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后练习题阅读教学更精彩6篇

时间:2023-04-30 15:15:09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用好课后练习题阅读教学更精彩

  

  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下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

  如何培养能力呢?首先,坚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其次是默读,五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其次,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

  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

  再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最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

  “应用”。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篇二:用好课后练习题阅读教学更精彩

  

  巧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黄雄飞

  摘

  要:教师创造教学环境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文章思想有着更快地理解。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自主的提出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完全依据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还可以讨论和交流相关问题。阅读可以使学生对中文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吸收,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状态更加积极。

  关键词:问题教学方法;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在课程教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广泛的被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灵活的课堂教学介绍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热情被充分的调动,学习态度可以更加端正。同时,面对问题同学之间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会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被充分发挥,阅读情感也会得到增强,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阅读。阅读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并体会作者思想的能力。作为语文基础教育的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关键。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对汉语阅读的兴趣。提问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到兴趣,学生们迫切的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在听讲时可以更加认真。例如,当老师谈论如何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例如表示动作、颜色、神态的词语,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思考和交流来提高课堂的气氛,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问题是学生开始阅读的主要诱因。如果老师想在阅读教学中将问题教学法融入进去,那么他必须在上课前设计一些情景问题根据课本的内容,以便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他们对阅读课文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阅读,更能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讲解《和时间赛跑》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自己制作配有匆匆音乐的幻灯片并使用多媒体进行播放,通过音乐片段中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幻灯片上。这时老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时间的流逝有何感想?如何珍惜自己的时间?以及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教师通过询问学生与时间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辩论。然后,老师借机引入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学生被教师要求“看题目”,并问学生如何理解这个题目,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发言。老师要求学生理解课文按照自己的想法,第一次阅读课文同学们要思考作者如何与时间抗衡以及他做了什么。老师通过学生对时间和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可以促进教学重点与学生关注点的融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问题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的线索。上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查找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阅读。然后,老师详细解释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句子中包含的动词和名词,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其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推动作用。但是,教师在解释课文内容时不应忽略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无论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出的问题,都会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文章结构。

  在《和时间赛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了解全文的核心内容。之后,老师向学生们讲解课文中的细节,例如作者说他跑赢了太阳,老师可以问学生“作者在跑步时的感觉如何”,并解释说:“尽管我知道人们永远不会快过时间的步伐,但是我们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的分配时间,这会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时间。尽管有时节约的时间很少,但它们却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本文中,老师可以问学生“作者想表达什么”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得到加深,更好的了解到作者的思想。

  另一个例子:在《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体验到肖邦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此前提下,进行课堂问题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句话。向学生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条件下?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他的个性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研究。只有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加深他们课堂提问的水平。问学生为什么肖邦爱祖国还要离开祖国?"“为什么肖邦会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将对祖国的担忧加入进去?”此外,学生还应该理解“分裂”和“陷入深渊”这两个词,从而更好的了解肖邦离开的真正原因。

  四、提高学生总结文章的能力

  在解释完课文之后,老师应指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再次专注于课本。同时,重读有助于学生重新思考和理解。上课前,教师应总结和归纳上课前和上课时遇到的问题,突出课文的主要教学目的,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解决以后的阅读问题。

  五、总结

  教师应善于运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以便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对于阅读教学,他们才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表达,从而使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被更好的领会,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汉义.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46,102.(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长坪中学)

  2020年15期┆47研究

篇三:用好课后练习题阅读教学更精彩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陈瀚明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07期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后练习的应用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运用课后练习题,不仅可以明确语文教学的方向,还可以使学生们在训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经常利用课后练习题导入新知、把握文本内容、落实语言训练。在本文中,就将此做出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后练习题;引导对策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资源,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是教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需要运用到的资源。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讲解了文本之后,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们运用所学。如此教学,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课后练习题的价值,但是却没能将课后练习题灵活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导致课后练习题的价值发挥受到限制。为了解决应用课后练习题的现存问题,我一般这样组织教学活动。

  一、利用课后练习题,导入新知

  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刺激是对所要学习的材料感兴趣。”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使学生自主地走进阅读文本,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是随意而为的,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在探索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时候,我发现课后练习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如,在《童年的发现》这节课的练习题环节,教材中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未知的内容可以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据此,我在组织导入活动的时候,根据教材中的练习题,这样对学生们进行引导:“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对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回忆,有所发现。那么,你们觉得作者发现了有关于童年生活的什么內容呢?作者是如何发现的呢?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你有怎样的发现呢?”如此问题,与文本内容密切联系,而且将作者的童年生活与学生们的童年生活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们在已有生活经历的辅助下,产生探究兴趣,自主地走进文本,探寻问题答案。而且,受如此问题的作用,学生们可以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从一开始就做好上课准备,有利于提高课堂阅读质量。

  二、利用课后练习题,把握文本内容

篇四:用好课后练习题阅读教学更精彩

  

  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就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给出一些建议。

  一、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不够深刻,作为老师需要从学生易于接受的方面入手,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可以在故事开头或结尾提出吸引眼球的问题,或是选择合适的主题对象和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二、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更好地理解文章。问题教学法可以起到深入挖掘文章意义的作用。在讲故事或课外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或有特殊含义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同时扩展其词汇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不同思考角度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从中获得收获。

  三、多角度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在提问时也应多角度思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从多个视角考虑问题。回答问题也应从逻辑、实践、批判等方面展开回答,形成思维的延伸。教学中还要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出不同要求,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互动式教学

  在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学生们提出各种问题,老师则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通过一些小组游戏和讨论,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互相启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增强学习效果。

  五、注重学生思维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老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提出相应的问题。如让学生想象故事的结尾、描绘人物形象等,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变得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主动,获取更多知识和体验。

篇五:用好课后练习题阅读教学更精彩

  

  借题发挥,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优秀范文5篇)

  数:428印刷时间:2008-1-1开

  本:32开

  印

  次:1纸

  张:

  胶版纸

  ISBN:9787300087122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而系统的变革,广大教师在课改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惑和问题,他们不禁发出这样的呼喊——“今日如何做教师”,“如何做优秀的教师”?本套丛书从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角度入手,旨在帮助教师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愿每位读者都能在体验经典、阅读佳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最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力图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新课程到底该怎么上课以及怎样的课堂才更有实效等问题。编者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和关心的内容——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怎样找寻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如何设计好教案、如何导入与引导、怎样的情境更有价值、怎样让预设生成都精彩、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等——人手,并配以系统的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讲解、案例和拓展阅读,是广大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的必备书籍。目录

  开篇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课堂教学的本质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北京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谈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章

  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第一节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余文森教授答“三维目标”四问

  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案例一:如何确定“责任”主题的单元教学目标

  案例二:设计目标要注意五结合

  延伸:“动态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第二节

  怎样找寻和利用身边的资源

  课堂上该利用哪些资源

  案例一:重视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案例二:生活处处皆资源

  案例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延伸:课程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第三节

  如何设计好教案

  什么样的教案是好教案

  教案设计六要点

  教案编写应趋向开放

  案例一:谈中学政治课教案的编写

  案例二:简单并精彩着

  延伸:给教案一个精彩的“教后记”第四节

  板书有哪些讲究

  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板书中存在的细节

  问题

  案例一:高中生物教学常用板书技法

  案例二: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要体现“九性”

  案例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

  延伸:对新教师板书设计的“四点建议”第二章

  实施有效优质的教学

  第一节

  如何导人与引导

  导入要做到“快”、“奇”、“准”

  案例一:“导入”设计的实践与认识

  案例二:巧析标题灵活导入

  案例三:怎样导入物理新课

  延伸:“引导”?“牵引”?

  第二节

  怎样的情境更有价值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

  透析问题情境中的“问题”

  案例一:这样的情境不要也罢!

  案例二:初中科学创设情境教学的探讨

  案例三:《体育与健康》课堂多元情境的创设

  延伸: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怎样让预设生成都精彩

  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点在哪里

  案例一:改诗引起的**案例二:我是怎样捕捉和利用课堂动态资源的延伸:课堂教学要随时准备“二度设计”

  第四节

  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走进真正的合作

  哪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分组的三大误区

  案例一:找准小组讨论的时机

  案例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

  延伸:拨开乌云见彩虹

  第五节

  怎样让学生会发问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案例一:因疑而导,让学生发问

  案例二:在学生的“满堂问”中成长

  延伸: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第六节

  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技巧有哪些

  课堂提问的技巧

  为“问题”会会诊

  案例一:课堂提问的策略

  ……

  第三章

  安排好课后的内容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第一节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余文森教授答“三维目标”四问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问:“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余教授:“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首先,“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其次,“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最后,“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

  第四篇:如何让拼音教学更有效[定稿]如何让拼音教学更有效

  汉拼音是小学生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汉语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再加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时容易感到困难,不易识记。因此,如何使枯燥的拼音符号在学生头脑中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易学、爱学、乐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拼音教学游戏化,在轻松的游戏中读准音、记住形。根据字母的形体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那一个个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

  利用文中插图进行说话,从已经认识的事物引出要认读的声母,通过老师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准音,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图意或联系生活自己编儿歌记住g的读音?

  “鸽子的鸽。”“和平鸽的鸽。”“哥哥的哥。”“割草的割。”“割破的割。”“……”孩子们闪着明亮的大眼睛,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老师再引导,看g的字形,能不能编一首儿歌。“9字加弯ggg。”“q加弯钩ggg。”“o加竖弯钩ggg。”p字反写加钩ggg。”……孩子们通过自己编儿歌,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让孩子紧密结合生活,自己学懂了g的读音和写法。这种方法在很多拼音课堂学习中都能迁移使用,能有效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将拼音教学生活化,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巩固。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声母、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是帮助学生记住发音的好办法。如jqx一课,公鸡、气球、西瓜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发音以后,要与学生的口语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尽量避免大量无意义音节的反复操练。如,教学“ji”的带调读音,也可以编个儿歌来巩固。

  教学三拼音节“jia”让孩子随便加上四声的哪一声,组个词,就不难了。有的说,我选第三声,真假的假;有的说,我选第四声放假的假;我选第一声,大家的家;我选第二声,发夹的夹。难点很快就化解了。生字教学也一样,如“下”,组“下去、下楼、下雨”等等。又如,让学生拼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教室里的物品、家里的日常用品,有时拼家庭成员的称呼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可以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教师要牢牢把握目标,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注音等。也不宜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如,谁和谁不能相拼。要在认识、拼读上下功夫,不要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化、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能让教学内容与孩子贴得更近一些;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拼音,并能用它来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能使孩子们乐意学习、主动学习。

  第五篇: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小学语文专题研讨之五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2、学生不会积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作文教学的要求,更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能做好作文。那么,怎样才能逐步实现这一作文教学目标呢?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

  了。作文就是用文字说话,作者通过它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培养他们的阅读水平。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读书成长袋即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又有学生参加活动的录音,还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

  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吸取养分。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这一切,对于写无疑是不可缺少的;读可以帮学生见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难以亲自耳闻目睹的东西,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它们能为写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更何况有的文章就是在传授写作的原理和方法,告诉读者写作的规律和途径。

  但是,读要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对词语运用、篇章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像秦牧那样先有一篇文章的初步构思,再去阅读,广泛搜集有关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这样,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光彩。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一件苦笑不得的事》《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一件事》、《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

  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正如叶圣陶所言:“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才能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

  如: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们大受启发:

  老师说: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近来,我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微弱的音响;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壮大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说,您说呀!”大家叫起来。

  “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学生听了,个个流露了出“欢喜”的神情。“可我怎么寻找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还没等老师说完,他们就热情地吵断了老师的话语。于是,老师便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他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

  老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点的路线寻找,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教师了。”一阵欢笑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

  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学生就是这样极其乐意地开始了介绍。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明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真切地表达。

  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四、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其实,作文不应该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我想,与各门学科结合起来,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学生在上了科学课后,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组织材料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讨。学生上了数学课,让学生好好体会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练习是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课品质,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学生写科学论文作好准备。同样,上音乐课,把听到的各种声音写下来,把自己听到的每个音符、每段旋律的感受写下来。美术课是关于线条和色彩的,是强化规范训练学生视觉的最好途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一起训练学生观察形体、色彩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自觉地迁移到写作中来。体育课需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教会学生练习各种运动方式,语文老师也可和体育老师一起,让体育老师讲清运动的具体动作后,让学生说一说,再做一做,加深印象,然后作一次小练笔,描写一下体育课所掌握的一次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按顺序地说清每一个动作及要领,进行中有何得失,有什么感受。

  把写作任务交给全体教师,是习作教学的新理念。语文教师若能与大家一起合作,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五、文有好评劲自足

  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作文课主要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为“指导”,二为“讲评”。他崇尚讲评,“讲评”重于“指导”。他认为上讲评课,要研究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最为有力的起点。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后的一个最好表现形式。“讲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讲一讲,评一评。“号”过“脉”,得出诊断结果,再开处方,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讲评课,还要“练一练”。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点,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这样的训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真正的“评讲课”,是一次性的,是“班本化”的。研读这个班的这次作文,只能在“这个班”上“这次课”。这节课只能在这个“班”上,绝不能搬到第二个“班”,上第二次。讲评课,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学。校本培训最能发展教师,而“班本化教学”最能发展学生。

  总之,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是有

  效的作文教学。

  (作者介绍:郧西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室主任,省市小语会会员,十堰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中心研究组、郧西县小学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

  (校对:张光印)

篇六:用好课后练习题阅读教学更精彩

  

  巧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将讨论如何巧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提问策略

  提问是问题教学法中的核心环节。在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提问策略:

  1.直接提问

  这是最常见的提问方式,老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提问方式是通过寻找问题的线索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例如使用引语、词汇、图片和情境等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3.反问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采取反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我思考、总结和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规定范围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是将问题的范围限定在一定的领域内,例如对某个故事、人物、事件或者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提高阅读能力

  在学生阅读一篇新材料之前,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例如: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阅读中提问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关键内容、重要细节和生词等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和分析。例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个描述是用了什么比喻或象征?

  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主题和篇章要素等方面进行提问,目的是总结文章、归纳思路和加深理解。例如:文章有哪些段落?每个段落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三、拓展语文素养

  问题教学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语文素养。例如:

  1.通过问题来注重文化和历史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和分析问题,深入了解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有关情感和价值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老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推荐访问:用好课后练习题阅读教学更精彩 练习题 课后 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