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9篇)

时间:2023-05-05 09:30:08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

  

  ..

  .

  …

  【传统文化】“德”字的涵

  【传统文化】“德”字的涵

  文/熊春锦

  “德”字,它是由“彳”、“十”、“四”、“一”、“心”组成的。

  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把德的涵全部包容在其中。“德”字,右边上面是个“十”,下面是个“四”,再下面是个“一”,最下面是个“心”,左侧是个双人旁“彳”。这个字的整体效果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要拥有十种善心(“十”)、四种行为准则(“四”),一心一意(“一”、“心”)地去做、去实践,为家庭、为民族、为别人(“彳”)而奉献,这才是真正的“德”!

  十善心

  “十善心”,又称“十善行”,包括“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十种心,很完整地把如何塑造道德灵魂的容和方法包含在其中。

  忠孝心:要忠于国家、忠于民族,这是忠孝心的根本。要为国家和民族服务,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忠”,是大忠。要去掉自己的私心、欲心。这样才能够符合“忠”的本意。在家庭、在学校,我们都要有孝心,对父母要做到孝,对我们的老师要尊敬。老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大责任,责任重大,为我们辛勤地付出,所以我们对他们要尊敬。古代的祖先,对天、地、师、君、亲都要表现出这种忠孝。

  当然,忠孝心也要将它与明代以后理学提倡的那种.

  word.

  …

  ..

  .

  …

  僵化的“忠孝”区别开来,把这个分水岭、两界山要分辨开来,要还老子和孔子哲学思想的本来面貌,站在能够开发自己智慧的高度来讲忠孝,而不是盲从、不是盲忠。

  好善心:人人都要树立起好善心。“善”,就是见人之危,我们要扶助和帮助;见物之危,也要救活解脱。对人、对动物,都要有这个善心才行。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的生命的痛苦之上,那才是善,见到别人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主动去扶助,帮助使人脱困,那才叫善。

  “善”字,我们要把它上升为一种仁德,来进行尊崇。将自己的心,建立在帮助别人获得快乐上面,这就叫“善”。

  慈悲心: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慈悲心是不是?其实根本不是。实际上,慈悲心是做人的根本。老子《德道经》当中,直接谈到了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我们人类的发展离开了道治社会,德治社会也离失了以后,就进入了四个阶段,就是仁治阶段、义治阶段、礼治阶段和智治阶段。

  我们现在是不是纯粹靠后天的智识来治理自己的身、管理自己的家庭、管理自己的单位?很少运用慧、很少用大慧来管理,更不用说用仁德来管理、用义德来管理、用礼德来管理,纯粹是用自己学习掌握的西洋文化知识所取得的那种微弱的智力,来管理我们自己、管理家庭和管理单位。实际上,本身就离失了祖宗们要求我们达到用仁治之心来管理我们的心、管理我们的身。

  慈悲,就是建立在这个仁治之上,要用仁慈之心来对待身边的所有人、事、物。

  .

  word.

  …

  ..

  .

  …

  平等心:就是要求我们心中没有富贵贫贱的区别和区分,要一视,同样对待,同等对待。现在的同学之间,可以说平等心不太常见。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差的,家庭环境好的和家庭环境差的,这其中的不平等现象都是客观地存在的,但是要求我们用一颗平等心、慈悲心去对待这种差别、差异,不要另眼看待,不要自慢我高,也不要自我卑贱,丧失自己的志向。学习差、条件差的人不要倒志,不要倒了自己的志向;条件好的人、学习比较好的人,不要有这种分辨心而自我骄傲,骄傲的人一定会失败,最终会跌下来,谦虚是能使人进步的,这一点被历史所证明,被所有有成就的学者所验证。

  所以,这个平等心要牢牢地在我们心中树立起来,不要有人我之分,大家都是一体,都是尊贵的生命。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就是平等心。

  博爱心:要真正非常博大、非常精深地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祖先的优秀文化、爱我们祖国美好的前途。在家庭里,我们要爱父母,要爱兄长、兄弟姊妹;在学校里面,要爱老师;在单位里面,要爱同事。这种爱没有界限,也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分,是流自心灵深处的表现,要把这种爱逐渐扩大、培养,注重培养这种博爱心。由于这种爱它能够使我们心胸变得开阔,各种五德的能量能够进入我们的心灵,打造我们精神状态,所以这种爱值得我们去主动地培养。

  教化心:就是见到别人有善的行为,要表扬、要学习、要褒扬,而不.

  word.

  …

  ..

  .

  …

  是讽刺挖苦。现在很多人,见到别人做好事,不仅自己袖手旁观,而且还讽刺挖苦打击,这种现象都是非德的表现。

  忠恕心: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看起来是儒家的思想,实际上也是道家的思想,是孔子从老子那里、从《德道经》里面学习以后构筑的两句话。

  在法国,这句话曾经成为法国人抵御他们本国各种错误思想的一个座右铭,作为他们建国的一个座右铭。大家可以看一看历史。看看国外的历史和报道,就知道外国人很积极地在运用这些优秀的思想,来帮助他们的国民建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其中就有这一句。

  所以,我们自己要注意培养这个忠恕心,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成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要把握好。

  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时候,既要想到自己的利益,也要想到别人的利益;要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保持前面各种心的建立。

  和蔼心:和蔼心是一种基础方法,就是待人、处事、接物的时候,要表现出礼德来。这个礼德就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培养和蔼心才能增进自己心中的礼德能量。

  待人接物要和蔼,语言要温和,脸上要带着微笑,要变得慈祥,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表现得亲近。亲戚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都会带来一个良好的外环境。

  有个外国人,学习《德道经》以后,他就尽量保持微笑,在街上见到每一个人,他都微笑地打招呼:“早上好!”这样就.

  word.

  …

  ..

  .

  …

  感觉到自己愉快,而且别人回报的微笑也能给他带来愉悦。现在西方还保持这种习惯,大家一见面,特别是早上,不管认识不认识,彼此都要互相和蔼地问声“早上好”,就是这个原因,他们注重培养和蔼心。

  当然,西方人的心灵里,这个私心也始终没有动摇,这是他们最大的缺陷,我对西方人进行了几年的教学工作,要想使他们心灵当中真正放弃这种私心,非常地困难,因为他们的基础教育就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不被侵犯。要想给他们指出来这一点,要比教中国人更困难些。但是,他们的教育机制上,对这些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的方法却非常地注重。

  所以对文化的研究,一定要注意到最基础、最细致的文化基础当中去研究,才能看到这个民族文化的精神灵魂,看到其中的实质上,使它充分地显露出来,中华民族文化,却是一个道德的文化,这种慈容特性完全包容在其中。

  忍耐心:也是德性的一个重要成分,需要我们自觉地去培养。如果没有把一把刀放在心上我们都不动的这样一种境界的话,那么在现在的社会当中,要想开创出一个亮丽的前程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所有四周围充满了私心私欲、自私自利、危害他人、唯独利己的现象。在这个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根除之前,那么这种忍耐心无疑就是保持我们身心中道德精神的最重要的方法。倘如忍耐不住,那可能就将自己的道德品格丢失了。

  忍耐心,要主动地在社会当中、在学校当中、在学习的过程.

  word.

  …

  ..

  .

  …

  当中去主动地培养,培养自己的这个忍耐精神。“天降大任于斯人”,要考虑到,天地外环境中“苦其心志,饿其肌肤”的这些条件,是天地在再造我们,我们要乐于接受。我们要主动去培养忍耐心,才能真正地成为国家栋梁。

  勇猛心:勇猛心,也是十善心之一,是十种善行之一。因为老子曾经说过:上善治水,处下不争。把握好了,就拥有了一种韧力,拥有了刚柔相济的韧力。这个勇猛心,就是凡是当为的,就要勇敢地去做,而不要为了一己的私利、私心、私欲而畏缩和退避不前。

  假如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小偷偷钱包,有几个人能够敢具备这种勇猛心而加以揭露呢?没有!一辆长途汽车上,上来两三个持刀的歹徒,竟然就可以将整车人所有的钱包都搜的干干净净,这个现象不是很奇怪吗?!一辆车上四五十人居然害怕三个人,这不就是我们缺乏这种凛然正气、缺乏这种勇猛心导致的吗?如果十个人具有勇猛心,那么歹徒能够得逞么?----绝对不能得逞!

  所以,尽快地恢复道德文明建设,恢复德性的培养,使人们都具备这种心,拥有道德的无私无畏极其重要,这是振兴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个德的容太丰富了,包含到了我们做人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住。

  四项准则

  非礼勿行(非德勿行);非礼勿言(非德勿言);非礼勿视(非德勿视);非礼勿听(非德勿听)。

  这个“礼”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只是说教的“礼”。这个“礼”,是指《黄帝经》里面给我.

  word.

  …

  ..

  .

  …

  们介绍的“心”,心中要具备这种礼德的能量,我们的心才能产生光明。

  中国有句成语“眼明心亮”。怎样做到眼明心亮?怎样才能“眼明”?真正的“眼明”,是具有仁德之性、慈悲之行,眼睛才能真正地明了;所谓“心亮”,是要我们心中具有丰厚的礼德、仁德和能量,那么心才能达到真正的明。

  第一个“明”,是指明确的“明”;第二个“明”,是指心里面真正亮堂的“明”。这个“明”字,是由一个“日”、一个“月”共同组成,就是要像太阳和月亮那样,将它们的光明无私地撒向社会,那才叫真明。

  所以,古人在教导后代修德的时候,强调要守住心灵的光明,并且用“礼”来加以规制约,所以这样才有这四句话:“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凡是不符合道德的、凡是影响我们心中放出光明照亮人生之路的、凡是阻挡我们智慧开发的所有容,我们都要自觉地将它拒之于心身之外,不要去接受它,这才叫守住了四项原则,要求我们一心一意地去做到。

  一

  心

  中国有句成语,叫“三心二意”。什么叫“三心二意”?“心”是由三点水、中间加一钩“乚”,共同构成“心”字。这个心,就有阴我心、阳我心、真我心之分。

  我们去掉自己的私心,去掉这个贪欲,在符合道德准则的前提下,正确地去学习、生活,具有一个德性的品格,这个心才能光明,这个“钩”才能去得掉。中间这个“钩”,就阻碍了心中的光明,阻碍我们知道德的真实涵。只有把这种贪欲、这种过度的私心,把违反道德原则的私心.

  word.

  …

  ..

  .

  …

  和贪欲,把这些都清除掉,这三家就容易相见。阴我、阳我、真我都相见了,它们在大脑当中变为一体共同地工作,那么我们就出现大智慧了。所以,古人就形容办事不用功,常常是因为三心二意造成的,要求我们一心一意。

  一

  意

  “一意”,是指的什么呢?是指我们脾土里面的信德。有的人,信德不真,半真半假,不是真信。因为人在信当中,有一个后天的信和先天的信,这就是两种意,叫做真意和假意。

  有人信德不足的时候,办事的成功率非常低。信土差的人,去商店买个东西都买个次品,精挑细选选了半天,拿回去却是个次品。这种现象很多,就是说自己体的能量不足以后,自己的行为就很自然地向错误的方向行走,把握不住机会,错过很多良好的机缘。

  所以,古人就告诉我们要一心一意。在心里面要去掉这个钩,将阴我、阳我、真我结成一体;将这个意,也去掉后天俗性的认识,把握住真的东西和正确的东西,用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主持大脑办公室里面的表层、质层、核心层三层的工作,整体都把握住进行工作,那我们就既能够产生大智慧,也能够打造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人生之旅的路上、在百年的人生发展期当中,找到自己真正的道路。

  .

  word.

  …

篇二: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

  

  道德传统文化故事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的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道德的故事精选篇一:我不能丢掉良心道德

  1820xx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道德的故事精选篇二:猴子与道德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故事精选篇三:规则大于道德

  一个人即使有犯罪动机,如果没有造成犯罪的结果,法律也对他无可奈何。思想再坏,没有行动,就不能说他是个坏人。同样,富人是不是为富不仁,也不是思想品德问题,而是看手段和结果。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见爱不爱财无关紧要,用什么方法去取,才是问题的实质。

  曾经有某餐馆,考验过食客的道德水平。他们让食客根据自己对菜品的满意程度定价,先吃后定,定多少收多少。此举一出,食客盈门是自然的,餐馆赔本也是自然的。据记者报道,90%以上的食客都吃得呼儿嗨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都定出了比地板更低的价,普遍只付了不及成本的10%的钱,有的只是象征性地付一两个硬币,有的干脆连硬币都不付,一副“吃大户”的模样。消息终于暴出,媒体又抓到了热点,一个商业行为上升为一场道德讨论,见诸报端的,无不是对国人素质之低的切齿痛斥。

  餐馆老板难道有病,竟然忘记了自私是人的天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其实是很符合进化论的。不管富人?穷人,内心的贪欲都根深蒂固,人们常说为富不仁,只是因为穷人的不仁没有暴露出来而已,于是就把不仁的帽子戴到富人头上,这是不公平的。

  餐馆老板清醒得很,我估计,这只不过是一个策划,是一种促销手段而已,等到他的餐馆声名鹊起,等到食客尝出了味道,他再按市场行情收费也不迟。

  曾经挑起亚洲金融风暴的“金融大鳄”,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十恶不赦,但偏偏是他,因为行善而成为第二届“代顿和平奖”得主。他的主要事迹是捐出巨款,支援波斯尼亚地区的战后重建,以及他所领导的量子基金对多项慈善活动的大力支持。此种行为在中国也很多,但大多带有商业色彩,因而惯性思维的中国记者就对索罗斯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您的天性还是树立形象的需要?索罗斯回答:在金融市场,我只是按规则办事,我遵守规则,谈不上道德不道德。

  其实说穿了,也就是因为有高额遗产税,国外的富豪们才大多在生前捐出大部分的财产,不仅是索罗斯,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富人的仁,不是道德的促成,而是制度的结果。

  按规则办事,这就够了。

  经济和道德,实际上是两个范畴,虽然有所交叉,但绝不能混为一谈。谁都有不仁的可能,所以才需要市场的规范,需要法律的约束,让不仁的行为付出代价,让不仁的愿望不能实现。富人们仁不仁,不仅是人心好不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健不健全的表现。如果一个社会到处都在嚷嚷着“为富不仁”,那么不仁的不仅是富人,还有这个社会本身。

篇三: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品德

  中华传统文化讲求勤奋诚实、礼让义利、尊重仁爱。

  1.勤奋诚实:是老子关于自觉遵守和谐社会关系必须尊重的基本准则之一。诚实守信表现为真实的行为,认知的合理性、行动的可靠性和言语与行为的一致性。

  2.礼让义利:是礼仪之邦的基础,是一种从现象出发,明认社会礼仪所蕴含的义利,以义务性质凸显每个人的责任。

  3.尊重仁爱:是一种超越言语表述的待人接物,它不仅是外部的安慰引导,更是内心的情感,以赤子之心来教化人。

篇四: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

  

  德育传统文化

  德育传统文化是指让人们更好地获得道德教育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多元而深厚的,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德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介绍一些为人们所熟知的传统文化及其德育意义。

  1.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儒家文化的发展也始终贯穿着孔子思想。孔子强调的是“仁”,即同情、慈爱、善心,这些都是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在儒家文化中,孔子思想贯穿于三纲五常、仁者六经等重要概念之中,强调“治国必先治家”,也就是说,要想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就必须从家庭、个人出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诗经文化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文化强调的是“雅”,即高雅、典雅、修养,这些都是培养人们道德情操的重要元素。在诗经中,有许多关于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诗歌,这些诗歌深刻地表达了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激发了人们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3.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强调的是“道”,即自然的法则和人类之间互动的道理。道家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内在修养和心灵的宁静,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在德育上,这种文化对人的品质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道家认为,只有懂得顺应自然才能真正做到和谐共处,只有平淡纯朴才是最美的。

  佛家强调人的慈悲心和舍己为人,尊重生命和自然,这些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元素。佛家文化强调的是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自我,通过修行来提高自身的境界。在佛法的教导下,人们应该具备尊重生命、善待他人、帮助有困境的人等美德。

  总之,德育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不仅贯穿于古代文化,也一直影响着如今的社会。在今天,要做好德育工作,需要将传统文化中丰富的道德理念传承下去,并将其与现代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完美结合,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篇五: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作为根底教育阶段工作者,我们需要反复考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里,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价值因素融入我们的德育工作?

  爱

  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应该做一个热爱家庭的人,做一个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做一个热爱学习,热爱仁德的人。

  第一,做一个热爱家庭、民胞物与的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

  孔子妽为,孝悌是为仁的根本,是故君子务修孝弟,以为道之根本。根本既立,而后道德生焉。

  子曰: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那么以学文。〔?论语学而篇?〕

  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即为人弟与子者,入事父兄那么当孝弟也之后,泛爱众,热爱人民、百姓,胸怀天下。

  第二,做一个热爱仁德、礼义的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篇?〕

  ?论语注疏?认为,唯有仁德者无私于物,故能审人之好恶也。正因为无私于物,一个人才能有常德。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论语颜渊篇?〕

  一个能无私于物、有常德的人,才能有忠信者那么亲友之,见义事那么迁意而从之,才能爱恶有常,才能祛除假设人有顺己,己即爱之,便欲其生;此人忽逆于己,己即恶之,那么愿其死的困惑。

  第三,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孔子夫子自道,自己并不是生而知之者,只是好学敏以求之的人。在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对自己好学精神颇为自得的神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此章言人之学道用心深浅之异也。言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也。

  勤

  第一,它要求我们做一个坚强劲健、自强不息的人。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周易正义?:天行健者,行者运动之称,健者强壮之名,乾是众健之训。天者,万物壮健,皆有衰怠,唯天运动日过一度,盖运转混没,未曾休息,故云健者。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故云天行健。此谓天之自然之象。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以人事法天所行,言君子之人,用此卦象,自强勉力。

  天的运行坚强劲健,君子因此愤发图强。坚强劲健,自强不息,应该成为我们人生追求理想的态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刚呢?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篇?〕

  ?论语注疏?释为:刚谓质直而理者也。刚者质直寡欲。仁者静,刚无欲亦静,故刚近仁也。做一个坚强劲健、自强不息的人,必须质直寡欲。

  曾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即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言士能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也。

  正因为弘毅才能负重任,致远路,所以孔子批评宰予昼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批评人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第二,它要求我们做一个坚守理想、持之以恒的人。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周易恒?〕

  恒字之义,可析为二:恒久不易,如守持正道不可一刻动摇;恒久不已,如施行正道坚持不懈。立不易方:方,道也,此处犹言正确的思想。这是说明君子效法?恒?象,立身于恒久不变之道。?正义?:君子立身,得其恒久之道,故不改易其方。方,犹道也。

  君子应该效法?恒?象,恒久不易,恒久不已,不改易其方。假设中道而废,那么就会功亏一篑。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篇?〕

  譬如为山者,其功虽已多,未成一笼,而中道止者,我不以其前功多而善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原因就是中道止者,也就是说没有做到持之以恒。荀子?劝学?篇认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认为修身、学习应该不舍,应该坚守理想、持之以恒。

  诚

  ?大学?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广泛地学习,在于彰明内心美善的德性,在于使人自新,在于使人处于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而这份明德,即孟子所谓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这是人的本心,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由于本心是每个人先天具有的,所以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心。因此一切为学功夫都应围绕着保持本心以免丧失,即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这份明德良知呢?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大学?〕

  所以正心诚意的方法在于致吾心之良知,在于格去物欲之蔽。物欲格除而后良知到来,良知到来而后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好自身。

  那么怎样才能格去物欲之蔽,致吾心之良知呢?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沉着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普通人,因为尚未臻于圣人之境,所以不能无人欲之私。那么要格去物欲之蔽,就应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诚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吾心之良知的层面,应该更进一步,在成己的根底上,追求成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中庸?〕

  君子以真诚为贵。真诚的德性,不仅要格去物欲之蔽,致吾心之良知,还要用来成就事物。使别人自新,使人处于最完善的道德境界。

  考虑不止于此。将传统文化引入育人领域,必将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

  欢送访问

篇六: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篇七: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思想分析

  “德”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由来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学术流派都有对“德”的独到见解和具体阐释,其中以儒家和道家最具代表性。

  1.

  儒家的“德”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有很多关于“德”的论述。“德”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元素,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根据《论语》中的论述将孔子所提倡的“德”分为“仁德”和“政德”。“仁德”是孔子对君子提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涵。首先,“仁德”以“爱人”为出发点,“爱人”是孔子“仁德”思想的基础。

  “己於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的“爱人”可以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是君王对臣子的态度;也可以存在于同级别的人之间,比如同事、同学、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仁德”思想由孔子提出,并由后来的思想家所发扬继承。孟子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提出:“天下兼相爱而治,交相恶则乱。”

  除了“爱人”,孔子提出,“忠”也是“仁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忠”所关注的是臣民对于国君、下级对上级的态度,“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臣子对待君主应该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同时,“忠”也是对待与自己地位平等的朋友、同事的态度,“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忠”是值得孔子每天自我反省的道德准则之一。“仁德”的第三个主要方面是“恕”,可以理解为同理心,宽容、体谅他人的态度,与“怨”相对。《论语》中既直接谈到“恕”的例子,比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推己及人、宽恕别人的准则;也有通过“怨”而说“恕”,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也是倡导君子要严于律己而宽以待人,“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仁德”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孝”,意为对长辈的孝顺、孝敬。“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对于君子来说,“孝”是“仁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想要拥有“仁德”先要学会“孝”。当然,孔子所谓的“孝”,不仅仅是“顺”,更重要的的“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孝”是外而“敬”是内,“孝”的真正内涵应该是“敬”。

  除了“仁德”,孔子“德”思想的另一面是“政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者应先修己德,始终以道德准则匡正自身的政治行为,为臣民做表率。“为政以德”既是儒家所倡导的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又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简言之,“政德”思想的具体内涵包括了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和爱惜民众。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为政者自身品行端正,则不需要下达指令,民众也会自觉行动。反之,如果为政者的品行不能服众,则不管如何强制,民众也一定不能听从要求行事。因此,为政者应该严于律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群众树立榜样。“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以身作则不但应该严格自律,更应该身体力行,亲力亲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带动群众。“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民众的信任是一切政治事业的根基和土壤,“以信取民”比“以兵取民”或“以食取民”更为关键。《论语》中多次出现孔子论述“信”的内容,“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皆是在强调诚信对于为政者的重要性。除了诚实守信和以身作则,儒家传统政治理念还十分重视为政者对于民众的态度。“泛爱众,而亲仁”,爱惜人民大众是“政德”的基本要求,也与孔子的“仁德”思想相一致。在儒家看来,爱护、体恤民众,为民众谋福祉,改善民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体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爱人”不但是“仁德”,更是“政德”。

  1.

  道家的“德”

  “德”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德”和“道”一样,是道家文献中频繁提及的字眼。道家在汉代被称为“道德”家,《老子》一书也被称为《道德经》。但是道家或老子所谓的“德”又与儒家的“德”却又有很多的不同。如果说儒家所谈的“德”是对为政者个人提出的行为准则和政治理念,那么道家的“德”则更多的表示人们应该不断追寻的一种自然常态。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儒家所说的“仁”、“义”、“礼”在老子看来其实是人们获得“道”或“德”的障碍,是与“道德”相左的存在。道家认为,“德”和“道”紧密相关,若想得到“德”,应该先有“道”,“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不别也。”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德”,而“德”是因为“道”的驻留,因此,“德”即是“得”,是“道”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道”给予个体的内在品行。老子认为,“德”并不由人主观创设,也不由人所独有,更不由人所掌控,“德”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生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此可知,世间万物,包括人,都是因“道”和“德”而存在,也是依靠“道”和“德”而“生育”“成熟”。反之,如若没有“德”和“道”,那么人也将不能存在。因此,人应该“尊道而贵德”。

  和儒家学派一样,道家也重视“修身”的作用,但途径却不一样。儒家强调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即“修身”,自觉地践行“前文提到的如“仁”、“忠”、“恕”、“孝”等基本准则,从而无限接近以致将最终实现“德”;道家则更侧重于通过对“道”的回归而实现“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果说学习是日渐积累的过程,那么学道则是不断丢弃的过程,前者是“加法”,后者是“减法”,减去的是与“道”和“德”不相容的东西,比如贪婪之心,自私之心,虚伪之心等等。因为正是这些东西的阻碍,使人无法接

  近“道”,也就无法实现“德”。减去这些阻障,“损之又损”,人就更可能实现“德”。

  道家也有关于“政德”思想的论述,其核心理念是“无为而治”,具体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无为而治”并不是主张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听之任之,而是强调为政者应该顺其自然,不妄作为,不乱干预。“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家认为,人们常说的“智治”可能会变成阻碍国家前进的绊脚石;而只有放弃这种想法,减少为政者的主观干涉,以真诚质朴的态度去面对民众,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拥护,充分发挥民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家才能兴盛发展。其次,道家所谓“政德”的另一个方面是“俭”,崇俭抑奢是为政者应具备的重要品格。相对于普通民众,为政者手握较多的权力和公共财富,如果不能自觉做到勤俭持家、勤俭持国,则极易因贪念和私欲而伤害人民的权益,阻碍国家的发展。同时,为政者树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形象有助于为民众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也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道家“政德”思想还格外重视“俭”的意义。

篇八: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十大美德

  作者:祭风

  1、仁爱孝梯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具体内容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人还有一句话,叫“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对小人都可以宽容,那么对于非小人就更应宽容和善了。”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

  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冠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认为,礼义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谷河,溪流之王,将它们汇聚到一起,这是因为江海甘于居在它们的下游,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因此,圣贤君子如果想高居民众之上,必先在言辞上表现出谦虚卑让的风尚;要想在为民众的领导者,必须在利益和享受面前甘居民众之后。老子还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是说不用言辞所进行和教化(即身教)以及无所作为的益处,往往是无下人难以领略和做到的。老子用水用气来劝喻人们保持宽容豁达的胸怀。说明,水的性格不仅是善和爱的象征,也是宽容的代表。喻示人们要培养君子的胸怀,也要向水学习。

  3、诚信知报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诚”是道德的根本。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说文解字》云:“信,诚也,从人言。”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董仲

  舒以后,中国传统道德更是把“信”和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之一,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孔子说,正人君子做人以符合道义为原则,行事以符合礼节为准则,出言以谦逊,成就功业以信义为本。这里,古人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道义、礼义、信义问题。关于信义,首先体现在对待言语的信义上,即说话要讲信话,听言要听信言。老子还有一段话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重。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知,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意思是说:真实可信的言语往往不是那些美妙动听和声音悦耳的话,相反,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之人不花言巧语,而花言巧语之人不是善良之悲。智慧之人不愿意炫耀自己,知识广博的人不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智气。圣人不积蓄财富,而是以帮助别人为乐,并因此使自己更加富有,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反而使自己得到更多。

  “报”即知恩思报。回报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生活的重要的原理和机制。中国人早就有“投之木瓜,报之桃李”的道德教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世俗生活中是公认的美德。中国人强调要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等。

  4、爱国奉献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和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它是爱亲爱家情感的升华,由此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这中间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精忠报国”,关于岳母刺字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在多次外族入侵面前之所以没有亡国,与这种爱国奉献的传统美德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各族人民都起来反对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保家卫国”,不屈不挠,不惜以身殉国。

  5、克己奉公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是在人的视、听、言、行中体现出来的。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义,就是仁。礼义道德不是天生就能具备的,也不是容易行得出来的,主要靠人自觉克制,自我约束,要克制自己的不良心念,强制自己做道德的有益的事情。“公”即大家,“背私谓之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共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克己奉公,严于律已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修己慎独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让·大学》)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即使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动不道德的心思,不要做不道德的事。只有做到这个程度,才能使自己公开场合也能做个君子。“静以修身”,静,则要求安分守己,在家与父兄妻妹和睦相处;在官场则与同事友好相处,做好份内事,不要心猿意马,心浮气躁,心事重重。孔子说:“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说,修己,即克制自己,锻炼自己,处处使自己完美。

  7、见利思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段话就体现了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精神境界。又如老子所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是说在利欲面前,更不可范糊涂。这种道德观念是鼓舞志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8、勤俭廉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充分反映了“俭”与“勤”的天然联系。三国时,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思想,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来说,“俭以养德”的德,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而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法家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有了“廉”便可以做到“正”。“正”体现在品格上是“正直”,表现在待人是“公正”,作为境界又有所谓的“正气”。古代中国就有很多请正廉明的父母官,体现的正是这一美德。

  9、笃实宽厚

  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以“实”为价值标准的规范和美德,如老实、诚实、求实、踏实、平实、实在,形成崇尚实干,反对空谈的务实精神和实践精神,在待人上,中华民族一向以宽厚为美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人与人关系中,中国人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为原则和原理推心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互动中达到人伦的和谐与人格的实现。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厚德载物”、“忠厚长者”等道德评价,都是中华民族宽厚品德的体现。

  10、勇毅力行

  “勇”在孔子的三达德中早有体现。勇敢顽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毅”即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循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毅”的美德就体现在养气守节,固守高尚的情操。“敢作敢为”,“敢为人先”、“宁死不屈”、“舍死取义”等等都是勇毅美德的体现。“力行”即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只有“行”才是真正的美德。无论怎样的道德,到最后都要归结到人的“行”上。正是这种勇敢力行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下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

  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虽然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了,但是属于精神文明的传统美德也应该发扬广大。

篇九: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德育

  传统文化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礼仪习惯、文学艺术等方面,这些都是培养人格、塑造人品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越发凸显。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德育,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实践纽带。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呢?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经典诵读、古诗文欣赏、传统音乐演奏等,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案例、故事、寓言等形式,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领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总之,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

推荐访问:的德爱在线传统文化 在线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