服务企业的贷款限制,减轻民营老龄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压力。以养老服务业、老年健康服务业、老年文化服务业为主线,全

  力打造老龄服务业的产业集群,包括信息服务业、老龄服务机构运营/管理服务业、服务人才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多种产业形态,培育完整的老龄服务产业链。

  (五)培育多层次的老龄服务产业体系

  要打造一个多种所有制并存,大中小企业、高中低端企业都能共生发展的多元化老龄服务产业体系,不仅要积极整合资源,培育扶持一批品牌信誉好、产业集中度高、资源优势较好的龙头型企业,还要根据老年人的普遍服务需求,培育一些规模小、灵活度高、遍布街道社区的中小型老龄服务机构。特别是在一些细分的服务市场领域,如老年护理、卫生保健、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等领域,也应该大力发展一些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小型护理机构、保健中心等,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需求。

  (六)加快对职业经理人等专业服务人才市场的培养

  目前的老龄服务市场吸引了大批社会资本进入,但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还非常欠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善。一是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积极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二是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快高校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人才的培训。特别是要完善老龄服务人才的职业、职称晋升渠道,营造更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三要积极培育和形成信息畅通、引导人才流向、调节人才分布结构、促进人才成长和行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等专业服务人才市场。

  (七)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由于有着与其他人群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老年人对服务产品有着独特的需求特点。老龄服务市场不仅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去创新、开发相应的服务产品,还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出台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行业标准等。

  一是制定各个行业的规范标准体系,让各个行业提供的服务都有标准可依。如老年旅游业,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对服务提供主体——旅游公司、饭店、景区等分别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让服务有标准可执行,减少其提供服务方式的随意性。

  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范,发挥行业维权作用,促进老龄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八)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大都与照料、健康、护理等有关,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很容易在服务消费过程中增加意外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老龄服务业的行业监管,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防控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也是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的重要保障。

  本文选自《老龄科学研究》2015第三卷第七期,作者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王莉莉、杨晓奇。

篇六: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现状分析

  

  2022年?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向分析?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通过20份数据分析,?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平均薪酬?平为5050元。?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向有哪些?根据545份就业数据分析出:需求?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最多的?业是

  房地产,占16%。培养?标:?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掌握从事养?服务与管理?作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熟练掌握养?服务与管理实际?作基本技能和初步能?,从事?年服务机构与?年产业企业管理、?年社会?作的?素质技能型养?服务与管理专门?才。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理学、?年学概论、?年社会?作、?年政策、?年福利机构经营管理、?年病学、?年护理与?年保健、社会调查、课程实训、寒暑假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课程和实践环节。2022年?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就业薪酬统计通过20份?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状况分析,?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平均薪酬?平为5050元。若按照?作经验和?龄来统计,?年服务与管理专业3-5年?资5000。你认为上?关于?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薪酬统计准确吗?太?还是太低了?2022年?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排名统计?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根据545份就业数据分析出:1.?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所有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560;2.?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公共事业2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17;3.?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公共服务类8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4。?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区域和?向统计?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向有哪些?哪个地区需求量?较??根据545份就业数据分析出:1.需求?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最多的地区是

  上海,占36%;2.需求?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最多的?向是

  房地产,占16%。除了上述就业地区和?向外,?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下?地区和?向中也特别受欢迎:?、?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向分布排名?向123房地产医疗/护理/卫??融/投资/证券占?16%15%12%

  45678910互联?/电?商务酒店/旅游?活服务中介服务医疗设备/器械保险10%9%7%7%6%6%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6%?、?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地区分布排名地区占?12345678910上海36%北京16%?州12%南京6%成都5%杭州5%深圳4%青岛4%长沙3%厦门3%以上关于?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向的各种数据分析仅供参考。选择?学专业不仅要看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更要注意就读?数和个?兴趣爱好,再好的专业,因为就读?数过多,也同样会导致就业困难;另外选择?个不喜欢的专业,不但影响你的后期学习,也会影响到就业选择。

篇七: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现状分析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4期(总第166期)JournalofthePartySchoolofCPCZhengzhouMunicipalCommitteeNo.4,2020(Sum,166)社会建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曹雅娟,冯景明,杨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北京101601)摘要:通过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因生活成本、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区域开始出现由北京向各省市分散的现象,行业留任率一般,人才流失率随着毕业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薪资待遇低、缺乏职业规划等成为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留住养老服务人才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以及养老行业企业的上下协同、共同发力,更需要广大育人和用人机构大力育人、用才、爱才、惜才。关键字:老年服务与管理;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20)04-0077-03一、基本情况本文依托的调查以2013届至2018届557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461份,问卷填报率为83%,主要从工作现状、薪资待遇、行业留任率、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毕业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已从养老一线岗位走向养老行业的管理、培训岗位。2015届至2018届毕业生参与度较高,完成率达98%;2010届至2012届毕业生,因大部分未选择养1.问卷填报人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发现,态、29名学生自主创业、35名学生在国内求学、自由职业者为63人、7名学生在国外求学或工作、未就业的有25人。毕业生目前工作单位地点以北京居多,遍布广东、广西、贵州、河南、河北等21个省市。及就业岗位。在本次调查的461名毕业生中,共有229名学生留在养老行业,留任率达50.55%,他们所在的岗位涉及一线护理员、老年社工、驿站站长、销售、护理主管、养老教育培训等。因调查中部分养老岗位未提供选项,有31.5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选项,填报的其他养老岗位有健康管家、培训助教老师、区域运营业务经理、院长助理、储备干部、养老顾问、财务、药房、驿站服务专员。第二,薪资待遇对比。在薪资调查中,养老专业毕业生普遍反映起始薪资较低,其中101人起始薪资为2000~3000元,143人起始薪资为3100~4000元,2.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第一,行业留任率老行业,问卷回收量为个位数;2013届、2014届毕业生,因毕业时间太久,部分学生无法取得联系,问卷样本收集量不足50%。其中,83.15%的学生学历层次为专科,14.63%的学生为本科学历,毕业生中有1人考取研究生。340名毕业生处于工作状收稿日期:2020-06-20基金项目: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9年度课题(JBKYQN2020-63)作者简介:曹雅娟(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讲师;冯景明(1987—),男,河北唐山人,硕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助教;杨光(1983—),男,吉林延边人,硕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助教。77

推荐访问: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现状分析 老年 现状分析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