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10篇)

时间:2023-05-02 18:45: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中华民族精神“根”与“魂”、最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命脉的高度,定位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最深厚的软实力与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的高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长远战略高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既功在当代,也会泽及后世子孙、增进人类福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重要意义、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也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精辟论述阐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永续繁衍的血脉,绵延不绝的“根”与“魂”。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中华民族的“根”之所系与“魂”之所牵。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记录,是民族精神的追求和象征。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第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既昭示了文化自信具有的更加突出位置,也指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第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以其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作为指导的。现代化包括物质的现代化、社会结构和生活关系的现代化,而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我们高兴地看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今秋开学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投入使用。可以预期,在广大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当前和未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将产生明显而深远的影响。

  第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助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过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并明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质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政治愿景,都与通过发展合作、实现共赢共享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更好地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友好、发展,减少和化解生态危机、不同文明之间和国与国之间等的矛盾冲突,也都有越来越大的隐性和显性的国际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政治理念、价值追求、人格修养、独特品质、社会理想的精华,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根本精神和核心思想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围绕“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一核心思想理念,逐步展开,不断深化,与时俱进。

  仁爱: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中国人崇奉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面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原则。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民本: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民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理念,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民爱物的仁爱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深

  厚绵长的家国情怀等,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民性,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价值追求。

  诚信:中华文化的做人准则。诚信既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言必信,行必果”是历来中国人待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开展以诚实守信、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正义:中华文化的伦理原则。正义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体现了社会的整体利益与个人的人格尊严。公平正义历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中华民族是崇尚公平与道义的民族。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抒发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壮烈感慨和精神追求。

  和合: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爱国主义的民族深情、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贵和尚中的思维模式、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

  大同:中华文化的社会理想。“大同”是古人最高的社会政治理想,激励了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其矢志不渝,奋斗不息,“大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因此,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把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独特文化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重大任务,也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功能、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种独特的价值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功能、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第一,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化解人类面临的矛盾冲突及人生面临的困难、困惑,能够提供强大而有益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影响。在现代社会,人类主要面临着五大冲突,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五大冲突也造成了人类生态、社会、道德、精神和价值的五大危机。解决这些冲突、危机与人生面临的困难、困惑,很难从西方文化中找到答案。因为西方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人与自我心灵世界的和谐关系,和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高准则。中华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是人际和谐之学、是身心平衡之学、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行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内圣外王之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是人生智慧之学。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基本功能,也是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的根本之所在。

  第二,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凝聚力、独特的延续力、独特的传承体

  系、独特的文化精神、独特的时代价值。从哲学层面上观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思想精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其核心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现在人的文化行为上,就是天人合德,强调人类的道德理性与自然生生之德的一致。

  二是自强不息的担当精神。《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不败的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倡导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既包含积极入世、主动进取的执着追求和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社会责任,也包含正直独立人格和主动创造精神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饱经沧桑而自强不息,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是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追求上,主张“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价值取向和智慧。在政治观上,追求民族统一的“大一统”观念,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注重各民族的团结统一。

  四是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提出“敬德保民”“重民轻神”“恤民为德”“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相对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是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理想追求上,主张“修齐治平”。《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

  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种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追求,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修身养性,奋斗不止;追求大同理想,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第三,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儒、道、佛三大家思想中的精华,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体框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的理想信念,熔铸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引领、融通、聚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引导力和精神原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源。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深刻地指明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需要文化旗帜引领,需要文化精神激励,需要文化软实力支撑,更需要文化的认同和凝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表达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基础上的发展和完

  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党中央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空交汇点上高瞻远瞩,对核心价值观教育作出的战略设计、历史定位和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指引,是当前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即知行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可操作性与可接受性统一。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0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1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2页。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待人、以理服人、以行吸引人,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信心和活力。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3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自己,让植根于中国

  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复兴和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要实行全方位、全人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选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各个领域。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讲活中国故事。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共学的新局面。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驱动力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外驱动力的力量之源。我们坚信,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中华儿女一定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为更好地共圆中国梦、造福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业绩和奉献。(翟博,系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

  (责编:魏楚云(实习生)、申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篇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要举措及经验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重要举措及经验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操,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使命,为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我校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变革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效果的评价,打破僵硬的宣传方式,突出学习,全员参与,提升了我校大学生文明程度,进一步推动我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使传统文化学习活动逐渐成为我校的特色。

  一、我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及重要举措为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注重宣传,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创设大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浓郁氛围。我校深化人文课程改革,着力拓展德育,改进智育,完善体育和美育,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和艺术教育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如开设《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人文地理》、《汉字文化与书法》等课程。此外,通过举办高水平传统文化讲座,以丰富的形式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弘扬,提高学生的人文自觉和人文自信,使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形成了蓬勃繁荣的南职校园文化氛围。

  (二)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让经典走向学生。

  为更好引导和满足读者需求,我校图书馆每年开展一次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包括读书分享会、书法交流笔会、图书推送服务等等。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指引大学生会读书、读好书,鼓励大学生要多读书,读活书,以乐观,宽容的心态学习和实现青年人的梦想;通过举办书法交流笔会,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书法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它浓缩了中国的文化精髓,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审美精神。学习书法既传承了中国文化,还培养了良好的个人品质。我校图书馆大力支持书法协会在图书馆定期开展书法技艺的现场实训、展示和书法文化的引导、渗透活动,使之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推送《弟子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引导大学生爱书、藏书、看书,加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亲德向善、持身恭谨、勇于责任、崇荣知耻、勤奋好学、求实创新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与实践。我校图书馆还开展

  快乐读书,书香南职

  些列大讲堂活动,特别邀请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XX文化名人彭匈先生主讲《在快乐阅读中感悟文化力量》的专题讲座。通过让同学们与文化名人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来引导其发奋读书,聚集正能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并为营造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的南职书香校园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图书馆播放优秀国产影片,将优秀电影艺术和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送到学生之中,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三)开展民俗歌舞、古典音乐进校园活动,丰富学生活动。

  以

  中秋

  、国庆

  、元旦

  五四

  等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大学生开展民俗歌舞和古典音乐进校园活动,如组织校腰鼓队,秧歌队、古典音乐合唱团、红歌团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五四红歌比赛等,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民俗的文化内涵,彰显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四)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充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2016年5月日人文社科部教师带领部分二级学院的学生代表前往XX开展以

  寻根XX敢壮山,民族文化进校园

  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旨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此次主题活动,让学生学到了丰富的壮民族文化知识和党史知识,增强了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开展

  诚信考试周

  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响应并参与到

  诚信考试、诚实做人

  的活动中来。即写一封诚信考试的响应书,征集一句诚信考试宣传口号,签署一份诚信考试承诺书,参加一次

  以诚信考试为荣、以作弊违纪为耻

  的主题班会;教师挑选出优秀诚信考试响应书、校园最佳诚信考试宣传口号等予以宣读、表扬;鼓励全年级或全班同学共同向学院申报无人监考班级;组织学生进行诚信宣誓,参加无人监考的考试。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XX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必有的爱心,开展大学生

  学雷锋做义工

  活动。

  二、我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营造教育氛围,培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豪感。

  现代大学生作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的承担者、体现者,必须摆脱盲目的自在状态而提升到自觉自为的水平。对于传统文化不能被动地承受、不知反思地接受、不知创造地重复,以至于背上了传统文化的包袱;而应该培养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中华民族健康的传统文化心态,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框架、价值体系和道德信念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二)完善课程设置,丰富大学生知识结构。

  改变现有课程结构,强调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传统的教育;要设置文、史、哲等人文学科,采取措施保证这些学科的学习质量。如举办有关学术讲座、书评会、辩论会、经典诵读比赛等,引导学生接触古典原著,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建立一支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以保证教学下作落到实处。在文化道德素质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具有身教示范的人格力量。

  (三)创新教育内容,注重大学生的品格道德完善。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伦理道德占的成分最大。而讲是非、辨善恶,更是核心之一。凡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较重视人的行为自我规范的。这种态度重视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对当代高等教育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广博而深遂,有很强的哲理性。以德治国,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各族一家,协和各邦的宽容精神;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人道主义精神。正确的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明确教育思想,端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鄙视只顾一己利益的行为,倡导谋

  天下之大利,扬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

  和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群体思想和行为;特别强调先义后利,义以为上,以天下为已任

  。在获取个人利益时,一定要考虑是否符合

  取之有道

  的原则,提倡

  见利思义,反对

  见利忘义

  。新时期要用胡

  八荣八耻

  社会主

  义新荣辱观加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才,新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要全面实现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使精神文明不断升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就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植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因此,我校从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入手,大力深化人文课程改革,实现人文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培养出来的青年大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治观念、敬业和奉献精神等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篇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纲要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让我认识到,“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启蒙老师。我们得向启蒙老师致敬,向精神不死“国学之教父”南怀瑾老师致敬。南怀瑾老师的国学精神,像明灯一样依然点亮我们的“中国心”。所以我们希望国学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

  我作为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就是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热爱经典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暑假破土发芽,生生不息的成长。

  暑假每天我们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自觉行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诵读的时间,让朗朗的诵读声,蔚然成风。暑假不仅是让孩子《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再熟读成诵。更主要

  的是在孩子说话和行动有没有展现,特别是与孝教父母、勤于学业和出门礼仪等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方面。孩子们的一点点的努力,通过融入到经典诵读而书香弥家。

  《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每个孩子要启蒙、要学习、要背诵,最重要的要践行,而且不会随暑热过去而消散。我们老师要和每个孩子的父母沟通,让《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和教育对孩子来说,就像每天的穿衣、吃饭用度一样。我希望国学的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它的目的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的价值观找到一个源头。孩子对这种国学的关注,我觉得它是跟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它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1——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摘自: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篇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纲要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让我认识到,“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启蒙老师。我们得向启蒙老师致敬,向精神不死“国学之教父”南怀瑾老师致敬。南怀瑾老师的国学精神,像明灯一样依然点亮我们的“中国心”。所以我们希望国学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

  我作为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就是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热爱经典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暑假破土发芽,生生不息的成长。

  暑假每天我们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自觉行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诵读的时间,让朗朗的诵读声,蔚然成风。暑假不仅是让孩子《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再熟读成诵。更主要

  的是在孩子说话和行动有没有展现,特别是与孝教父母、勤于学业和出门礼仪等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方面。孩子们的一点点的努力,通过融入到经典诵读而书香弥家。

  《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每个孩子要启蒙、要学习、要背诵,最重要的要践行,而且不会随暑热过去而消散。我们老师要和每个孩子的父母沟通,让《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和教育对孩子来说,就像每天的穿衣、吃饭用度一样。我希望国学的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它的目的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的价值观找到一个源头。孩子对这种国学的关注,我觉得它是跟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它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案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方案,如活动方案、宣传方案、销售方案、策划方案、培训方案、实施方案、招商方案、激励方案、推广方案、施工方案、其他方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方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practicalprograms,suchasactivityprograms,publicityprograms,salesprograms,planningprograms,trainingprograms,implementationprograms,investmentpromotionprograms,incentiveprograms,promotionprograms,constructionprograms,otherprograms,etc.,Ifyouwanttoknow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solutions,pleasepayattention!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案4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当下的教育中,呼声很高,也有许多的先行者在尝试探索,无论是国学经典诵读,还是节庆仪式教育,汉服汉式礼仪的重现,都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以下整理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案1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力量,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也是实现中华腾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动力。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整个思想教育的基本工程,也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为了使我校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拟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青少年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青少年的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增强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基本原则:一是贴近生活原则。这次教育活动要与学校生活,尤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要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二是继承创新原则。教育活动既要体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又要体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在创新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实现“一个年级一特色”,“—个年级一精品”。三是实践体验原则。主体活动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达到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养成的目的。

  二、活动主题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礼、诚”主题教育活动。“忠”:以精忠报国、爱校爱班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生活真情、情感亲情等方面的要求;“礼”:以、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诚”: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

  1、爱国爱校爱班教育(13日—17日)

  (1)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爱国主义知识,校园广播站要经常性地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努力在全校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各班要定期更新黑板报。内容以宣传祖国的发展变化为主。

  (2)班主任负责开“我爱我班”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接受教育。

  (3)利用升旗开展“爱国爱校爱班”教育。

  (4)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2、感恩教育(20日—24日)

  (1)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宣传孝道。

  (2)各班级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

  (3)各班级都要确立自己的“感恩老师”教育活动口号。上课前对上课的老师说声:您辛苦了。下课说声:谢谢您老师。

  (4)利用升旗开展“感恩”教育。

  3、礼仪教育(27日—31日)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班会。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简易读本,并总结本班的礼仪标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案2一、活动主题

  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宗旨

  1、增加校园生活的乐趣,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新生的校园生活。

  2、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感。

  3、培养同学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4、表现同学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5、进一步提高广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同学们道德建设的发展。

  6、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

  7、加强同学负责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活动要求

  1、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

  2、设计形式自由,不可铺张浪费,避免一次性装饰。每个小活动要有自己独特之处,吸引同学们的目光。

  3、要能够让同学们体会到活动的快乐。

  4、主题鲜明,文化气氛浓郁。

  5、遵守制度,互帮互助,举止文明,勤俭节约,遵守学校的管理条例,有序展开活动。

  6、整个过程的环节要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从而真正实现此次活动的目的。

  7、多以自主制作为主,尽量避免直接商业化的装饰。

  四、活动时间

  x月x日,29日

  五、活动地点

  学九前主干道

  六、活动对象

  学院全体学生

  七、活动宣传

  1、召开部门例会,下发通知。

  2、在学三楼前挂传统文化活动宣传海报(提前一周)

  3、在学生宿舍楼下张贴传统文化活动的小海报

  4、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宣传。(提前一周)

  八、活动内容策划

  1、名句知多少(编辑部1-3人)

  自制一些树枝制成小树之类,然后将部门人员自制的手写卡片名句挂在树上,由同学们来猜下一句,或者是做事先准备好的趣味小题,答对即可以获得小礼物。

  2、绚烂中华(编辑部1-3人)

  由主办方提供纸笔,供同学们涂鸦,画好后可以夹在主干道的绳子上面,合影,并且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好的作品发送到微信平台上。与此同时还可以猜民族服饰,猜对即可以获得精美小礼品。

  3、传统文化展板(设计部1-3人)

  二十四孝,诗词曲赋,以道家、法家、儒家的思想文化为主题,由各系提供,在主干道进行投票活动。

  4、书法展示(设计部1-3人)

  宣传工作室与法协会携手,由书法协会提供书法作品供同学们欣赏。

  5、奖项兑换(网宣部1-3人)参加活动兑换得小礼品,让参与者扫描二维码。

  九、活动流程

  6:30外联部悬挂海报

  8:00网宣部全体男生班桌椅

  8:30布置现场

  9:00-9:30活动开始

  12:30各活动内部安排人员吃饭

  16:00活动结束

  十、奖项设置

  参加活动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十一、人员安排

  现场总负责:闫可、何伟进

  前期宣传:设计部、网宣部、编辑部

  会场布置负责:外联部

  秩序负责:部门干事

  计分负责:部门干事

  现场拍摄:设计组

  十二、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不到位。

  2、音响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3、主干道人多杂,容易造成现场混乱。

  十三、活动预算

  气球、彩笔、彩带、纸、书夹、小礼品绳子、海报、彩印图片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宣传工作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案3一、总体要求

  要高度重视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功能,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含的教育资源,利用十一、五一等节日和重大事件、重要任务纪念日举办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把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日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以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为重点内容,着力营造团结祥和、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动员和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节日活动热在基层,热在群众。

  二、活动内容

  以中华传统节日、国家重要纪念日、少数民族节日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1、“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春节”、“元宵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庭和社会观念。节日期间要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兴旺和祝福的主题,突出“红红火火过大年”的节日气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2、“传统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清明节”是一个纪念先祖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有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

  3、“传统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端午节”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诗人屈原胸怀祖国、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有着赛龙舟、打扫庭院、悬白艾、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要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

  4、“传统节日·中秋”主题活动。“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基,积极创建优秀的“两新”党组织。

  5、十·一国庆节期间,灵川县组织开展以“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建和谐经开区”为主题的爱国爱区主题实践活动,由党政办和工会工委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发动干部职工述说心中对祖国、对灵川县的祝福和寄语。

  四、活动要求

  1、要突出节日文化内涵。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尊礼崇德,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塑造文明、文艺美化心灵的作用,借助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活动变成荟萃民风民俗,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盛典。

  2、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节日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开展慰问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活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活动,弘扬尊老爱幼、扶困济弱的传统美德,展示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让人们从节日活动中汲取道德的营养。

  3、要普及文明过节理念。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传统节日习俗,破除封建迷信、发挥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避免把节日过成“吃喝奢侈节”、“封建迷信节”,引导人们在节日期间移风易俗、绿色节俭、健康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案4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在活动开展前成立了舒兰六中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确领导和督导工作。

  组长:刘副组长:郭勋组员:赵东方蔡春梅张全军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现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标: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中长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四、学习内容和途径

  1、学习内容: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2、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通过积极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艺术节,课前歌,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时机,结合教育工作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对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

  五、工作措施

  1、学习宣传,营造氛围

  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和责任。加强宣传,使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人都懂得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意义。

  2、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资水平。让教师自觉养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影响学生。

  3、加强各项活动的指导和落实。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效果。

篇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2019-10-07内容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对于着?完善青少年学?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格,提升?化素养,深化和全?推进教育改?发展产?重要的作?。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化

  教育?标与任务

  分析与论证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化,是社会主义?化建设的战略?标,也是紧迫的重?的任务。最近,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要求融?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着?完善青少年学?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格,提升?化素养。这将对于深化和全?推进教育改?发展产?重要的作?。?.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中华民族?化博?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明历史中推衍发展。钱穆在《中国?化传统之演进》中指出:“故我们说?化,并不是平?,?是?体的。在这平?的、?的空间,各??各种样的?活,在经历过时间的绵延性,那就是民族整个的?命,也就是那个民族的?化。”我们民族?化是世界上唯?亘古?今“绵延”下来的,最先创造了象形汉字,之后诸??说,百家争鸣,揭开春秋战国?化“轴?”时代。儒家倡导民本仁爱的治国思想,道家追求取法?然的??理念,墨家宣扬兼爱交利的社会情怀,以及阴阳五?理论,魏晋时期“明?见性”“慈悲为怀”佛禅信仰,和宋明理学、?学,到清末新经学,等等,形成了中华传统?化深厚的历史渊源,积淀为民族传统、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为中国乃?世界?明进步、社会发展注?了强?动?。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并存的繁复时代,中国优秀传统?化?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东西??化频繁的交流碰撞,社会思想观念?益活跃,加之经济社会转轨转型,物质?产与丰富的社会作??,?化价值观偏移了,传统?化严重缺失,甚?某?阶段?化出现断裂的危机。当代青少年学?思想意识更加?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c更加鲜明,社会上?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学?坚持正确的?化?向,增强民族?化?信和?尊,向着以爱国主义为核?的团结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标朝前迈进。?七?六中、???全会报告明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的?政?针和?标要求,站在时展和战略全局的?度,积极回应了?民精神?化?活的需求。要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改善民?,促进社会和谐,全?建成?康社会,必须加快?化改?发展步伐,提?国家?化软实?。纵观世界?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不息,继往开来,勇往直前,就是我们有深厚的?化传统,有共同的?化精神家园,有坚强有?的?化?撑?和强?的?化动?。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于现实,着?于未来,使其?代??代?相传、相承、相发展,不断地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发着中华民族创造?,以努?的奋?和巨?的智慧?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反映?化“化?”的教育本质中国优秀传统?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化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化创造?之不竭的宝库。它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式、价值观念、?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的?脉中,制约着今?之中国?的?为?式和思想?式。《易传》说:“观乎天?,以察时变;观乎??,以化成天下。”据此产?的“??化成”应该是汉语?中“?化”?词最早的形态,?化就是“?化”和“化?”。“?化”是按?的?式改变、改造世界;“化?”是反过来,再?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来培养?、提??,使?的发展更全?、更?由。?格尔指出:“?化是绝对精神对?我外化出的?的教化过程,也即绝对精神?我认识的过程。”?在社会?存中,?不受到传统?化的浸染和熏陶,都会经历“教化”的过程。因此说,?化“化?”,?化育?是教育的本质。在今年8?全国宣传思想?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化积淀、基本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的特?;讲清楚中华?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息、发展壮?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化软实?;讲清楚中国特?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化沃?、反映中国?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化,中华民族也?定能够创造出中华?化新的辉煌。”这“四个讲清楚”突出?鲜明,从?类?化?视野出发,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化发展的总体观,?度概括其根本性规律和当代意义。我们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向,还要领会到,中华优秀传统?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增强?化?信和价值观?信。这是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的内容、?标和途径。进?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先要?度地重视“传统”?化教育,礼敬“传统”?化教育,坚持把优秀传统?化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化建设站得稳、守得住的“根本”,活起来、强起来的“源泉”;其次,注重“优秀”传统?化,抓住“优秀”传统?化,要坚持古为今?、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弘扬和发挥中华民族“突出优势”的?化,系统梳理传统?化资源,??推进优秀传统?化传承体系建设;再次,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要落地?根,指向未来发展,就是教育青少年学?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化的思想精髓和智慧精华,使优秀传统?化?脉相承、发扬光?,成为新时代前进的精神?量。三.落实?德树?的根本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要担当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使命和责任,落实?德树?的根本任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指导纲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发展特点,强调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从爱国、处世、修?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使青少年学?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怀,有仁爱共济、??达?的社会关爱精神,有正?笃志、崇德弘毅的?格修养,有?尊???强,善于探索创新的?为。育?为本,德育为先。《?学》开篇指出:“?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将道德修养列为?要纲领,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个条?。孟?主张?性本善,认为?有“四端”,即恻隐之?、羞恶之?、辞让之?、是?之?。董仲舒在前?基础上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道,等等。?化说到底就是使?养成、浸润、?成、升华,最后达到??理想的境界:“太上有?德,其次有?功,其次有??,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哲学家冯友兰在?较研究中发现,与西??化“智”性?化不同,中国?化是?种“德”性?化。“尚德”“?善”是中华?化发展的原点与核?,中华民族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修齐治齐”是中国传统的认识论和价值观,中华?化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我们?度重视整理并发掘中华优秀传统?化,深刻揭?其内涵及特点,为?德树?提供丰富资源和坚实保障。四.建构开放包容的传承体系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集在巴黎宣传:“?类要在21世纪?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夫?那?寻找智慧。”中国优秀传统?化,在经历了西?欧美风?洗礼之后,浴?重?。我们总结教训,开始找回?化?信和?尊,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化的永恒价值和当代意义,它是中国?最?的优势和难得的巨?财富资源,是全世界有识之?为之倾?向往的“智慧”。中华民族的崛起,软肋在这?,光明也在这?。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要体现民族?化的?度和厚度,要在正本溯源、推陈创新和不同?明交流和互鉴中实现中华?化的复兴。在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中,教育青少年学?树?仁爱的精神,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学习屈原

  的《离骚》、?天祥的《过零丁洋》《少年中国说》等爱国主义诗篇,领会贾谊的“国?忘家,公?

  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n?忧.后天下之乐?乐”和?天祥的“留取丹?照汗青”崇?精神,树?正确的世界观,肩负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兴旺为?民幸福的“?同”世界?奋?的历史责任;树?和合、求?同的精神,投?于?态?明与社会?明建设。中国优秀传统?化强调以?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其最终?的是要培养出正直、公义、诚实、善良、勤奋、进取、对社会有?的?,这对于青少年学?道德品质和个?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树?探索进取、知?统?的精神,努?提?创新能?。张扬“?强不息”的个性精神,奋发向上,刚健有为,在挫折?前能够搏击前进。要有“厚德载物”胸襟,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欲????,已欲达?达?,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统?、???致的优秀品格,发挥“苟?新,??新,??新”的创新智慧和创新能?。(作者介绍:雷志辉,?肃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好?章需要你的?励你需要服务吗?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被举报?档标题:加强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被举报?档地址:

篇八: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全五篇)

  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

  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集体遗忘的尴尬,其结果就是使学生对我们民族的历史,不仅没有深刻而较全面的了解,反而凭空多了一份蔑视,这对民族精神是巨大的伤害。而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又显得尤为严峻。因此,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现代中国公民的需要。

  四、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体系。

  3、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急功近利。

  五、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远期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弟子规》、《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目。

  (2)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通过社会反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学生明确知道应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教师。(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六、主要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深化“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2、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4、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5、在学科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6、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评价机制。

  7、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七、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9月)

  1、成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室”,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创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3、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准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

  (二)创建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宣传落实,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各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初中部开始诵读《弟子规》,高中一年级开始诵读《大学》、《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孟子》、《诗经》等,至中学毕业完成。

  2、校本课程开发:

  2010年9月以前完成《〈弟子规〉讲解》、《蒙学旨要》校本课程的开发;2010年底以前完成《国学纲领》这一校本教材的编写。

  3、校园文化建设:2010底年以前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大理石贴壁,设立孔子塑像,校园宣传栏、班级壁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以前,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5年内培养出3—5名校、县级师德典型及以人文性教学为特色的名师。

  5、学科渗透:2010年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6、2010年9月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并进行实验运作;并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

  7、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三)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创建结束,申报验收,推广成果。

  八、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如对学生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四评”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检验。

  九、保证措施

  1、实施“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落实,由研究室具体抓课题实施的过程及内容的选择,落实讲座及实验活动项目,德育处、团委具体负责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指导。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在研究教师培训、器材、资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特色校创建的顺利进行。

  3、不断学习各校的先进经验,调整方案,改进方法,围绕德育科研课题,组织系列研讨活动。

  4、引入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

  5、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过程管理。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进一步走向

  深入,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此外,学校还将积极拓展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特别是家庭方面,定期召开家长会,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传统节日、法定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具体措施:由校长室动员布置,德育处、团委会组织牵头,学校研究室负责具体教学实施。每逢双周,校园网直播《弟子规》讲解(本学期学完),各年级各班安排双周诵读任务,检查落实;定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举行诸如诵读比赛、讲演竞赛、手抄报评比等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召开主题班会活动;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纪念活动;爱老敬老教育社区教学实践活动等。具体操作见行事例------第二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置。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集体遗忘的尴尬,其结果就是使学生对我们民族的历史,不仅没有深刻而较全面的了解,反而凭空多了一份蔑视,这对民族精神是巨大的伤害。而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又显得尤为严峻。因此,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现代中国公民的需要。

  四、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体系。

  3、发展性原则: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急功近利。

  五、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远期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弟子规》、《大学》、《论语》等经典篇目。

  (2)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通过社会反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学生明确知道应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教师。

  (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

  社会的认可。

  六、主要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深化“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2、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4、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5、在学科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6、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评价机制。

  7、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七、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9月)

  1、成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室”,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创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3、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准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

  (二)创建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宣传落实,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

  各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初中部开始诵读《弟子规》,高中一年级开始诵读《大学》、《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孟子》、《诗经》等,至中学毕业完成。

  2、校本课程开发:

  2010年9月以前完成《〈弟子规〉讲解》、《蒙学旨要》校本课程的开发;2010年底以前完成《国学纲领》这一校本教材的编写。

  3、校园文化建设:2010底年以前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大理石贴壁,设立孔子塑像,校园宣传栏、班级壁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以前,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5年内培养出3—5名校、县级师德典型及以人文性教学为特色的名师。

  5、学科渗透:2010年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6、2010年9月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并进行实验运作;并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

  7、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三)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创建结束,申报验收,推广成果。

  八、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如对学生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四评”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检验。

  九、保证措施

  1、实施“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落实,由研究室具体抓课题实施的过程及内容的选择,落实讲座及实验活动项目,德育处、团委

  具体负责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指导。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在研究教师培训、器材、资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特色校创建的顺利进行。

  3、不断学习各校的先进经验,调整方案,改进方法,围绕德育科研课题,组织系列研讨活动。

  4、引入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

  5、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过程管理。2010-2011学第二学期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进一步走向深入,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此外,学校还将积极拓展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特别是家庭方面,定期召开家长会,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传统节日、法定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具体措施:由校长室动员布置,德育处、团委会组织牵头,学校研究室负责具体教学实施。每逢双周,校园网直播《弟子规》讲解(本学期学完),各年级各班安排双周诵读任务,检查落实;定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举行诸如诵读比赛、讲演竞赛、手抄报评比等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召开主题班会活动;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纪念活动;爱老敬老教育社区教学实践活动等。具体操作见行事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行事例

  第一周校会,“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第二阶段学习动员

  校长室

  第二周弟子规》讲解

  研究室

  第三周行春祭礼

  团委会、德育处

  第四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摭谈》讲座

  研究室

  第五周

  《弟子规诵读比赛》(初中部)

  教导处

  第六周清明节吕集烈士陵园墓地祭扫

  团委会、德育处

  第七周《中华传统文化概说》讲座

  研究室

  第八周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竞说(高一年级)

  德育处

  第九周纪念屈原诞辰2351周年诗歌创作暨集体朗诵会

  团委会

  第十二周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手抄报评比(高二年级)

  教导处

  第十三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讲座

  研究室

  第十四周

  红叶社区阳光老年公寓敬老助残

  团委会、德育处

  第十五周

  “天涯共此时”中秋节书信大赛

  团委会

  第十六周

  《家校连线》“亲情日记”孝心活动汇报交流

  德育处

  第三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黄台岗中学2015—2016学第一学期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时代在发展,教育要出新,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是我校2015—2016学学校工作的重头戏。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的这一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4月24日,吴校长率先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提倡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文明教育,召开学校领导组扩大会议,成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室”,并亲任主任,栗秀峰同志任副主任,立即开始工作。次日,吴校长亲自去购书,广泛搜集整理传统教育文化典籍,对传统教育理论作系统的学习与研究。

  为了创设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本学期我们印刷了传统文化教育名篇《三字经》、《朱子家训》、《劝学》、《师说》等大理石贴壁,定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上也注重突出传统文化特色,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旋律。

  由于校长室的重视,教导处、德育处、团委会及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本学期我校的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各年级组、各班认真组织学生每周一准时收听收看,兴趣高涨;科任教师上课从背诵《弟子规》开始。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校风、学风得到很大改观。学生学习努力了,学会认真做事了,讲究吃穿的少了,懂事了,孝顺了。如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他的作文中写道,一次跟父亲去市区,走进百货大楼看到一款很很漂亮的运动服,好想拥有它,可是知道自己家庭经济的贫困,不想跟父亲说,让大人为难,直至回家后心里仍一直在纠结,自己想买的念头表现在脸上有怕被父亲发觉,让爸爸难过、愧疚。这个故事说明孩子很懂事,很孝顺,很感人。在中心学校组织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中赵璇同学等表演的《弟子规》情景剧荣获了一等奖。由德育处组织牵头的《弟子规》背诵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的积极性极高,《弟子规》手抄报评比中出现了不少具有一定水准的作品,如高二付硕宇、高一杨恒涛、张梦瑶等作品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为母亲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脚”感恩教育活动中,各年级认真组织,从数千份的反馈材料看,学生收获很大,如初一(2)班学生缪志龙家长来信说:“我非常感谢文华学校对我孩子的教育,让他比以前更勤快、更懂事了。”初二(3)班主任谢欣同志在反馈材料中称:“《弟子规》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她还说:“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世界。”在纪念孔子诞辰2561周年暨元旦汇报演出中,整个活动在一片喜庆、欢快而不失隆重、肃穆的气氛中进行。活动开始,首先向孔子行祭拜礼,集体朗诵感恩词,全校师生的思想精神面貌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与升华。

  一个学期结束了,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只是个开始,更多的工作还将继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多的事情还有待我们去做。下一个学期,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进一步走向深入,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进一步浓厚传统文化氛围,建立孔子雕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此外,还将与我县“创建全国诗词之县”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涵。学校还将积极拓展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定期召开家长会,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传统节日、法定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走出去,请进来,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取得新的收获,新的成果。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创建德育特色学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年我们将奋然前行。

  第四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总结

  颍东区枣庄镇刘寨小学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总结

  颍东区枣庄镇刘寨小学

  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严重滑坡的现象,面对民族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我们寻求着合适的德育内容,寻思着如何在学生心中种下中国根,留住中国魂,使学生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尝试着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理论支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拨开了我们眼前的迷雾,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学生。坚定了我们的信念,开启了对我校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活动的意义

  思想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活动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等向学生明确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的益处。学校在醒目处悬挂《弟子规》、《论语》、《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宣传板画,校园内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少先队辅导员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务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并负责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和组织开展诵读比赛;语文教师负责安排学习内容,并进行专题讲座和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成立传统文化大讲堂专业团队

  中华传统博大精深,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学

  习最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精心选择和安排。学校充分利用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和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老教师的特长,组建了传统文化大讲堂讲师团。根据宣讲内容,结合个人特点,讲师团成员各司其职,通过查找资料,认真组织,每个人都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学,为全校师生快速解读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个人修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讲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务处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

  3、组织比赛,隆重颁奖

  为检验诵读效果,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各班级的诵读比赛,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校学生均参与其中。经过预赛、决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学校拿出一定资金进行奖励,并专门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比赛暨〈弟子规〉展演》颁奖典礼。除了部分获奖节目展演外,又组织编排了体现中华传统精髓的节目,获得家长师生一致好评。

  4、组织传统文化讲学活动,学校组织了多次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讲学内容主要是《论语》、《道德经》中相关篇目,学习了《学习<论语>的意义》、《略读<道德经>》《从<道德经>的思想智慧中汲取教育管理创新营养》、《道德经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道德经>中学习学生管理的智慧》《<道德经>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道德经>的养生学》等,学校还要继续开展讲学活动。

  5、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开展剪纸、手绘脸谱等手工艺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取得的成果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使我校顺利通过区级德育示范校的验收!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古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诵读和讲学活动,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和职业道德操守

  开展经典诵读和讲学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活动开展以来,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感觉到需要更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传统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定会有所突破!

  第五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新

  兴

  中

  学

  “国学经典诵读”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在全校师生中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和引导全校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特色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特色教育活动,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领导机构::

  组长:邹家勇

  副组长:彭全忠、杨长军、成员:沈运帮、谭柳琼、黄美男、代妮君、吴实丞、杨政鹏、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音体美教师、科任教师协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沈运帮、代妮君具体办公

  三、实施对象及内容

  对象:新兴中学全体学生,内容:校本教材《学生德育读本》

  四、总体设计

  以“颂读国学经典名言”为主线,以人文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校本教材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五、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

  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远期目标:(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掌握270条名言,熟练背诵《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篇目。

  (2)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教师。(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六、主要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围绕校本教材《学生德育读本》进行品读和颂读,深化“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2、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3、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4、在学科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5、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七、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3年9月)

  1、开展师生培训,通过下发通知、召开培训会议、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展板、条幅宣传等向全体师生全面系统的讲解学习国学精粹的重要性,转变师生的观念,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

  2、2013年9月以前完成《学生德育读本》这一校本教材的编写。

  (二)具体实施建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7月)

  3、活动途径与方式

  (一)诵读活动

  1、班级诵读:晨读、午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将国学精粹与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注重学科整合和渗透。各班要制订诵读计划,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诵读内容写在专栏上,语文教师负责检查落实。每天早读

  及下午上课前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诵读国学经典二十分钟。

  2、国旗下颂读: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由各班轮流开展颂读活动。

  3、颂读内容:七年级:明礼仪35条,修德性60条,爱生命21条,倡节俭18条、弟子规。八年级:立志向85条、爱生命21条、弟子规。九年级:勤学习:47条,爱生命21条,交益友20条、弟子规。

  (二)品读活动:各主任组织学生利用每周五的班会课进行品读活动。品读内容:七年级:知常识、明礼仪,修德性、爱生命,倡节俭五个部分。八年级:立志向、爱生命二个部分。九年级:勤学习、爱生命、交益友三个部分。

  (三)主题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精粹书法赛、国学精粹征文、手抄报等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四)实践活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带动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国学精粹经典诵读活动,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亲子诵读”,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活动展示

  (1)开展《德育知识读本》知识竞赛,(由团委负责)

  (2)开展国学精粹书法赛及手抄报比赛。(由音体美组负责)

  (3)国学精粹征文:要求各班以《学习国学精粹的感受》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由语文组负责)

  以上各项活动,由各教研组自行拟订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归纳总结阶段(2014年7月)

  认真系统地总结国学精粹教育工作经验,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对后续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真正的把国学精粹教育工作做实、做透、做深、做好,使国学精粹教育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岑巩县新兴中学

  2013年9月

篇九: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

  教?什么、怎么教,纲要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

  全覆盖

  :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让我认识?到,国学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启蒙老师?。我们得向启蒙老?师致敬,向精神不?死

  国学之教父

  ?南怀瑾老师致敬。南怀?

  瑾老师的国学?精神,像明灯一样?依然点亮我们的?中国心

  。所以我?们希望国学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我作为?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就是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热爱经?典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暑假破土发?芽,生生不息的成?长。

  暑假每天我?们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自觉行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诵读?的时间,让朗朗的?诵读声,蔚然成风?。暑假不仅是让孩?子《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再熟读成诵。更?主要的是在孩子说?话和行动有没有展?现,特别是与孝教?父母、勤于学业和?出门礼仪等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方面?。孩子们的一点点?的努力,通过融入?到经典诵读而书香?弥家。

  《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每个孩子?要启蒙、要学习、要背诵,?最重要的?要践行,而且不会?随暑热过去而消散?。我们老师要和每?个孩子的父母沟通?,让《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和教育对孩?子来说,就像每天?的穿衣、吃饭用度?一样。我希望国学?的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它的?目的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的价值观找到一个?源头。孩子对这种?国学的关注,我觉?得它是跟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它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纲要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

  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

  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让我认识到,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启蒙老师。

  我们得向启蒙老师致敬,向精神不死国学之教父南怀瑾老师致敬。

  南怀瑾老师的国学精神,像明灯一样依然点亮我们的中国心。

  所以我们希望国学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

  我作为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就是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热爱经典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暑假破土发芽,生生不息的成长。

  暑假每天我们要通过父母和孩子的自觉行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诵读的时间,让朗朗的诵读声,蔚然成风。

  暑假不仅是让孩子《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再熟读成诵。

  更主要的是在孩子说话和行动有没有展现,特别是与孝教父母、勤于学业和出门礼仪等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方面。

  孩子们的一点点的努力,通过融入到经典诵读而书香弥家。

  《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每个孩子要启蒙、要学习、要背诵,最重要的要践行,而且不会随暑热过去而消散。

  我们老师要和每个孩子的父母沟通,让《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中华优秀美德的展现和教育对孩子来说,就像每天的穿衣、吃饭用度一样。

  我希望国学的经典真正的进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嘴上的国学,而是行动中的中国心。

  它的目的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的价值观找到一个源头。

  孩子对这种国学的关注,我觉得它是跟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它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推荐访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 文化教育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