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座谈会发言(14篇)

时间:2022-11-14 14: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刘少奇座谈会发言(14篇)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各类材料/学习体会  〔“学习刘少奇同志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刘少奇同志精神”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诞辰在纪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少奇座谈会发言(14篇),供大家参考。

刘少奇座谈会发言(14篇)

篇一: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各类材料/学习体会

  〔“学习刘少奇同志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刘少奇同志精神”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诞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刘少奇同志是对党忠诚、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知行合一、心系人民的光辉榜样。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极为重要的一线工作。我应该从不忘初心、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勤于学习、廉洁奉献这些方面作为工作的入手点和着眼点。

  不忘初心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做到坚持共产党人的最初理想信念,巩固自身的政治态度,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做到永葆忠诚。为养老福利院的长远发展而奋斗,在人民的幸福生活面前不应该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为院里的每一个人尽心尽力。在党的精神鼓舞下,让福利院中的每一个人体会

  到幸福感。

  实事求是就是指在福利院的工作中,无论是同事还是被服务的人员对自己提出意见,都会细心听取,将意见和建议整理总结下来,通过认真的思考加以改正,促进自身技能的提高,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实事求是作为党性的第一标准,在各个方面都不允许弄虚作假,也不允许在忠诚度上产生懈怠。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真理,时刻准备接受时间的检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展现出真理的力量。

  敢于担当就是指在福利院辛苦和繁琐的工作中应该秉承着吃苦耐劳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主动去承担起艰辛困苦的工作,以身作则为各位工作人员树立起榜样,让这种敢于直面危险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敢于担当不是埋头直前的冒失,而是在缜密的考察和计划之后统揽全局,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挑起责任的重担。

  善于学习着眼于福利院就是指提高我自身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技能,拓宽学习范围、创新管理手段、工作思维。与时俱进、与党俱进,紧随党的新型政策,将党政知识、现代科技、思想理念传递给福利院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足不出户知天下事。放眼于上海市是指,结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精神赋予时代内涵,一切有利于我市经济发展的手段,都应该内化为自己的方式加以利用。善于借鉴,取长补短。根据政府发布的最新方案,优化发展战略,进一步与国际接

  轨,打造国际化都市形象。

  廉洁奉献是指就是时刻将以人民的利益为先,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经常思考怎样做对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人民利益最大化。深入群众,走进基层,听取福利院中人们的心声,时刻关心群众的安慰。将自身的权利都运用在群众身上,杜绝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不良行为。承担起人民公仆的角色,定期进行内省式思考,防止自己思想发生偏移和懈怠。从细节中体现自己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对我工作和思想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会以此为契机,深刻领会党和总书记的重要精神,推动意识形态大步发展。

篇二: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会后,由刘少奇主持对“书面报告”作了修改补充,完成了第三稿,作为正式文件下发到省(后又收回)。“书面报告”、第三稿分三部分:

  一、目前形势和任务。对建国以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的经济工作作了系统的总结,肯定了12条成绩,指出了4条主要缺点,总结了16条基本经验教训。同时,确定了当年的生产任务,提出了今后12年(1963-1972年)的奋斗目标。

  12条成绩是对1958年以来,在工业、农业、科技队伍、科学研究、学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业、财政、金融、国防等12个方面的工作作了原则的肯定。

  4条主要缺点和错误是:1.工农业生产的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的战线过长,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和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关系,发生了严重不协调的现象。2.在农村人民公社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地区在一个时期内,曾经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对集体所有制的内部关系进行了不适当的、过多过急的变动。违反了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犯了“刮共产风”和其他平均主义的错误。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犯了急于把集体所有制改变为全民所有制的错误。3.不适当的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许多完整的工业体系,权力下放过多,分散主义的倾向有了严重的滋长,使得经济生活中的集中统一的领导受到了破坏,全民所有制受到了损害。4.对农业增产的速度估计过高,对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过急,因而使城市人口不适当的大量增加,造成了城乡人口的比例同当前农业生产水平极不适

  应的情况,加重了城市供应困难,也加重了农业生产的困难。产生上述缺点和错误的原因,一是工作经验还不够,二是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作风,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16条基本经验教训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所提出的多、快、好、省这几个方面,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2.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国的一个根本方针。3.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不能混淆。4.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在我国现有的各种所有制中居于领导地位。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是分级管理的。各级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的制度和计划实行管理。否则就会使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受到损害,全民所有制受到损害。5.社会主义经济,要有统一的国家计划。计划指标必须符合实际,并且适当地留有余地,保持必要的后备力量。尽可能的、适当的发展国防工业。6.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不能要求过多过急。7.国家计划的统一性和地方的积极性结合起来。8.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是彻底的民主集中制,是在人民内部实行的根本制度,是在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和在高度集中指导下的高度民主。9.必须充分发展商品交换,加强和改进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要学会做生意,要有合理的价格政策。10.在社会主义阶段,我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我们的交换原则,是等价交换。11.我们必

  须随时随地爱惜群众的精力,把群众的精力用在恰当的地方,以便取得最大的效果。12.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自力更生,必须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中建立起强大的独立的经济体系。13.勤俭建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14.国家机构和企业、事业机构过于庞大,非生产人员过多,是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15.必须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16.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必须把自己的领导同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必须把总路线同各项具体政策结合起来。

  1962年的10项工作任务:1.从各方面加强农业战线,力争多生产一些粮食、棉花、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2.积极地增加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保证实现国家计划规定的生产指标,并力争超过。3.坚决实行“精兵简政”的方针,继续压缩城镇人口、精减职工。4.继续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绝对不允许再有国家统一计划以外的建设项目。5.坚决压缩或者停止原料、材料消耗多而产品质量低的企业的生产。6.认真作好商业工作。7.保证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重工业产品的生产指标。8.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9.彻底清理物资,由国家统一调剂使用。10.认真地贯彻执行或试行中央制定的关于农业、工业、手工业、商业、教育、科学研究等各项条例或者规定,整顿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

  二、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报告指出,“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就是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进一步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的领导,在全党范围内,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反对脱离群众、破坏民主作风的倾向,反对分散主义的倾向”。报告还列举了分散主义造成的混乱现象,分析了分散主义产生的原因,指出分散主义的危害是:在政治上,损害党的统一;在经济上,损害全民所有制,使国家计划不能正确地制定和执行;在思想上,滋长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损害共产主义;在组织上,损害民主集中制,破坏党的纪律,削弱党的战斗力。报告引用毛泽东对民主和集中的论断,“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我们的目的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我们要努力造成这样一种政治局面。

  三、党的问题。强调全党要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要坚持群众路线,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特别是地方同中央的关系,党委内部的关

  系和党内民主问题。要求全党要同党内外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斗争。号召全体党员都要深刻地认识自己对于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所担负的重大责任,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觉悟,增强党性,实现下列8项要求:1.树立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奋发图强;2.加强全局观点,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3.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4.遵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老实;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6.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7.健全党的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8.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党,在伟大的革命斗争和宏伟的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次大会,虽然在对形势的分析和对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的认识上,以及对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错误的估计等问题上,中央领导核心中的分岐并未解决,特别是林彪在大会上别有用心的讲话。因此,没能从根本上纠正“左”的指导思想,也未能给彭德怀等人平反。对几年来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以及初步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也是在肯定“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讲缺点错误的。但是,这次大会有7000人参加,它的规模之大是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对纠正党在实际工作中“左”的错误,坚决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还是起了重大作用的。它在党的建设方面,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不良作风等都有很好的影响。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由毛泽东主持会议,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地县级以上干部参加的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有意思的是,在会上刘少奇和林彪这两个中共中央六个副主席之一、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之一的显赫领导人,都先后抛开了事先准备的发言稿,做了即兴发言。而这两人在此次大会上的发言,成了二人日后不同政治命运的分水岭。

  面对这么多的中共高级官员,又是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召开规模如此巨大的一次会议,为什么又采取这样独特的开会方式,毛泽东一句也没有解释,几乎没有开场白,他单刀直入地就说:“同志们: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全体大会,今天开幕。请少奇同志报告。”

  刘少奇讲话内容:

  关于目前的国内形势,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经济方面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当前的困难表现在:人民吃的粮食不够,副食品不够,肉、油等东西不够;穿的也不够,布太少了;用的也不那么够。就是说,人民的吃、穿、用都不足。为什么不足?这是因为1959年、1960年、1961年这三年,我们的农业不是增产,而是减产了。减产的数量不是很小,而是相当大。工业生产在1961年也减产了,据统计,减产了40%,或者还多一点。1962年的工业生产也难于上升。这就是说,去年和今年的工业生产都是减产的。

  由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都是减产,所以各方面的需要都感到不够。这种形势,对于许多同志来说,是出乎意料的。两三年以前,我们原来以为,在农业和工业方面,这几年都会有大跃进。在过去几年中,的确有一段时间是大跃进的。可是,现在不仅没有进,反而退了许多,出现了一个大的马鞍形。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承认呢?我想,要实事求是,应该承认事实就是这样。

  这种困难的形势是怎样出现的呢?为什么没有增产,吃、穿、用没有增加,而且减少了呢?原因在哪里?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农业和工业减产了。还有一条,就是从1958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这两个原因,哪一个是主要的呢?到底天灾是主要原因呢?还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呢?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应该根据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向群众加以说明。

  有些地方的农业和工业减产,主要的原因是天灾。有些地方,减产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灾,而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去年我回到湖南一个地方去,那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困难。我问农民:你们的困难是由于什么原因?有没有天灾?他们说:天灾有,但是小,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后来我调查了一下。那地方有几个水塘,我问他们:1960年这个水塘干了没有?他们说:没有干,塘里的水没有干。塘里有水,可见那里天灾的确不是那么严重。就全国总的情况

  来说,我在书面报告中是这样讲的:我们所以发生相当大的困难,一方面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工作上和作风上的缺点和错误所引起的。至于某一个省、某一个地区、县究竟怎么样,你们可以根据情况,讨论一下,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

  (注:刘少奇讲“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那一句话时,起先,大家一下子仿佛怔住了,接着,便爆发出经久不息的响亮的掌声。那掌声大约响了有五分钟,不,十分钟吧,连服务员都跑进屋里来了,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我们有困难,有缺点、错误,但是我们还有成绩。那么,成绩和缺点哪样是主要的呢?恐怕各地方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每一个省委、每一个地委、每一个县委,都可以自己进行讨论,都应该根据那里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加以判断,加以说明。总的来说,从1958年以来,我们的成绩还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是不是可以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和错误。是不是可以这样讲呢?书面报告上是没有这样讲的,那里只说成绩是第一位的,缺点、错误是第二位的。到底是多少,比重怎么样,书面报告上没有作判断。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在那些

  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可能只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可是,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这个问题,可以由各省委、各地委、各县委,实事求是地讨论一下,作一个初步的判断。第二年还可以再讨论一下,又作出一个判断。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还可以再讨论、再判断。

  首先要负责任的是中央,……所谓中央负责,包括中央各部门,包括国务院和国务院所属的各部门。至于这个“人祸”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严重的错误,为什么某些错误拖延相当长的时间还不能改正?这在书面报告中也有了说明。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在建设工作中的经验还不够。……另一方面,我们不少领导同志又不够谦虚谨慎,有了骄傲自满情绪,违反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这几年提出的过高的工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和基本建设指标,进行一些不适当的“大办”,要在全国建立许多完整

  的经济体系,在农村中违反按***配、等价交换的原则,刮“共产风”,以及城市人口增加过多等等,发生这些严重错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上面确定的任务过高,要求又过急,就使下面感受很大的压力,于是,他们就完全依靠命令办事,进行瞎指挥。

  同时,在党内和群众中,又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斗争,使群众和干部不敢讲话,不敢讲真话,也不让讲真话。这样,就严重地损害了党的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使上下不能通气,使我们在工作中的许多错误长期不能发现,长期拖延不能改正。

  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但几年来在执行中有偏差,主要是更多地注意了多快,注意好省不够。对大跃进的解释也有一些片面性,比如说,产量每年翻一番,……要从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还看不那么清楚,不那么明显,……人民公社可以增加积累,……将来要实行机械化,这些一大二公的好处,要再过若干年,才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对于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不能只根据现在的情况去断定,而应该看它将来的发展前途。……人民公社是有前途的。我们说,人民公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旗帜,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也会采取这种组织形式。……现在看来,人民公社还是应该办的,问题是不要一下子全面铺开,不要搞得太急。应该经过典型试验,……分期分批地逐步推广,……我们办人民公社的主要经验教训,也就在这里。

  三面红旗,我们现在都不取消,都继续保持,继续为三面红旗而奋斗。现在,有些问题还看得不那么清楚,但是再经过5年、10年以后,我们再来总结经验,那时候就可以更进一步地作出结论。

  有的同志说,犯‘左’倾错误是方法问题,犯右倾错误是立场问题。我看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右不比‘左’好,‘左’也不比右好。……我们在党内的具体斗争中,应该有什么反什么。有什么反什么,就是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既没有‘左’,也没有右,就什么也不要反。这就是说,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党内斗争。”

  刘少奇的口头报告同书面报告相比,除了上述情况,还对有一些相当尖锐和比较重要的问题也做了一些回答,比如,这么严重的错误是什么性质的呢?刘少奇根据中央精神回答:“不是路线性质的错误,而是在执行总路线中的问题”。再比如,会上有人提出,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信上讲的,不正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吗?刘少奇回答:从那封信的表面来看,信中所说到的一些具体事情不少还是符合事实的,一个政治局委员向中央的主席写一封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见是不对的,也并不算犯错误。彭德怀的问题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

  刘少奇在解释分散主义问题时,他针对地方意见很大,认为过去几年

  11的主要矛盾不是分散主义,对分散主义不能到处反的情况,提出哪里有就哪里反,有多少就反多少的原则。刘少奇举例批评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说这一口号是《人民日报》用大字标题发表了的。各省的报纸也发表了,因此对许多地方有影响。这个口号是错误的,应该取消。要向干部、党员和群众说明白。

  林彪讲话内容:

  我们党所提出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是正确的,是中国革命发展中的创造,人民的创造,党的创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我们应该采取这条路线,应该采取这种做法。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是需要多、需要快、需要好、需要省的,是能够多、能够快、能够好、能够省的。我们需要鼓足干劲,能够鼓足干劲;需要力争上游,能够力争上游。我们不能有相反的做法,不鼓足干劲的做法,不争上游的做法,少慢差费的做法……这几年我们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缺点,不是总路线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中间的毛病。

  关于大跃进,事实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可以大跃进、应当大跃进的。所谓大跃进,是从比较来说的。我们不能以一种主观的过高的指标来衡量我们是不是大跃进,而是要根据现实的可能,同我国的历史状况来比,同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来比。从这种实事求是的观点来看,即使目前这几年的指标低一点,作为整个历史阶段来看,我们还

  12是大跃进,这一条是无疑的。大跃进是正确的。

  人民公社,具有很多优越性。在开始阶段,我们还没有完整的经验,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人民公社这种制度,把过去初级化、高级化的优点都集中起来了,同时又增加了新的特点,毫无疑问,这种组织,在今后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将随着实践的经验更加证明是正确的,是能够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的。

  两三年以来,我们国家在某些方面发生了一些困难。这种困难,是多方面造成的。特大的自然灾害,连续的自然灾害,有些地方遭受到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这给了我们不可逃避的困难。我们工作上也有一些错误。可是这只是工作上的错误,而不是路线上的错误。

  我们在物质方面,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方面,减少了一些收入,可是我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收入。我们有失的一方面,也有得的一方面。这种失的方面的作用,暂时还看不清楚,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所得到的经验,将要发挥很大很大的作用……就像小学生付学费一样,学出来以后作用就很大了。一个小孩子,从上小学起,一直到上大学毕业,十七八年的时间,他什么也没有生产出来,相反的,尽吃、尽穿。但是他学了以后,就会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付出那一点物质和时间,不让他学那么一下,他就不行。

  13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加强党的团结。我想,事情千千万万,项目多得很,而最大的、首要的,是党的团结。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依靠、更加相信党的领导,中央的领导,毛主席的领导,这样,我们才更容易克服困难。

  我感觉到,我们同志对待许多问题,实际上经常出现三种思想:一种是毛主席的思想,一种是“左”的思想,一种是右的思想。当时和事后都证明,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够很好地体会毛主席的思想,把问题总是向“左”边拉,向“左”边偏,说是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实际上是走了样。

  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比人家实际一些,总是八九不离十的。他总是在实际的周围,围绕着实际,不脱离实际……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

  这天是毛泽东主持大会,他当时就充分肯定,说:“林彪同志讲了一篇很好的讲话,关于党的路线,关于党的军事方针。我希望把它整理一下。给你一个星期、半个月搞出来。”

  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的讲话全文

  14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1962年1月30日)同志们,我现在讲几点意见。(热烈鼓掌)一共讲六点,中心是讲一个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同时也讲到一些其他问题。

  第一点,这次会议的开会方法。

  这次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到会的有七千多人。在这次会议开始的时候,刘少奇同志和别的几位同志,准备了一个报告稿子。这个稿子,还没有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我就向他们建议,不要先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立即发给参加大会的同志们,请大家评论,提意见。同志们,你们有各方面的人、各地方的人,有各个省委、地委、县委的人,有企业党委的人,有中央各部门的人,你们当中的多数人是比较接近下层的,你们应当比我们中央常委、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更加了解情况和问题。还有,你们站在各种不同的岗位,可以从各种的角度提出问题。因此,要请你们提意见。报告稿子发给你们了,果然议论纷纷,除了同意中央提出的基本方针以外,还提出许多意见。后来又由少奇同志主持,组织了二十一个人的起草委员会,这里面有各中央局的负责同志参加,经过八天讨论,写出了书面报告的第二稿。应当说,报告第二稿是中央集中了七千多人议论的结果。如果没有你们的意见,这个第二稿不可能写成。在第二稿里面,第一部

  15分和第二部分有很大的修改,这是你们的功劳。听说大家对第二稿的评价不坏,认为它是比较好的。如果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而是采用通常那种开会的方法,就是先来一篇报告,然后进行讨论,大家举手赞成,那就不可能做到这样好。

  这是一个开会的方法问题。先把报告草稿发下去,请到会的人提意见,加以修改,然后再作报告。报告的时候不是照着本子念,而是讲一些补充意见,作一些解释。这样,就更能充分地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各种不同的看法有所比较,会也开得活泼一些。我们这次会议是要总结十二年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要总结最近四年来的工作经验,问题很多,意见也会很多,宜于采取这种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会议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呢?那也不是。采用这种方法,要有充裕的时间。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有时也许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省委、地委、县委的同志们,你们以后召集会议,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当然,你们的工作忙,一般地不能用很长的时间去开会,但是在有条件的时候,不妨试一试看。

  这个方法是一个什么方法呢?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民主集中制问题。

  看起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民主集中制,还不理解。有些同志已经是老革命了,“三八式”的,或者别的什么式的,总之已经做了几十年的共产党员,但是他们还不懂得这个问题。

  16他们怕群众,怕群众讲话,怕群众批评。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的道理呢?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又怕群众讲。越怕,就越有鬼。我看不应当怕。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的态度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我们工作中的是和非的问题,正确和错误的问题,这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

  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都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骂的结果,无非是自己倒台,不能做这项工作了,降到下级机关去做工作,或者调到别的地方去做工作,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个地方去呢?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和研究许多新鲜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我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的益处。不信,你们不妨试试看。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臏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2]这几句话当中,所谓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春秋,究竟有无其事,近人已有怀疑,我们可以不去理它,让专门家去解决吧,但是司马迁是相信有其事的。文王拘,仲尼厄,则确有其事。司马迁讲的这些事情,除左丘失明一例以外,都是指当时上级领

  1导者对他们作了错误处理的。我们过去也错误地处理过一些干部,对这些人不论是全部处理错了的,或者是部分处理错了的,都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加以甄别和平反。但是,一般地说,这种错误处理,让他们下降,或者调动工作,对他们的革命意志总是一种锻炼,而且可以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许多新知识。我在这里申明,我不是提倡对干部,对同志,对任何人,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作出错误处理,像古代人拘文王,厄孔子,放逐屈原,去掉孙膑的膝盖骨那样。我不是提倡这样做,而是反对这样做的。我是说,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总是有这样处理错误的事实。在阶级社会,这样的事实多得很。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在所难免。不论在正确路线领导的时期,还是在错误路线领导的时期,都在所难免。不过有一个区别。在正确路线领导的时期,一经发现有错误处理的,就能甄别、平反,向他们赔礼道歉,使他们心情舒畅,重新抬起头来。而在错误路线领导的时期,则不可能这样做,只能由代表正确路线的人们,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起来纠正错误。至于由于自己犯了错误,经过同志们的批评和上级的鉴定,作出正确处理,因而下降或者调动工作的人,这种下降或者调动,对于他们改正错误,获得新的知识,会有益处,那就不待说了。

  现在有些同志,很怕群众开展讨论,怕他们提出同领导机关、领导者意见不同的意见。一讨论问题,就压抑群众的积极性,不许人家讲话。这种态度非常恶劣。民主集中制是上了我们的党章的,上了我们的宪法的,他们就是不实行。同志们,我们是干革命的,如果真正犯了错

  1误,这种错误是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人民的事业的,就应当征求人民群众和同志们的意见,并且自己作检讨。这种检讨,有的时候,要有若干次。一次不行,大家不满意,再来第二次;还不满意,再来第三次;一直到大家没有意见了,才不再作检讨。有的省委就是这样做的。有一些省比较主动,让大家讲话。早的,在一九五九年就开始作自我批评,晚的,也在一九六一年开始作自我批评。还有一些省是被迫作检讨的,像河南、甘肃、青海。另外一些省,有人反映,好像现在才刚刚开始作自我批评。不管是主动的,被动的,早作检讨,晚作检讨,只要正视错误,肯承认错误,肯改正错误,肯让群众批评,只要采取了这种态度,都应当欢迎。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种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生活,没有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就不可能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

  我们现在不是有许多困难吗?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但是,如果不向群众和干部说明情况,不向群众和干部交心,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他们还对你感到害怕,不敢讲话,就不可能发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在一九五七年这样说过,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3]。党内党外都应当有这样的政治局面。没有这样的政治局面,群众的积极性是不可

  1能发动起来的。克服困难,没有民主不行。当然没有集中更不行,但是,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

  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因为大家意见分歧,没有统一的认识,集中制就建立不起来。什么叫集中?首先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在集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叫做集中统一。如果大家对问题还不了解,有意见还没有发表,有气还没有出,你这个集中统一怎么建立得起来呢?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一方面说来,只是一个加工工厂。大家知道,工厂没有原料就不可能进行加工。没有数量上充分的和质量上适当的原料,就不可能制造出好的成品来。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意见,不使上下通气,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也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不是要反对分散主义,加强集中统一吗?如果离开充分发扬民主,这种集中,这种统一,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实的还是空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当然只能是假的、空的、错误的。

  我们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无产阶级的集中,是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各级党委是执行集中领导的机关。但是,党委的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第一书记个人独断。在党委会内部只

  2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一书记同其他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拿中央常委或者政治局来说,常常有这样的事情,我讲的话,不管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只要大家不赞成,我就得服从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多数。听说现在有一些省委、地委、县委,有这样的情况: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这是很错误的。哪有一个人说了就算数的道理呢?我这是指的大事,不是指有了决议之后的日常工作。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要想到事情的几种可能性,估计情况的几个方面,好的和坏的,顺利的和困难的,可能办到的和不可能办到的。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篇。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他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此事见《史记》郦

  21生陆贾列传。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笑声)我为什么要讲得这样厉害呢?是想讲得挖苦一点,对一些同志戳得痛一点,让这些同志好好地想一想,最好有两天睡不着觉。他们如果睡得着觉,我就不高兴,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戳痛。

  我们有些同志,听不得相反的意见,批评不得。这是很不对的。在我们这次会议中间,有一个省,会本来是开得生动活泼的,省委书记到那里一坐,鸦雀无声,大家不讲话了。这位省委书记同志,你坐到那里去干什么呢?为什么不坐到自己房子里想一想问题,让人家去纷纷议论呢?平素养成了这样一种风气,当着你的面不敢讲话,那末,你就应当回避一下。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去年六月十二号,在中央北京工作会议的最后一天,我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说,请同志们传达到各省、各地方去。事后知道,许多地方没有传达。似乎我的错误就可以隐瞒,而且应当隐瞒。同志们,不能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我们的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直到区委书记,企业党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既然作了第一书记,对于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就要担起责任。不负责任,怕负

  22责任,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人家总是要讲的,你老虎屁股真是摸不得吗?偏要摸!

  在我们国家,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式的专政。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警惕的问题,希望同志们好好想一想。

  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巩固。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者叫人民民主专政。我们的口号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怎样实行领导呢?经过共产党来领导。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无产阶级团结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和阶层,对反动阶级,或者说,对反动阶级的残余,实行专政。在我们国内,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已经消灭,现在反动阶级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厉害了,比如说,已经没有一九四九年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那么厉害了,也没有一九五七年资产阶级右派猖狂进攻[4]的时候那么厉害了。所以我们说是反动阶级的残余。但是,对于这个残余,千万不可轻视,必须继续同他们作

  23斗争。已经被推翻的反动阶级,还企图复辟。在社会主义社会,还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5]我们的专政工具不能削弱,还应当加强。我们的公安系统是掌握在正确的同志的手里的。也可能有个别地方的公安部门,是掌握在坏人手里。还有一些作公安工作的同志,不依靠群众,不依靠党,在肃反工作中不是执行在党委领导下通过群众肃反的路线,只依靠秘密工作,只依靠所谓专业工作。专业工作是需要的,对于反革命分子,侦查、审讯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主要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特别是对于整个反动阶级的专政,必须依靠群众,依靠党。对于反动阶级实行专政,这并不是说把一切反动阶级的分子统统消灭掉,而是要改造他们,用适当的方法改造他们,使他们成为新人。没有广泛的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不能巩固,政权会不稳。没有民主,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没有群众的监督,就不可能对反动分子和坏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也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改造,他们就会继续捣乱,还有复辟的可能。这个问题应当警惕,也希望同志们好好想一想。

  第四点,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要有一个过程。例如对于在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的问题,从一九二一年党的建立直到一九四五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6],一共二十四年,我们全党的认识才完全统一起来。中间经过一次全党范围的整风[7],从一九四二年春天到一九四五年夏天,有三年半的时间。那是一次细致的整

  24风,采用的方法是民主的方法,就是说,不管什么人犯了错误,只要认识了、改正了,就好了,而且大家帮助他认识,帮助他改正,叫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那次整风帮助全党同志统一了认识。对于当时的民主革命应当怎么办,党的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应当怎么定,这些问题,都是在那个时期,特别是在整风之后,才得到完全解决的。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就是说,不到三十万人的十分之一。究竟是那三十万人的军队强些,还是这不到三万人的军队强些?我们受了那样大的挫折,吃过那样大的苦头,就得到锻炼,有了经验,纠正了错误路线,恢复了正确路线,所以这不到三万人的军队,比起过去那个三十万人的军队来,要更强些。刘少奇同志在报告里说,最近四年,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过一些错误,吃了苦头,有了经验了,因此我们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情形正是这样。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

  25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lt;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8]管中国问题的同志们认识的。共产国际的这些同志就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革命。对于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我们自己在很长时间内都认识不清楚,何况外国同志呢?

  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我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这一段历史情况的目的,是想引导同志们理解这样一件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

  26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我向好几个国家的兄弟党的代表团谈过这个问题。我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我们没有经验。

  这个问题,我也向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谈过,其中有一个美国人叫斯诺[9]。他老要来中国,一九六0年让他来了。我同他谈过一次话。我说:“你知道,对于政治、军事,对于阶级斗争,我们有一套经验,有一套方针、政策和办法;至于社会主义建设,过去没有干过,还没有经验。你会说,不是已经干了十一年了吗?是干了十一年了,可是还缺乏知识,还缺乏经验,就算开始有了一点,也还不多。”斯诺要我讲讲中国建设的长期计划。我说:“不晓得。”他说:“你讲话太谨慎。”我说:“不是什么谨慎不谨慎,我就是不晓得呀,就是没有经验呀。”同志们,也真是不晓得,我们确实还缺少经验,确实还没有这样一个长期计划。一九六○年,那正是我们碰了许多钉子的时候。一九六一年,我同蒙哥马利[10]谈话,也说到上面那些意见。他说:霸俟迨辏忝蔷土瞬黄鹆恕!彼囊馑际撬担突嶙炒笃鹄矗一帷扒致浴比思遥迨宋迨晡颐蔷恼庵挚昴诨共换帷K捶ǎ痪帕鹉晁粗泄氖焙蚓投晕宜倒N宜?“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好几百年。十六世纪不算,那还是在中

  2世纪。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十七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十八世纪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在那个时候以前,在十七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在发展资本主义了,经过三百多年,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有了现在这个样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可是,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也许只要几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设想的五十年,就能做到。果然这样,谢天谢地,岂不甚好。但是我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那又有什么不好呢?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

  2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由这点出发,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

  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要较多地懂得农业,还要懂得土壤学、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农业化学、农业机械,等等;还要懂得农业内部的各个分业部门,例如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等;还有畜牧业,还有林业。我是相信苏联威廉斯[11]土壤学的,在威廉斯的土壤学著作里,主张农、林、牧三结合。我认为必须要有这种三结合,否则对于农业不利。所有这些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劝同志们,在工作之暇,认真研究一下,我也还想研究一点。但是到现时止,在这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切切实实地去调查它,研究它。要下去蹲点,到生产大队、生产队,到工厂,到商店,去蹲点。调查研究,我们从前做得比较好,可是进城以后,不认真做了。一九六一年我们又重新提倡,现在情况已经有

  2所改变。但是,在领导干部中间,特别是在高级领导干部中间,有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至今还没有形成风气。有一些省委书记,到现在还没有下去蹲过点。如果省委书记不去,怎么能叫地委书记、县委书记下去蹲点呢。这个现象不好,必须改变过来。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十二年了。这十二年分为前八年和后四年。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七年底,是前八年。一九五八年到现在,是后四年。我们这次会议已经初步总结了过去工作的经验,主要是后四年的经验。这个总结,反映在刘少奇同志的报告里面。我们已经制定,或者正在制定,或者将要制定各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已经制定了的,例如农村公社六十条[12],工业企业七十条[13],高等教育六十条[14],科学研究工作十四条[15],这些条例草案已经在实行或者试行,以后还要修改,有些还可能大改。正在制定的,例如商业工作条例[16]。将要制定的,例如中小学教育条例[17]。我们的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的工作,也应当制定一些条例。军队已经制定了一些条例[18]。总之,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的工作,都应当好好地总结经验,制定一整套的方针、政策和办法,使它们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有了总路线还不够,还必须在总路线指导之下,在工、农、商、学、兵、政、党各个方面,有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才有可能说服群众和干部,并且把这些当作教材去教育他们,使他们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然后才有可能取得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否则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在抗日时期

  3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那时候,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干部和群众对于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整套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有了统一的认识,因而有了统一的行动,使当时的民主革命事业取得了胜利,这是大家知道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头八年内,我们的革命任务,在农村是完成对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接着实现农业合作化;在城市是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经济建设方面,那时候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和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19]。不论在革命方面和建设方面,那时候都有一条适合客观情况的、有充分说服力的总路线,以及在总路线指导下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办法,因此教育了干部和群众,统一了他们的认识,工作也就比较做得好。这也是大家知道的。但是,那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从一九五八年起,我们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20]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那一年又办起了人民公社,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在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一个相当时间内,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也没有可能规定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因为经验还不足。在这种情形下,干部和群众,还得不到一整套的教材,得不到系统的政策教育,也就不可能真正有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要经过一段时间,碰过一些钉

  31子,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有这样的可能。现在好了,有了这些东西了,或者正在制定这些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妥善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总路线指导之下,制定一整套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必须通过从群众中来的方法,通过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作历史的考察,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才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这件事很重要,请同志们注意到这点。

  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我们的党,一般说来是很好的。我们党员的成分,主要的是工人和贫苦农民。我们的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好的,他们都在辛辛苦苦地工作。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党内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要想像我们党的情况什么都好。我们现在有一千七百多万党员,这里面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建国以后入党的,五十年代入党的。建国以前入党的只占百分之二十。在这百分之二十的人里面,一九三○年以前入党的,二十年代入党的,据前几年计算,有八百多人,这两年死了一些,恐怕只有七百多人了。不论在老的和新的党员里面,特别是在新党员里面,都有一些品质不纯和作风不纯的人。他们是个人主义者、官僚主义者、主观主义者,甚至是变了质的分子。还有些人挂着共产党员的招牌,但是并不代表工人阶级,而是代表资产阶级。党内并不纯粹,这一点必须看到,否则我们是要吃亏的。

  上面是我讲的第四点。就是讲,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要有

  32一个过程。先是不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经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里面得到成绩,有了胜利,又翻过斤斗,碰了钉子,有了成功和失败的比较,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地发展成为完全的认识或者比较完全的认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比较主动了,比较自由了,就变成比较聪明一些的人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所谓必然,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在没有认识它以前,我们的行动总是不自觉的,带着盲目性的。这时候我们是一些蠢人。最近几年我们不是干过许多蠢事吗?最后一点,第六点,要团结全党和全体人民。

  要把党内、党外的先进分子、积极分子团结起来,把中间分子团结起来,去带动落后分子,这样就可以使全党、全民团结起来。只有依靠这些团结,我们才能够做好工作,克服困难,把中国建设好。要团结全党、全民,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倾向性。有些人说共产党是“全民的党”,我们不这样看。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战斗部队。我们是站在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众一边,绝不站在占总人口百分之四、五的地、富、反、坏、右那一边。在国际范围内也是这样,我们是同一切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切革命人民、全体人民讲团结的,绝不同反共反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讲什么团结。只要有可能,我们也同这些人建立外交关系,争取在五项原则[21]基础上和平共处。但是这些事,跟我们和各国人民的团结是不同范畴的两回事情。

  33要使全党、全民团结起来,就必须发扬民主,让人讲话。在党内是这样,在党外也是这样。省委的同志,地委的同志,县委的同志,你们回去,一定要让人讲话。在座的同志们要这样做,不在座的同志们也要这样做,一切党的领导人员都要发扬党内民主,让人讲话。界限是什么呢?一个是,遵守党的纪律,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另一个是,不准组织秘密集团。我们不怕公开的反对派,只怕秘密的反对派,这种人,当面不讲真话,当面讲的尽是些假的、骗人的话,真正的目的不讲出来。只要不是违反纪律的,只要不是搞秘密集团活动的,我们都允许他讲话,而且讲错了也不要处罚。讲错了话可以批评,但是要用道理说服人家。说而不服怎么办?让他保留意见。只要服从决议,服从多数人决定的东西,少数人可以保留不同的意见。在党内党外,容许少数人保留意见,是有好处的。错误的意见,让他暂时保留,将来他会改的。许多时候,少数人的意见,倒是正确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事实,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马克思、恩格斯手里有真理,可是他们在开始的时候是少数。列宁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也是少数。我们党内也有这样的经验,在陈独秀[22]统治的时候,在“左”倾路线统治的时候,真理都不在领导机关的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历史上的自然科学家,例如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23],他们的学说曾经在一个长时间内不被多数人承认,反而被看作错误的东西,当时他们是少数。我们党在一九二一年成立的时候,只有几十个党员,也是少数人,可是这几十个人代表了真理,代表了中国的命运。

  34有一个捕人、杀人的问题,我还想讲一下。在现在的时候,在革命胜利还只有十几年的时候,在被打倒了的反动阶级分子还没有被改造好,有些人并且企图阴谋复辟的时候,人总会要捕一点、杀一点的,否则不能平民愤,不能巩固人民的专政。但是,不要轻于捕人,尤其不要轻于杀人。有一些坏人,钻到我们队伍里面的坏分子,蜕化变质分子,这些人,骑在人民的头上拉屎拉尿,穷凶极恶,严重地违法乱纪。这是些小蒋介石。对于这种人得有个处理,罪大恶极的,也要捕一些,还要杀几个。因为对这样的人,完全不捕、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就是所谓“不可不捕,不可不杀”。但是绝不可以多捕、多杀。凡是可捕可不捕的,可杀可不杀的,都要坚决不捕、不杀。有个潘汉年[24],此人当过上海市副市长,过去秘密投降了国民党,是个CC派人物,现在关在班房里头,我们没有杀他。像潘汉年这样的人,只要杀一个,杀戒一开,类似的人都得杀。还有个王实味[25],是个暗藏的国民党探子。在延安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题名《野百合花》,攻击革命,诬蔑共产党。后头把他抓起来,杀掉了。那是保安机关在行军中间,自己杀的,不是中央的决定。对于这件事,我们总是提出批评,认为不应当杀。他当特务,写文章骂我们,又死不肯改,就把他放在那里吧,让他劳动去吧,杀了不好。人要少捕、少杀。动不动就捕人、杀人,会弄得人人自危,不敢讲话。在这种风气下面,就不会有多少民主。

  还不要给人乱戴帽子。我们有些同志惯于拿帽子压人,一张口就是帽子满天飞,吓得人不敢讲话。当然,帽子总是有的,刘少奇同志

  35的报告里面不是就有许多帽子吗?“分散主义”不是帽子吗?但是,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戴在头上,弄得张三分散主义,李四分散主义,什么人都是分散主义。帽子,最好由人家自己戴,而且要戴得合适,最好不要由别人去戴。他自己戴了几回,大家不同意他戴了,那就取消了。这样,就会有很好的民主空气。我们提倡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目的就是要使人心里不怕,敢于讲意见。

  对于犯了错误的人,对于那些不让人讲话的人,要采取善意帮助的态度。不要有这样的空气:似乎犯不得错误,一犯错误就不得了,一犯错误,从此不得翻身。一个人犯了错误,只要他真心愿意改正,只要他确实有了自我批评,我们就要表示欢迎。头一、二次自我批评,我们不要要求过高,检讨得还不彻底,不彻底也可以,让他再想一想,善意地帮助他。人是要有人帮助的。应当帮助那些犯错误的同志认识错误。如果人家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愿意改正错误,我们就要宽恕他,对他采取宽大政策。只要他的工作成绩还是主要的,能力也还行,就还可以让他在那里继续工作。

  在这个讲话里批评了一些现象,批评了一些同志,但是没有指名道姓,没有指出张三、李四来。你们自己心里有数。(笑声)我们这几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第一笔账,首先是中央负责,中央又是我首先负责;第二笔账,是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的;第三笔账,是地委一级的;第四笔账,是县委一级的;第五笔账,就算到企业党委、公社党委了。总之,各有各的账。

  同志们,你们回去,一定要把民主集中制健全起来。县委的同志,36要引导公社党委把民主集中制健全起来。首先要建立和加强集体领导。不要再实行长期固定的“分片包干”的领导方法了,那个方法,党委书记和委员们各搞各的,不能有真正的集体讨论,不能有真正的集体领导。要发扬民主,要启发人家批评,要听人家的批评。自己要经得起批评。应当采取主动,首先作自我批评。有什么就检讨什么,一个钟头,顶多两个钟头,倾箱倒箧而出,无非是那么多。如果人家认为不够,请他提出来,如果说得对,我就接受。让人讲话,是采取主动好,还是被动好?当然是主动好。已经处在被动地位了怎么办?过去不民主,现在陷于被动,那也不要紧,就请大家批评吧。白天出气,晚上不看戏,白天晚上都请你们批评。(笑声)这个时候我坐下来,冷静地想一想,两三天晚上睡不着觉。想好了,想通了,然后诚诚恳恳地作一篇检讨。这不就好了吗?总之,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

  我今天的讲话就讲这一些。中心是讲了一个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问题。我向同志们建议,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有些同志还没有民主集中制的思想,现在就要开始建立这个思想,开始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充分地发扬了民主,就能把党内、党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使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众团结起来。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遇到的困难就会较快地得到克服,我们事业的发展就会顺利得多。(热烈鼓掌)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刊印。

  3注

  释

  [1]毛泽东这个讲话共六点,本篇收入第一、二、四、六点。

  [2]见司马迁《报任安书》。

  [3]这段话见毛泽东一九五七年七月在青岛召开的省市委书记会议期间写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4]一九五七年四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共产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六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决定对右派进攻实行反击。当时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反击是必要的,但在斗争中犯了严重的扩大化的错误。一九七八年,中共中央决定对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进行复查,把错划的改正过来。

  [5]这四句话是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八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断。一九六六年二月中共中央将毛泽东这个讲话印发给党内领导干部阅读时,经他本人审阅同意,加进了这四句话。一九八一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评述毛泽东的错误时指出:“在一九六二年九月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进一步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

  3[6]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见本卷第279页注[16]。

  [7]见本卷第278页注[15]。

  [8]共产国际,见本卷第142页注[15]。

  [9]斯诺,见本卷第218页注[1]。

  [10]蒙哥马利,见本卷第193页注[1]。

  [11]威廉斯,见本卷第102页注[3]。

  [12]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共六十条。

  [13]指中共中央一九六一年九月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共七十条。

  [14]指中共中央一九六一年九月原则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共六十条。

  15]指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和中国科学院党组一九六一年六月提出、中共中央七月批准试行的《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

  [16]中共中央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九日下达了《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共四十条。随后,中央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准备拟定一个比较全面的商业工作条例,一九六二年着手起草,后因故没有形成正式文件。

  [17]指教育部拟定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将这两个工作条例草案发给各地讨论和试行。

  [18]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九日命令颁布

  3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管理教育工作条例》和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政治指导员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连队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连队支部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

  [19]第一个五年计划,见本卷第145页注[30]。

  [20]八大二次会议,指一九五八年五月五日至二十三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1]五项原则,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一九五三年十二月至一九五四年四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这五项原则是谈判开始时周恩来总理同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提出的,后来正式写入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一九五四年六月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的联合声明以及此后的许多国际性文件中都采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法。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承认和使用。

  [22]陈独秀,见本卷第206页注[7]。

  [23]哥白尼(一四七三——一五四三),波兰天文学家。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证明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并和其他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旋转,推翻约两千年来的地球不动学说。伽利略(一五六四——一六四二),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一六三二年发表《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支持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地

  4动说,次年被罗马天主教法庭判罪。达尔文(一八○九——一八八二),英国生物学家。在《物种起源》等著作中,提出了进化论的学说,说明了生物的演变和人类的起源。

  [24]潘汉年(一九○六——一九七七),江苏宜兴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六和一九三七年,曾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等地领导对敌隐蔽斗争和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一九四九年夏至一九五五年春,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的社会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委第三书记、副市长等职。一九五五年因所谓“内奸”问题被关押审查,一九六三年被错定为“内奸分子”,并被判刑。一九八二年八月,经过法律程序并由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潘汉年被错定为内奸平反昭雪。

  [25]王实味(一九○六——一九四七),河南潢川人。翻译家,还写过一些文学评论和杂文。曾在延安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任特别研究员。因发表《野百合花》等文章,一九四二年在整风中受到批判,同年十月被开除党籍,年底被关押。一九四六年被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一九四七年七月,在战争环境中被处决。据查,关于他是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一事,不能成立。关于反革命托派奸细问题,一九九一年二月七日,公安部《关于对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中说,“在复查中没有查出王实味同志参加托派组织的材料。因此,一九四六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结论予以纠正,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

  41

篇三: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

  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缅怀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生涯,学习和继承他的崇高精神风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紧密相连。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外交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立了卓著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1898年,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炭子冲。在他的青少

  年时期,中华民族正陷入内忧外患的深重苦难之中,人民流离失所、国家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况令人痛彻心扉。刘少奇同志青年时代就立下拯救民族危难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二十一条”的斗争,写下了“誓雪国耻,毋忘国耻”的血书。在五四爱国运动洗礼下,他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并在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他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政治经济学》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这年冬天他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刘少奇同志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事业。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少奇同志在工人运动和党在白区工作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1922年春天,刘少奇同志根据党的指示回国,参与领导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提高了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他组织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和汉冶萍总工会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会组织,成为激励全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刘少奇同志也因此成为我国著名工人运动领袖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刘少奇同志参加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是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他

  先后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领导党的地下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披荆斩棘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思想上理论上清算“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迅速恢复和发展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实现了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全面抗战爆发后,刘少奇同志屡次临危受命,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领导在三大战略区发展党组织、开辟根据地、壮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他坚定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放手发动群众,出色完成党交付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委,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领导华中军民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消灭新四军的阴谋,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重大贡献。刘少奇同志受毛泽东同志委托,指导山东建立统一的政治军事领导中心,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局面。

  1943年春,刘少奇同志回到延安,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延安整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筹备党的七大。他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著作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出完整概括和系统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最大的收获与最大的光荣,它将造福于我国民族至遥远的后代”。他说:“我们党和许多党员,曾经因为理论上的准备不够,因而在工作中吃了不少的徘徊摸索的苦头,走了不少的不必要的弯路。但现在已经由于毛泽东同志的艰巨工作和天才创造,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在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这就要极大地增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的信心和战斗力量,极大地加速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中共中央主席,在形势急剧变化的重要关头,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东北实施“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他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刘少奇同志投入极大精力参与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为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对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新中国经济构成和经济建设方

  针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中央人民政府提供了组织和干部基础。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完成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使新中国能够较快争取到国际上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同志长期主持中央一线工作。他主持制定土地改革法等文件,指导全国农村消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他参与制定宪法,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贡献。他参与我国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审议、实施,使国家经济发展有了明确方向和目标。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用很大精力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崭新的制度,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法规,为新中国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同志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强调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在党的八大上,他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要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

  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认为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在企业领域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提议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等等,这些重要意见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刘少奇同志为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了重要建树。新中国成立后,他提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要求“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提出发展党员“宁可数量少一些,但要保证质量”,强调“我们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如果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就不可能进行任何一个胜利的战斗”,提醒警惕执政掌权后干部的变质腐化问题等,为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了积极探索。

  在“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以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党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书写的历史是最公正

  的。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高度评价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一生。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和功勋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铭记。

  同志们、朋友们!

  刘少奇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奋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少奇同志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刘少奇同志是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光辉榜样。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刘少奇同志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党员,为了党,为了社会进化与人类解放,为了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共同长远的利益而奋斗到底,直至终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是最值得”。他还强调:“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不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是考验这个党员是否忠于党、忠于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标准。”刘少奇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白色恐怖下,他两次被捕入狱,面对严酷考验,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他在党内多次受到“左”倾错误的排斥,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刘少奇同志50岁生日的时候,朱德同志在一首诗里称赞他:“真理

  寻求得,平生能坚持。”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艰难的时刻,他仍然誓言“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要牢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立根固魂上下功夫,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刘少奇同志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光辉榜样。刘少奇同志说:“我们党从来就不害怕指出与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过去的一切缺点与错误,都将成为我们今后争取胜利的教训。”“真理是最可靠的”。他还说:“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个标准。”针对那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邪气,刘少奇同志严厉批评说,这“不但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相容,也不止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且是丢掉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忠诚老实的态度,是丧失党性的表现”。刘少奇同志一生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也鼓励别人讲真话。他一生为真理而奋斗,凡符合实际的,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就坚持;凡经过实践检验不符合实际的,他就勇于在工作中加以改正。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要始终实事求是,勇于直面问题,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刘少奇同志是敢于担当、勇于创造的光辉榜样。刘少奇同志说:“共产党员的精神,是积极上进的精神、独立创造的精神。”“要完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必须有意识地把较为艰苦和困难的工作担当起来。”他还说:“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挺起腰杆前进。”刘少奇同志在革命紧急关头,总是不避艰险,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挑最重的担子。1936年初,党中央派刘少奇同志去北方局工作,有同志对他说:你这次去白区,是重返虎穴,任务艰巨呐!他果断回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负责中央一线工作,领导克服困难的斗争。面对各种复杂险峻的形势,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提出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

  共产党人必须做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担当者,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以强烈的使命感,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跟上时代要求,跟上实践要求,跟上人民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刘少奇同志是勤于学习、知行合一的光辉榜样。刘少奇同志说:“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他还说:“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这也是不可能的。”针对革命胜利后一些人骄傲自满,认为不读马列主义的书也能当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的糊涂认识,他说:“不是说胜利了,马克思的书就不要读了,恰恰相反,特别是革命胜利了,更要多读理论书籍,熟悉理论,否则由于环境的复杂,危险更大。”刘少奇同志善于向书本学习,善于向实践学习,更善于把这两方面的学习结合起来。他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大胆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善于把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用来指导实践发展。刘少奇同志观察问题深刻透彻,分析事物鞭

  辟入里,揭露矛盾尖锐泼辣,表现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可贵品格。刘少奇同志深刻总结和提炼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历史经验,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要大兴学习之风,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刘少奇同志是心系人民、廉洁奉公的光辉榜样。刘少奇同志说过:“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严厉批评把个人利益摆在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的种种自私自利的思想。刘少奇同志对讲排场、摆阔气、假公济私的现象深恶痛绝,强调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他说:“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他在白区工作时,经常经手几万元的11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每天只买些萝卜烩点馍维持生活。他经常轻装简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心系群众安危。他同掏粪工人时传祥结下的友情,成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缩影。家乡的一些亲戚看到他当了国家主席,跑到北京找他办事,刘少奇同志严肃告诉他们:“不错,我是国家主席,硬着头皮给你们办这些事,也不是办不成。可是不行啊!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他回家乡农村调查时,有时睡在养猪场饲养员用过的铺了稻草的木板床上,有时睡在县委会议室的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上,有时睡在大队部用两条长凳架着的门板上。他教育子女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脱离群众,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他还对子女说:“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永远跟着党,永远为人民。”这些平凡小事体现了一名真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本色。

  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职责。全党同志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12同志们、朋友们!

  刘少奇同志说过:“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我们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为了别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是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一生奋斗的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近百年的不懈奋斗,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近70年的风雨前行,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开拓前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13

篇四: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党委书记座谈会发言稿

  党委书记座谈会发言稿

  这次会议是在党的某全会召开后不久,上级单位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及某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相继圆满结束的背景下召开的。当前正值贯彻上级会议精神,研究制订“十三五”规划,安排部署某年工作的繁忙时刻,某里依然决定召开这次办公室工作座谈会,这本身就体现了某党委对办公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长期以来,办公室的同志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努力工作,为我某三个文明建设倾注了心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某领导、某机关向全某办公室系统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向同志们致以新年的问候!

  我某办公室工作座谈会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通过会议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找出差距;同时以会代训,有针对性开展业务讲座,这对进一步提高办公室“三服务”水平是很有裨益的。

  新一届中央领导特别强调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安邦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办公室是各级党政的重要部门,发挥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加强能力建设对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尤为重要。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实增强当好参谋的能力

  一是紧扣发展选题。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所以选题要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等等。选题的范围很宽泛,各单位的情况不同,发

  展的重点、侧重的领域也不同。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找出发展中到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比如说现在土地承包当中的土地流转问题,怎样把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怎样解决好职工必须承担的社会保险金,这是某单位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上级单位“十二五”期间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如果办公室的同志能把这个题目做好,不仅仅是对某单位,而且对某某乃至全上级单位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是围绕难点选题。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会遇到很多难题,对这些难题如何分析、判断,如何加以解决,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就我分管的工作来说,目前医保只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基本医疗问题,但占某某人口一多半的家属小孩还没有解决,对此大部分单位还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像这样的难点,办公室的同志能否认认真真地调查研究,然后综合方方面面的意见提出建议,供党委决策时参考。

  三是跟踪热点选题。工作当中有很多热点问题,比如“五七”工问题,办公室的同志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认真调研,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符合上面的政策,还能有效化解矛盾。以文辅政是办公室的职责,要求我们能协助领导解决好、处理好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独特作用。

  做到以文辅政,除了把握好选题,还必须增强分析形势、把握大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办公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会遇到很多矛盾、困难,有些矛盾还比较突出,如何解决和化解这些矛盾,既是领导的责任,同时也是办公室同志们的责任。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必须同本单位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对本单位的形势要有一个准确的、全面的把握。如果你对形势都判断不清,就不可能理解党委的意图,不清楚党委的中心

  工作点在哪里,做工作就心中无数。所以,办公室的同志要有政治敏锐性,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国内大事。只有在明确形势、认清形势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把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我们才能做好办公室的工作。

  二、切实增强当好助手的能力

  办公室的同志处在党政诸多领导之间,是领导成员团结协作、科学决策、推进工作的有力助手。要当好助手,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以外,还必须时时处处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意会不盲从。办公室的同志要坚决服从领导,服从党委的决议决策,这是前提。同时既要准确完整地理解领导的意图,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志也听了领导的话,但是做得事领导总不是那么满意?关键还是没有准确领会和全面理解领导的意图。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妥善地处理保持高度一致和坚持原则的关系。

  ——谋事不谋权。谋事就是帮助领导决策的时候要尽心尽力,主动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理性的思考,要有全局观念,使领导的决策更准确、更正确,然后通过督促检查,确保党委的决策落到实处。在这方面绝不能掺入其它非分之想,更不能倚老卖老。简而言之,谋事不谋权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在帮助领导决策的时候要尽心、协调关系要尽力、维护团结要真诚。

  ——用权不越权。办公室的同志在很多场合、很多时候因为工作的特殊需要,代表领导去处理问题、协调关系。这时候你如果唯唯诺诺,该用权的时候不用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但是必须找准角色和位置。代表

  领导并非就是领导,说话办事要讲究分寸,切忌越位表态。要做到不越权决策,不越职做事。在没有委托你权力的时候,你不能随意作决定;在一些公务接待场合,切忌没有主次,真正做到不越权表态,不越权决策,不越职做事,不喧宾夺主。

  ——尽责不卸责。办公室的同志肩上的责任重大,第一要做到工作主动不等待。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如果你不主动,就会耽误事,就会给领导工作造成被动,这就免不了挨批评;第二是遇到矛盾不上交。办公室的同志平常会遇到很多事、很多矛盾,能自己解决的,能自己克服的,就不要上交;第三是关键时刻站得出。比如说有些上访问题的处理要给领导留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和时间,这时候办公室的同志就要主动地站出来。这一点某办公室的同志做得非常好,尽心尽责,对一些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也能挺身而出,积极主动为领导分忧解难。

  ——正气不俗气。办公室的同志和领导接触机会很多,受领导委派要做的事很多,但要坚持人格不屈从,坚持原则不顺从。有的同志和领导接触多了,就打着领导的旗号,办一些不该办的事情,最后群众有看法,有意见,领导还要批评你,搞得自己心里头也很不是滋味。在这一点上,特别是年轻同志要正确把握,做到既要为领导服好务,又要坚持原则,不搞庸俗的关系。

  三、切实增强理性办事的能力

  办公室的工作很繁杂,大事、小事、难事、杂事,都需要我们办公室的同志站到一线,忙忙碌碌,尽力而为。但决不能因事多事杂,就乱了章法,乱了分寸,凭感性去办事。这样,弄不好就会把事情办糟,给领导添

  乱。为此,要从以下方面增强理性办事的能力。

  ——不以事小而不为。办公室的同志经常面临许多琐碎的事情,同样要认真对待。一要知大知小,知深知浅,知主知次,知难知易,分清大小事,只有把责任明确好,这样小事才能做好;二要小中见大,小事蕴育着大事,这是办公室工作的一个特点。小事稍有不慎,就可能捅出娄子,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和被动;三要举轻若重,对看似小事的经常性的工作要建章立制,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最后形成规矩,这点非常重要;四要默默无闻,要有奉献精神。办公室的工作常常是做了好事没人知道,有了失误人人都指责。所以说,办公室工作是默默无闻的工作,要有一种受过忍责的心理素质。

  ——不以事杂而乱为。办公室工作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则运行图,不乱为就要知轻知重、知上知下、知规知矩,要懂得轻重,懂得上下,懂得规矩。事情虽然很繁杂、很琐碎,但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清清楚楚,一定要有程序。

  ——不以事急而盲为。办公室的同志常常是突发事件的第一知情人,千万不能事情一急乱了方寸。一是每临大事有静气,在突发事件面前要泰然处之,不要慌了手脚,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及时提出预案。二是要沉着应付,且忌丢三落四,边请示、边协调、边处置。__年发生“12.1”广地震,某办公室处理得非常好。三是要有主见,既不能唯唯诺诺,也不能盲目表态,不能优柔寡断、态度暖昧,贻误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不以事难而怕为。首先要讲职责义无反顾,在遇到很棘手、很难处理的事情时,办公室的同志要义无反顾地冲上去;第二要讲品质身先士

  卒,在困难面前办公室的同志要一马当先;第三要讲方法左右逢源,为了解决问题、办好事情,要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第四要讲魄力敢于碰硬,在解决一些难题时,特别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要果敢、坚决,不留情面。

  四、切实增强构建和谐关系的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办公室既要协助领导去推进这项重大工程,又要注重搞好内部的和谐,形成既有个人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我创造的平台,又有全员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友爱,互守诚信、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为此,要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平等友爱。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资历深浅,大家都是平等的,相互之间要有爱心、要有亲情,珍惜共事的缘分,切忌相互之间冷漠、疏远,更不能有相互排斥、相互仇恨的畸形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非常重要,平等是理解的前提,没有平等就不可能有理解。上世纪60年代,刘少奇在接见北京掏粪工人石传祥时,拉着他的手说:“我是国家主席,你是掏粪工人,但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在全世界引起非常大的震动。共产党伟大就伟大在这里。

  二是注意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加深了解,增进理解,达成谅解。沟通很重要,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有沟通,就是因为一句话没说透,产生误解、产生矛盾。有的同志向上沟通没胆量,觉得不好意思、唯唯诺诺,向下沟通没有情绪,认为没必要,他还没有我懂得多;同级沟通没真情,客客气气,敷衍应付。办公室的同志千万要注意这一点。

  三是心灵不设防。我国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在一枚印章上刻着“心灵不设防”。我们可不能像现在的微机一样彼此之间要设个防火墙。办公室的同志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都是为了工作,互相要真诚。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真诚、诚实。如果不真诚,那么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无从建立。因此,我们提倡“心灵不设防”。

  四是真诚合作。即使个人有分工,也要讲合作。我们处在普遍联系的社会里,许多事情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不了的,办公室的工作常常都是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干得好、干出成绩、干得辉煌。因此,我们提倡多谋事、不谋人,多补台,不拆台。

  五是看长不看短。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有短处,人就是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的统一体,这就是辩证法。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学别人的长处,多讲别人的长处,同事之间就容易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创造一个“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地位”的环境,我们的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团结的集体,就是一个奋发向上的集体。

  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各单位领导要重视办公室工作,不断改善办公室工作的环境条件,认真落实工作人员待遇,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某办公室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某年,某里建了电视电话会议室,还有17个某单位进行了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在这个基础上,某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某某网络资源互通共享。办公室的同志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最后,想把“心齐、气顺、风正、劲足”这八个字送给办公室的同志们,作为新年的勉励,体现办公室的一种风貌、一种精神、一种风气。这样的办公室系统一定是一个让党委放心、群众满意的战斗集体。

  党委书记座谈会发言稿

  今天,市委召开这次部分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座谈会,目的是了解情况、推进工作。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受教育的过程。这里,我首先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101个乡镇、6个街道的书记及班子成员表示感谢、表示敬意!

  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做好乡镇(街道)工作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乡镇(街道)是我国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结合部,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承上启下的枢纽;乡镇(街道)党(工)委是党对城市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主体,是推进基层改革发展的龙头;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是核心、是关键、是领头雁。从某种意义上讲,书记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地方的决策和发展。希望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充分认识乡镇(街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自己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肩上的重要责任,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努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快推进乡镇及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切实把握好乡镇(街道)工作的战略重点、关键环节。乡镇(街道)工作可否概括为这五个方面呢?就是实施政治领导、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和谐稳定、实现群众利益。就当前来说,我觉得应着力抓

  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抓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注重特色农产品的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实际来看,一些旅游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往往工业不行、财政收入也不行,其乡镇实力自然会受到影响。抓工业、搞招商引资,我们必须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的原则,所有项目原则上应向开发区集中。三是加快专业合作社组建。合作社介于种植大户与公司之间,适应性、生命力都比较强。今天大家在这方面谈的不多,也没有很好发展起来,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作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很重要,这个我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党课报告中已经说过了。它能最大限度地体现黄山的资源价值,并活化其价值、倍增其价值。另外,城市越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空间就越大、潜力就越大。五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刚才听了一下,有几个镇今、明两年就可以实现全覆盖,这非常好。在全市乡镇中在座的都处于第一方阵,这方面更要加快进度、当好表率。就发展而言,除了我从面上、整体上强调的这五个重点,还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关节点:一是要有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刚才建设同志对我说,现在有些乡镇的特色没有做强做大,希望以后大家在这方面动动脑子。二是要扩大对外开放。就是向外找市场,因为有特色还要有市场。当然,扩大开放不光是指向外找市场,还包括引进资金、技术、理念、管理等等。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快。三是要大力培育经济增长点。今天大家都说了一些,但还不够,回去还要好好研究。

  (二)抓民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现在全市主要抓30项民生工

  程建设,各地也或多或少排出了一些民生项目在实施。但这要有系统理念,希望大家能结合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优势产业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这“四大体系”来系统考虑。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市里考虑重点有八个方面:包括教育、卫生、社保、文化、住房、广播电视、体育、安全。这八个方面之间是什么关系、每个体系如何分布?大家要善于从全市、从各自区县和乡镇的角度来考虑。如教育问题,我上次到休宁县板桥乡看到那里的小学生都住校,对我很有启发。这说明为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我们可以把教育资源有序向城市集中,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山区教育资源能不能适当向乡镇集中,大家可以作些思考和探索。

  (三)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土地问题,特别是征地拆迁补偿问题;二是农村村务公开问题;三是宗族势力问题;四是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五是因外出务工带来的家庭、老人赡养、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组织和制度等方方面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稳定工作,要畅通民意渠道、健全维稳组织、完善救助平台、创新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并注意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和法制宣传。

  (四)抓班子,强化组织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要坚决落实好“五个以”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和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加强农村党的思想建设;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队

  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党的组织建设;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为重点加强农村党的作风建设;以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办法、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为重点加强农村党的制度建设;以推进农村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农村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当前,要着重建立好四个机制:一是要建立坚持不懈的学习机制。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党(工)委中心学习组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学习调研、学习交流等学习制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二是要健全民主顺畅的决策机制。现在有少数乡镇工作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领导干部角色定位不明确,在领导活动中面临“尴尬”;决策制度上不规范,使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在议事决策当中常有“磕绊”;监督体制上不健全,使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当中容易“越轨”;考评机制上不完善,使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缺乏“动力”。这几种现象但愿通过创新机制来加以改变。三是建立统筹协作的分工机制。班子成员内部要进行必要的分工,做到人岗相宜、各尽其能,分工不分家、相互多合作。四是建立公开全面的监督机制。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将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实行“阳光操作”。以上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把握。

  这里,对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提几点要求:一要努力克服“三种思想”,即无所作为、因循守旧和消极等待思想;二要带头弘扬“四种精神”,即“迎客松”的开放精神、“徽骆驼”的吃苦精神、“徽州人”的和合精神、“古徽商”的诚信精神;三要注重提高“五种能力”,即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抓落实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

  的能力,切实带领一方加快发展、加速崛起。

  三,切实加强对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一是政治上要关心关爱。乡镇(街道)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特别是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必须严格要求,但也要关心爱护,对工作中一时出现的失误要给予宽容,鼓励大家敢闯敢试;对危害乡镇(街道)干部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要严肃查处,坚决打击。二是工作上要放手放心。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发挥出最大潜能,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三是宣传上要有影有声。对乡镇(街道)工作搞得好的,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要及时报道,展现他们的风采。四是管理上要科学规范。主要是两点:加强目标管理,我在全市挂职干部座谈会上说过了,现在市级领导干部都已经带头实行了,对一些重大项目都亲自披挂上阵,乡镇(街道)工作理应同样如此;加强有效监督,对于乡镇(街道)工作,现在很多情况是上级无空监督、同级无心监督、下级无力监督、群众无法监督,对此我们要引起重视,并切实注意扭转。

  同志们,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全市101个乡镇、6个街道建设得更好,从而把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得更好。

  党委书记座谈会发言稿

  同志们:

  首先,非常感谢前来参加我们这次座谈会的各位教授、专家和老师以及各位媒体朋友们,感谢大家对大学发展提出的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聘请沈阳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四所高校选派的优秀教师到省老干部大学授课,是老干部大学顺应老年教育发展形势

  需要、回应老同志实际需求、创新老干部大学教学模式的一项创举,对于推动老干部大学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座谈会,是在省委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召开的,也是贯彻落实今年年初省委、组织部长辛桂梓关于“这是件好事,努力把好事办好”的批示精神的实际举措。下面,我谈三点认识。

  一、依托高校资源加强老干部大学师资力量,是贯彻落实中央办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现实需要

  2022年1月,由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是自1982年老干部退休制度建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央名义印发的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综合性文件,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遵循,也是在老干部工作处于转型期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其中,把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老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是文件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2022年11月召开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指出:“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他还指出:“老干部工作别的国家没有,其他党也没有,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特色。”在今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了老干部工

  作新的发展定位,把老干部工作又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6月12日至14日,中组部老干部局局长李炎溪到辽宁调研时反复强调,当前,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旗帜鲜明地把坚持不懈开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活动作为我们的中心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这是老干部工作理念上的重大创新和职能任务的重大拓展,不仅思想观念要更新,而且方式方法都要转变,要通过学习活动阵地,更广泛地凝聚老同志的力量,为党的事业做贡献。

  老干部大学建设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离退休思想政治建设的主阵地,是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凝聚正能量、释放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老干部大学教学管理模式,不仅仅有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办学理念、方式方法的转变与创新,使更多的老同志在享受专业化教育的同时,组织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正确看待国家的发展变化,客观地分析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引导他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健康向上生活,积极老龄化时代的“领头雁”,成为带头传递正能量的“发动机”,影响周围更多的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这是老干部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老干部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依托高校资源加强老干部大学师资力量,是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坚实基础

  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中强调,坚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相统一的原则,把政治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老年教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这是对新形势老干部大学发展新的定位,也足以看出,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

  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日益强烈,对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要求更加迫切,他们希望通过老干部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弥补在职时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实现的人生追求和夙愿。老干部大学理应承担起研究探讨老年教育、为广大离退休干部继续学习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职责。

  借助省内四所名校的师资力量,是加强老干部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机融合的重要手段。之所以选择沈阳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也是我们反复调研、广泛征求老同志意见的最终选择。主要采取的合作模式是:按照老干部大学所开设的专业,聘请这四所高校教师上课,高校可以将教师在老干部大学授课作为完成自身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核定工作量、评定职称等方面,享受与在校内授课相同的待遇,同时,把教师在老干部大学的课时数计算到其本人的总课时当中,老干部大学按照教师所在高校的岗位课时费标准为教师发放课时费用。采取这种模式,一方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在老干部大学授课“名正言顺”,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教师在学校上课的短期意识和短期行为,稳定了教师队伍,同时,还能让高校借助老干部大学这个平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拓宽老年教育的研究领域,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实习基地,从而形成更优秀的老年教育科研成果,达到“互惠双赢”。这一做法,是老干部大学在探索老年教育研究方面的新尝试,也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认可。下一步,四所高校要对选派到老干部大学的授课教师做好登记造册,省老干部大学要做好对接,加强大学师资队伍的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师队伍信息储备。

  三、依托高校资源加强老干部大学师资力量,是当前办好辽宁老干部大学的重要依靠

  要办好老干部大学,必须具备良好的场所设施、稳定的师资力量、规范的教学管理和积极求学的生源等四大要素,这也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基点。其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尤为关键。没有优秀的师资团队,再好的场所设施也行同虚设,再多的生源也会逐渐流失,再规范的教学管理也无法实施。从目前老干部大学的现状看,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一座难求”对发展提出严峻挑战。截至2022年底统计,全省共有离退休干部102万名,(其中,离休干部__名,退休干部98万名),就省老干部大学而言,最大教学规模也仅仅容纳4500人,各地老干部大学也均是如此,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同志学习需求。二是学员个体层次参差不齐,对办学提出新要求。在老干部大学学员中,存在着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综合素质、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这种学员结构的特殊性,要求要采取与普通高校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这无疑对老干部大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特别在当前社会力量办老干部大学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我省老干部大学要想发挥主阵地作用、引导主流,除了主打“正规军”的牌子之外,最重要的拥有一支具备专业水准、精通教学业务、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稳定的师资队伍,这也是我们老干部大学与其它社会力量办学相比的最大优势。而今后我们要着力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用好用足用到位,通过与高校联袂,实现师资力量的有效整合,努力办出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文化,最终目标办成高质量的品牌老干部大学,这是当前摆在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推动和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不仅是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的神圣使命,也是相关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实际点儿说,办好老干部大学,今天是为了我们的父母和长辈,明天也是为了我们自己。这里,我有三点建议:一是希望四所高校以这次座谈会为良好契机,切实把支持老干部大学发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规划,统筹协调,既可以安排一些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到老干部大学授课,也可以输送一些优秀的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给老同志上课,在师资上切实提供保障。二是四所高校与省老干部大学之间要建立起有操作性的共享合作机制,要在办学理念上相互渗透,教学资源上共享互用,教学管理上相互借鉴,科研课题上互助互动,形成科学规范、互惠共赢的运作体系。三是要善于把老年教育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使广大离退休干部在老干部大学这个思想教育阵地上,学习知识,汲取营养,陶冶性情,历练品格,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坚定理想信念的“压舱石”,成为传承优良作风、传递正能量的“火炬手”,成为传播正向声音、提振正气的“金话筒”,成为建设美好辽宁的“助推器”,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党的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这将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和追求。

篇五: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刘少奇

  刘少奇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目录

  个人履历

  主要贡献

  社会评价

  个人履历

  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少年时期上过私塾(中国旧式初级学校),1919年中学

  1937年时

  毕业。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

  作。不久到江西省西北部的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随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他在长期工作中逐渐认识到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应该实行深入群众、长期隐藏、积蓄力量的方针,并曾对当时中共党内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过某些抵制。1932年冬进入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职工运动,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春赴华北,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坚定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并对过去党的秘密工作中的错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坚持中共中央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原局书记,随后组织力量深入华中敌后,1945年在延安

  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国民党阴谋制造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蒙受惨重损失。他在这时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一起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39年至1941年作了《论共产党的修养》等著名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1943年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概括和系统的论述。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在此期间,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书记,转移到华北,和朱德一起负责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

  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规

  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定了方向。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刘少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1963年到1966年,他先后到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塞、越南、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他的名誉作了专门的决定。他的主要著作收入了《刘少奇选集》。[1]

  主要贡献

  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

  刘少奇与王光美

  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

  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巩

  刘少奇同志

  固和发展了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

  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他组织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出色完成党交付的发展华中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

  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正是从这次代表大会起,我们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很大精力参与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引亿万农民彻底摆脱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压迫,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刘少奇同志对新中国经济构成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刘少奇同志

  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他潜心研究合作社经济问题,大力倡导农民组织供销合作社,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对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持起草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统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的出发点。”他先后主持召开5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和109次常委会会议,用很大精力来建立健全这个崭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对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筹备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召开数十次座谈会,为制定八大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响应毛泽东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深入农村、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他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对面临的困难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计,提出战胜困难的有力措施,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健康发展

  刘少奇同志

  轨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入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刘少奇同志的理论贡献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都要有群众观点。”他认为:“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种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就有可能少犯错误”。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他还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

  多真知灼见。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方针”;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幸的是,刘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并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一生。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刘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2]

  社会评价

  刘少奇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党的巩固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

  刘少奇与妻子王光美、女儿刘潇在中南海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为反帝反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一贯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勤于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并且善于把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他对我们党的建设,对我国工人运动和党在白区的工作,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的建树。他在这几方面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原则,是党和人民几十年英勇奋斗的经验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刘少奇同志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捍卫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纯洁,为巩固和发展党的队伍,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为确立党的生活的基本准则,为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并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了有力的宣传。他的《论共产

  党员的修养》一书和其他关于党的建设的著作,教育了全党的广大党员,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少奇同志长期以来,是我国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他善于把党的政治任务同工人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组织群众进行有成效的斗争。

  他在我国早期职工运动中竭力倡导的重视工会组织作用、提高职工群众觉悟、关心广大工人切身利益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刘少奇同志主张在群众工作中尽可能地利用公开合法手段,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同盟者,并且注意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采取适当的斗争方式,以保存和发展党在白区的革命力量。他的这些正确主张当时虽然受到压制和诋毁,但是抗日战争前夕他关于白区工作的经验总结,却受到了全党的重视,并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白区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刘少奇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几次重大政治路线斗争中,坚持了正确的立场。

  刘少奇同志

  他曾经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张国焘在长征中分裂党的罪恶活动以及王明在抗日初期的右倾机会主义,作过坚决斗争。历史事实证明,刘少奇同志不愧为坚定的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建国以后,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积极参与制定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代表党中央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中,主张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提高社会生产力。在六十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他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深切关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坚决支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并作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同任何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一样,刘少奇同志在工作中也有某些缺点和错误,但他总是忠实地执行党中央制定的路线和对内对外的政策,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

  刘少奇同志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员。

  刘少奇同志一贯重视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他善于根据理论原则,联系实际,周密考察、具体分析问题,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理论和实践统一的科学态度。

  刘少奇同志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强调国家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对于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他总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勇于纠正,勇于承担责任。在遭受林彪、江青一伙残酷迫

  害、处境异常艰难的时候,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对党对人民无限信任的革命品质。

  刘少奇同志言行一致。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广大党员提出的党性锻炼的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则地实践了。他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敢于坚持真理,抵制错误。他从来都把自己放在组织之

  刘少奇同志

  中,尊重集体领导,服从组织决定。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坚持原则、严守纪律的革命风格。

  刘少奇同志在对敌斗争中机智沉着,立场坚定。他两次被反动统治阶级逮捕,都坚贞不屈。在革命紧急关头,他总是不避艰险,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挑最重的担子。我们要学习他这种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敬爱的少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林彪、江青一伙制造伪证,隐瞒真象,罗织罪名,企图把他的名字从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抹掉。但是,正如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险时所说:“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历史宣告了林彪、“四人帮”一伙阴谋的彻底破产。历史对新中国的每个创建者和领导者都是公正的,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一样,刘少奇同志将永远活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摆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面前。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是实现这个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我们悼念刘少奇同志,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他的遗愿,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全面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使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奋斗。[3]

篇六: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刘少奇语录

  刘少奇语录

  1、我们就应注意自我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我的时候,也就应受得起。

  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生产的历史,是生产者的历史。

  3、我们党务必有原则上的严肃性,但在实施原则的具体工作中又务必有高度的灵活性。

  4、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己了。

  5、为了拥护真理而要受到各种打击,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指责而使他暂时孤立(光荣的孤立),甚至因此而要牺牲自我的生命,他也能够逆潮流而拥护真理,绝不随波逐流。

  6、有人说: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和污蔑。共产党作为民主的势力,愿

篇七: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最新】在“迎百年、庆七一”主题党日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非常荣幸在建党100周年这个神圣又非常重要的日子,和各位前辈、各位同事,回顾入党历程,坚守入党初心。我是____年4月份入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记得我心目中最初的共产党员形象来自于《红岩》。一本书被尚是小学生的我翻看地卷了皮、散了页,至今还在老家的书柜中珍藏。从红岩里我认识了勇敢坚贞的江姐、睿智坚毅的许云峰、忍辱负重的华子良,还有成岗、刘思扬、小萝卜头等等。后来又读了《青春之收》《欧阳海之歌》《雷锋日记》等等,共产党员在年幼的我心中形象特别高大,都是吃大苦、干大事,只为人、不利己的英雄人物,令年幼的我既向往又胆怯。向往是觉得他们太帅了太厉害了,胆怯是觉得共产党员吃的苦太多了。至今想起特务向江姐手指甲里钉竹签,我还会不由地颤抖一下。

  大学后,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第一次培训令我终生难忘。党支部书记给我们讲了茅盾先生入党的故事。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茅盾先生19____年就入党了,是我们党第一批党员。19____年大革命失败后,茅盾与党失去了组织关系,后来他多次向中央提出恢复党的组织生活的要求,中央研究认为他留在党外对革命更为有利,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但茅盾一直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1981年3月病危中的茅盾向党中央郑重提出,希望身后能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说如蒙追认,将是我一生的荣耀。最后,中央决定恢复他党籍,党龄从19____年算起。记得当时参加培训的同学们都很激动,都热切地希望能够成为这个优秀组织的一员。当时党支

  部书记让我们思考,你是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你打算怎样做好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现在想来,这三个问题,不就问的是初心吗?

  不忘初心,就是要永保颗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习总书记曾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当初申请入党,不是为了入党得到什么,而是打定主意做好准备要为他人做些什么。我还记得,那年第一批入党的没有我,我非常失望,甚至想不通。因为我刚刚代表学校参加全省计算机大赛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正洋洋自得,觉得这次入党合我其谁。结果出来后,我所有的情绪都挂在脸上,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严肃认真地说:你为学校争了光,这值得鼓励。但是,你有没有想一想,入学一年多来,你为别人做了什么?你有没有做好准备为他人付出?回望初心,想起这一情景,我更加坚定践行党的宗旨的决心。

  不忘初心,就是要永远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刘少奇同志在1940年七一前夕,发表文章《作一个好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中,专门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要作一个终身的好党员。他说,我们要为党的利益,人类最后解放的利益奋斗到底,这是终身不变的,变了就叫动摇、变节或叛变,是党员最大的耻辱。____总书记明确强调,党的好干部必须要做到信念坚定,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那年,我们党支部7人站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右手握拳重温入党誓词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这个理想献出宝贵生命。回想那时情景,我

  深深感到,永远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心中不再只是志愿书中字句,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艰苦卓绝的历史厚重和展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愿。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回望初心,就是要不断坚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不忘初心,就是要水葆昂扬的斗志不断抵研前行。1____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像一粒火种,给处在黑暗中的旧中国带去了希望。读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震撼极大。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的苦难中诞生,在苦难中不屈,带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我们亲眼见证了我们的国家步步走向富强,亲身经历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亲耳听到过____年浩劫带来百业调蔽、国将不国,我们也曾亲眼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的事实,我们更是亲历和参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历史进程。前进的道路不可能风调雨顺、一马平川,只有以昂扬的斗志,永远低砺前行我们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回望初心,就是要认真检视自己,能不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坚定的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党交给的神圣任务。

  不忘初心,就是要水葆一身正气,永记廉洁兴国、负奢丧邦。写到这里时,我想起了。他曾是省最年轻的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第一批30余个高级法官之一。在近____年执掌法槌的岁月里,他是老百姓口中的刘青天,是某些人眼中不识时务、软硬不吃的硬石头。至今都记得当年拒收礼品礼金、拒收领导条子。他曾同时分管刑庭、经济庭、民庭,甚至还

  同时负责过执行、负责过法院的基建工程,权力不可谓不大、诱感不可谓不诱人、犯错误的机会不可谓不多,可是他始终坚持法比天大,洁身自好。家乡一位参加抗日战争的老革命意取范仲淹语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去年,他认真看了好几遍《打铁还要自身硬》系列片,很郑重地跟说:纪委的干部不能图声名显赫,不能图大富大贵,钱够用就好,千千万万要干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已不正,焉能正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回望初心,一身正气,是我必须坚持也必坚持终身的操守。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党的十九大报告告诚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遇远而放弃追求。这次座谈会,让我在经历平凡平淡的数年后,再燃奋斗的激情,再坚定人生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定会履行入党时的承诺,以我绵薄之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篇八: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11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同心同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巩固和发展了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

  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他组织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出色完成党交付的发展华中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

  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正是从这次代表大会起,我们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很大精力参与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引亿万农民彻底摆脱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压迫,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刘少奇同志对新中国经济构成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他潜心研究合作社经济问题,大力倡导农民组织供销合作社,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对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持起草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统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的出发点。”他先后主持召开5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和109次常委会会议,用很大精力来建立健全这个崭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对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筹备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召开数十次座谈会,为制定八大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响应毛泽东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深入农村、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他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对面临的困难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计,提出战胜困难的有力措施,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入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刘少奇同志的理论贡献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都要有群众观点。”他认为:“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种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就有可能少犯错误”。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他还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方针”;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幸的是,刘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并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一生。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刘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优秀思想、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刘少奇同志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有了这个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就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白色恐怖下,他曾两次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刚毅气节。他曾在党内受到“左”倾错误的排斥,但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临危受命,在最艰险的地方挑最重的担子,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的誓言。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他说,共产党员“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使自己的主观逐步地比较符合客观,逐步地认识和掌握建设的客观规律”。他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思考和总结,他锻炼出非凡的理论思维能力,观察问题深刻透彻,分析事物鞭辟入里,揭露矛盾尖锐泼辣。他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用来指导实践的发展。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思想品格。刘少奇同志为人忠诚坦荡、光明磊落,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同时他也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鼓励别人讲真话,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他不隐瞒任何错误,常常主动承担责任。他说,共产党员只有党的共产主义的利益和目的,没有任何私心,所以“他的错误缺点能够自己公开,勇敢改正,有如‘日月之食’。他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

  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这是他一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真实写照。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忠诚于党,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安排。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和人民公仆本色。他说:“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不应当只管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忽视全国的和长远的利益。”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他在白区工作时经常经手几万元的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每天只买些萝卜烩点馍维持生活。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经常强调“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不能搞特殊”。他教育子女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外出工作时,他总是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充分反映出刘少奇同志作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刘少奇同志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是刘少奇同志念念不忘的挂虑。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还说,国家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在开滦煤矿,他深入井下察看工人生产和安全情况,亲身体验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在大庆油田,他叮嘱干部要注意解决工人生产生活困难,为工人解除后顾之忧。在河北农村,他深入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并派人送去电影放映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东北林区,他看到林业工人在野外作业条件艰苦,特地批准为他们解决棉衣、胶鞋等劳保用品。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深入湖南农村调查研究,铺禾草,睡门板,在简陋阴暗的农舍一住就是20多天,走进农家,嘘寒问暖,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进农户。他同掏粪工人、全

  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等许许多多普通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人们都亲切称呼他“少奇同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人民公仆的丰碑!

  同志们、朋友们!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历史贡献。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重大,我们承担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篇九: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探索及其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刘少奇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

  ??

  一、曲折的探索过程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行了宏观论述,七大以后,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托,刘少奇集中精力对新民主主义社会问题做更加系统和具体的探索。

  ??

  天津视察以前的探索

  ??

  1948年9月上旬,刘少奇在其所著《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新社会里,社会的主要矛盾或基本矛盾,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上,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之间的矛盾。这两种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竞争”的关系。

  ??

  9月中旬,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刘少奇在科学分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

  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1]这次讲话的基本精神和上一篇文章之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点是此次讲话中特别强调,小生产者的向背,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起决定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巩固对小生产者的领导权。要取得对小生产者的领导权,必须要建立和发展合作社,这是最好之工具。

  ??

  10月,在修改东北局于9月30日送交中央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时,加写的内容中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这种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是处于对立地位的,它和私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矛盾,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在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的矛盾。在这个矛盾的斗争,特别是在这个矛盾长期的经济竞争,将决定新民主主社会将来的发展前途,到底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抑或过渡到普通的资本主义社会。”“决不可采取过早地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1]

  ??

  12月下旬,在华北财经委员会上作报告时更加明确地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政策,经过经济竞争,到十年、十五年后,大势所趋,消灭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2]

  ??

  1949年2月上旬,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问题》一文中再次强调:“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主要的阶级斗争,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一方面是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的前途目的而斗争,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为了资本主义的前途与目的而斗争,此种斗争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因为它是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3]

  ??

  这一时期,是刘少奇系统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刘少奇的观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或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经济上,就是无产阶级的经济与资产阶级经济的矛盾。无产阶级应该与资产阶级进行“竞争”,以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此时的探索,基本遵循了七大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由于中国革命还没有结束,武装斗争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现实任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工作还没有实际展开。因此,这时刘少奇对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的探索主要还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性探索,主要的还是根据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逻辑推演。

  ??

  天津视察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期间的探索

  ??

  七届二中全会后,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特别委托,到天津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做专门的调查研究。

  1949年5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不要太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太强调,帝国主义就会插进来,把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变成帝国主义的后备军。除开国外矛盾,单就国内矛盾来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的确是基本的矛盾,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尚不能互相脱离,可以拖十来年,到无产阶级不需要资产阶级也能活下去的时候,就可搞社会主义。”[4]

  ??

  5月中旬,在北京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指出:在反对三大敌人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时期内,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尽可能地争取他们做我们的朋友”,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所以,我们必须改变那种要求“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各种相应之做法。

  ??

  5月底,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对民族资本主义政策问题给东北局的电报》中,刘少奇强调,要坚决纠正对待资产阶级和私人资本主义问题上的“左”倾机会主义倾向。他要求地方党委不要过早地和过多地在国民经济中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

  ??

  6月,撰写《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提纲联盟,强调:“由上述五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内部,是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与资本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之间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是在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及封建势力以后,新中

  国内部的基本矛盾。”[5]

  ??

  1950年1月下旬,在由他签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给东北局的答复意见——《关于〈农村支部工作指示〉的意见》中认为:“对农民党员进行教育时,固须指出组织起来的好处,但同时更须明确提出‘单干’与‘雇工’也是党的政策所允许的。同时要告诉我们的各级干部:在今天农村的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村资本主义的一定限度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党员向富农发展,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党员变成富农怎么办的提法,是过早的,因而也是错误的。”[6~7]??在对天津进行实地调查后,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少奇提出了要更加重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积极作用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是利用而不是与之“竞争”,更不是“过早取消”。这是他新民主主义思想初步发展的标志。这时的探索,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考,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探索。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到春藕斋讲话期间的探索

  ??

  1951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明确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他在为会议准备报告的提纲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其中第二条说:“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

  现共产主义制度。他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在将来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斗争。”[8]

  ??

  5月上旬,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刘少奇认为当时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总战略是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不是立即采取社会主义步骤。他说:“现在有人就讲社会主义,我说这是讲早了,至少是早讲了十多年。十年之内社会主义是讲不到的。到十年之后,建设得很好,我们看情况,那时可以提一提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什么时候搞呀?还要看实际情况才能答复这个问题。十年之后,就可以采取一些社会主义的步骤;也可能十年之后,还不能采取这种步骤,还要等几年。”[9]

  ??

  5月中旬,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的民主人士学习座谈会上,刘少奇讲话指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至少需要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是有它的进步作用和革命作用的。如果目前即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对人民是无益的。伤害私人工业生产的积极性,无疑的是破坏着目前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这是‘左’的错误。那么今天资本家对工人有没有剥削呢?自然有,但这种剥削有其进步的作用。可不可以和平转入社会主义?可以。转变方式有多种,如说服,颁布国家法令,开会讨论,甚或给予若干代价等等。”

  ??

  这一时期,刘少奇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标志着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思想发展到高潮阶段。他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且是一个很长的社会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现在的任务就是为这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巩固而努力奋斗。他相信:“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是有进步性和革命性的。”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就是要容许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就是要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和利用,就是要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至少是十年以后,或更长时间以后的事。

  ??

  春藕斋谈话以后的探索

  ??

  7月上旬,在中南海春藕斋为中央马克思列宁学院第一班学员做《中国共产党今后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中刘少奇讲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要继续完成这个任务,对付帝国主义的威胁,提高我国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在完成这个历史任务上,我们是可以也能够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起四个阶级的联盟。”[10]这次讲话明确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张,并提出实施步骤:长期准备,一步跨入,两步完成。他还指出:经过这十年或十五年、二十年的建设之后可以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采取社会主义步骤后,新民主主义这个名称还可以维持,但内容不一样了。这篇文章是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一个完整的纲领,刘少奇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思考更系统化了。它是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最后一篇文章。

  ??

  7月底,毛泽东找刘少奇、薄一波、刘澜涛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山西省委认为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应该紧接着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刘少奇不同意这么做,毛泽东则与中共山西省委员会的意见一致,坚决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以后,不需要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独立发展阶段。

  ??

  1952年6月底,在对两个文件的批改上,刘少奇加写了同样的一句话,即“以便率领全国人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而斗争”。这标志着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接受了中央的思想,与毛泽东保持一致,不再坚持建设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理论。

  ??

  7月上旬,在批转《中共中央东北局就当前国内国外的矛盾和农村中的主要矛盾问题给松江省委的复电》中,刘少奇同意这个报告中的观点,那就是,在现阶段,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是中国人民内部主要矛盾的,不再坚持前一时期他所认为的中国人民与“三大敌人”残余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

  ??

  10月,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受中央委派,率中国共产党团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他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中国共产党准备提出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一事向斯大林做了说明,以征求苏共的意见。20日,刘少奇又向斯大林做书面说明。从刘少奇写的说明中可以看出,此时,在新民主主义过渡问题上,亦即在尽早取消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上,他与毛泽东的意见达成了一致。

  ??

  1953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严肃、严厉地指出“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和“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

  同年夏秋,在中央财政经济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遭到非常严厉的批评,此后,他便完全放弃他在建国前后对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的探索所取得的那些积极的理论成果,并就其中的主要观点向中央和毛泽东做了深刻的“检讨”。到此,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上达成了一致,中国开始了取消资本主义经济、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历程。

  ??

  这一时期,是刘少奇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的最后阶段。最后的结果是,刘少奇接受了毛泽东的观点,主张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经济,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问题的探索历程就此结束。刘少奇放弃了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的理论,是外部条件影响的结果,先是,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刘少奇还在坚持;后来,在遭到批判后,刘少奇就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随之放弃

  了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探索。二、丰硕的探索成果

  ??

  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探索,获得了一系列积极的理论成果,使“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

  ??

  新民主主义社会之经济属性和经济特点

  ??

  第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属性。刘少奇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其特点是过渡时期的经济,可以过渡到资本主义,也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3]

  ??

  第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刘少奇认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而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一般不破坏私有财产制度,容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而且是长期存在。

  ??

  经济建设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地位

  ??

  刘少奇认为,经济上,多种性质的经济成分并存,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个主要的特点。不仅存在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而且存在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后两种经济不但存在,而且比重相当大。经济上,大力发展公有制性质的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中心任务,是解决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和主要任务。

  ??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最有创造性的理论有两点: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引导小农经济的理论,核心问题就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经济的态度问题。

  ??

  1.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总体思想。第一,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刘少奇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对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应当采取的基本方针,亦即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五种不同经济成分,除去那些投机操纵者,以及其他的有害于国计民生的,其发展都采取鼓励的政策。第二,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对于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设想,刘少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多次谈及这一问题。他认为必须尽快恢复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打下一定的基础,然后分步骤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他认为,工业化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力发展工业化,是国家社会主义改造的最根本的先决条件。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下工业化与民主化之关系。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问题,刘少奇明确指出:“我们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化与工业化!”[8]这个口号表达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之间关系的基本态度,那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要相互

  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刘少奇进一步指出:“没有我们国家的民主化,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发展,就不能保障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反过来,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又要大大地加强和巩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基础。”[8]

  ??

  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中,如何正确解决农民问题,如何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必然是刘少奇在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进行探索时思考的重点。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的农业、农民问题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第一,要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对于个体农民在分得土地后所焕发出来的个体生产积极性,新民主主义国家要保护和稳定;对于农民摆脱贫困,发家致富,向富裕中农的方向发展新民主主义国家要鼓励。第二,要保护富农经济。对待农村的各种经济成分,党和国家要采取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策,要容许农村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存在和发展。第三,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合作社经济问题,这是关乎中国社会主义之前途的问题,新民主主义国家要用商业的办法即供销合作社的办法把小农经济纳入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之中。第四,要走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道路。刘少奇认为,农村的集体化是以国家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基础的,没有这两个基础,农村的集体化将成为空中楼阁,农村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先机械化后集体化。

  ??

  三、伟大的意义

  ??

  建国前后,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理论体系。刘少奇的探索及其成果,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理论意义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是对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期我国国情的准确认识,是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科学之运用,是探索象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很落后的国家怎么样将新民主主义之革命与社会主义之革命衔接,成功走向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尝试。在探索中形成的积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方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为这一理论构建了主体框架和整体轮廓,但是,毛泽东对新民主主

  义社会问题的思考是宏观性、战略性和政治性的思考,对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没有做具体的科学论述。刘少奇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进行具体化、微观化和科学化探索与理论体系构建的第一人。七大以后,刘少奇集中精力,重点从经济方面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在调查研究和科学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系统理论,从经济层面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科学内涵。经济问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刘少奇在探索中取得的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成果,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

  刘少奇的探索,使得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化。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全面的系统的理论。他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胜利后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之方针、政策、路线,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与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都有论述,这些科学的理论观点互相关联、互相补充,构成较为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理论体系。刘少奇对新民主主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探索,不是从政治路线、政治纲领和政治理念上入手的,而是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入手。从以社会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客观要求为标准这一角度,来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问题的。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放在首位,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这是刘少奇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问题的重心所在,这也是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最大之特色和最主要的创新之处。

  ??

  现实意义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思想,对于稳定天津等大城市的经济局面,对于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的胜利,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现实指导价值。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先导意义和启示作用,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是多方面的。

  ??

  启示之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是中国前进和进步的动力。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性质的思想,为当代中国寻找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启示。当代中国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激化,但是,这些矛盾是可以通过发展经济的办法加以解决的。所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

  过改革,可以解除发展经济的阻碍因素,所以,党和国家必须始终坚持“改革”的精神,不断地以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

  ??

  启示之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如何选择,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制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我们虽然不可能重新选择和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我们在制度的选择上也不能超越现实。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理论为我们进行制度选择提供了现实指导,比如刘少奇对于社会经济制度中多种经济成分共存互竞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在社会建设的作用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制度的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启示之三,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最宝贵的经验。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探索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探索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刘少奇是一位坚持原则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原则性很强,他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也带有极强的理论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的结合,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既

  要尊重实际,也要尊重理论。刘少奇是这种科学态度的代表人物,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既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尊重社会实际的科学态度。刘少奇善于和敢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在当今的理论探索的新征程中显得更加可贵。这种理论精神和理论性格,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有利于”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基础性思想指导作用。

  ??

  启示之四,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多数,如何解决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问题。刘少奇关于解决经济发展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之间矛盾的关键是小生产者的人心向背问题的思想,以及对于仍然处在很低生产力水平的农村小农经济如何发展的思想,要教育农民、领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走先机械化后具体化的道路的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理论指导。

  ??

  启示之五,以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的民主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协调的发展。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既要“工业化”,又要“民主化”,以工业化促进民主化,以民主化促进工业化的思想,对于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全面实现经

  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当代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是一条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

篇十: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学习刘少奇同志精神”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诞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刘少奇同志是对党忠诚、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知行合一、心系人民的光辉榜样。意识形态工作是党极为重要的一线工作。我应该从不忘初心、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勤于学习、廉洁奉献这些方面作为工作的入手点和着眼点。

  不忘初心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做到坚持共产党人的最初理想信念,巩固自身的政治态度,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做到永葆忠诚。为养老福利院的长远发展而奋斗,在人民的幸福生活面前不应该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为院里的每一个人尽心尽力。在党的精神鼓舞下,让福利院中的每一个人体会到幸福感。

  实事求是就是指在福利院的工作中,无论是同事还是被服务的人员对自己提出意见,都会细心听取,将意见和建议整理总结下来,通过认真的思考加以改正,促进自身技能的提高,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实事求是作为党性的第一标准,在各个方面都不允许弄虚作假,也不允许在忠诚度上产生懈怠。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真理,时刻准备接受时间的检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展现出真理的力量。

  敢于担当就是指在福利院辛苦和繁琐的工作中应该秉承着吃苦耐劳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主动去承担起艰辛困苦的工作,以身作则为各位工作人员树立起榜样,让这种敢于直面危险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敢于担当不是埋头直前的冒失,而是在缜密的考察和计划之后统揽全局,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挑起责任的重担。

  善于学习着眼于福利院就是指提高我自身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技能,拓宽学习范围、创新管理手段、工作思维。与时俱进、与党俱进,紧随党的新型政策,将党政知识、现代科技、思想理念传递给福利院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足不出户知天下事。放眼于上海市是指,结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精神赋予时代内涵,一切有利于我市经济发展的手段,都应该内化为自己的方式加以利用。善于借鉴,取长补短。根据政府发布的最新方案,优化发展战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打造国际化都市形象。

  廉洁奉献是指就是时刻将以人民的利益为先,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经常思考怎样做对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人民利益最大化。深入群众,走进基层,听取福利院中人们的心声,时刻关心群众的安慰。将自身的权利都运用在群众身上,杜绝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不良行为。承担起人民公仆的角色,定期进行内省式思考,防止自己思想发生偏移和懈怠。从细节中体现自己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对我工作和思想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会以此为契机,深刻领会党和总书记的重要精神,推动意识形态大步发展。

篇十一: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1957年刘少奇南下五省调研人民内部矛盾作者:张建华

  1957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一年,也出现了一些不安定情况。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经济建设的冒进,新制度的不完善,工作中的粗糙,给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了一些紧张。日常生活用品和肉类、副食品的短缺,一些工人、学生和复转军人在生活、升学和就业安置方面出现了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领导采取了官僚主义的态度和做法,使一些地方发生了少数人闹事的现象。不少党员和领导干部,对这些问题思想准备不足,缺乏应有的认识。他们或用旧眼光看待新问题,把群众的具体利益之争,群众的尖锐批评和少数人闹事一概视为阶级斗争的表现,用简单粗暴的办法进行压制。

  怎样认识新的形势,如何处理少数人闹事的问题,实质上成为如何正确处理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成为执政党如何执政的问题。就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刘少奇带领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和教育部的八名负责同志南下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五省进行调研。

  

  “从北方到南方,到干部中、人民中作调查研究。”

  

  1957年2月18日下午,刘少奇在北京站登上了南下的争列。路上,刘少奇向调查组的同志讲了南下之行的主题。他说:“同志们,我们要在一起工作了,从北方到南方,到干部中、人民中作调查研究。”他指出,现在有些地方发生了工人、农民、学生闹事的现象。我们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他们为什么闹事,如何才能使他们不闹或少闹,对那些闹事群众采取什么政策。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策,势必发生像“波匈事件”那样的情况。

  

  在河北

  当天,刘少奇和调查组首站抵达河北省会保定。他在专列上听取了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和教育厅、总工会等领导的汇报。下午,召开部分师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又向教育厅等调查了解教育系统的情况。同时,他派调查组的同志分头前往满城县南马村、东马村了解农村合作社和乡干部选举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群众的意见。他了解到河北省去年水灾后,缺粮十分严重,工农生产水平差异大,农民有意见;学生升学比例有很大减少,学生和教员的思想极不稳定:在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发生24起工人罢工、请愿事件。

  2月22日,刘少奇和调查组抵达石家庄。到石家庄后,刘少奇先听取了地委、市委领导的汇报,然后召开了由工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工人中的意见。第二天,他召开了由石家庄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学生中的思想情况。他听取了石家庄基本建设部部长关于工人、学生中的14起闹事情况的汇报,省公安厅关于获鹿县东营村合作社情况汇报。以及调查组同志关于老工人和学生的情况汇报。他还专门前往栾城县贾村视察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河南

  2月28日,刘少奇和调查组离开河北来到河南新乡。新乡地委、市委领导在汇报中谈到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农村中20%-30%的社员对合作社能否办好有怀疑和动摇。前不久还发生了一一六厂100多名工人闹事的事件。刘少奇听着汇报一言未发。随后,他派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又找来一一六厂厂长和工人代表谈话了解情况。刘少奇指出:“计划大是中央负责,工作还没开始就先招了人,这是没经验,没吃过人多的苦,事情出了又不分清是非,进行压制,这种处理矛盾的办法是错误的,这不是什么反革命事件。”同时,刘少奇也耐心地开导当地领导:能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干部,会赢得人民更大的信任,实事求是作自我批评,不会降低我们的威信,只有认真吸取教训,将来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湖北

  3月7日,调查组到达湖北武汉。3月10日,刘少奇在同武汉领导的谈话中讲,对人民内部的问题要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团结,同时亦要教育工人用此办法对付官僚主义。人民如用对抗性办法对付我们,我们亦先退一步,用非对抗性的办法来处理。自己有错误即承认,以解决矛盾。要是非分明,相信群众,人民是可以了解我们的。

  3月11日,刘少奇特别听取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汇报大学教授提出的意见。湖北省长张

  平化谈了自1956年以来发生的主要集中在武汉市涉及2000余人的33起工人闹事情况。刘少奇指出,群众闹事的原因主要是领导有官僚主义。没有官僚主义,即使群众有过高的要求,一讲就通了。不要把党和人民群众分为两家。对立起来。不能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领导干部,否则群众不服。长此下去,共产党岂不脱离人民,蜕化而被推翻?党、团、工会干部要和工人“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

  3月16日。刘少奇在湖北省委扩大会议上作了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他说:“要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向群众讲真话。国家有困难,要翻底子,事前做好工作群众就不会闹,闹起来后要注意,一要让闹,二不提倡闹,三不可草率处置,不可轻率捕人、开除,关键要分清是非。”

  

  

  在湖南

  3月19日。专列到达湖南长沙。在长沙的十几天里,刘少奇听汇报,看材料,找各界人士谈话,到基层走访。他先后同湖南省及长沙、株洲、衡阳等地方领导交谈,夜以继日地工作。22日,他与长沙市学生和教师代表进行座谈。24日,他在湖南省干部会议上作报告,重点谈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制度。如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上下级关系、基建的赶工怠工、宿舍问题、升学问题、城市建设、手工业的旺季淡季、勤工俭学、干部作风、等级制等问题。

  

  在广东

  3月29日,刘少奇抵达广州。他连续两天听取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的汇报。他再次强调:“阶级斗争基本消灭以后主要搞经济工作。”

  4月10日,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直属机关干部大会上,刘少奇专门作了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他在讲话中举例分析了发生在广东化县的群众抵制占房建麻风病院,警察开枪打死群众的事件;广州某化工厂群众闹事的事件;内港工人怠工等三起事例。他强调指出:群众闹事时,第一要分清敌我,绝不能把人民内部的问题当做敌我问题来处理。即使在群众闹事中确实混入了个别坏人,我们也要按照处理人民内部问题的原则,先把群众的问题处理了。使群众安定下来,然后再处理反革命分子的问题。第二要分清是非。因为所谓人民内部问题。主要就是一个是非问题。不能仅仅分清群众方面的是非,更重要的是分清领导上的是非。承认了领导错误,然后才能去说服群众,否则就解决不了矛盾,不能说服人民群众,人民内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有些即使一时压服下去,过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后。它还是要分清是非的。

  2月18日从北京出发南下,4月

  11日又沿京广线返程北上,刘少奇继续同沿途各地领导同志谈话。4月14日回到北京。

  

  确切地说,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同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的矛盾

  

  南下五省之行。刘少奇重点就人民内部矛盾突出的问题向各地领导干部进行了讲解和宣传。

  

  从北京出发的路上。刘少奇对身边工作人员讲,由于我们是领导党,什么事情办不好。群众就怪在我们身上。群众怪我们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我们有官僚主义,二是我们的政策有错误。当然,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敌我矛盾。对于闹事,我们的政策不是高压,也不是退让,而是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要求正确就接受,不正确就解释和批评。不要把提意见、告状看做闹事。群众多说话是民主积极性的表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是好事,不是坏事。执政党的干部最容易害的病,就是官僚主义症。例如,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高高在上,不了解民情,失职误事,有的甚至压制民主,打击好人,如此等等。

  在石家庄。刘少奇同地委、市委负责同志座谈时说:“这几天看了一下,总的印象是工人中问题很多,提了好多意见,讲不完,积了很多问题,学生中间也有很多问题,提的问题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多,大体分这么几类,绝大部分是他们的切身问题,如生活问题,待遇问题,经济问题。”“提出的意见都是人民内部的问题,你与我的问题,工人与农民,复员军人与普通工人,老工人与青年工人,工人相互之间的问题等。绝大多数是群众对领导的问题,是群众对国家,对领导,对干部的问题。”“我们国家的矛盾,集中在人民群众和领导的矛盾上来了,现在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即人们对领导,领导与被领导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突出了,阶级矛盾、敌我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了。这是我国的新情况。”“国内形势已经变化,阶级矛盾、敌我矛盾在国内基本上解决了,而人民内

  部矛盾生长起来了。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生长了。”

  在河南郑州,刘少奇在领导干部座谈会和3月4日河南省干部大会上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领导机关和人民的矛盾,更确切地说,是人民同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的矛盾。

  在湖北省委扩大会议上,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和少数人闹事问题。刘少奇指出,群众闹事的原因主要是官僚主义。群众提出过高的要求。领导又有官僚主义那就糟了。他在分析了群众闹事的几种情况后,强调领导要同群众商量、讨论,解决他们的问题,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团结。

  在湖南的干部会议上,刘少奇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反映了生产力跟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上层建筑跟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是永远存在的,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存在。在私有制的社会里。这两个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里,这两个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的矛盾。”在我国,“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了,分配问题就大量地、突出地产生出来了”。“在基本的社会制度――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已经基本确立以后,就要花很大的力量去注意解决分配当中的问题,不能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这样可以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高高兴兴,一心一意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生产。”

  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直属机关干部大会上就人民内部矛盾讲话中,刘少奇指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分配问题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问题上。这些都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公私合营以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了,现在应该讲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为教育各地干部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刘少奇反复向他们强调,共产党要得民心。他说,民心向背是党和国家兴衰的标志,要得民心,必须克服官僚主义,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我们目前的情况怎样呢?主流是好的,有的不那么好了,成了老爷,把人民群众当做仆人,自己还不知觉,这是很危险的。

  

  对几个典型事件提出了解决方针

  

  在五省调研中。刘少奇重点了解河北正定地质干校学生游行示威、河南新乡一一六厂工人闹事、广东化县群众闹事等几个典型事件,提出了解决的方针。

  

  针对“正定事件”指出,共产党要进道理,领导要进道理:道理要让群众信服

  

  正定地质干校是地质部设在石家庄正定县城的一所培养一般地质干部的学校。由于1957年国家紧缩编制,该校应届毕业生不能按原计划如期毕业分配工作,加之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上级指示中的具体问题的传达解释含混不清,说法不一致,使得不少学生认为学校不是放寒假。而是有意遣散他们。于是发生学生上街游行。并造成列车在正定车站受阻停车长达12小时。

  一到石家庄,刘少奇就派人去正定地质干校了解情况。在石家庄,刘少奇听取了关于“正定事件”的汇报后,明确指出:“正定事件”不是反革命事件。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教训,他对当地领导和校领导进行了批评:正定地质干校开始办就不妥当,名字叫干校实际条件不具备,是个训练班。一下子把几千人搞来就许愿。应当老老实实向群众讲,十分条件要讲八分,困难要讲够。针对“正定事件”中暴露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问题,他指出:“个人利益大家都有,这是正常的。但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就成了个人主义。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要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学生闹事不好,但不是没有道理,要分清是非,首先分清领导的是非。共产党要讲道理,领导要讲道理,道理要让群众信服,做人要挺起腰杆来。学生中错误是有的,但不是主要的,现在看来还不是反革命事件,起码没有查出反革命。学生做得不对。犯了错误不是大问题。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服从说服,服从道理,不服从压服,不允许压服。要缓和紧张局面,做些团结工作,转弯子要细,不要把人民内部矛盾弄成敌我矛盾。

  在刘少奇的指示下。“正定事件”的善后工作得到妥善解决。

  

  针对新乡“――六厂事件”指出如不进清道理,我相信你们闹得比他们文明

  

  新乡一一六厂是二机部所属的国营工厂,在抽调一部分工人到条件简陋的五金合作社工作时,未讲明情况。工人去后认为受到欺骗,包围了厂长,并联名上告,反映到最高检察院、人民日报社及二机部。

  刘少奇来到新乡,在听取关于“一一六厂事件”的汇报中指出,原来计划大了,人找多了,计划造大了不能怪厂长。我们没有经验犯了一点错误,犯了错误是难免的,以后要深刻吸取这个教训。教训在于不能过早地把人招进来。假若不招人,只是计划大了点不要紧。把菩萨请来了,请走即闹。人都一样,把你们请出去也会闹。如不讲清道理,我不相信你们闹得比他们文明。一一六厂人多,五金社缺人,原则上可以调,问题在于办法不对,不讲清楚就送出去,送走人就把门关上。如果办法好,五金社条件苦一些可以去,而且是高高兴兴地去。但你们这个办法他们不去。这次输送工人前把五金社说得如何如何好,你们许了愿,他们就叫你们兑现,不能把条件讲得太好,办不到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讲,把条件讲得差一点倒比较好。

  刘少奇又说,调动工作时没有讲清楚,他们说你们是欺骗。是一一六厂领导官僚主义。我赞成他们的批评,是带一点欺骗性。开始用那样的方式送走就是不对的,送走了不叫回一一六厂,这是错了不认错,将错就错,事情就是这样闹起来的。厂长去了把厂长包围起来,他们要求开大会,写信给市委,给最高检察院、第二机械工业部、人民日报社,没有一点错。要求回一一六厂,没有理由不让回去,围你们一下也不算犯法。他们没有打人,没杀人,没放火,而且是自己的工人,我想这没有错。他们也没有游行,没有罢工,他们小心谨慎,提心吊胆,有心事还照常上班,纪律很好,厂长、市委不检讨,而是他们检讨。要受害者检讨,处事不公,人心就不服。

  刘少奇接着讲,再开大会应当改一下口气。开始没讲清楚去的地方的条件,要承认这是领导错了,要强调自愿,愿留则留,愿回则回。说明他们未犯错误,不要怕,不要他们检讨,我们有错我们改。对人民不要耍花样,要一是一,二是二,要吃老实饭,吃花样饭越吃越糟。这回是夹生饭。回炉做好了。就是真正做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上犯点错误是难免的。用对敌人的办法对待自己人要犯原则错误。反革命常常利用我们的错误,以代表群众利益的面貌来煽动群众闹事。任何闹事都有好处,就像好事也有坏的一面,不这样官僚主义就不会克服,不这样市委、二机部就不会来人。这样可以教育群众,也可以使我们进步。

  根据刘少奇的指示,新乡市委和一一六厂、五金合作社召开职工大会,向群众作了检讨。经过做工作和本着自愿的原则。调过去的工人多数留在了五金合作社,少数返回一一六厂。

  

  针对“化县事件”指出,这是“人为地、主动地把非对抗性矛盾变为对抗性矛盾”

  

  

  在广东,为了向当地领导说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当采取的路线,刘少奇特别对“化县事件”这一在基层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典型事例作了分析。

  “化县的麻风病防治委员会在化县的一个地方盖麻风病院。未盖之前。与群众商量,群众不同意。县政府不管群众是否同意,就硬要在那里盖一所麻风病院。开始盖时,群众就不满意。今年3月下旬,化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同群众谈话,群众还是不同意,他们扣留了群众三个代表,其中有党、团支部书记和一个转业军人,这样群众就更加不满意。有400多人在一个合作社主任的领导下,把麻风病院的房子拆掉,并把干部的衣服也扯烂了。化县公安局的副局长带了八名警察,在现场开枪打死打伤人。这是一种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办法?这种办法好不好?一开头群众不同意在那里盖麻风病院,为什么一定要盖呢?别处就找不到地方?已经盖了群众还是不同意并且派代表来交涉,为什么要把他们的代表扣留起来呢?有什么权力把他们的代表扣留起来呢?公安局长和县委书记是根据哪一条法律?”

  “为什么可以把群众的代表,党、团支部书记扣留起来?就是我们的干部感到自己有那个权力,你不听我的话,我就可以把你扣押起来。这种态度很不好。是离开了我们党的尊重群众、做人民勤务员、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因为群众开始就不同意,后来还不同意。你又扣了他们的代表。他们没有办法。为什么不拆房子呢?群众拆房子也不能算什么犯错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才这样做。其实,对于群众要拆房子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派一个人去,向群众说:你们不愿意在这里盖麻风病院,现在就不在这里做麻风病院了,房子可以做别的用,你们不要拆了,房子留给你们住,他们就会不拆的。群众把干部赶走,扯坏了衣服,可是没有伤人,是没有犯罪的,而我们公安局派去的警察却开枪打死打伤了群众。所以说,这件事从开头,到中间,到最后的处理,都是错误的,是不妥当的。人民内部的矛盾,本来没有那么紧张,不是对抗性的矛盾,是可以和平解决的,可以采用小民主的办法解决的。但是,我们却有意把这个矛盾弄成对抗性的,人为地、主观地把非对抗性矛盾变为对抗性矛盾。”

  

  调整生产关系,从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和粗糙,合作化运动的冒进,影响到分配关系和群众的利益,也引发了人民内部的矛盾。刘少奇在各地调研中,特别注意从调整生产关系入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在保定满城县,刘少奇听前去农村调查的同志汇报说,农民最不满意的是一年下来,把富裕队的粮食一车一车往差的队拉。老百姓心中不满但又不敢反对。平调粮食引发了社员与社、队,队与队之间的利益分配纠纷。听到这些,刘少奇说,这就叫人民内部矛盾啊。合作化以后,集体内部,集体和上级之间,这个集体和那个集体之间,人民内部有矛盾。从你们的反映中间就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很认真地对待,很好地解决。

  刘少奇注意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一哄而起办大社引起的问题。在河南新乡,他听地委负责人关于合作社生产情况汇报时,对新乡地区实行的包工包产到队固定三年不变、超产奖励的办法非常赞同。他指出,包产三年,农民有奔头,奔明年,奔后年,人总要有个奔头才好。实行这个办法。这也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基本的所有制已经定下来,基本不变,但不是生产关系中的一切都不变,事实会有变动,主要在分配制度上变。分配制度也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配制度一搞好,农民就有奔头了,积极了,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分配制度不合理,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要经常注意调整分配制度。包产三年不变,就是调整分配关系,这对生产的发展关系很大。

  针对办大社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刘少奇指出,现在大社是办多了,有少数大社当典型可以,但普遍办大社就有问题。生产单位、经营单位、分配单位小一点,人们看得见,社太大了与落后的生产力不适合。生产力只是那么个水平,就适宜于生产单位小一点,特别是分配单位小一点好,太大了则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包产到队,分配单位缩小,有利于巩固集体所有制。

  对“两包”办法作出的暂行规定,刘少奇觉得不合适,他担心会引起农民不安。他说,到了实现机械化时再来说要不要这个办法,你现在如

  果说它只是暂时的,农民就会不安。拖拉机没有来,没有大的水利设施,就不要讲变。刘少奇举例说,根本的问题是小农经济生产工具没有变,小块经营,干部群众都有经验。一下子搞得太大,特别是把穷村富村搞在一起,有许多不合适。分小点,适当分权,有点自主权,适合于历史习惯,适合于人的管理水平,适合于生产工具,适合于生产力。这一点是可靠的。三年不变是有条件的不变,也就是说不是无限制的变,要有相对的安定性、固定性。农民要求这个。刘少奇要新乡地委明确告诉农民,三年完了,再搞三年。

  刘少奇还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意见。在广东,他听取工作汇报时指出:“国营商业部门机关化、官僚化,不根据实际情况办事,私营小商贩做生意能赚钱,国营商业为什么就不行?”国营商业应当放下架子,向私商小贩学习,采取一些灵活的办法。例如下乡采药、晚间营业等,搞好对市民的蔬菜供应,国营商业能让群众方便地买到又便宜又新鲜的蔬菜,才能显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刘少奇指出,自由市场对我们有利,可以暴露我们的缺点,补充国营商业的不足,方便人民。社会主义搞计划只能搞大的项目,凡我们计划不到的。自由市场可以钻空子,这可以使我们发现问题,逐渐把计划工作做得周到一些。自由市场开放,可以使经济生活组织得更好一些,计划经济更完善,有多样性。他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组织得不好会阻碍生产,搞得好会促进生产。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只能计划那几类,而不是几十万种,如只强调计划性,就会挤掉灵活多样,变得简单、呆板。他提出要做到计划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一是要学习和利用自由市场灵活、多

  样的特点;二是在国家计划之外,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各自的计划。计划有好几十万项,我们不能全包……自由市场开放,可以使经济生活组织得更好一些,计划经济更完善,有多样性。针对广州出现的“地下工厂”,刘少奇指出,“地下工厂”值得研究,要研究它们的经验,研究它们为什么能赚钱,研究它们的经营方式。

  刘少奇还指出,税收是调节经济生活、保护生产、保护社会主义、限制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会掌握原则、对社会主义没有热心的人是搞不成的。税收不是简单收几个钱的问题,首先是考虑生产,其次是调节人民生活。要由有眼光的人去研究,必须多方面考虑,片面性会出毛病。

  从北京到广州,从广州到北京,近两个月纵跨五个省,往返八千里。刘少奇的南下五省之行,就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了大量的调研,对执政党自觉地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执政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篇十二: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11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同心同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巩固和发展了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

  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他组织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出色完成党交付的发展华中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正是从这次代表大会起,我们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很大精力参与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引亿万农民彻底摆脱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压迫,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刘少奇同志对新中国经济构成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他潜心研究合作社经济问题,大力倡导农民组织供销合作社,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对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持起草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

  益和统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的出发点。”他先后主持召开5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和109次常委会会议,用很大精力来建立健全这个崭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对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筹备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召开数十次座谈会,为制定八大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响应毛泽东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深入农村、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他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对面临的困难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计,提出战胜困难的有力措施,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入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刘少奇同志的理论贡献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都要有群众观点。”他认为:“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种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就有可能少犯错误”。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他还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方针”;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幸的是,刘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并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一生。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刘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优秀思想、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刘少奇同志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有了这个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就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白色恐怖下,他曾两次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刚毅

  气节。他曾在党内受到“左”倾错误的排斥,但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临危受命,在最艰险的地方挑最重的担子,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的誓言。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他说,共产党员“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使自己的主观逐步地比较符合客观,逐步地认识和掌握建设的客观规律”。他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思考和总结,他锻炼出非凡的理论思维能力,观察问题深刻透彻,分析事物鞭辟入里,揭露矛盾尖锐泼辣。他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用来指导实践的发展。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思想品格。刘少奇同志为人忠诚坦荡、光明磊落,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同时他也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鼓励别人讲真话,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他不隐瞒任何错误,常常主动承担责任。他说,共产党员只有党的共产主义的利益和目的,没有任何私心,所以“他的错误缺点能够自己公开,勇敢改正,有如‘日月之食’。他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这是他一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真实写照。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忠诚于党,对人民忠心耿

  耿、鞠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安排。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和人民公仆本色。他说:“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不应当只管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忽视全国的和长远的利益。”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他在白区工作时经常经手几万元的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每天只买些萝卜烩点馍维持生活。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经常强调“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不能搞特殊”。他教育子女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外出工作时,他总是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充分反映出刘少奇同志作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刘少奇同志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是刘少奇同志念念不忘的挂虑。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还说,国家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在开滦煤矿,他深入井下察看工人生产和安全情况,亲身体验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在大庆油田,他叮嘱干部要注意解决工人生产生活困难,为工人解除后顾之忧。在河北农村,他深入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并派人送去电影放映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东北林区,他看到林业工人在野外作业条件艰苦,特地批准为他们解决棉衣、胶鞋等劳保用品。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深入湖南农村调查研究,铺禾草,睡门板,在简陋阴暗的农舍一住就是20多天,走进农家,嘘寒问暖,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进农户。他同掏粪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等许许多多普通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人们都亲切称

  呼他“少奇同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人民公仆的丰碑!

  同志们、朋友们!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历史贡献。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重大,我们承担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篇十三: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探索及其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际,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刘少奇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

  ??

  一、曲折的探索过程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行了宏观论述,七大以后,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托,刘少奇集中精力对新民主主义社会问题做更加系统和具体的探索。

  ??

  天津视察以前的探索

  ??

  1948年9月上旬,刘少奇在其所著《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新社会里,社会的主要矛盾或基本矛盾,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上,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之间的矛盾。这两种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竞争”的关系。

  ??

  9月中旬,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刘少奇在科学分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

  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1]这次讲话的基本精神和上一篇文章之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点是此次讲话中特别强调,小生产者的向背,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起决定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巩固对小生产者的领导权。要取得对小生产者的领导权,必须要建立和发展合作社,这是最好之工具。

  ??

  10月,在修改东北局于9月30日送交中央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时,加写的内容中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这种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是处于对立地位的,它和私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矛盾,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在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的矛盾。在这个矛盾的斗争,特别是在这个矛盾长期的经济竞争,将决定新民主主社会将来的发展前途,到底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抑或过渡到普通的资本主义社会。”“决不可采取过早地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1]

  ??

  12月下旬,在华北财经委员会上作报告时更加明确地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政策,经过经济竞争,到十年、十五年后,大势所趋,消灭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2]

  ??

  1949年2月上旬,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问题》一文中再次强调:“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主要的阶级斗争,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一方面是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的前途目的而斗争,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为了资本主义的前途与目的而斗争,此种斗争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因为它是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3]

  ??

  这一时期,是刘少奇系统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刘少奇的观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或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经济上,就是无产阶级的经济与资产阶级经济的矛盾。无产阶级应该与资产阶级进行“竞争”,以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此时的探索,基本遵循了七大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由于中国革命还没有结束,武装斗争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现实任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工作还没有实际展开。因此,这时刘少奇对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的探索主要还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性探索,主要的还是根据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逻辑推演。

  ??

  天津视察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期间的探索

  ??

  七届二中全会后,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特别委托,到天津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做专门的调查研究。

  1949年5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不要太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太强调,帝国主义就会插进来,把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变成帝国主义的后备军。除开国外矛盾,单就国内矛盾来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的确是基本的矛盾,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尚不能互相脱离,可以拖十来年,到无产阶级不需要资产阶级也能活下去的时候,就可搞社会主义。”[4]

  ??

  5月中旬,在北京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指出:在反对三大敌人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时期内,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尽可能地争取他们做我们的朋友”,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所以,我们必须改变那种要求“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各种相应之做法。

  ??

  5月底,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对民族资本主义政策问题给东北局的电报》中,刘少奇强调,要坚决纠正对待资产阶级和私人资本主义问题上的“左”倾机会主义倾向。他要求地方党委不要过早地和过多地在国民经济中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

  ??

  6月,撰写《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提纲联盟,强调:“由上述五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内部,是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与资本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之间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是在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及封建势力以后,新中

  国内部的基本矛盾。”[5]

  ??

  1950年1月下旬,在由他签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给东北局的答复意见——《关于〈农村支部工作指示〉的意见》中认为:“对农民党员进行教育时,固须指出组织起来的好处,但同时更须明确提出‘单干’与‘雇工’也是党的政策所允许的。同时要告诉我们的各级干部:在今天农村的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村资本主义的一定限度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党员向富农发展,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党员变成富农怎么办的提法,是过早的,因而也是错误的。”[6~7]??在对天津进行实地调查后,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少奇提出了要更加重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积极作用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是利用而不是与之“竞争”,更不是“过早取消”。这是他新民主主义思想初步发展的标志。这时的探索,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考,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探索。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到春藕斋讲话期间的探索

  ??

  1951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明确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他在为会议准备报告的提纲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其中第二条说:“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

  现共产主义制度。他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在将来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斗争。”[8]

  ??

  5月上旬,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刘少奇认为当时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总战略是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不是立即采取社会主义步骤。他说:“现在有人就讲社会主义,我说这是讲早了,至少是早讲了十多年。十年之内社会主义是讲不到的。到十年之后,建设得很好,我们看情况,那时可以提一提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什么时候搞呀?还要看实际情况才能答复这个问题。十年之后,就可以采取一些社会主义的步骤;也可能十年之后,还不能采取这种步骤,还要等几年。”[9]

  ??

  5月中旬,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的民主人士学习座谈会上,刘少奇讲话指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至少需要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是有它的进步作用和革命作用的。如果目前即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对人民是无益的。伤害私人工业生产的积极性,无疑的是破坏着目前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这是‘左’的错误。那么今天资本家对工人有没有剥削呢?自然有,但这种剥削有其进步的作用。可不可以和平转入社会主义?可以。转变方式有多种,如说服,颁布国家法令,开会讨论,甚或给予若干代价等等。”

  ??

  这一时期,刘少奇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标志着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思想发展到高潮阶段。他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且是一个很长的社会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现在的任务就是为这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巩固而努力奋斗。他相信:“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是有进步性和革命性的。”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就是要容许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就是要对资本主义经济保护和利用,就是要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至少是十年以后,或更长时间以后的事。

  ??

  春藕斋谈话以后的探索

  ??

  7月上旬,在中南海春藕斋为中央马克思列宁学院第一班学员做《中国共产党今后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中刘少奇讲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要继续完成这个任务,对付帝国主义的威胁,提高我国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在完成这个历史任务上,我们是可以也能够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起四个阶级的联盟。”[10]这次讲话明确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张,并提出实施步骤:长期准备,一步跨入,两步完成。他还指出:经过这十年或十五年、二十年的建设之后可以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采取社会主义步骤后,新民主主义这个名称还可以维持,但内容不一样了。这篇文章是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一个完整的纲领,刘少奇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思考更系统化了。它是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最后一篇文章。

  ??

  7月底,毛泽东找刘少奇、薄一波、刘澜涛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山西省委认为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应该紧接着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刘少奇不同意这么做,毛泽东则与中共山西省委员会的意见一致,坚决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以后,不需要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独立发展阶段。

  ??

  1952年6月底,在对两个文件的批改上,刘少奇加写了同样的一句话,即“以便率领全国人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而斗争”。这标志着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接受了中央的思想,与毛泽东保持一致,不再坚持建设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理论。

  ??

  7月上旬,在批转《中共中央东北局就当前国内国外的矛盾和农村中的主要矛盾问题给松江省委的复电》中,刘少奇同意这个报告中的观点,那就是,在现阶段,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是中国人民内部主要矛盾的,不再坚持前一时期他所认为的中国人民与“三大敌人”残余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

  ??

  10月,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受中央委派,率中国共产党团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他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中国共产党准备提出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一事向斯大林做了说明,以征求苏共的意见。20日,刘少奇又向斯大林做书面说明。从刘少奇写的说明中可以看出,此时,在新民主主义过渡问题上,亦即在尽早取消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上,他与毛泽东的意见达成了一致。

  ??

  1953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严肃、严厉地指出“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和“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

  同年夏秋,在中央财政经济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遭到非常严厉的批评,此后,他便完全放弃他在建国前后对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的探索所取得的那些积极的理论成果,并就其中的主要观点向中央和毛泽东做了深刻的“检讨”。到此,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上达成了一致,中国开始了取消资本主义经济、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历程。

  ??

  这一时期,是刘少奇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的最后阶段。最后的结果是,刘少奇接受了毛泽东的观点,主张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经济,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问题的探索历程就此结束。刘少奇放弃了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的理论,是外部条件影响的结果,先是,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刘少奇还在坚持;后来,在遭到批判后,刘少奇就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随之放弃

  了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探索。二、丰硕的探索成果

  ??

  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探索,获得了一系列积极的理论成果,使“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

  ??

  新民主主义社会之经济属性和经济特点

  ??

  第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属性。刘少奇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其特点是过渡时期的经济,可以过渡到资本主义,也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3]

  ??

  第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刘少奇认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而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一般不破坏私有财产制度,容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而且是长期存在。

  ??

  经济建设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地位

  ??

  刘少奇认为,经济上,多种性质的经济成分并存,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个主要的特点。不仅存在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而且存在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后两种经济不但存在,而且比重相当大。经济上,大力发展公有制性质的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中心任务,是解决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和主要任务。

  ??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最有创造性的理论有两点: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引导小农经济的理论,核心问题就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经济的态度问题。

  ??

  1.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总体思想。第一,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刘少奇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对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应当采取的基本方针,亦即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五种不同经济成分,除去那些投机操纵者,以及其他的有害于国计民生的,其发展都采取鼓励的政策。第二,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对于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设想,刘少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多次谈及这一问题。他认为必须尽快恢复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打下一定的基础,然后分步骤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他认为,工业化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力发展工业化,是国家社会主义改造的最根本的先决条件。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下工业化与民主化之关系。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问题,刘少奇明确指出:“我们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化与工业化!”[8]这个口号表达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之间关系的基本态度,那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要相互

  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刘少奇进一步指出:“没有我们国家的民主化,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发展,就不能保障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反过来,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又要大大地加强和巩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基础。”[8]

  ??

  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中,如何正确解决农民问题,如何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必然是刘少奇在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进行探索时思考的重点。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的农业、农民问题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第一,要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对于个体农民在分得土地后所焕发出来的个体生产积极性,新民主主义国家要保护和稳定;对于农民摆脱贫困,发家致富,向富裕中农的方向发展新民主主义国家要鼓励。第二,要保护富农经济。对待农村的各种经济成分,党和国家要采取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策,要容许农村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存在和发展。第三,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合作社经济问题,这是关乎中国社会主义之前途的问题,新民主主义国家要用商业的办法即供销合作社的办法把小农经济纳入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之中。第四,要走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道路。刘少奇认为,农村的集体化是以国家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基础的,没有这两个基础,农村的集体化将成为空中楼阁,农村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先机械化后集体化。

  ??

  三、伟大的意义

  ??

  建国前后,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理论体系。刘少奇的探索及其成果,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理论意义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是对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期我国国情的准确认识,是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科学之运用,是探索象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很落后的国家怎么样将新民主主义之革命与社会主义之革命衔接,成功走向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尝试。在探索中形成的积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方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为这一理论构建了主体框架和整体轮廓,但是,毛泽东对新民主主

  义社会问题的思考是宏观性、战略性和政治性的思考,对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没有做具体的科学论述。刘少奇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进行具体化、微观化和科学化探索与理论体系构建的第一人。七大以后,刘少奇集中精力,重点从经济方面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在调查研究和科学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系统理论,从经济层面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科学内涵。经济问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刘少奇在探索中取得的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成果,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

  刘少奇的探索,使得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化。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思想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全面的系统的理论。他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胜利后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之方针、政策、路线,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与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都有论述,这些科学的理论观点互相关联、互相补充,构成较为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理论体系。刘少奇对新民主主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探索,不是从政治路线、政治纲领和政治理念上入手的,而是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入手。从以社会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客观要求为标准这一角度,来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问题的。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放在首位,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平,这是刘少奇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问题的重心所在,这也是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最大之特色和最主要的创新之处。

  ??

  现实意义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思想,对于稳定天津等大城市的经济局面,对于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的胜利,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现实指导价值。

  ??

  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先导意义和启示作用,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是多方面的。

  ??

  启示之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是中国前进和进步的动力。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性质的思想,为当代中国寻找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启示。当代中国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激化,但是,这些矛盾是可以通过发展经济的办法加以解决的。所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

  过改革,可以解除发展经济的阻碍因素,所以,党和国家必须始终坚持“改革”的精神,不断地以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

  ??

  启示之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如何选择,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制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我们虽然不可能重新选择和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我们在制度的选择上也不能超越现实。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理论为我们进行制度选择提供了现实指导,比如刘少奇对于社会经济制度中多种经济成分共存互竞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在社会建设的作用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制度的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启示之三,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最宝贵的经验。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论探索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探索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刘少奇是一位坚持原则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原则性很强,他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也带有极强的理论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的结合,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既

  要尊重实际,也要尊重理论。刘少奇是这种科学态度的代表人物,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既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尊重社会实际的科学态度。刘少奇善于和敢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在当今的理论探索的新征程中显得更加可贵。这种理论精神和理论性格,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有利于”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基础性思想指导作用。

  ??

  启示之四,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多数,如何解决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问题。刘少奇关于解决经济发展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之间矛盾的关键是小生产者的人心向背问题的思想,以及对于仍然处在很低生产力水平的农村小农经济如何发展的思想,要教育农民、领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走先机械化后具体化的道路的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理论指导。

  ??

  启示之五,以经济现代化促进政治的民主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协调的发展。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既要“工业化”,又要“民主化”,以工业化促进民主化,以民主化促进工业化的思想,对于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全面实现经

  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当代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是一条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

篇十四: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SpeechattheSymposiumtoCommemoratethe120thAnniversaryofLiuShaoqi

  作者:习近平[1]作者机构:[1]不详

  出版物刊名:党的文献

  页码:3-7页

  年卷期:2019年

  第1期

  主题词:刘少奇;马克思主义;“左”倾错误

  摘要:(2018年11月23日)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缅怀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生涯,学习和继承他的崇高精神风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推荐访问:刘少奇座谈会发言 座谈会 发言 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