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制度10篇

时间:2023-04-30 15:0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隔离制度

  

  疫情隔离管理制度

  疫情隔离管理制度1人员隔离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防疫管理,做到复工有序,落实政府、公司人员隔离管理规定,特制定本隔离制度。1、严格根据隔离方案,支配复工人员入住.一人一间。

  2、隔离人员必需员配公司,落实管理措施,听从管理,听从指挥。对不听从管理者劝退离场,无故寻衅滋事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3、隔离区人员严禁随便走动,严禁互相接触,隔离期14天。

  4、隔离人全程佩戴防护口罩.原则上禁止出隔离区,如确需出隔离区必需得公司领导同意。5、隔离区人员做好自己防护同时,必需每天对所居住场所进行卫生消杀,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做好消杀记录。

  6、隔离人员洗漱如厕到指定位置,严禁到公共区域。

  7、隔离人员就餐由所属防疫人员送饭,在自已宿合区就餐。

  8、隔离区厕所由专人负责清扫,每天一次。

  9、隔离人员使用的防疫物資,严禁丢弃,放在专用垃圾箱,每天有专人收集处理。

  10、每天防疫专员上午、下午至少两次对隔离人员测体温,并照实填写上报

  。如有异样根据防疫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疫情隔离管理制度2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当依据新型冠状

  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根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娴熟把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学问、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掌握。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分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支配,避开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实行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供应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觉隐患,准时改良。发觉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根据有关要求准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削减患者的拥挤,以削减医院感染的风险。发觉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实行隔离或者掌握传播措施,并根据规定对患者的伴随人员和其他亲密接触人员实行医学观看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力量的,准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力量的医疗机构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开展就诊患者及其伴随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学问,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看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爆发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掌握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爆发的风险。增添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爆发或爆发,医疗机构必需根据规定准时报告,并根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协作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气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掌握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分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当设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进动身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根据《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把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根据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马上实行隔离措施并准时报告。

  6、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7、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及伴随人员供应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意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措施时,应当根据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实行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实行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开人群聚集。

  〔三〕一般病区〔房〕。

  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分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觉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准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准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力量的定点医院。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实行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设置负压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准时实行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行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详细措施包括: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的确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

  〔2〕应当制定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制作流程图和配置穿衣镜。配备娴熟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4、重症患者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

  5、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别状况必需探视的,探视者必需严格根据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6、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行空气净化。

  三、医务人员防护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实行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依据不怜悯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时:

  〔1〕实行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准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马上流淌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四、加强患者管理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准时进行隔离,并根据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的确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削减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实行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洁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准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全部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疫情隔离管理制度3为连续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切实保障辖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防范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确保疫情期间患者和陪护人员的平安,结合医院实际,现就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管理,再次做

  出如下告知,敬请广阔病友及家属协作,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一、疫情期间在院患者管理:医院全部病区严格实行全天候封闭式管理,全部病房实施门禁管理,实行24小时出入管控,住院患者不得离开医院,一律不得请假外出,非因检查等需要不得擅自离开病房。

  二、疫情期间病区探视制度: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着想,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退之前,医院谢绝探视。如确有需要,鼓舞以电话、微信、短信、视频等形式探视慰问,请患者及家属理解并协作医院工作。

  三、疫情期间病区陪护制度:

  1、进入院区请务必正确佩戴口罩,主动协作测量体温,主动出示健康出行绿码;

  2、对于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经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评估后,开具留陪医嘱,限固定1名陪护人员进入病区陪伴;病区实行“一患一陪护”管理,严禁“一对多”陪护;

  3、陪护人员实行实名制,进行陪护的人员第一次要具体回答流行病学史,协作工作人员登记信息,隐瞒状况或供应虚假信息者将承当相应法律责任;

  4、陪护人员必需供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抗体检测报告、肺部CT报告经我院确认排解新冠病毒感染后方可陪护。中途不得随便更换〔如特别状况要更换的,向所在科室主任、护士长申请,并供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抗体检测报告,肺部CT报告〕;

  5、陪护人员在陪护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不串病房、不聚集、不扎堆。禁止随便在走廊、电梯口等公共区域走动,与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得进入医护人员工作场所,不得随便离开病区;

  6、陪护人员及病人的饮食由食堂统一订餐、送餐〔费用自理〕。若家属送餐,凭绿码至住院部A区或B区一楼大厅等待留陪家属领取,送餐时间11:00-12:30,17:00-19:00;

  7、原则上患者与家属不能离开本病区,因特别状况临时外出检查凭“临时外出证”,护士做好交接班并登记,限定本院区使用;

  8、陪护人员必需佩戴口罩,每天协作测量2次体温,体温异样马上停止陪护。陪护人员消失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必需准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向病区医务人员报告;

  9、患者及陪护人员不允许串访其他病房的住院患者。

篇二:隔离制度

  

  隔离场隔离制度

  一、为加强本隔离场动物防疫隔离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蔓延,特制定本制度.二、隔离场应按照建设规划隔离相关动物,并指定兽医监管人员负责。

  三、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隔离时间,隔离舍两次使用间隔时间至少15天。

  四、隔离动物应该在指定分配的隔离舍饲养,同一隔离舍内不得同时隔离两批(含)以上动物.五、隔离期间,对隔离动物进行规定病种的免疫;每日进行1次群体健康检查,每两天进行1次个体测温,并做好隔离观察记录;每两天进行1次活体消毒和环境消毒.六、隔离期间,发现动物发并死亡,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七、隔离期间,配合当地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检(监)测工作。

  八、隔离期间,动物发病或死亡以及经检(监)测为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阳性的动物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九、隔离动物在隔离期满,无动物疫病发生,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许可,方可出场混养或交易。

  动物隔离场消毒制度

  一、动物隔离场及隔离舍的出、入口处设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药浓度.二、动物隔离场内应设有消毒通道、更衣室,更衣室内应有紫外灯,有专用衣、帽、鞋。进出场车辆、人员及用具要严格消毒,人员要更衣换鞋.三、动物入场运输所使用的车辆、饲料等,应在动物运抵隔离场后,在动物隔离场管理人员指导监督下进行清洗、消毒。

  四、动物隔离场使用前后,应彻底消毒三次,每次间隔三天,并做好消毒效果的检测;动物隔离后饲槽、饮水器等用具及时清洗消毒。

  五、更衣室、淋浴室、休息室、厕所等公共场所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鞋、帽等应经常清洗消毒.六、消毒药应选择对人和动物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性,不会在动物体内有害积累的消毒剂。消毒药应定期轮换使用.隔离场饲养制度

  一、门卫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人员、车辆、用具、用品实行严格的出入登记制度。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二、保持隔离场完好和场内环境清洁卫生,做好防火、防盗和灭鼠、防蚊蝇等工作;三、人员、车辆、物品出入隔离场的应当征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同意,并采取有效的消毒防疫措施后,方可进出隔离区;人员在进入隔离场前15天内未从事与隔离动物相关的实验室工作,也未参观过其它农尝屠宰厂或者动物交易市场等;

  四、不得将与隔离动物同类或者相关的动物及其产品带入隔离场内;五、不得饲养除隔离动物以外的其它动物。特殊情况需使用看门犬的,应当征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同意。犬类动物隔离场,不得使用看门犬;

  六、饲养人员按照规定作息时间做好动物饲喂、饲养场地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饲养舍、场地进行清洗、消毒,保持动物、饲养舍、场区和所有用具的清洁卫生,并做好相关记录;七、隔离检疫期间所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与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八、严禁转移隔离检疫动物和私自采集、保存、运送检疫动

  物血液、组织、精液、分泌物等样品或者病料.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同意,不得将生物制品带入隔离场内,不得对隔离动物进行药物治疗、疫苗注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处理;

  九、隔离检疫期间,严禁将隔离动物产下的幼畜、蛋及乳等移出隔离场;

  十、隔离检疫期间,应当及时对动物栏舍进行清扫,粪便、垫料及污物、污水应当集中放置或者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将粪便、垫料及污物移出隔离场;十一、发现疑似患病或者死亡的动物,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立即采取下列措施:1。

  将疑似患病动物移入患病动物隔离舍(室、池),由专人负责饲养管理;

  2.对疑似患病和死亡动物停留过的场所和接触过的用具、物品进行消毒处理;3.禁止自行处置(包括解剖、转移、急宰等)患并死亡动物;

  4.死亡动物应当按照规定作无害化处理。

  十二、隔离检疫期间,隔离场内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处理。

  隔离场检疫制度

  一、经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现场检验检疫合格的动物方可运往隔离场进行隔离检疫.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隔离场实行监督管理,监督和检查

  隔离场动物饲养、防疫等措施的落实.对进境种用大中动物,隔离检疫期间实行24小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驻场监管。

  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隔离场使用人应当按照要求落实各项管理措施,认真填写《动物隔离场监管手册》。

  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隔离检疫期间样品的采集、送检和保存工作.隔离动物样品采集工作应当在动物进入隔离场后7天内完成。样品保存时间至少为6个月。

  五、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动物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项目的检测,根据检验检疫结果出具相关的单证,实验室检疫不合格的,应当尽快将有关情况通知隔离场使用人并对阳性动物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六、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规定对隔离动物进行必要的免疫和预防性治疗。隔离场使用人在征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同意后可以对患病动物进行治疗.七、隔离场使用完毕后,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作如下处理:1、动物的粪便、垫料及污物、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防疫要求后,方可运出隔离场;2、剩余的饲料、饲草、垫料和用具等应当作无害化处理或者消毒后方可运出场外;

  3、对隔离场场地、设施、器具进行消毒处理。

  八、隔离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记录动物流向和《动物隔离场监管手册》,档案保存期至少5年。

  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动物隔离场要具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备。

  二、隔离畜禽因一般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实行焚烧或深埋覆土1.5米以上,并彻底消毒处理.三、隔离畜禽因传染病引起的死亡;实行焚烧或深埋覆土2米以上,并彻底消毒处理。

  四、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喷洒消毒剂后进行焚烧深埋.五、粪便、污水等排泄物应经沼气池或沉淀消毒池无害化处理。

  六、对隔离场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作好记录,由处理人和驻场监管人员共同签字,并对处理结果负责。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洗手消毒制度

  一、人员消毒

  1、人员进出,在进入动物室前先用肥皂洗手,再将手在70%酒精或0.1%新洁尔灭内清洗。人员进入第一道门禁前换拖鞋,脱掉外面的拖鞋,赤脚进入一更室,脱去外衣,戴上口罩和手套,最后穿上药水浸泡过的拖鞋,进入二更室穿上已灭菌的隔离衣,经风淋室淋风1分钟后(风淋时身体需转动),由清洁走廊进入指定动物室.2、完成工作后,人员走出,到一更室脱下拖鞋放入水桶内浸泡,更换自己的衣服,把换下的隔离衣、口罩和手套放到指定地点。在此前还要打开一、二更室紫外灯,对室内进行消毒15-30分

  钟。

  3、人员进出设施一定要随身关门,不能同时打开两扇门,必须做到进一道门,立即将这扇门关上再开下一道门。禁止进入无关实验室。

  二、物品消毒

  1、可经高温高压灭菌的物品,如笼架具、垫料、饲料及部分用具,经高压灭菌器消毒(121℃15—30分钟后),进入内准备室,存放时间不得超过7天。

  2、不能经高温高压灭菌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及动物等,经传递窗进入内准备室。物品放入传递窗之前,对传递内物品或物品外包装用药

  水喷雾、擦拭或浸泡。然后将物品(动物)放入传递窗,关闭窗门,打开紫外灯照射灭菌30分钟。灭菌期间要翻一次物品,以保证物品所有表面都被照射到。因动物包装盒不能翻转,则底部要多喷些药水或多擦几次。达到灭菌时间后在清洁室内打开门,拿出物品存在清洁准备室内或直接使用,在一周内用完。注意传递窗两扇门不能同时开启。

  3、不能经高温高压消毒的大件物品,如水桶、扫把等,用药水(70%酒精或1‰新洁尔灭)擦拭和浸泡,一起经紫外线照射后,从一更缓冲道拿入室内使用.清洁区檫拭用的药水

  也从一更缓冲道传入。另外清洁区用的拖鞋在一更室药水浸泡12小时,再在一更室紫外线照射1小时才能使用。

  4、清洁区的垃圾及用过物品,需装在灭菌笼盒后或直接拿出外面.5、动物装入消毒后的运输盒后可从传道舱传出或亚清洁道传出.如从传道窗传出,则开启内门前,窗内须经药水喷雾消毒,用紫外线照射15分钟,然后才能开启窗门,动物放入传递窗后关闭窗门,从外拿出.6、常用消毒剂应每周更换,以保证其消毒性能。

  7、消毒前后物品应严格分开保存.8、每隔一定时间更换消毒剂品种,以防抗药性。

  人员卫生制度

  1、位于2号楼四楼409室万级超净屏障系统动物房的工作人员及研

  究人员必须先向实验动物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一年内的体检合格报告(包括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胸透),患有传染性疾病及人畜共患病者严禁进入大楼.2、提出申请者将接受实验动物中心上岗培训,并自学实验动物SOP及相关材料,通过书面考核后方可开通门禁。

  3、原则上不接受未取得上岗证的人员从事实验,对新进人员未取得

  《实验动物上岗证》的人员必需在进入动物房后3个月内取得《江苏省实验动物上岗证》,否则将被禁止进入,直至取得上岗证为止.4、进出动物实验室人员流程:登记(进出都要登记姓名及进出时间)

  --脱鞋—-洗手及消毒—-穿消毒拖鞋——穿隔离衣-—风淋(人经风淋间出动物房时,也要开启风淋)-—进入指定动物房(人出来时请不要忘记将拖鞋放回原处)。

  5、进出动物实验室物品流程:小件物料从传递仓紫外消毒、或喷2%

  过氧乙酸消毒后进入;耐高温物品必须经高压消毒进入;大型设备进入,必须通知实验动物中心,做好各分室的关闭协调,安排从缓冲间进入,并做好全面消杀工作;使用用完实验用针头,药品等医用废物由实验人员打包随人员带出实验室,并按学校医用废物处理办法处置,不得将废物遗弃在实验室或丢弃于笼具内.饲料管理制度

  1、饲料需来自于无农药无污染的正规饲料加工单位,饲料成分需要符合动物的营养结构和生长需要,生产单位需要提供卫生许可证

  2、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

  3、饲料卫生状况须符合国家要求与标准,不得含有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4、建立严格的饲料进库记录,由专门技术员负责

  5、饲料保存地点,要清洁卫生、干净通风,做到防湿、防霉、防蛀,防鼠,无污染源并且定期观察检测

  6、建立饲料喂养跟踪制度,每一批饲料与喂养动物对应,观察动物的情况建立对饲料的检测

  动物饲养,病死动物处理制度

  1、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工作的饲养员必须经过有关专业培训,持证上岗.2、每次进入屏障环境前,须用塑料桶内配制消毒液,并消毒液擦拭桶壁后,紫外照射20分钟后待用。

  3、饲养人员在进入屏障环境前,应在外更衣室脱去外衣,除下手表、手机、饰品等物品,换拖鞋,洗手(眼镜).后进入内更衣室,穿戴净化衣、帽、口罩、手套,换拖鞋。拉开风淋室外门,人员进入后,立即关闭外门,风淋自动启动1分钟(已设置),进入清洁走廊。

  4、饲养人员先从清洁储藏室把动物用的笼具、饲料、饮用水等物品经清洁走道分配至各区域的饲养室。

  5、大、动物饲养笼具的更换周期至少2次/周,饲养人员应逐间更换饲养室的饲养笼、饮水瓶,添加饲料,每次更换下来的笼具、饮水瓶等物品通过污物走廊运至缓冲间,然后,擦拭笼架、地面、侧壁及门把等,检查饮水瓶有无漏水,喷雾消毒饲养室,再进入另一间饲养室同样操作。

  6、饲养人员在工作中如发现有死亡动物时,应立即取出动物尸体,用塑料袋包装,记录笼号、动物死亡数、日期,并更换该鼠笼、笼盖、饲料及饮水瓶,把更换下来的物品及动物尸体一起送至污物走廊前端的缓冲间,拿出动物房。

  7、一般无害性动物尸体先置入冷柜保存,集中后统一掩埋或焚烧处理.感染性的动物尸体应该用装载生物危害物质的塑胶袋妥善包装,经蒸汽高温高压灭菌后,冷藏,再集中焚烧。

  8、每月第一周更换各饲养室的排风口滤材,消毒擦拭顶壁、进风口及灯具罩.9、每批动物实验结束后,应把该批动物的笼器具拿出屏障环境清洗,高压灭菌后再使用。

  10、每次更换笼具工作结束后,饲养人员应检查各饲养室的门是否全部关闭,拖拭清洁走道、清洁储藏室、缓冲间、更衣室、次清洁走道的地面,然后走出屏障环境外。

  11、在确认屏障环境内无人员后,开启紫外灯,照射20分钟.12、为保证实验动物正常的生活习性,晚上8点以后禁止进入动物实验室,动物实验室走廊等公共区域将开启紫外灯进行消毒。

  13、严禁将与实验无关物品带入动物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使用手机。动物实验操作应在操作间内进行,严禁在笼架前进行注射、解剖等违反实验动物伦理福利的实验操作。

  14、引进动物进入实验室,必须提前申请,同实验动物中心根据实验情况确定来源(如同实验动物中心派专人到动物供应单位确认资质,并全程监督运输规范,所产生费用由实验者本人承担),动物身份明确、材料齐全方可进入实验室。严禁将不明动物私自带入实验室,严禁将在SPF级实验室之外开放操作过的动物重新带入SPF级实验室。

  15、动物检疫合格标准为:由国标认定标准检测机构提供的“实验动物检测报告”。有实验动物来源单位自测认定合格的实验动物必须经隔离,并由实验动物中心委托指定机构检测认定合格后方能进入SPF级实验室,所产生费用由实验者本人承担.16、进入动物房原则上由各科研课题组按申请批准笼位数自行饲养管

  理,并按中心要求和规范做好记录和标志.排泄物废弃物处理制度

  一、臭气

  1、实验动物排泄物垃圾及其相关废弃物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2、设置独立空调系统或排风装置,定期清洁保养,以维持最佳效率。

  3、降低动物饲养密度、增加垫料更换次数以及室内的换气次数

  4、在清理废弃垫料的地方设有排气罩,直接将废气抽出室外

  5、熏蒸消毒时,实验室的门窗、通气口必须关闭密封以防外泄至其他楼层或户外。

  二、污水

  实验动物室清洗笼具、器械及地板,有大量废水排放.符合排放标准的动物排泄物可以直接排入一般废水处理系统;含有致病微生物,威胁人体健康及环境卫生的废水必须经化学处理消毒(如次氯酸钠)或高温灭菌处理后才能排放。使用清洁消毒剂要按产品使用说明及贮藏时间要求执行,避免过量使用造成污染增加.定期检查排水口是否因腐蚀破损而产生渗

  漏,使污水溢出。要注意废水中动物毛发、垫料、大量粪便等堵塞管道,禁止直接排入废水处理系统。

  三、废弃物

  实验动物的垫料、排泄物、尸体以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次性耗材是主要的废弃物。废弃物的处理费用的较高,应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1、垫料的清理、收集时应在设有负压装置中进行,避免在整理过程中随空气飘散,影响环境.2、废弃垫料要包装密封于塑胶袋中,避免臭气外泄和防止苍蝇、蟑螂、啮齿类动物侵入,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一日,最好当日处理.3、盛载废弃物容器应选择金属或塑胶材料,坚固耐磨,贮存容器及设施应经常清洗保持清洁.4、废弃物的传送、清运,应避开动物设施繁忙时间,可选择每天固定时间清运一次。

  5、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如工作服、口罩、面罩、手套和长筒鞋等。

  6、运送废弃物的车辆应设有围栏,防止清运时泄漏、翻倒等意外事件发生,清运人员应穿上连体的衣服、胶靴及手套等防护措施。

  7、动物组织4%甲醛溶液固定后带回各自实验室处理、四、实验室环保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

  (1)调查动物设施内的污染源,包括污染的种类、特性及数量。

  (2)拟定污染物的管理及处理计划。

  (3)废弃物收集贮存及标示。

  (4)人员有关环保的教育训练。

篇三:隔离制度

  

  传染病隔离制度

  篇一:传染病隔离制度

  传染病隔离制度

  1医疗保健机构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离流感,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隔离期根据医学检定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一)鼠疫、霍乱;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性禽流感、麻疹、百日咳、白喉、炭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登革热、肺结核、淋病、梅毒;

  (三)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斑疹伤寒。

  3、对传染病人的隔离和医学观察的场所,必须有明显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出。.篇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病区环境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肝炎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收治。

  门诊部:工作人员应有各自出入口。设专用挂号、收款、化验、X线、取药、治疗等科室。

  病区:应设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包括更衣、淋浴)。病房要分设小病室,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建筑,内设卫生间及防护门。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轻病人)。病区内需设专用消毒间。

  其他:如洗衣房、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

  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隔离区的划分:

  门诊、病区等单位均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清洁区:即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工作人员更衣室、休息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

  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人间接轻度污染的地方,如医护办公室、走廊、化验室等。

  污染区: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隔离设备

  隔离标记(严格隔离:黄色标记图案;接触隔离:橙色标记图案;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图案;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图案;肠道隔离:棕色标记图案;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记图案;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图案)。

  隔离衣、衣架。

  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洗手方法、避污纸等。

  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0.05%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

  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

  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治疗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病员消毒隔离制度

  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

  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尽量控制不让家属陪伴及探视。特殊病情危重的患者,经医务人员允许可以陪伴,但必须遵守医院隔离规定。出院时必须经适当的卫生消毒。

  三、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隔离衣、鞋、戴帽子、口罩,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收污染被服,打扫卫生,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彻底清洗。勤剪指甲。严格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须更换隔离衣,穿隔离衣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1操作前后一定要流水洗手。不得穿工作服进入值班室休息。

  进行护理、治疗操作时做到先感染后传染。

  污染的手不得触及清洁物品,如有可疑必须重新消毒方可使用。

  病人所接触的一切用物应相对固定,必要时专用,如体温计,可用含有效氯0.5%~1%的消毒剂浸泡。如不经消毒处理,不可给他人应用。

  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集中处理。

  用过的物品、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定点存放,传染病人的布类必须先消毒,再送洗。

  防止和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等标本有直接接触的机会。盛放标本的容器必须坚固,以防渗漏与破损,在存放、取出送检时,容器外边不得有被污染的可能。

  工作人员不得向其他病区借、换物品。

  应特别注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在病房的溅落。需对患者进行指导防止其溅落。同时对已出现的溅落物妥善处理,用含有效氯0.5%~1%的消毒剂擦拭或浸泡。

  化验单要始终保持清洁,不与标本及其容器直接接触,更不许把化验单包缠在容器外面送检。

  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应认真做好终末处理。

  四、护理员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员进入污染区操作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

  病室地面每日用0.1%含氯消毒剂拖4次,每周彻底清洗消毒一次。拖把用后消毒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治疗室、病室、厕所抹布、拖把必须专用,标记醒目。

  病区的床、椅子、床头柜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并做到一人一布,用后消毒、清洗晾干备用。

  物品架,治疗车、推车及专用物品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

  泡手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厕所每日用0.1%含氯消毒剂刷洗三次。

  便器用0.1%含氯消毒剂浸泡2小时,清洗备用,肝炎病人分开,固定使用。

  终末处理:病人所用的床、椅子、床头柜用0.1%含氯消毒液擦洗。衣服、床单、被套等物品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后送洗。便器等物品用0.1%含氯消毒液清洁浸泡1小时冲洗干净备用。

  39种法定传染病分类

  35种后增加到37种,至2009共39种。

  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009年4月30日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备注: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2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备注: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5N1流感),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制定此制度。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遵循谁接诊,谁报告的原则。

  2、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或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或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3、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要求上报的传染病后,应立即询问患者,在登记本上详细登记要求上报的各项内容,做到字迹清楚,并在规定时限内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送交本单位网络直报人员。

  4、网络直报人员在审核传染病卡片(有无逻辑错误、填卡是否正确和完整)后,进行网络直报。

  篇三: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馆、会议室、宿舍等。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

  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1-2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漆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0.2%过氧乙酸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30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1次/日。被病原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3、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每天用清洁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床垫、枕心、毛毯、棉袄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用照射强度不低于70UM/CM2的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照射

  时用屏风隔离以免伤害同室病人;也可用床单臭氧消毒器消毒。

  四、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水洗手。

  五、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先以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清洗凉干。耐高温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消毒剂

  中30-45分钟,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六、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七、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等甲、乙类传染病及时网络报告,并转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八、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出院,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治疗不得少于七天。带病菌按病人隔离治疗五天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九、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五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粪检,每日一次,连续阴性后,可解除医学观察。

  11

篇四:隔离制度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11、居家隔离人员隔离期间,除有症状需要就医的,一律不准外出。隔离区域要相对独立,单人单间隔离,彻底隔断与家人的接触。

  2、隔离区域要加强通风,保持房间环境卫生,房间定期消毒,房门随时关闭,在打开与其他家庭成员相通的房门前要先开窗通风。

  3、在本人隔离房间可以不戴口罩,必须离开隔离房间时,要先戴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后再出房间。

  4、居家隔离人员必须在隔离房间独自用餐、饮水,做好餐具消毒工作。尽量不要共用卫生间,必须共用时须分时段,用后通风并消毒。

  5、要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生活用品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6、隔离人员隔离期间,每天必须按时按要求测量体温并随时记录。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身体不适状况,必须第一时间与包保责任人联系并及时就医。

  7、隔离人员隔离第15天,经检查无异常情况报林业局指挥部,经疫情防控组核查后可予解除隔离,并出具《返乡人员解除隔离书》。

  8、严格落实“三级包保”责任制,包保单位要安排专人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通过视频、电话、隔门见面等办法,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疫情防控组每天按不低于10%的.比例随机抽查,对各包保单位落实包保责任情况进行跟踪监管。

  9、对居家隔离拒不配合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送至指定集中隔离宾馆强制隔离,所发生的费用由个人承担。对包保责任落实不力、监管失控的,严肃追究包保单位责任,并按要求实行集中隔离。隔离期间所发生的费用由包保单位承担。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21、居家隔离参照集中隔离场所相关规程要求,由社区干部、网格员、信息联络员、公安干警、卫生服务人员、物业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志愿者等组成工作专班,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实施居家隔离。

  2、居家隔离人员居住场所须由社区专班人员进行居家内外环境专业评估。不具备居家隔离场所条件的,一律进行集中隔离。

  3、居家隔离人员宜单独居住,如有同住人员,须与居家隔离人员共同执行管控措施。居家隔离期间拒绝一切探访,原则不得外出,确需外出的要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认真研判批准,并采取严密的出行防护措施,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私自外出者,一律转为集中隔离,隔离期限重新计算,费用自理。

  4、居家隔离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告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微信、视频等多种非接触方式关注居家隔离人员健康状况,做好监测记录。

  5、社区负责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入户核酸采样。社区工作人员详细记录每次核酸检测信息,做到人头清、核酸检测数据清。对居家隔离期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的隔离人员,所在社区出具《解除居家隔离通知书》,解除居家隔离。

  6、居家隔离期间,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管理人员,下同)要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按规定要求将其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排查诊治,实行闭环管理。

  7、居家隔离期间,隔离人员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社区工作人员保持联系。独居的老、弱、病、残、儿童、孕产妇、半自理及无

  自理能力等特殊人员,需确定同住陪护人员或紧急联系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陪护人员)。

  8、患有基础疾病的居家隔离人员应当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药物储备不足时,可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药,由家属或社区工作人员代取药物。

  9、社区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及时回应居家隔离人员诉求,为其提供代办、代购、代送等基本生活服务。

  10、对违反居家隔离管控要求、拒不执行居家隔离管控措施、不配合管控工作、瞒报信息的人员,由公安机关采取措施,并追究法律责任。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3为加强公司防疫管理,做到复工有序,落实政府、公司人员隔离管理规定,特制定本隔离制度。

  1、严格按照隔离方案,安排复工人员入住。一人一间。

  2、隔离人员必须员配公司,落实管理措施,服从管理,听从指挥。对不服从管理者劝退离场,无故寻衅滋事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3、隔离区人员严禁随意走动,严禁相互接触,隔离期14天。

  4、隔离人全程佩戴防护口罩。原则上禁止出隔离区,如确需出隔离区必须得公司领导同意。

  5、隔离区人员做好自己防护同时,必须每天对所居住场所进行卫生消杀,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做好消杀记录。

  6、隔离人员洗漱如厕到指定位置,严禁到公共区域。

  7、隔离人员就餐由所属防疫人员送饭,在自已宿合区就餐。

  8、隔离区厕所由专人负责打扫,每天一次。

  9、隔离人员使用的防疫物資,严禁丢弃,放在专用垃圾箱,每天有专人收集处理。

  10、每天防疫专员上午、下午至少两次对隔离人员测体温,并如实填写上报。如有异常按照防疫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4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

  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务必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持续空气清新。

篇五:隔离制度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通用12篇)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1为切实预防学校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把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隔离室实施严格管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保健教师为直接责任人。

  二、隔离室为临时隔离有发热症状的师生员工专用房间,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三、隔离室在疫情未解除之前,不得临时挪作他用。

  四、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前必须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不得穿便服出入隔离室。

  五、隔离室设施、设备与物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每日做好登记验收。

  六、隔离室每天必须按规定进行消毒,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必须按有害垃圾正确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七、工作人员在下班前必须检查各项设施设备是否正常,门窗是否关锁好。

  八、对隔离室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及时记载、留档备查。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2一、隔离室的常规要求:

  1、隔离室应设置在远离教学区地方,通风、采光、设施齐全。

  2、每天对隔离室内的桌椅、物品用有效氯。

  3、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4、对疑似病例做好登记。

  5、一间隔离室在某一时间段内,只能隔离一名疑似患病人员。

  6、隔离室值班人员或教师进入隔离室,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手部消毒。

  7、隔离室物品做到专用,隔离室值班人员负责对隔离室进行保洁、消毒,做到无杂物、无污染、无安全隐患。

  8、隔离室医用物资由隔离室值班人员专人保管。

  二、隔离室内有疑似患病人员时做到:

  1、隔离室物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进入隔离室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2、对疑似患病人员及时复测体温。

  三、疑似患病人员离开隔离室的要求:

  1、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和室内空气的新鲜。

  2、用消毒液擦拭床、桌椅和疑似患病人员接触的物品。

  3、用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消杀。

  4、如疑似患病人员产生污垢,(比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用消毒喷洒或者覆盖30分钟以上,然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清洁消毒。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31.隔离室位置应相对远离健康班级,通风、采光、保暖设施齐全。

  2.开窗通风,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3.对隔离室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常规的消灭菌工作,并做好消毒记录。

  4.建立《隔离师生登记册》并做好记录。

  5.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两个以上病种的患病或疑似人员。

  6.隔高室物品专用,校医负责对隔离室进行消毒、保洁,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无污染、无安全隐患。

  7.隔离室消毒药物由校医负责管理。

  8.校医或防控应急隔离小组成员进入隔离室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不能穿便服进入隔离室,离开时脱下防护衣物,在隔离室门口封存,并做好衣物和手部的消毒。

  9.用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消毒地面和墙壁,擦拭床、桌椅和患病学生接触密切的物件。

  10.临时隔离观察患者在患病期间必须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治愈后,须有医院证明,经校医确认同意后方可复课。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41、按照北京市朝阳区建委及相关政府单位的`相关要求,项目设置封闭式隔离区,隔离区内布置两间隔离房间,房间外张贴“人员入住信息表”

  、“消毒、通风记录表”,并按照要求配置厕所、盥洗池等设备。

  2、专职卫生员一旦发现现场人员出现发热(间隔两次测温温度均≧37.3℃)、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安排于场内隔离室进行隔离,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上报相关部门。

  3、隔离区由项目专职卫生员进行观察区内人员测温、室内、公共区域消毒、通风及送饭相关事宜,并填写相关记录表。

  4、专职卫生员进入隔离区前由隔离区责任人对其防护服、护目镜及一次性手套穿戴情况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隔离区,专职卫生员进入隔离区前后必须进行全身消毒。

  5、专职卫生员每天对公共区域、隔离房间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分别为早8:00,晚17:00各1次(其中公共区域,每2小时消毒一次);每天对房间内进行通风,1天两次,每次不小于30分钟,并填写相关记录表。

  6、专职卫生员每天将隔离区内消毒、通风、人员测温等相关记录表于每天下午17:00前以微信形式上报项目卫生管理员。

  7、专职卫生员负责对隔离区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和心理疏导,及时解释政策和辟谣,保证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

  8、隔离期间人员出现明显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项目负责人立即安排将疑似人员送往发热门诊,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封闭。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5一、临时隔离观察区域的常规要求

  1、隔离观察区域应相对独立,采光和通风良好,配备洗手设备。

  2、每天开窗通风,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3、临时隔离区域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做好记录。

  4、临时隔离区,那要对地面桌椅,文件柜等物品进行消毒,注意保持日常清洁。每周消毒一次(250mg/L-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5、建立学生患病学生登记表。

  6、隔离室负责人进入临时隔离室观察区域时要穿隔离服,佩戴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出事时脱下挂在规定出,并做好手部的消毒。

  7、临时观察配备免洗手洗手液或者流动水洗手液,拖布,一次性呕吐包等物品,可以及时清理学生的分泌物,呕

  吐物和等突发情况。隔离室内放置专用垃圾桶,口罩等污染物丢置垃圾桶内(所有污染物统一消毒后丢弃)。

  8、发热或疑似人员进入隔离室后,学校要及时疏散急救通道,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9、隔离室由专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二、临时隔离观察区域内有患病学生时的要求

  患病学生进入临时隔离区域,先用体温进行排查,询问了解学生发病有关情况,如发病时间、密切注意学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供疾控机构调查时参考。

  1、临时隔离观察室内的用品,用后彻底消毒。

  2、学生患病应立即隔离,并做好患病学生登记,隔离期间不得。隔离期间不得开窗通风。隔离室负责人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患病学生及时就医,并将就医诊断情况上报学校,校医做好记录。

  三、患病学生离开临时隔离观察区域的要求

  1、开窗通风却保证空气的流通和室内空气的新鲜。

  2、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擦拭患病患病学生接触的物品以及地面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如出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须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对临时隔离观察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的个人物品按新冠肺炎预防方案进行终末消毒,患者的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6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日常环境卫生

  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室内湿式打扫,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暑设备。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

  4、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消毒隔离措施

  1、坚持定期消毒制度,由后勤负责对各教室、专用教室的消毒。

  2、有专用保健室、消毒器械室。

  3、学校设立卫生室、要根据学校条件建立隔离室和观察床或应急隔离室。

  4、班主任如发现学生异常及时向卫生人员反映。卫生人员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5、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所在的班。(附件一:主要传染病潜伏隔离期及接触者观察时间期)

  6、对患者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吃药和喂饭。

  7、如发生传染病除隔离病人外,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病人到过的地方进行消毒。有必要对接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人进行检疫、隔离、观察。班学生不串班,不混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8、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方可归班。

  9、工作人员家中及学生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学校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一、早晨来园开窗通风。

  二、传染病流行季节或班中有传染病发生时每日下班后开紫外线灯一次,每次半小时;其余时间每周五一次,每次半小时。

  三、毛巾:洗净后放热力消毒柜消毒,消毒后晾晒,每日一次。

  四、水杯:每日先在一池中清水清洗,再二池洗涤剂清洗,再将洗涤剂清洗干净后在三池中用100mg/L的消毒液浸泡4分钟,而后在四池中用流动水清洗彻底干净后,放消毒柜内消毒。在消毒柜内消毒时要求水杯口朝下,做到水杯里外无污渍、奶渍,水杯沿无锈渍。

  五、餐桌消毒毛巾:每餐前用专用毛巾浸泡在100mg/L的消毒液中后应用。

  六、抹布:每日用100mg/L的消毒液清洗消毒,悬挂晾干。

  七、桌面:每餐前用清水擦拭,然后100mg/L的消毒液消毒,4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八、门把手、水龙头:用蘸有清水抹布先擦拭,再用蘸有100mg/L的消毒液的抹布擦拭,而后用蘸有清水抹布擦拭。

  九、厕所:随时冲洗,每日用100mg/L的消毒液消毒一次。

  十、玩具:每周五用1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后清水刷洗。

  十一、梳子:每周五用100mg/L的消毒液浸泡4分钟后清水刷洗。

  十二、图书:每周五在阳光下爆晒。

  十三、拖鞋:每周五用100mg/L的消毒液浸泡4分钟后清水刷洗。

  十四、床单枕巾:每月最后一个周五由幼儿家长拿回家清洗。

  十五、被褥:每月底日光爆晒一次,用紫外线灯消毒二次。

  十六、个人卫生:餐前老师用流动水及香皂,按照六部洗手法水洗手,平时勤剪指甲、勤洗头。

  十七、消毒用毛巾及墩布专用,不得他用。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1、幼儿园设立保健药箱,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病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班。

  2、对患者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

  3、对患传染病幼儿所在班以及与传染病患者有接触的幼儿都要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内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无症状方可解除隔离。

  4、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返园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方可回班。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5、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6、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应立即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并采取现场控制,通风并疏散人员。

  7、实行严格使用

  (1)严格按照消毒剂配置程序进行配置、稀释,在使用过程中做好必要的`身体防护。

  (2)不得将消毒剂随意携带、私自使用。

  (3)不得在有人情况下使用消毒剂,更不得对着人进行喷洒。

  (4)不得在食堂操作间、食品储藏室使用过氧乙酸,更不得对着食品、贵重物品、金属表面进行喷洒。

  (5)严格按照消毒剂操作程序进行密封喷洒,作用30分钟后开窗通风。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啊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打扫和检查。要彻底消灭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经常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防寒等设施。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期打扫并消毒。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三岁以上幼儿要提倡用蹲式厕所。

  5、幼儿桌椅高度应符合幼儿年龄和身高等要求。

  6、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来园。

  7、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及时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待患者隔离期满并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来园。

  8、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9、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及时报告园领导,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二巾二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洗手洗脸,保持个人清洁。

  3、幼儿饭后要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教育幼儿在家要定期洗头和洗澡,保持服装整洁。午睡室的被褥、床单要定期洗晒。

  5、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开电视机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6、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开饭前用肥皂洗手。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1一、卫生消毒:

  1、餐具(碗、盘、勺等)消毒:

  每次幼儿用餐后,所有餐具须洗洁后放置,并在下次餐前煮沸十分钟消毒。

  2、幼儿毛巾、口杯须每天煮沸消毒并清洗干净。

  3、幼儿在饭前便后须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中洗净。

  4、就餐前,各保育员应将幼儿饭桌用84药水浸泡过的抹布擦净,后用清水擦净;抹布用后要用要搓洗干净。

  5、所有幼儿玩具要定期置放在阳光下暴晒,每半月一次用84消毒液浸泡后用肥皂水洗净。

  6、幼儿的被褥、床单经常日晒,每月要求家长换洗一次。

  7、冬春季节,幼儿睡室、活动室要经常开窗换气。每周室内空气用电炉煮沸食醋消毒。

  8、幼儿盥洗室须经常冲洗干净,每周用漂白粉澄清溶液或84稀释后喷洒消毒。

  9、严禁成人使用幼儿毛巾、口杯、床铺。

  二、食堂卫生消毒:

  1、食堂内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2、食堂用具(刀、铲、案板、盆、篮等)每天洗刷干净,生熟分开,幼儿餐具,一餐一消毒,每天煮沸30分钟。

  3、严格把好食物质量关,每天购买新鲜蔬菜及肉、蛋、禽等,不买不烧腐烂变质食物,严防食物中毒。

  4、做好防蚊、防蝇、防鼠等工作,保持食堂周围环境的卫生。

  5、食堂工作人员坚持上灶流水洗手,进厕所前脱工作衣帽,便后用肥皂洗手,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食堂。

  三、传染病隔离:

  1、病儿隔离:幼儿发烧或有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患不同传染病的幼儿要分开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2、发现病儿要及时通知家长,必要时进行环境消毒。对病儿应及时治疗。

  3、加强对发病班幼儿的观察,注意他们的食欲、精神等,安排好一日活动,避免疲劳,并让他们服用必要的预防药。观察期间,不要与其他班级接触。

  4、工作人员家属患传染病应及时汇报,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111、观察室门口设立醒目的标识,门前有“闲人免进”等提醒标识,避免其他人员误入隔离场所。无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观察室。

  2、确定专职或兼职医务保健人员,在园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本园的卫生保健工作。

  3、设立单独的隔离观察室,内设观察床,以供临时观察隔离时用,防止交叉感染及其它意外的事故发生。

  4、配备适量的安全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免洗洗手液等,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5、观察室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卫生,每日必须进行紫外线灯消毒并做好登记,还必须与各班级严格分开使用并经常消毒。

  6、认真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一定要立即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并严格进行消毒及检疫工作

  7、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隔离观察室已感染幼儿的护理工作。

  培训学校隔离制度

  篇121、托幼机构要设置幼儿专用保健室、隔离室。

  2、保健室要阳光充足,不阴暗潮湿,光线明亮、通风、室内有防署保暖设施,流水洗手设施。

  3、保健室由保健老师负责管理,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一日工作常规。保健室远离大门口时,要在大门口设置晨间接待室。

  4、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配备专职保健老师。

  5、保健室按照卫生保健要求需配备药柜、观察床、桌椅、视力灯、消毒灯、体重称、身高计、量板、药品、消毒液等物品,并由保健老师负责管理,有出入登记记录。

  6、保健室内设隔离室时,需隔离到位,封闭隔断,保证与保健室不交叉污染。园内只有一名保健老师时,保健室和隔离室须相邻或同室隔断。保健教师进隔离室时,需穿隔离衣,出来时脱下摆在隔离室门口封存。

  7、隔离室内须有专用隔离床和被褥,平时不得随便挪用。每150名幼儿配一张隔离床,并有小桌椅、玩具柜、痰盂等,有条件的配备专用厕所。

  8、非保健人员、健康幼儿和保教人中不得随便进入隔离室。上班时不得在保健室整理财产物品、药品、台帐,下班前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

  9、做好保健室、隔离室的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保管好保健室的财产物品、药品、台账,下班前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

篇六: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利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卖力测量消毒液浓度;利用过的换药

  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举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六、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举行透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min,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实。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实。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1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利用时间最长不得跨越24小时,提倡利用小包装。

  十、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十一、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

  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十二、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十三、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进行,污物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十四、持续使用的氧气湿化液、湿化瓶、鼻导管每天更换一次,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湿化瓶用后消毒,干燥保存;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吸氧管一人一用。

  十五、清洁区、污染区要明确区分,治疗车物品摆放合理(上层为清洁区、基层为污染区)。

  十六、急救车物品应保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吸痰管、开口器、舌钳、导管、压舌板等),并保持应急状态。

  十7、便器的消毒:病房便器用后,有污垢时用清洁剂去污,清水冲净,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min取出冲刷干净,干燥备用。

  十八、当病人疑是得了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熏染时,应就地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传播。

  十九、口腔科、放射科要求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牙钻针等须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

  二十、对麻醉机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吸氧用的湿化瓶、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后应严格消毒灭菌。

  二十一、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房或床单元必须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齐,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透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举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37、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把,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举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刷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举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急、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职员消毒隔离管理要求

  1、医护人员上班要衣帽整洁,护士统一佩戴头花,不佩带首饰,穿工作鞋,下班、就餐应脱去工作服。

  2、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为防止交叉感染,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人应专室就诊、检查、治疗,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

  3、工作职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纵规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医务职员为病人治疗、换药处理前后应洗手,每举行一项操纵后需用活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后才举行下一项操纵。

  4、严格执行消毒效果监测制度,每月定期做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医务人员的手要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cm2.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各室间消毒隔离管理要求

  1、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治疗室、换药室、小手术室、抢救室应保持空气流通,每天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照射消毒一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min,每1-2周用酒精棉球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擦拭一次。

  42、每天用清水擦拭台面及物表二次;每天扫地,拖地各二次;每周清洁门窗一次,利用公用的抹布、扫把、拖布。

  3、当台面、地面受病原菌污染时,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30min。

  4、坚持卫生制度,每周对门、急诊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定期对空调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

  3、医疗器械、用物消毒

  1、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不得重复使用。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2、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体温计一用一消毒,浸泡体温计的含氯消毒液每天更换。

  3、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应严格区分放置,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日期依次放入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应除去中包装,分类码放在无菌柜的防尘良好的柜内。各种备用灭菌包应标志明显,有效期内使用;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

  不得跨越24小时。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跨越2小时后不得利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跨越24小时不得利用。

  5、常用的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更换一次,急诊用的氧气湿化瓶及吸氧管每人次—更换,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

  6、救护车内应每天进行清洁、担架车床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污染后随时清洁、消毒。运送传染病人后应及时清洁消毒。

  57、吸痰装置每次用后清洁消毒,吸痰管每次一更换,吸引管每人一更换。

  9、喉镜利用后先清洁再采用2%戊二醛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

  10、诊床的床单、枕套应每天更换,污染随时更换。抢救床、观察床病人转出后病床单位及用物应进行终末消毒。护送病人的车床、轮椅、候诊椅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污染后随时清洁、消毒。

  11、大小便器用后倒掉污物,清水冲净后浸泡于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30min,取出冲洗干净,干燥保存。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治疗区,标识清楚。

  二、进入治疗室工作职员应衣帽整齐,操纵前洗手戴口罩,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纵原则。

  三、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灭菌标记明显,注明有效灭菌日期。无菌包(或盘、盒),小纱布罐,一经打开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无菌盘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跨越2小时后不得利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跨越24小时不得利用。

  五、碘酒、酒精瓶应密闭保存,标签清晰,每周更换2次,每周灭菌2次。

  六、各种注射、抽血,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包括皮内注射),操纵职员每处置一病人后,必须举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防止交织熏染。

  七、每日各种治疗操作完毕,须进行卫生处置,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治疗车,保持清洁卫生,擦拭用具专用。

  6八、保持室内地面应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洁用具,地板进行湿扫,污染时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每日

  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月进行环境卫生检测一次。

  处置室内消毒隔离制度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设有活动洗手设备。

  二、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针筒等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防渗漏污袋或防刺内,封闭运送,做好交接登记。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雾化吸入管道、氧气面罩、吸引器管道、引流瓶等利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品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局部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内30分钟(遇有特殊熏染应浸泡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内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四、浸泡的物品必须完全埋住,管腔灌满消毒液,实时加盖,各种浸泡消毒液应保持有效的浓度实时间,定期做好化学监测。

  五、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上应配有快速手消毒液。

  六、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并有标识,及时清理。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凡进入手术室职员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鞋及口罩,室内严禁吸烟,外出时换外出衣及鞋。手术病人应更换干净病人服后才能进入手术室。

  三、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制度。

  7四、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每天检查、定期消毒,做到包包监测,确保灭菌效果,物品无发霉、过期现象。

  五、手术器具及物品一用一灭菌,耐热的手术器械及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动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内窥镜可选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六、麻醉用器具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

  7、洗手刷一用一灭菌。

  八、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制度,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有序。

  1)手术室每天彻底清洁一次,术后予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一次;手术鞋一用一消毒。(2)接送病人的平车车轮应每次清洁,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公用,用后严格消毒。

  九、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举行,原则上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实施特殊熏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熏染、艾滋病、梅毒等)手术时,严格按特殊熏染手术后处理要求执行。

  十、及时处理好术后各种物品:1)用过的手术器械,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熏染症病人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必要时利用一次性物品。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2)用过的布类送洗衣房集中清洗、消毒,晒干再送供应室灭菌。(3)手术废弃物品置黄色有明显标识的垃圾袋内,封存输送,无害化处理。

  十一、灭菌监测:每手术包举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每月举行生物监测,有记实。

  十二、每月进行灭菌后的物品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记录。

  8十三、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卫生学监测,有记录。

  十四、浸泡消毒液每次使用前进行化学监测,浓度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并保存检测记录。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产房应布局合理,明确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分娩室应设三通道(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戴口罩、帽子及换鞋,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产房。

  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放置,分娩室的用物、器械、药品、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产包敷料包必须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冲洗用品,每周进行二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三。产包打开超过一小时,产妇未分娩者,需要重新更换产包,再行接生。

  四、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吸氧管每人次—更换,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湿化瓶用后消毒,干燥保存;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

  五、产房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每周六用苍术消毒一次。

  六、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并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擦地面1一2次。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接生用的臀垫,剃毛刀使用一次性用品(每次分娩结束,应及时整理、清洁、消毒产床,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室内通风换气,做好清洁卫生。

  7、待产室应保持平静、整齐,产妇入待产室必须更换消毒衣裤和鞋。

  八、患传染病产妇入隔离产房临盆,用过的布类、器械,先消毒处理后再分别送洗衣房、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利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双袋包装),密闭输送,焚烧处理。产妇离开临盆室后,必须对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地面及空气举行严格消毒。

  9十、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每月对产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1)、物品表面细菌少于5个/cm2,(2)、空气培养应少于200个,m3.

  十一、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

  母婴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母婴室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小扫除,每周大扫除。清洁工作用湿式打扫,卫生工具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利用,应有醒目标志、室内不得有蚊、蝇、蚂蚁、蟑螂、老鼠等。

  二、正常新生儿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O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5,~66,之间。

  三、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3.四、新生儿被服、尿布、洗澡手巾等,以及和其他新生儿所接触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

  处理后(方可使用。

  五、新生儿床套,每周更换二次,出院后更换被褥,全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六、新生儿奶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次喂奶前,应用消毒小毛巾让产妇拭净、双手,喂奶毛巾公用,每次均要洗涤,并煮沸消毒。

  7、工作职员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上班时必须穿戴好衣、帽,在指定区域更换衣帽、鞋,工作服定期或及时更换,进行统一清洁消毒。上班时间应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得随意进入其它区域。

  10二、供应室采取强制通过路线,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物品由污到洁,不准逆行;所有物品均应按照清洁路线和程序进行处理。

  1)、所有回收的医疗器械、均应在接收室分类,在清洗间浸泡、清洗,传染病人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应专池浸泡,并对回收车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检查各种器械、包布等清洁度是否符合要求,包内物品是否齐全,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打包。专人检查每个待灭菌包外是否贴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是否放置化学指示卡。

  3)每天灭菌前,按照要求进行B-D试验,装载量及物品摆放符合要求。

  三、无菌物品储藏间要求专人管理,进入无菌室要洗手、更衣、带口罩、换鞋;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严禁进入此室,已灭菌的物品应有灭菌日期、标志。

  四、各种灭菌包必须放置在带有门的储藏柜内,以确保干燥、清洁,减少污染机会。

  五、每天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严格区分送物车及回收车的使用,尽量避免灭菌包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污染。

  七、各室保持通风、清洁,无菌区与清洁区门窗、工作台、地板每日用清水擦拭一次,洗涤池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洗一次,各区清洁用具专用,用后消毒晾干。每周对各区进行彻底清洁一次。

  八、每日对无菌室、包装室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九、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举行;化学监测每包举行;每手术包应举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每月举行;低温灭菌应每锅举行生物监测;灭菌器新启用和维修后举行生物监测,合格方可利用,均做好相应记实。

  十一、每月对无菌区物体表面、工作职员手、无菌区、清洁区的空气以及灭菌后物品的监测,并做好相应记实。

  1112、浸泡物品的消毒液在每次利用前必须举行化学监测,浓度符合要求,方可利用,要有监测记实。

  十3、对压力等定期举行检测和校正,有记实。

  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保持室内清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三、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四、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高速涡轮机钻、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五、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并记录。

  六、做好消毒监测工作,每月对治疗室空气、物表、医务职员手、灭菌后的器械举行生物学监测一次;每季度对消毒后的器械举行生物学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实。

  八、局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九、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十、使用后的敷料、一次性物品等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接触检验标本时,须戴手套;接触特殊,或具有烈性传染性的标本时,还须穿隔离衣、12胶鞋、戴口罩,并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进修生和实生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工作。

  二、工作人员每天结束操作后应按照手部清洁与消毒指征,认真洗手,用专用清洁毛巾或擦手纸擦干手,每天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一次。

  三、检验科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清洁区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

  2)半污染区、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若发生标本外溢、溅泼于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min,60min,再擦,各区清洁用具不能混用。

  四、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处理。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特别是具有呼吸道传播的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五、东西的消毒所有间接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东西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消毒处理。

  1)金属东西小的金属东西如接种环,可采用酒精灯烧灼灭菌,较大的金属东西可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h后,干净水冲刷、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玻璃器材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h,再清洗干净、烘干;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蒸汽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者,刷洗后浸泡于重铬酸钠-浓硫酸清洁液内24h,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

  13干,烘干;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可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3)塑料制品一次性利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等用后应按医疗废物分类,集中无害化处理;普通血液学反应等非一

  次性利用过的塑料板可间接浸入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h,4h后,洗净再用。

  4)橡胶制品、纺织品等非一次性利用的受污染后,可浸入消毒液中泡30min,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汽灭菌。一次性物品利用后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

  5)贵重仪器显微镜、酶标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受到污染,用2%碱性戊二醛溶

  液擦拭。离心机内因离心管破裂而液体外溢,应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消毒。

  6、废弃标本及的消毒处理

  1)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痰、脓、血、粪等固形标本,加两倍漂白粉拌匀后作用2h-4h;若为肝炎、结核者作用时间延长至6h后倒入厕所。

  2)盛标本的,若为一次性利用的应分类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再次利用的可煮沸15min,也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h-6h后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篇七:隔离制度

  

  人员隔离管理制度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为应对本轮新冠疫情暴发,保护员工的生命健康,加强隔离区域防疫管理,做到有序有控,人人有责,落实到位的原责,项目部制定本隔离管理制度。1、隔离人员必须服从管理,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后勤及安全部要求,落实管理措施。对于不服从管理者,无故寻衅滋事者,项目部将进行500~1000元/次不等罚款,故意不按防疫要求,恶意行为导致他们感染或违纪情节严重的交由当地司法机关处理。

  2、隔离区人员严禁随意走动,严禁相互接触、攀谈、窜门,隔离期结束以核酸检测2次阴性为准。

  3、隔离人员全程佩戴防护口罩,原则上禁止离开隔离区房间,如确需离开隔离区必须得到项目管理人员同意并在防疫人员监督下进行。

  4、隔离区人员做好自己防护的同时,必须每天对所居住场所进行卫生消杀,上午一次,中午一次,下午一次,做好消杀记录;对不具备独立卫生间的公共区域,使用前后请及时完成消杀。

  5、隔离人员洗漱如厕到指定位置的卫生间,严禁到隔离区外的公共区域。6、隔离人员就餐由防疫专员配送到门口,放于小桌和窗台上,配送期间隔离人员不得开门和窗,配送人员结束配餐后方可开门取餐,隔离人员在自己宿舍就餐。餐后用塑料袋装好饭盒及剩余食物垃圾,扎紧塑料袋后放到宿舍门口外或批定的垃圾桶内;

  7、每餐后有专人收集处理垃圾。如需就地处理时,应专人在指定的空旷的地方烧毁,注意防火。

  8、隔离区厕所及宿舍内卫生,自己打扫,每天不少于一次,保持好隔离区内的清洁卫生,不得随意坏扔垃圾,糊口垃圾应放入餐后塑料代内,放于批定垃圾箱内。

  9、隔离人员使用的防疫物资,严禁丢弃,放在专用垃圾箱,每天有专人收集处理。

  10、隔离人员每天最低6次测体温,早上5点开始,8点,11点,下午3点,6点,9点以接龙形式发送到群便于登记。如实填写上报,如有异常按照防疫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11.如有身材上任何不适病症报告群里,医务人员会找专人大概送饭时间一道配送药品,依照药品袋上名字对号无误后才能服用。

  严格按照隔离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安排一人一间。

篇八:隔离制度

  

  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精选5篇)

  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1(1)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离裤、换鞋,操作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应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手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后,一定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2)每日进行消毒巾湿扫床铺,一床一巾,用消毒液擦抹床头柜,一柜一巾;地面用消毒拖地及紫外线照射,每日二次。

  (3)检验采血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后集中处置。

  (5)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凡被污染的物品或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6)病人的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的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7)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洗涤污水流入下水道后,需经污水处理达到消毒要求后才能排放。

  (8)打扫厕所的清洁用具与其它场所的清洁用具严格分开。

  (9)使用后的物品严格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再放人医疗废物塑料袋中送往医院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

  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2(一)日常管理

  1、医学观察隔离点设置于东区01栋。此处独立于主校区,有相对独立卫生间,符合隔离管理基本条件。拟设隔离房54间,必要时可扩大隔离区。

  2、后勤管理处负责医学隔离点运行和管理,校医务室负责医学观察隔离点医学观察,配合协调工作由后勤处负责。

  3、需隔离人员由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小组确定并通知入住隔离点。被通知隔离人员备好日常用品,由后勤管理处负责送至隔离点。

  4、隔离点工作人员一律戴口罩,必要时穿防护服。

  5、被隔离人员原则上单人单间。集中隔离点封闭管理,入住时由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登记。

  6、被隔离人员要自觉遵守隔离点的各项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安排。详见《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防疫期间留观人员注意事项》。

  7、被隔离人员每日早、晚2次自测量体温并记录,自觉发热时随时测量。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及时报告隔离点工作人员。

  8、为及时掌握被隔离人员的情况,校医务室医生每天两次进行医疗巡查(测体温、问诊等)。发现有体温异常人员要及时、准确填写《体温异常转诊登记表》。对如转诊应及时联系后勤部门进行安排。

  9、隔离期间由食堂进行统一送餐。管理人员通知食堂就餐人数,食堂派人在有效防护的情况下送至隔离点,管理人员分送至宿舍门口,留观人员戴上口罩自行取用。费用在隔离期结束后,由后勤管理处凭物业开具的结算票据到食堂统一结算。

  10、公共区域由消毒小组使用有效消毒液每天消毒2次,宿舍早晚各开窗通风各30分钟左右。

  11、日常垃圾放在指定的黄色垃圾袋内,由专人用消毒液喷洒浸润后封装,再装入另一黄色垃圾袋(双层垃圾袋),并统一由指定的机构按规定处理。

  12、对留观人员要给与关心,由留观人员所属部门负责留观人员的心理疏导,每日采取电话微信等非接触方式给与支持,不能孤立遗忘。如有心理波动极大的应及时疏导,并通知校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

  13、观察结束时间由校医务室医生研判。隔离结束人员,需经校医务室出具书面证明,无异常并签订承诺书后,方可解除隔离。详见《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含本人承诺书)》

  (二)物资及场地保障

  1、按照医学观察隔离点住宿规模,由后勤管理处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护服、口罩、体温计、医用酒精棉、紫外线消毒灯等防疫必备品;对隔离点进行按需供给,并予以记录《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物资领用登记表》。

  2、按照医学观察隔离点住宿规模,由物业公司储备一定数量的洗手液、消

  毒剂、一次性手套等必要的保洁工具、消毒工具,并注意以下要点:

  (1)工作人员使用的.保洁工具,应严格按照卫生间、盥洗室专用工具和其他部位使用的工具予以区分。

  (2)垃圾桶的摆放应数量充足、位置合理,废弃口罩垃圾桶根据政府的要求专门设置。

  3、隔离点基本生活用品如被子,床单等由被隔离人员自行准备。

  4、集中隔离点使用前由物业公司进行预防性消毒,具体详见《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医学定点消毒要求和方法》。

  (三)人员保障

  1、校防控领导小组、医务室、物业公司的联络协调工作由后勤管理处负责,负责人:高继鸣。

  2、校医务室现有员工7人,可应证24小时至少有一名医护人员随叫随到。具体值班人数视隔离人员数量决定。负责人:姜丽、孙旭。

  3、物业公司提供宿管人员一名,保证24小时均有人工作,负责人员进出管理,被隔离人员的管理登记、进入人员的体温测量,每日数据报送后勤管理处备案。负责人:赵萍萍、谢春蓉。

  4、物业公司后勤保障人员一名负责送饭,保洁人员一名负责垃圾清理,消毒小组每日定时消杀。负责人:赵萍萍、王门田。

  5、后勤管理处派专人负责被隔离人员转移。负责人:丁秀山、李震。

  6、食堂专人送饭至宿舍门口,交予物业后勤保障人员。负责人:季万龙。

  7、被隔离人员心理疏导由所属单位负责。负责人:各院系辅导员等。

  8、物业公司每日均需对上岗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报送后勤处,如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必须立即暂停工作,通知医务室预诊后转诊治疗或在家隔离观察,避免校内交叉感染风险。负责人:王门田。

  9、由医务室配合物业公司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防疫的基本知识、学校防控措施与要求、个人防护办法、防疫用具使用方法、消毒操作的要求等,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培训合格才能上岗。负责人:孙旭、陈嘉裔、姜丽、王门田。

  10、切实执行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主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要加强值班值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隔离点防疫检查。负责人:高继鸣、丁秀山、孙旭、王门田。

  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31、按照北京市朝阳区建委及相关政府单位的相关要求,项目设置封闭式隔离区,隔离区内布置两间隔离房间,房间外张贴“人员入住信息表”、“消毒、通风记录表”,并按照要求配置厕所、盥洗池等设备。

  2、专职卫生员一旦发现现场人员出现发热(间隔两次测温温度均≧37.3℃)、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安排于场内隔离室进行隔离,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上报相关部门。

  3、隔离区由项目专职卫生员进行观察区内人员测温、室内、公共区域消毒、通风及送饭相关事宜,并填写相关记录表。

  4、专职卫生员进入隔离区前由隔离区责任人对其防护服、护目镜及一次性手套穿戴情况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隔离区,专职卫生员进入隔离区前后必须进行全身消毒。

  5、专职卫生员每天对公共区域、隔离房间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分别为早8:00,晚17:00各1次(其中公共区域,每2小时消毒一次);每天对房间内进行通风,1天两次,每次不小于30分钟,并填写相关记录表。

  6、专职卫生员每天将隔离区内消毒、通风、人员测温等相关记录表于每天下午17:00前以微信形式上报项目卫生管理员。

  7、专职卫生员负责对隔离区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和心理疏导,及时解释政策和辟谣,保证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

  8、隔离期间人员出现明显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项目负责人立即安排将疑似人员送往发热门诊,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封闭。

  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4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有序对我区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监测。特制定观察点管理制度。

  1.登记制度。对隔离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单人单间,被隔离者须戴医

  用外科口罩,禁止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

  2.体温检测制度。每天早、晚对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由指定的管理人员或被隔离者自行测量。

  3.疫情报告制度。建立监测信息每日报告制度,如发现异常症状者,必须以最快方式向城厢区疾控中心报告。

  4.密切接触者移交制度。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一经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由专用教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诊治(莆田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涵江区医院、秀屿区医院、仙游县医院)。

  5.个人防护制度。进入隔离场所及房间的工作人员采取一级防护,戴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每次接触隔离者后立即进行手卫生(七步洗手法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洗)。

  6.防控消毒制度。做好医疗器械、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隔离房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如口罩、棉签等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统一收集消毒处理。隔离期间物品移出房间必须经过消毒。

  7.人员值班制度。观察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值人员不得撞自离岗,确保通讯畅通。休息时应当在指定的地点休息。

  8.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内容应当专册记录,并由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9.安全保卫制度。设立警戒线,指派专人巡逻,避免群众靠近,做好观察点的安全保卫工作。

  10.后勤保障制度。保障集中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的基本设施,保证隔离人员的饮食、饮水卫生。饮食采取集中配送、隔离间内单独就餐方式。

  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5一、学校消毒隔离工作在区监督所、疾控中心、结防所等业务部门指导下进行,校医院负责为学校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二、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时,要立即控制传染源,禁止患者出入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区域。

  三、隔离对象。(1)传染病患者;(2)疑似传染病患者;(3)甲类传染

  病、不明原因暴发流行传染病及国家、北京市规定的其他重大传染病密切接触者。

  四、隔离期限。(1)传染病患者隔离至疾病痊愈或症状消失且传染性消失。(2)疑似传染病患者隔离至诊断明确,确诊为传染病患者按传染病患者隔离要求执行,排除传染性疾病诊断患者解除隔离。(3)甲类传染病、不明原因暴发流行传染病及国家、北京市规定的其他重大传染病密切接触者隔离至法定医学观察期结束。

  五、肺结核等疾病患者因治疗周期较长,根据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证明,实行休复学管理制度。

  六、日常开窗通风制度。教室、宿舍、办公室、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公共活动区域建立日常通风制度,以自然通风为主,辅以机械通风装置,如排气扇、空调等,通风时间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上下午至少各一次。各部门有专人负责,有记录。

  七、日常消毒制度。教室、宿舍、办公室、图书馆、食堂、厕所等公共活动区域应每日进行清洁消毒。(1)桌椅表面、墙面、楼梯扶手等表面每日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擦拭1~2次;(2)地面每日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1~2次;(3)每周用含有效氯浓度消毒剂溶液擦洗一次,传染病流行季节可适当增加频次;(4)拖布要分区存放使用,厕所拖布专用专放,使用后浸泡消毒、悬挂晾干;(5)食堂公用餐具如菜碟、碗筷、汤勺等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禁止多人重复、多次使用;(5)食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工作衣帽齐全,戴口罩;(6)学生宿舍走廊、门把手、厕所等公共区域有专人负责日常清洁消毒,宿舍内部有学生轮流每天进行日常清洁消毒,做到无死角、无垃圾滞留,专人定期抽查宿舍卫生;(7)鼓励学生勤开窗通风,勤洗勤晒被褥,按时作息不熬夜,营养均衡,不共用餐饮具、牙刷、毛巾、剃须刀等;(8)每天清扫校园,全面彻底,不留卫生死角,垃圾及时清理,专人定期检查,有记录。(9)校医院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文件规定。

  八、应急消毒制度。当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或者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全

  校启动应急消毒制度。在区疾控中心/结防所/监督所等业务部门指导下,对传染病患者及传染病疑似患者活动过的区域进行紧急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包括含氯消毒剂喷雾/喷洒消毒、紫外线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含氯消毒剂浸泡等,日常加强开窗通风。呼吸道传染病加强空气消毒,肠道传染病加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的消毒,接触传播加强个人卫生管理,全程做好手卫生消毒。

  九、隔离患者解除隔离后,要及时对隔离病房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十、所有医务人员、消毒技术人员、保洁人员、陪同就诊师生等有可能被传染病患者传染或者患者排出物污染的人员均需做好个人防护。

篇九:隔离制度

  

  隔离管理制度

  隔离管理制度(精选5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隔离管理制度(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隔离管理制度1一、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二、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四、各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监测并记录。

  五、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不同情况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六、任何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消毒、灭菌方法首选物理方法,如耐湿、热的物品首选压力蒸气灭菌;选择化学方法消毒灭菌时,应进行化学消毒剂浓度监测,消毒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净。

  七、科室应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1、各科室应定时通风,必要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其他的空气净化措施。

  2、地面无明显污染时湿式清扫,当受到病原体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拖洗工具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3、墙面一般不需常规消毒,受到病原体污染时,采用适宜浓度的消毒剂喷雾或擦拭处理。

  4、病房各类用品表面应保持清洁,一床一桌一椅一抹布,使用后及时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5、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必须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洗衣房回收污染被服不应在各科室走廊内请点,以免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九、各科室布局、流程应合理,洁、污区域划分明确,防止人流、物流交叉。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指证和方法。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并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十、各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在病区末端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应收治于感染性疾病科;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观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十一、医务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出医院餐厅、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十二、医疗废物处置应符合我院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

  隔离管理制度2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知识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意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装消毒液,使用时间为7天)。门诊、换药室、手术室、分娩室的干缸不超过四小时。其余处置室不超八小时。

  六、医务人员应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七、根据物品性能选用消毒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低温灭菌;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八、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做好记录。配制好的84消毒液不超过24小时。戊二醛不超过一周。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九、病人使用的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里应加灭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应每周更换2次。

  十、体温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如有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

  十一、普通病区的物品表面、地面无污染时,需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污染时先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擦拭布巾、拖布按要求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特殊科室如手术室、产房、口腔科、检验科等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剂湿拖或湿擦,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各室抹布要分别使用,不得混用。

  十二、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各科室需监督检查保洁员的清洁消毒工作,有特殊要求时应向保洁员交待清楚。换下的被服放入污物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十三、病房、治疗室、厕所应有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使用,悬挂晾干,并定期消毒。

  十四、手部皮肤的清洁与消毒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十五、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合理处理医疗废物。

  隔离管理制度3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

  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外线灯管低于70uw/cm2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10ml),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十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

  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与地面2次(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十四、含氯消毒剂应现配现用,须保持有效浓度监测并记录,每日更换。

  十五、各科室消毒工作质量由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负责监管。

  隔离管理制度4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8、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9、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

  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10、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1、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12、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13、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14、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5、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6、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17、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来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隔离管理制度5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先去污,按六步法进行彻底清洗,在选择正确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4、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膏、粉的功能首选干热灭菌;各种重复使用的导管等不耐热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内镜首选氧化电位水消毒;活检钳首选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内镜首选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尽量取消浸泡灭菌。

  5、不可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熏蒸灭菌。

  6、采用浸泡方法消毒医疗用品的,应在容器外明显处标明消毒剂名称、浓度、有效时间等。

  7、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穿刺、换药、手术等)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9、不可在病房走廊内清点污染被服。

  10、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处理。地面湿式清扫,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清洗,再晾干。

  11、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执行,传染病人应专科收治,普通病房不可混住传染病病人。

  12.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规严格消毒处理,敷料应焚烧后深埋。

  13、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病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会诊、传科或转院,病人转出后的病房及床单位应

  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14、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15、病人出院或后的床单位,严格终末消毒处理。

篇十:隔离制度

  

  间隔制度

  医务人员要建立无菌看法,仔细履行间隔制度,恪守无菌操作原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然灭菌,接触圆满皮肤黏膜的器材

  和用品必然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材、物件使用后皆应先洁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材及其他诊疗器材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

  湿的物件,宜采纳低温等离子灭菌。

  ⑶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状况下先洁净,再消毒;当遇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洁净与消毒。

  ⑷使用的消毒产品经卫生行政部门赞成或切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遵

  循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严格履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无

  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四周环境后)需洗

  手。

  3、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

  路和婴儿暖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柜内。

  湿化瓶及婴儿暖箱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瓶、接优等可拆卸部分按期消毒。

  4、保持室内洁净,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

  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洁净或消毒布巾擦抹。擦抹不同样患者单元的物件

  之间应更换布巾。

  5、传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重生儿室、血

  液透析室、传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病房及其他部位

  的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洁净、干燥,每日进行消毒液擦抹,遇显然污

  染随时去污、洁净与消毒。

  6、病区治疗室应每日

  1—2次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每次不

  少于

  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洁净,每周用

  75%的酒精擦抹一次,发

  现灯管有灰尘、油渍应随时擦抹。体温表每次用后用

  75%的酒精浸泡消毒

  (传患病患者使用

  500mg∕L84消毒液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

  7、随时控制交错传染。发现传患病及多重耐药菌传染者,应间隔治疗

  (酌情单间间隔或床旁间隔),同样疾病或传染者可同居一室。

  8、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每周更换,如遇污染随时更换。

  9、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由的传患病病原体传染的患者,应严格间隔,患者所用的器材、被服等要依据“消毒—冲刷—灭菌”的程

  序办理,辅料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一致回收。

  10、患者转科、出院、死亡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11、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用品,用后称取重量,针头、刀片

  等锐器用后放入利器盒内,其他污物、废物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污物达到

  容器

  3∕4体积时,及时封口,并黏贴标签,注明废物种类、本源科室、日

  期,登记本注明重量和交接人姓名,由专职人员回收到指定存放处,会合

  上交市焚化站。上述物件交接必然备记录本记录重量,交接人署名,交接

  登记数据保存三年。

  12、病区内使用的空调保持洁净,每个月对过滤网进行洁净一次。

  13、医务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仪表整齐;工作服

  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推荐访问:隔离制度 隔离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