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3篇)

时间:2023-05-03 21:0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

  为巩固我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__〕X号,以下简称《评估办法》)有关要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各县(市、区,经国家和省批准设立、设区市管辖、财政独立且具有教育管理职能的开发区、高新区、景区等功能区,以下统称县)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整体提升我省义务教育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通过努力,争取我省在国家首批认定中有所突破;

  2022年,__%的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2025年,__%的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2030年,确保__%、力争__%的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二、主要任务

  (一)整体改善办学条件。

  1.统筹城乡学校建设。综合考虑城镇化趋势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抓好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新建改扩建不少于__所中小学校,同步做好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加强乡

  村学校建设,逐县(市、区)梳理查摆办学条件短板,加强食堂、厕所和寄宿条件建设,支持乡镇驻地学校建设,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对标《评估办法》,解决仪器设备和校舍老化问题。

  2.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县域内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坚持“建、管、用”并重,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专项培训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3.足额均衡配置师资。用好用足省定编制政策,创新挖潜教师编制资源,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补齐配足各学科专任教师。推进城乡、校际教师轮岗交流,县域内每年校际交流轮岗教师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__%,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__%,引导师资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确保优秀师资人岗相适、有效调配。城乡学校本科及以上专任教师、骨干教师相对均衡。

  4.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坚持师德第一标准,严把入口关,提高新招聘教师学历门槛,严禁使用无相应教师资格证人员担任专任教师。各市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整合相关资源,系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快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科研等机构整合,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

  5.保障落实教师待遇。研究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意见和学校内部分配办法,推动建立课时工作量、工作实绩、岗位等级等相衔接的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搞活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保障省定向乡村教师倾斜职称政策执行到位,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各项待遇措施有效落实。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6.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推进教学创新,探索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省遴选推广一批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注重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制定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大力深化中小学教研改革,增强教研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

  7.健全教育评价制度。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建立科学的义务教育学校评价办法。推进实施教育质量检测制度,完善教育满意度调查制度,重视检测和调查结果使用。

  8.规范办学行为。贯彻执行好教育部“减负三十条”要求,健全县域内规范办学监管制度体系,围绕校内减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禁止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和家校共育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开展常态化监测和规范治理。

  (四)促进特色优质发展。

  9.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指导各学校制定章程,加强学校管理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学校,给予支持和奖励。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建立完善学校结对帮扶机制。

  10.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培育学校特色文化。加强校园关怀关爱制度建设,营造和谐融洽育人氛围。大力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在城区学校开展特色文化校园建设,全面推进精神文明校园建设。

  (五)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11.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益。加大贫困家庭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关怀关爱力度,保障适龄儿童接受适合义务教育。落实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以公办学校为主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持续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落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政策,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12.推动家校协作育人。强化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责任,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健全完善家庭教育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X—X年工作,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进一步拓展,指导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家长教育理念进一步转变。

  13.提高群众教育满意度。广开渠道,推动市、县、校三级

  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听取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各界群众对义务教育工作的意

  见、建议。对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以及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攻坚治理。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创建规划。

  202X年__月底前,制定并印发省级实施方案。2021年_月底前,各市制定本区域内创建工作规划,并指导组织各县(市、区)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年度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

  (二)全面开展自查。

  2021年_月底前,对照《评估办法》规定指标要求,开展市域督导和县域工作自查,逐县逐项排查问题差距,提出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

  (三)省级评估推荐。

  省督导办每年从自荐提报的培育对象中,择优遴选出若干个条件较好的县作为省级评估认定候选对象,组织专家现场督导并督促政府限期整改。视整改情况组织省级督导组开展评估,从中选出达标县推荐申报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四)开展重点督促。

  2025年起,对创建剩余县进行重点督促,进一步指导调整完善县级创建规划,确保完成2030年创建目标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落实政府责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重

  视程度,加大工作保障力度。要强化工作统筹,明确责任分工,将推进优质均衡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积极争取支持,形成创建工作合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重点工作激励机制,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作为衡量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今后X年,对于经评估后纳入省重点支持范围的,我厅将联合有关部门,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专家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各地加强创建步伐。建立交流分享机制,每年召开X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研讨观摩活动,推介宣传典型经验做法。建立通报约谈制度,对于创建工作中进展缓慢、弄虚作假的地方,进行通报和约谈。

  (三)强化督促指导。

  各市要健全监测机制,完善监测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全程监测、动态监控、过程评估等,加强对创建县的督导。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根据各市、县创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调研评估、指标监测等形式对创建县开展实地评估和指导,对达到标准要求的县适时申请国家认定。

  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规划表》(见附件)和各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方案(以市为单位汇总),请于2021年_月__日前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篇二: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

  

  在全县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5.16)

  ————————————————————————————————

  作者:

  ————————————————————————————————

  日期:

  在全县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多年来,我县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师资队伍,强化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实现了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我们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抓手,集聚资源,集聚力量,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力提高教育内涵,以15A、1B的优异成绩,高标准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今年,我县又将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县。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就是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创建工作任务,动员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任务。刚才教育局孙书记宣读了创建方案摘要,老子山镇、县财政局作了很好的发言,各成员单位也向县政府递交了责任状,教育局马局长对创建指标作了解读,希望大家认真对照标准,狠抓措施落实,全面扎实推进。下面,就推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一、全神贯注地理解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是教育现化内涵的进一步提升,更是新形势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创建省级示范区是上级赋予洪泽的使命。在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区)要切实抓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尤其是把我们

  洪泽作为标杆,明确提出今年要在全市率先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县委、县政府也将2012年基本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写进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说,是立了军令状、写了保证书。所以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驱。因此,各镇、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牢固树立“创则必成、干则必胜”的鲜明导向,坚定必胜信心,咬定目标,狠下功夫,务实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创建工作。

  创建省级示范区是教育跨越发展的形势所迫。教育的宗旨是办人民满意教育,重点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难点是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在全县聚力抓教育的背景下,全县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硬件建设焕然一新,尤其是大力实施了“小学进镇”“初中进城”

  战略和推行集团化办学理念,较好地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质”的改变,全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需全县上下尤其是教育部门进一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因此,各镇、各有关部门、各中小学要牢固把握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这个平台,集聚全部力量,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提升办学效益,减小校际差距,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提升教育内涵。

  创建省级示范区是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今年是洪泽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让全县学生全部享受优质教育,就是贯彻落实省委罗书记

  “三快两更”来洪讲话新要求、实现洪泽“三高两好”全面小康新目标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因此,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把握示范区创建这一有利契机,瞄准目标,盯紧任务,全力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二、全力以赴地推进创建工作各项进程

  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过程,对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入学机会公平均衡等方面均提出较高要求,而且创建时间短、任务重,必须要统筹谋划,狠抓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节点,才能全面推进。

  以扎实举措狠抓创建重点。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镇、各部门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应尽职责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强烈意识到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人才,抓教育就是抓民生,在人力、财力、物力优先保障创建工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所需。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要科学制定人才强教工程计划,细化优化教师转岗分流、校际交流、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等措施,要充分发挥县教师研修中心作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快培养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此放大名校、名师效应,带动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健康、创新、个性化人才。大力实施资源均衡战略。要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师资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全面实现“学有优教”,努力消除城乡之间、镇际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以有效投入攻克创建难点。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形势下,要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多方筹措经费、多元投入资金,把教育资金安排作为财政预算的重要方面,足额安排各项教育经费,确保确保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预算内生均公

  用经费不低于省基准定额且逐步提高。二要加强政策倾斜力度。在确保教育附加全部用于教育的前提下,教育经费重点向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倾斜,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和留守儿童少年较多的学校倾斜,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努力促进城乡、镇际、校际之间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以统筹谋划把握创建节点。一要明确时间节点,序时完成创建任务。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创建步伐。要明确时限,倒排序时、挂图作战。工作要排到周,细到天;任务要分好组,分到人。要做到目标细、责任明、措施实,确保按序时高质量地完成创建工作。二要关注创建细节,切实完善迎评资料。目前,我县教育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在创建过程中应该不存在较大问题,关键是做好各项软件资料准备,各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创建相关数据台帐的报送整理工作,把创建程序中必须的各项台账、工作方案,按照规范要求准备好。所有备查资料一定要过细、迎评档案一定要过硬。要确保迎检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一致性。

  三、全心投入地增强创建工作强大合力

  各镇、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任务,全面部署,周密安排,只争朝夕抓落实,一着不让推进度,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创建任务。

  一门心思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顺利通过省评估验收,县政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指导全县创建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创建方案要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落实、靠前指挥,分管领导要具体安排、务实推进,认真落实本部门责任,确保将创建工作的各项举措落实到位,绝不拖全县后腿。

  一以贯之加强协调合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各镇、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高效协调,共同推进。教育局作为创建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具体筹划、指导、推进创建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调度,全力保障创建经费,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改、人社、公安、住建、规划、国土、卫生、编办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通力协作,相互补位,合力共为,保证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一丝不苟加强督查考核。县政府将把创建工作列入重大事项督查,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严格实行“保证金制度”,变软件要求为硬件指标,确实做到以考促评、以评促建。对创建不力,影响全县整体创建的单位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县效能办、县教育督导室要充分履行职能,对照创建标准和进度,经常性地对各镇、各有关部门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予以通报,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同志们,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着眼全局、放眼未来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顺应民意、惠及百姓的一项民心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咬定目标,坚定信心,狠抓关键,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再登新台阶,为努力实现“三高两快”全面小康新目标作出积极更大的贡献!

篇三: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

  

  X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切实保障全市适龄儿童能享受到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优质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县域推进、统筹城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缩小县域内、学校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优良的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目标

  按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两个层次,分类指导、分步

  2015年我市已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在此基础上,我市力争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无超标,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无择校,县域内同

  类学校办学条件无差别,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无障碍。义务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趋于常态,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覆盖城乡、供给均等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确保省级以上督导评估验收合格0三、主要措施

  (一)改善办学条件,继续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办学差距

  1、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畴。进一步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足额完成省财政分解到我市的教育投入任务。依法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严禁挤占、截留、挪用。统筹各种建设项目和专项经费,加大对薄弱学校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落实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足额保障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社会保障缴费和住房公积金配套经费,与市级财力增长逐步提高其补贴标准。切实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2、进一步实施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严格按优质均衡评估内容和标准,实施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质资源达标率100机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和厕所、饮水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学校生活设施条件。将城镇薄弱学校改造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实施县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工程,基本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3、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在普及现代化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强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建设桐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网,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二)统筹师资资源,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1、配齐配足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科学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按标准配齐教师,建立调整编制、调配、流动等机制,每年招聘体育、艺术等学科教师,按需优先补充农村学校,保证教师力量持续跟进。对于布局调整后确需保留的不足100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编制总额内,按班师比调配教师,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2、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市教育局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实行学校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政策,健全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适应的职称比例及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全员实行岗位聘任制并与绩效工资挂钩。逐步实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并制订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制度相结合的办法,形成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的机制。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建立有利于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的政策导向。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评选特级教师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在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中,城乡学校教师实行统一的专业技术初、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

  者评选,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倾斜。组织实行城区学校间、农村学区学校间的教师定期交流,推行城乡间教师支教、挂职等多种形式交流,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建设。同一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

  3、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执行国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建立健全校长培养、任用、考核机制,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市教育局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每届任期3-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以交流。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探索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校长交流管理模式,从城区学校选派优秀校级干部或后备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支教,从农村学校选派校长到优质学校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

  4、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尚,严格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培训班、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建立师德建设监督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师德师风状况的监督和评议。

  5、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制定义务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规划,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提升广大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打造一支名师和名校长队伍,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以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为依托,营造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浓厚氛围。加强校本培训,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培训经费按规定比例核定并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三)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1、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城区内公办小学、初中均属接收进城务工、经商和正常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制度和政策性障碍。严格执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暂行意见的通知》精神,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和正常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城镇就学、升学得到平等对待。对返乡的农民工子女,其户籍所在地学校不得拒收,保证他们与当地儿童少年一样接受义务教育。

  2、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要依托留守儿童之家,认真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程,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加强活动室管理和资料建设,真正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协调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探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发改、财政、教育、妇联、共青团、关工委、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认真做好我市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面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依法保障特教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待遇。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均应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学习。

  (四)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1、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各校必须开齐开足开好省颁课程计划的全部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并注重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全面实施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全市各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6%以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建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2、深化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探索建立以年级和学段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实施途径的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将县域内中小学质量差异性监测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定性考核的核心内容。严格执行课时计划,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和问责制度,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沟通和协作,切实把减负贯穿于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完善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与小学毕业挂钩,改进小学生毕业证书的呈现方式,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积极推进高中招生录取实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加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

  (五)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1、完善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市政府将按照科学布局、均衡发展、适度超前、够用适用的原则,科学编制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统筹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将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解

  决城镇化加速推进带来的县镇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解决流动人口入学同城同待遇问题。统筹优质资源扩大和薄弱学校建设,认真解决优质学校“大班额”与普通学校生源匮乏的矛盾,科学谋划寄宿制学校发展规划,解决农村学校规模发展和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上学远的矛盾。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规划的前置审核制度,提高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

  2、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区委员会管理制度。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各镇(街道)以中心小学、中心学校为依托设立学区,学区内学校师资、经费、教育教学等重大事项,有学区内学校共同参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市教育局对其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3、规范办学行为。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各镇(街道)中心小学、中心学校负责审查、填写、发放本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并于开学前10天送达法定监护人家中。教育局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得单纯以升学考试成绩对学校和老师进行奖惩。各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举办重点班,不得违反规定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得违反规定向学生和家长乱收费。继续实行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切块分配到初中学校,并不断增加分配比例。

  4、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市教育局和财政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安全、合规、高效。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做好财务决算,强化会计核算,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桐城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领导

  小组,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长任组长,市政府办、教育、发展改革、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税务等部门为成员,明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扎实做好各自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加强对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规划与实施的领导,部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各项工作。

  2、明确工作责任。教育部门负责本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具体规划、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义务教育优势均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和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管理制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足额按时拨付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合理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标准,及时核定教职员工编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需要。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税务部门要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职能部门应深入调研,加强协作,认真履行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相关职责。

  3、强化督导评估。加强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队伍建设,落实办公经费,充分发挥其教育督导作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际间差距的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对推进义务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以适当方式公布。对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乱收费等违规行为,以及监测结果极差的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推荐访问: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 义务教育 县市 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