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3篇)

时间:2023-05-03 16:40: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2023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通用20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2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全员培训。专家的讲座以及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让我受益良多。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化,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现在八下整册为法治专册)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教育之中,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真正落实到从娃娃抓起。

  康利教授就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实施做了精彩的讲座:从课改的缺憾谈到课改的方向再谈到有关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让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与反思。下面摘录对我触动较大的与各位分享:

  其一:一个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不,应该是课程。)

  其二:能力=?素养(素养特别考虑自我的态度,要喜欢。)这里康利教授特别强调了核心素养,并做了注解,即为中国未来20~30年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个、2个,不能太多)也即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

  其三:“道德”在教材内容板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中是基础,是根本,是中轴。通过精彩片段的展示,让所有参训人员印象植入大脑深处的一句话是:“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这是部编教材改版的一种指向,要让学生,让所有人有一种“问心”即所谓的信仰;这也是做为一名教师自身积极向上的一个突破口;也将会是今后考试的一种导向。

  其四:教材“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这是部编教材之魂。有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却又润物无声地渗透于其中。

  除此之外,实验中学杨肖利老师对七上教材的解读也甚为赞之。尤其思维导图的建构值得借鉴,不仅可也帮学生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还有忻州市教研室高培仁老师对山西近年来中考的导向进行理性分析并给出了科学的备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认识,尤其表达交流上“分点式”到“组织化”的答题为我指点了迷津。

  培训虽已结束,但于我来讲学习专研才刚刚开始。只有不断专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更好地落实课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达到真正育人的目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3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__,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

  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4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改名《道德与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

  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59月20日,哈尔滨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例研讨与教学分享南岗现场会在育红小学举行。哈尔滨市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王玲、南岗区道德与

  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周萍,育红小学校长姚颖、副校长赵胜贤,以及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全体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周萍老师主持。

  活动中,育红小学张宏老师作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认识您了》一课教学展示,通过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戏等活动设计,引领学生观察、模仿、交流,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课后,育红小学张宏老师、长虹小学胡宇馨老师、团结小学康宁老师、复华小学曲微娜老师,分别针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就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研讨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呈现了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基本架构。

  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萍老师在活动中,对一年级新教材作深入解读,为全体参会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向。市教研员王玲老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教育部于在全国范围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并将小学《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对小学品德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本次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及学习的平台,对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会后,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利用qq群、微信群,组织区内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本次活动继续进行交流与学习。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6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状:

  法制教育不被重视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

  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第三,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

  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对策:

  教育部门、学校、老师齐用力

  谈到法制教育的对策,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观点。

  首先便是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其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

  其次是质量要提高。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赋教于乐。逐步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

  第三,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

  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最后,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内容更要丰富,不应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不让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活动,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根本:

  完善课程、依实评价

  法制教材更名,说明国家已意识到了建设法治型社会首要之举是从教育入手,从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称的更改类同于广告的渗透性效应,可以增强法制的威慑力和影响力,相信这一举措定会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区陵城镇明德小学的魏平老师谈到,对于承担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课程来说,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课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称更改,那课程标准、内容都要有所改动,课程标准应对法治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地提出。而且,为使法制常识更体系化,可以尝试相关内容再集中一些,对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识进一步归类,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样貌呈现。

  课程不只包括教材,社会实践,课外学习资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补充,为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学校还应研究制定自己的课程纲要,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

  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措施(如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等给出全面的系统的安排和设计,使法治教育更系统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为有效?是高分吗?非也,成绩好的学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没有更良好的行为习惯、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现在衡量学生这些多维标准的方法只有一个,即书面测试,最终归结为小考中考,而且又以此来考评教师。但我们知道,校园暴力等青少年犯罪问题以及其他法治要求于公民的所有标准最终是落实到行为上的,所以,呼吁相关部门更合理地改进道德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比如行为习惯等级评价,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处罚标准、档案记录甚至犯罪行为一票否决等,使评价更具有监管性和引领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于根本又见效于根本。

  昌邑外国语学校的杜春玲与孙超两位老师则提出,此次教材内容和名称的改革,必定会加大法制教育的内容,建议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一种道德教育之后紧接着进行与之相关的法制教育,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后,是一个真实的案例,银行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进入网络黑名单,乘坐动车,飞机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卖假苹果手机被处以十倍罚款;山东“乐天在线”网络信贷诈骗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势必受到法律的惩处。

  深化:

  教师需要自我提高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昌邑市围子小学的田亚卿与满晓红两位老师认为,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

  王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0月16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在衡水第八中学举办的“义务教育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

  教材)的培训”。听了由天津专家老师郭艳芬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七年

  级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

  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

  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

  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学生道德、法治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治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

  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道德与法治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学科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2、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道德与法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对政治核心内容的理解,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挖掘课本核心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从中体会课程的学习方法,领悟学习“基本套路”。从而体现教学的育人价值。

  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的基本思想使学生获得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思想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志。

  4、发挥章节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引言是全单元(课)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单元内容的引入、本课内容的概述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道德与法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

  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

  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

  “探究”

  “归纳”

  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思维能力,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6、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训练系统。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对内容

  理解的逐步深入,双基的落实,能力的提高。正文、习题是一个整体,习题是正文的自然延续,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正文内容的。

  例子习题整体考虑,加强基础题,注意题量、梯度。教科书的习题与中考题的定位不同,但教科书的习题可以兼顾中考(越往后可以兼顾的内容越多),但绝不等同于中考题,注意了对中考题进行加工和改造,以训练本节(单元)的核心知识。

  三、对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把整个学段看作一个整体。

  2、“理解道德与法治”是教好本学科的前提。

  3、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

  4、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

  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

  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今天听了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网络培训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

  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

  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

  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

  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

  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

  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

  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

  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

  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

  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1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

  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2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3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

  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4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53月9日,市北区张均、孙婷工作室全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教研员徐璐老师的组织下,在青岛上海路小学多媒体教室,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三下)统编教材网络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为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结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本次培训采用集中观看及分散观看的方式进行培训。过程中,专家们毫无保留地为大家传经送宝,唐燕和何颖老师全面深刻地对每个单元剖析、解读,使任教老师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并对每一课的课时安排,重点难点,对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从课程理念与教材编写理念、编写者视角进行本源性解读,为任教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明确了教学任务。老师们听得聚精会神,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专家互动交流,听会教师个个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活动,使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着力点。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大研究的力度,使该学科教学绽放异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6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道春光无限好。跟随春天的脚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在这次培训会上,经过两

  位专家老师的阐述和讲解,令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是高瞻远嘱,统筹全局。

  上午,张广宇老师就本册教材的整体布局向大家做了详细阐述。从背景回顾,理念介绍,框架分析,教材研读,栏目使用等方面逐个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让我从思想上、认识上把握了本册教材的理论系统。本册教材以宪法精神为红线进行贯穿,是统帅全篇的灵魂,以增强学生的民意与国家意识为主旨,遵遁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教材,给老师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二是真抓实干,精准干练。

  下午,金利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统编教材的使用建议。金老师的报告内容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较好地使用教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精准地阐述:

  1、理解——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思考。

  2、研究——法治教育专册的主要内容。

  3、落实——教材学习与使用的建议。

  经过金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我在对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做到了心中有数,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是不辞辛苦,答疑解惑。

  培训中两位专家不辞辛苦,耐心地回答了我们一线老师许多的难题和疑惑,令我们茅塞顿开,收获满满。

  培训后,我要把自己所听、所学认真地反思,输入输出,更好地服务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学生奉上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合格学生。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湖州、金华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琏老师、杭州市青蓝小学娄屹兰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王健敏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林莉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雅琴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定伟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法制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开学初,我们依据上级指示精神把安全法制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不能松懈,做好法制安全工作是确保财产及师生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班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根据本班实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利用晨会、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系列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各种常规要求,也使学生受到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高尚的道德引导。

  (2)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品德与社会课、晨会课、班队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在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3)组织观看法制教育资料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并选择一些典型案件,引导学生熟悉、分类、判断,然后结合一些案例讲解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组织学生阅读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健康有益的书刊,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

  (5)将有关法律知识的宣教融入班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班会上中受到法的熏陶。

  (6)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7)家校合作,要求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不健康内容,让他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措施,使同学们明白了自己应该享受的合法权利与义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行为,争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2__x年8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四川成都的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廖洪森教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块:修订新教材的目的和新旧教材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在将近两天的培训中,我在洪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洪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

  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洪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洪廖森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篇二: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精选12篇)《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精选12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篇?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得体会呢?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精选12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110?17?,我们办事处品社教师齐聚在微机室,在?络上认真学习了新教材培训。很荣幸领导把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给了初任品社教师的我,所以我抱着谦虚谨慎,虚?求教的?情参加了这次新教材的培训。下?把这次学习的收获和?得写出来与?家共勉。  本次培训的主讲?是由教研员?丽敏和安?琴来担任“品德与?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更改为“道德与法制”。更名的意义就是“把法制教育纳?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学设?法制知识课堂”。  ?年级教材??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是体现法制精神。我认为这?内容体现的主要是规则教育应该是?学法制教育的重点,规则教育应该是?种法制教育的内涵,例如《校园?的号令》这?课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懂规则,守规则进?体现出法制精神。我们?起回顾“?虎咬?事件”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虎更可怕的是?个?对规则的蔑视”。  教材有两条线索:  明线:?童?活的时空顺序  暗线:学??活或者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者问题  教师在讲述教材的主要特点时就这四个??分别结合教材的内容进?了讲解。?如第?点体现中华?化传统,有中国味主要体现在第10课吃饭有讲究,教材中采?了?歌童谣的表达?式,?歌童谣简明易懂读起来郎朗上?,让?喜爱。  我觉得在学习时,应该向?活学习、在?活中感悟、榜样学习和批判反思等四个??。在?活中感悟教师出?的实例是这样的。?师偷拍下学?上课铃响后学?的表现,在课上播放学?的?为,让学?回望反思,哪些?为上是不当的,哪些值得表扬。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220xx年9?8?,我有幸参加了在临沂市第三实验?学召开的教科版?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介绍?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情况和教材内容解读。外出学习是?次很好的和别?交流的难得机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也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现将??的学习?得体会总结如下:  ?、《道德与法治》的前世今?  从最初的《政治常识》到今天的《道德与法制》,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将政治内容淡化,强调道德,社会的核?理念就是让道德回归?活。以?童的?活为基础,让?童在经历幼?园到?学过程中,认同??,尊重他?(重点强调在家庭和个?领域)。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徐?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喜欢,图?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

  2、更加贴近学??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三、《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观重点突出尊重学??格,尊重学?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扮演即指导者、?持者和合作者。教学?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活空间,?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童的现实?活。因?取舍材料均要以?童的?活实际出发,选择与?童?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据徐?师介绍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步强调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内容。更加注重与孩?的沟通能?,同时也赋予?师跟孩?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联系本地区和?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童?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320xx年9?27?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成功中??学多媒体教室举?北师?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次培训,本次活动由安海教委办颜娜艺教研员主持,养正中??学许惠瑜?师为?家做?次培训。  许惠瑜?师在培训中提到《道德与法治》和《品德与?活》这?者之间的区别,?先《品德与?活》课程主要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童个体的思想意识与品德的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完全?致的,只是在相应的内容上,《道德与法治》将“法治”的必要概念和知识点更显性化?点,给予更明确的强调。还提到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纲》的要求,?学阶段要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为习惯,让学?感知?活中的法、?边的法。我认为让学?了解法确实是?常重要的,让学?懂得在关键时候?法律进??我保护,同时懂法才能守法,我曾经看过有关于迷恋电?游戏机的。王焕同学是某?学五年级学?,成绩优秀,还好似班级?的班?部。有?次他考试考得特别好,爸爸就奖励了他10元零花钱给他,王焕和同学商量怎样庆祝?下,就马上有?提议去打电?游戏机,并说打电?游戏机特别新鲜、刺激。抱着试试的?理,王焕和同学?起去了?家电?游戏厅学打电?游戏。没想到就这么?脚迈进,他就被游戏机迷住了,?且很快成为了游戏机的“俘虏”。学习时间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糟糕,视?也在不断下降。?母给的零花钱根本就不够?。怎么办的?他决定铤??险,?脆去偷。他从家?偷到学校,从学校偷到附近的商店。有?次,他实在没有钱去打电?游戏了,就想到?家超市偷些值钱的东西去换钱。当时,超市?只有?位收银的?太太,没想到在出?处被当场发现。为了不被抓住,他居然随?拿起啤酒瓶朝?太太的头部连击数下,致使?太太当场死亡。痴迷于电?游戏机会使他丧失了?性,由?名品学兼优的好学?沦落成了?个杀?凶?,这是多么可怕啊。  所以,在?学阶段就普及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是?常重要的,培养学?成为?个品学??,懂法,守法的?。同时许惠瑜?师的?次培训,让?师们对20xx新改版的北师?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更多的认识,受益很?。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4  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培训中,我在?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  ?、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教师??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具备良好的?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个新?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常有必要的,也是?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师、安?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的思维通道、掌握?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能?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为主体,充分让学?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观,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5  肩负着学区领导的深切厚望,我于8?22?8?25?有幸赴兰州参加了?肃省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教版修订教材??教师培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是《?学品德与?活》《?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件精神,?20xx年秋季?年级开始,统?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次培训,由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专家安?琴?师主讲。培训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教版?年级《道德与法治》整体介绍;?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专家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她的?上,透出?种知识的?量,教育艺术的魅?。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下?我主要就三个??和各位?师做以交流:

    ?、?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  ?是坚持以?童?活为基础,关注?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童绘本的形式,引导?童主动地、?动活泼地学习。  ?是重视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  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式等??做了有益探索。所采?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式,真实?然。  三是研究并遵循?童道德?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童留下?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童在?主学习中提?道德?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针对?童探究精神不?的现实,在全?体现课程核?理念和?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些较有特?的活动,引导?童学思结合、知?统?,努?培养?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  ?、《道德与法治》教材框架及说明  在《道德与法治》框架中,针对学??临的重要?活事件与要解决的发展性问题,设置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从?年级上册到?年级下册,分别为适应新?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追求创造性?活。这些教育主题,蕴含在诸如“我的健康成长”、“同伴友谊”、“我的家庭?活”、“我们的学校?活”、“我们的公共?活”、“我们的国家?活”等不同?活领域的话题之中,通过各册相对集中的单元设计实现。在单元主题下,结合学??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学??理发展规律,设计相关课题。

  1.?年级上册  ?年级是孩?学校?活的开始,由此,学?的整体?活空间发?了重?转变:由原来的以家庭和社区(周边邻?)为主,转变为学校、家庭、邻?。学校?活空间由此进?到学?的?活世界,并对其整体的?活世界产?空间与意义上的巨?影响。如何适应???活的巨?变化,是学??临的最??活问题,因?也是本册《道德与法治》的核?教育主题。循着学??活变化的叙事顺序,本册设计了“我是?学?啦”“校园?活真快乐”家庭安全与健康“天?虽冷有温暖”四个单元。

  2.?年级下册  ?年级下册是在学?基本适应了新?活的基础上,针对这?时期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的现实问题——好习惯的缺失,引导孩?形成稳定的?活?式,即养成基本的新的?活习惯,这是本册的核?教育主题,也符合学??理发展的规律。这?的?活,依然是?个整体的视?,包括:?常?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然、家?、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个美好?我形象在孩??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孩?追求美好?我启航;共在,是?种与??、?然、他?、??所在的世界共?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撑的理念,引导孩?摆脱?我中?、单?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式。循着这?发展阶段孩?的?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我(?常?活与学习)、?然、家?、伙伴四个板块。这次新教材培训,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两天,但通过专家深?浅出的讲解,使参训者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作,并以此作为对?学?进?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要意义,改变教学?法,以?童的社会?活为主线,将道德、?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通过与???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经验、情感、能?、知识,加深对?我、对他?、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为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6xx年3?9?,市北区张均、孙婷?作室全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教研员徐璐?师的组织下,在青岛上海路?学多媒体教室,参加了由?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三下)统编教材?络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道德与法治、语?、历史学科教师培训?作的通知》及?民教育出版社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作?案要求,为使??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国融?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等??的编写思路,全?贯彻党的教育?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实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标,结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进?了讲解。  本次培训采?集中观看及分散观看的?式进?培训。过程中,专家们毫?保留地为?家传经送宝,唐燕和何颖?师全?深刻地对每个单元剖析、解读,使任教?师全?了解教材内容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并对每?课的课时安排,重点难点,对应采?的教学?法等??进?了很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从课程理念与教材编写理念、编写者视?进?本源性解读,为任教教师指明了教学的?向,明确了教学任务。?师们听得聚精会神,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专家互动交流,听会教师个个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活动,使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进?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的发展?向和?标,为今后的教学?作指明了?向,为尽快提???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平提供了有效的着?点。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研究的?度,使该学科教学绽放异彩。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7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个更新的认识,从?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就谈谈?点我的学习体会。  ?、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热爱?活、学会关?、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

  2、珍视学?年?活的价值,尊重学?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童的?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的?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童的?活。  ?、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常的?活当中。俞?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性质:?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活性  珍视学?的?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是学??活的组成部分,是学?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活、主动参与?活、创造?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活的逻辑,以学??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的现实?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在?活中发展、在发展中?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标主要通过学?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相统?的过程,注重学?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的?活实际,引导学?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活的各个??;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的其他?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活的发展变化和学???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的核?。  品德课的中?任务是教孩?“学习做?”,但这不是?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是在综合、整体、深?的意义上实现“对?活的洞察”,是?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的实践智慧的?长因?。

  2、打破“?我中?”的倾向,?向“在—世界—历史中”的?。  新教材借鉴?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合?”的观念,引导学?实现对?然与?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化共同体的节?、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与“过去”对话,使学?成为?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通过“回望”去品出?活的?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是引导学?思考如何根据??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的世界??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的关键不是技术,?是智慧,?智慧来?于对?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对?活事件中?与?之间关系的了解,对?活中?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感受?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懂得感恩。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20xx年10?16?,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在衡?第?中学举办的“义务教育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

  教材)的培训”。听了由天津专家?师郭艳芬的讲座,学习了?教版初中七年

  级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使学?感到学习是?

  然的,?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

  2、改进教材呈现?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终?发展打

  好基础。

  4、重视思想?法,??学?发展,提?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

  其它科学和?化进步中的作?。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

  1、以学??活为基础;

  2、以学?道德、法治发展为根本?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治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化;

  6、新增“要求学?增强与家?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

  7、增加“增加知道???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匠

  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理的教科书体系,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可以看到道德与法治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学科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价值。

  2、加强学习?法的.引导,使学?逐步领悟道德与法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对政治核?内容的理解,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挖掘课本核?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从中体会课程的学习?法,领悟学习“基本套路”。从?体现教学的育?价值。

  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使学?获得的基本思想使学?获得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思想是本课程的重要?标,也是提升学?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志。

  4、发挥章节引?的“先?组织者”和章?结的“概括提升”作?,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引?是全单元(课)起始的序曲,是全

  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等都有重要作?。

  为更好地发挥章引?的作?,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单元内容的引?、本课内容的概述等?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结合具体内容以?然的?式引?。

  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道德与法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修订版教科书?常重视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

  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概念、思想?法、学习

  过程等??考虑,在?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领悟政治的本质,提?思维能?,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6、努?构建较为完善的训练系统。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达到对内容

  理解的逐步深?,双基的落实,能?的提?。正?、习题是?个整体,习题是正?的?然延续,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理解正?内容的。

  例?习题整体考虑,加强基础题,注意题量、梯度。教科书的习题与中考题的定位不同,但教科书的习题可以兼顾中考(越往后可以兼顾的内容越多),但绝不等同于中考题,注意了对中考题进?加?和改造,以训练本节(单元)的核?知识。  三、对教学的?些建议

  1、把整个学段看作?个整体。

  2、“理解道德与法治”是教好本学科的前提。

  3、提?研究教材的?平“教教材”与“?教材教”并重。

  4、重视学?思维能?的培养。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的东西,要强调教材

  的基础性地位和主?性作?,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

  对教材有全?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效的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9  新版教材的“?语交际”栏?,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些有趣的?游戏。?如“传话游戏”,第?个?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排,看看哪组传得?快?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个能?:?是倾听能?,要专注;?是语?能?,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现在都是快阅读,孩?们很难静下?来做?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们学会静下?来做事。  ?学?年级《品德与?活》

  改名《道德与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主任介绍,今年我市?学?年级《品德与?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什么版本现在仍采?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学?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民教育出版社、x?民出版社、北师?出版社三种。  过去?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x?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学?年级,从明年起,?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10  法制安全教育?分重要,开学初,我们依据上级指?精神把安全法制?作放在各项?作的?位,时刻对学?进?安全法制教育,不能松懈,做好法制安全?作是确保财产及师???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事,是做好教育、教学?作的前提,进?步抓好这项?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以对孩?进?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全?发展健康成长,我班在学校统?安排下,根据本班实际,做了以下?个???作:  (1)利?晨会、班队会时间组织学?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以及《?学?守则》、《?学??常?为规范》和学校系列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学?明确各种常规要求,也使学?受到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良好的?理素质培养和?尚的道德引导。  (2)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品德与社会课、晨会课、班队活动等对学?进?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在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进?法律常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3)组织观看法制教育资料?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并选择?些典型案件,引导学?熟悉、分类、判断,然后结合?些案例讲解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学?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增强了学?的安全意识和?我保护意识。  (4)组织学?阅读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健康有益的书刊,以丰富学?的科学?化知识,培养学?的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  (5)将有关法律知识的宣教融?班会,使学?在?动活泼的班会上中受到法的熏陶。  (6)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交通安全?明公德。  (7)家校合作,要求家长不但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的??要为孩?树?良好的榜样,在孩??前不要有不?明、不道德的??。更不要在家?传播不健康内容,让他们在良好的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措施,使同学们明?了??应该享受的合法权利与义务,有效提?了学?的法律意识,?觉约束???为,争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11  ?学?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理健康的“四有”新?。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兼顾能??标、知识?标三位?体的课程教学?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结合??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些认识和体会:  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项?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的知识?平和?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学习兴趣,增进师?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标,从?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欢迎的课程。  第?,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是统?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格意义上说,师?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让学?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学会?主、合作、探究,让学?在?主学习中培养独?思考能?、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时间长了,学?也会厌倦,兴趣?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法,增强学?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对?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灵活多样丰富?动的评价语?,抓住学?的不同特点,给学??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实际的?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和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使学?成为课堂的主?,就?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作起到了很?的指导作?,我也会不断地努?学习,做好??的?作。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得体会12  ?、?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是三年级语?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但今天听了?络培训?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的思想上、?理上、?为上的教育啊!育?先育?,?味地抓?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的?师们,肩上的胆?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树?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xxx?师和xx?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的?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为本”,为学?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个深?的了解,?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

  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的实际?动教书育?,?德浸润和温暖?童?灵,?法呵护?童健康快乐成长。

篇三: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2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匪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

  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

  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

  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4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

  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

  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5今年8月17日至19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全员培训。专家的讲座以及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让我受益良多。

  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化,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现在八下整册为法治专册)将依法治

  国理念根植于中学教育之中,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真正落实到从娃娃抓起。

  康利教授就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实施做了精彩的讲座:从课改的缺憾谈到课改的方向再谈到有关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让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与反思。下面摘录对我触动较大的与各位分享:

  其一:一个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不,应该是课程。)

  其二:能力=?素养(素养特别考虑自我的态度,要喜欢。)这里康利教授特别强调了核心素养,并做了注解,即为中国未来20~30年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个、2个,不能太多)也即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

  其三:“道德”在教材内容板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中是基础,是根本,是中轴。通过精彩片段的展示,让所有参训人员印象植入大脑深处的一句话是:“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这是部编教材改版的一种指向,要让学生,让所有人有一种“问心”即所谓的信仰;这也是做为一名教师自身积极向上的一个突破口;也将会是今后考试的一种导向。

  其四:教材“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这是部编教材之魂。有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却又润物无声地渗透于其中。

  除此之外,实验中学杨肖利老师对七上教材的解读也甚为赞之。尤其思维导图的建构值得借鉴,不仅可也帮学生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还有忻州市教研室高培仁老师对山西近年来中考的导向进行理性分析并给出了科学的备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认识,尤其表达交流上“分点式”到“组织化”的答题为我指点了迷津。

  培训虽已结束,但于我来讲学习专研才刚刚开始。只有不断专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更好地落实课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达到真正育人的目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6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x、x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x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老师、x市xxx小学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x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x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79月20日,哈尔滨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例研讨与教学分享南岗现场会在育红小学举行。哈尔滨市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王玲、南岗区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周萍,育红小学校长姚颖、副校长赵胜贤,以及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全体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周萍老师主持。

  活动中,育红小学张宏老师作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认识您了》一课教学展示,通过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戏等活动设计,引领学生观察、模仿、交流,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课后,育红小学张宏老师、长虹小学胡宇馨老师、团结小学康宁老师、复华小学曲微娜老师,分别针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就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研讨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呈现了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基本架构。

  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萍老师在活动中,对一年级新教材作深入解读,为全体参会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向。市教研员王玲老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教育部于20xx在全国范围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并将小学《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对小学品德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本次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及学习的平台,对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会后,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利用qq群、微信群,组织区内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本次活动继续进行交流与学习。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8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99月20日,x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例研讨与教学分享xx现场会在育红小学举行。x市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xxx、xx区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xxx,xx小学校长、副校长,以及xx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全体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xx老师主持。

  活动中,育红小学张老师作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认识您了》一课教学展示,通过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戏等活动设计,引领学生观察、模仿、交流,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课后,育红小学张老师、xx小学胡老师、团结小学康宁老师、复华小学曲微娜老师,分别针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就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研讨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逻辑

  清晰又综合立体的呈现了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基本架构。

  xx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老师在活动中,对一年级新教材作深入解读,为全体参会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向。市教研员王老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xx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教育部于20xx在全国范围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并将小学《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对小学品德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本次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及学习的平台,对xx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会后,xx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利用qq群、微信群,组织区内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本次活动继续进行交流与学习。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02017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崔永奇老师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彭志洪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冯军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冯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16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

  《道德与法治》

  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

  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

  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1我很荣幸的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在三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下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

  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政治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

  2、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对政治核心内容的理解

  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挖掘政治核心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有一定深度的整体认识,从而体现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

  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

  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政治课程教学的精髓。

  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或政治理论发展的背景,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政治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政治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章内容的引入、本章内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政治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

  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2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

  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

  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

  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平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凤炎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

  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推荐访问:道德与法治课培训心得 法治 道德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