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交流材料汇编

时间:2023-05-05 19:20:06 来源:网友投稿

全市基层D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交流材料汇编(10篇)抓小微短板促整园建强推动小微企业D建有形有效覆盖——*区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区聚力瞄准小微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不足等问题,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篇】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交流材料汇编,供大家参考。

【10篇】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交流材料汇编

全市基层D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交流材料汇编(10篇)

抓小微短板促整园建强

推动小微企业D建有形有效覆盖

——*区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区聚力瞄准小微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不足等问题,坚持“抓园促企、整园建强”工作导向,持续开展“两个覆盖”专项行动,不断推进小微企业园D建提能增效。

一、建立“一三五”工作体系,压实小微园D建责任。

一是组建“一个专班”。由区委两新工委牵头成员单位以及小微集聚的开发区、锦屏、岳林、江口、溪口共34人,组建小微D建专项工作组,分5个团组落实“联街包园”机制,实现一张网指导调度。二是实施“三大行动”。在小微园中开展“单月抓排查”、“双月抓组建”、“常态抓检修”三个专项行动,以D建底数“八个清”为基础,上下联动建立小微园及企业“应建未建”“派员可建”等5类数据库。三是健全“五项制度”。区街两级建立完善“任务、问题、整改”三张清单、D建工作指导员、季度督考审计、周一夜访、驻企专员等工作制度,不断汇聚D建工作强引擎。

二、聚焦“组织力”工作重点,建强小微园党的组织。

一是让党员和骨干聚起来。组织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加强党组织统一管理。同步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全覆盖建立新入职工政治面貌登记机制。二是让基层组织动起来。紧盯企业生产经营痛点堵点,实行“党企联席、党群联动、支部联建、党员联带”的“四联”D建工作法,不断提升党组织影响力、号召力。三是让组织生活活起来。创新搭建“红色大讲堂”“园区初心坊”等特色平台,指导开展春季引才招智、夏季红色献礼、秋季比武攻坚、冬季公益关爱为主题的“四季主题争先活动”,吸引园区职工与党同心。

三、推广“楼(园)事会”工作平台,提升小微园服务能级

一是搭建议事平台。组建楼宇(园区)议事会,楼(园)长由楼宇(园区)党支部书记担任,通过走访联系,收集问题、需求、建议,即接即办或逐级提交、闭环解决,建起汇聚政府、社会、楼宇(园区)的协商共治平台。二是汇聚服务合力。通过推广“红色直通车”“微企管家”等做法,联合市监审管、经贸财税、律协银行开展共建活动,梳理形成“代办清单”36项。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全面推广58众创产业园开发的楼(园)事信息共享系统“楼事汇”,通过深化引领、助力经济、强化服务,打造D建引领基层治理“一键通办”。

四、加大“专项式”要素保障,夯实小微园D建基础

一是选优育强党务力量。实施小微企业“头雁培育工程”,通过新老书记“1+1”结对帮带、推荐参加区级示范培训,安排政策解读、D建实务、实践技能等3大类21项课程,促能力提升。二是建好区域党群阵地。发挥小微园开放性强、分布较集中等优势,将21个党群服务中心组合成5个片区阵地群,统一制发D建阵地“一卡通”,形成党员职工10分钟活动圈。三是加大D建经费投入。加大多元化经费保障力度,根据申报项目数量和完成质量,实行差异化经费补助,形成有项目才有经费补助的工作常态,倒逼园区“抢着干”。

紧扣红色主题主线

全力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市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市牢记***“把革命旧址保护好建设好、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殷殷嘱托,把高标准打造横坎头村、十六户村、柿林村等3个中央和省级红色美丽村庄,作为践行“两个必须”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坚定走好红色D建引领绿色发展之路。去年,横坎头村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聚焦守根护脉,用力打造红色堡垒

引导3个村始终把“建设同根据地一样坚固的战斗堡垒”作为首要目标。以“硬班子”促战斗力提升。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作为新班子干事创业重要平台,指导3个村“一村一策”制定实施方案。以“大党委”促统合力提升。深化推行村级“大党委”制,3个村吸纳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等兼职委员4名。以“微网格”促嵌合力提升。高标准打造五星级前哨支部10个,组建“锋领前哨”网格群,使党的旗帜在红色村每个角落高高飘扬。

二、聚焦全员过硬,用心开展红色教育

把3个村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标准化建强党群阵地。不断擦亮红色地标,2个村创建为宁波市5A级党群服务中心,横坎头村入选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精细化绘制D建地图。发布“*红色手绘地图”,3个村作为关键节点予以单独呈现、重点推荐。常态化开展党内活动。3个村均成为市内外党员干部的“网红”打卡地,省“党课开讲啦”宁波主场活动、宁波市新党员集中入党宣誓仪式等在横坎头村举行。

三、聚焦发展共富,用劲深挖红色宝矿

发挥D建引领作用,把红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强村富民的发展胜势。做大集体经济。创新推出“红锋共富贷”,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去年3个村经营性收入都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横坎头村同比增长113%。带动组团发展。以横坎头村为核心,组成红锋共富联盟、新时代红村D建联盟,串点成线打造D建示范带。提升村民收入。突出“让村民共享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成果”理念,3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

四、聚焦美丽宜居,用情建好红色家园

坚持以红色基因的传承赓续,凝聚党员群众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强大合力。数字赋能基层智治。大力发扬红村传统,结合深化“联六包六”工作法,线上线下联动访民情、解民忧。先锋领衔项目攻坚。3个村开展“梳理式”改造,激发红色细胞活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快速落地。全力答好疫情大考。党员干部聚力筑牢“红色屏障”,去年上虞疫情发生时,十六户村党委快响激活,设置20个卡口24小时守好甬西大门。

“四聚焦四强化”

全面提升村社干部全链条管理水平

——*市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市委聚焦新形势下村社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新要求,主动顺应城乡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村社干部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

一、聚焦“有人选干事”,强化“选聘储备链”

实施“选聘分离”的村专职干部制度,在选举产生村班子成员基础上,聘用一批专职干部管理具体村务,破解村干部能力不适应、精力难到位等问题。开展任前审查,对拟选聘进入村社干部队伍人员,实行镇(街道)初审和市级联审联查“双把关”,去年以来已对157名拟新进人员进行全面审查。推进村级后备干部区域统筹培养,对照每村至少2名、其中40周岁以下的至少1名要求,常态化建立500名左右的村级主职后备人选“人才库”。

二、聚焦“有能力干事”,强化“教育培训链”

将村社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规划,每年安排专项培训资金60万元,市级每年组织村书记、村级后备干部示范培训班,镇(街道)每年对村级班子成员开展7天及以上的针对性培训。依托社会办学机构,开设村社干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社会工作等专业化大专和本科学历班,累计选送899名村社干部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培训。结合D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工作,深化导师帮带制,“D建联盟法”成为宁波唯一入选省委组织部“导师帮带八法”的案例。

三、聚焦“有规矩干事”,强化“监督管理链”

深入完善“一肩挑”后村社党组织书记市委备案和统筹管理,通过推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实现对333名村社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探索分岗物色专业人才、分级组建监督小组、分段实施履职清单、分类推送公开内容的村务监督“四分工作法”,加强“一肩挑”后村社干部监督管理。明确村社干部必备素质清单和履职“十条红线”“四条黄线”,今年已对全市2118名村社干部进行集中过筛。

三、聚焦“有激情干事”,强化“激励保障链”

健全一年一调,稳定增长的村社干部报酬保障机制,财政每年下拨2亿多元资金,村社干部平均年报酬达9万左右。全面实施村社干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四大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切实解决村级干部后顾之忧。对符合条件的村社书记给予参照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目前已有68名退职村社书记享受这一待遇。每年面向优秀村社干部开展招录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

规范村级小微权力

优化“一肩挑”后村社“阳光治理”

——*县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县认真贯彻省市部署要求,主动适应“一肩挑”带来的村社治理格局调整,出台“两高五年行动计划”等“1+X”系列制度,迭代升级小微权力清单、村干部联审联查等数字化平台,全力保障“一肩挑”人员挑得动、挑得好、挑得稳,真正把“一肩挑”的制度优势转化成班子干事“一条心”、村庄发展“一张图”、协同治理“一盘棋”。

一、重构村社干部职责体系,让权力边界更加明晰

一是优化班子运行机制。实行村社班子分工乡镇党委备案制,建立班子成员权力、职责、任务三张清单,优化坐班值班、公章管理、财务联签等制度,形成与报酬提升水平相匹配的闭环式、可追溯责任体系和考评体系。二是优化权力制约机制。制定村级集体工程“五禁止五不准”、村级集体临时用工、养殖塘承包经营等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村账乡管”,细化财务支出联审联签要求,推行“非现金结算”“村务卡”制度,完善“三资”三色预警,切实防止“一支笔”。三是优化联动帮扶机制。深入实施县领导包乡走村、镇干部包片联村、百家机关村村帮、第一书记全日制驻村,上下联动强化帮扶激励。

二、重塑村社干部履职能力,让权力运用更加有效

一是培训提能。以“一肩挑”人员为重点,开展县级全覆盖培训、全方位学历提升,首次开设本科班,并依托“两山”领雁学院开办专题培训班,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逐年提升8%以上。二是导师帮带。以优秀村社书记、退出现职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为主体,建立53个导师帮帮团,全覆盖帮带新任村社书记,通过传思想、授经验、帮工作、带作风,帮助解决难点堵点600余个。三是赶考赛绩。县级集中举办百村立功竞赛十年扬帆启动仪式,镇街每季度开展村社书记擂台,全域推进共富联盟建设,下拨专项奖励资金172万元,评选产生12名县级金雁书记,15名村社书记入选省市兴村(治社)名师、担当作为好支书。

三、重建阳光治理监督体系,让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一是优化议事对账45条。绘制45张村级权力事项议事规则流程图,明确每项的具体实施主体、事项来源依据、运行操作流程、公开公示要求、违规责任追究等五方面内容,让干部群众“看图说话”“照单办事”。二是实施阳光治理12条。五部门联合制定村社干部监督12条,推行“一肩挑”人员“四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重大问题线索提级处置、“五险一金”廉政风险干预以及村社全覆盖巡察等制度,形成班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良好格局。三是打造数智监督36条。充分发挥36条发源地优势,围绕八大核心业务,重构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数智化”平台,构建“部门全线联动、项目全程跟踪、数据全面共享”的动态监管闭环。

创新流动党员双向协同管理

激发队伍活力战力

——*县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去年3月以来,*县聚焦流动党员“来去难掌握、作用难发挥、表现难评价、管理难长效”等老大难问题,以中组部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为契机,开发应用系统,创新双向协同管理,推动教育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流动党员管理应用系统纳入“浙里红色根脉强基系统”子场景。

一、重构组织体系,变“两不管”为“两地管”

针对“属地管不到、驻地管不了”难题,建立“驻地管理为主、属地联络为辅、两地双向协同”组织体系,构建1个县管理服务中心、18个镇服务站、400余个村(社、企业)服务点的县镇村三级管理架构,创设本地流出、本地流入、本地驻外流出和外地驻本地流入等四类流动党组织,并带动成立流动团工委等“自治型”群团组织和“品牌化”服务队伍,有效推动“以外管外、以外治外、以外服外”,实现“离乡不离党”。

二、重塑管理流程,变“松散型”为“紧密型”

出台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全链条打通排查、入库、分类、管理、考评、处置等6个关键环节,重点借助“村(居)民说事”“D建微网格”“党员联户”等机制全面摸清底数,建立流动“地点+时间+频率”分类体系,细分短期、高频、长期、境外和待吸收发展等5类,实行差异化管理,并建立“共性+个性+红线”指标体系,制定11项配套制度,实行日常动态排名、年底综合考评,实现“流动不流失”。

三、重整应用场景,变“纸上管”为“掌上治”

设计开发流动党员管理系统,设置流出管理、流入管理、综合查询、数据统计、分析应用场景、智能预警等6大功能模块,横向打通流出流入两地、纵向贯通县镇村三级,多维共享流出党组织、流出原因、流出日期等23个要素信息,实时监测组织生活、志愿服务、党费缴纳等数据,进行量化评分、智能预警,实现全天候监管。2022年3月已在杭州市拱墅区、宁波市*区和*县试点运行。

四、重建共享机制,变“异乡人”为“一家人”

出台流动党员考评细则,引导建设他乡、回报家乡、服务老乡。“乡音说事”优治理,依托“乡音驿站”等平台,组织流动党员说民生难事、办关键小事,解决难题诉求159件,化解矛盾纠纷371起。“乡情招商”促发展,聘请该群体担任镇乡(街道)招商助理,通过党员联老乡、老乡带项目,助力共同富裕。“乡邻协助”惠民生,依托社区共治理事会等平台,吸纳流动党员并设岗定责,助推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涌现出“党员巷长”等服务品牌。

强化红色赋能发挥实质作用

“D建帮办”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区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区围绕强化企业党组织实质作用发挥这一关键,打造全域联动的“D建帮办”机制,为企业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一、系统架构“帮办”矩阵,让“有困难找组织”成为常态

紧扣“强化D建引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构建“1+2+N”帮办服务三级网络架构。“1”:即发挥区委两新工委牵头作用,以“三单一表”压紧压实各成员单位职责,强化部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2”:即发挥区行政服务中心和81890求助服务中心“枢纽”作用,串联起各方资源,打通“中梗阻”、当好“店小二”,切实提升帮办质效。“N”:即发挥帮办站点“触角”作用,整合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连点成线构建“15分钟”帮办网络,畅通D建引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二、综合集成“帮办”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助企发展优势

围绕“稳企业、强服务”要求,以D建引领加强资源统筹、提供支撑保障。一是整合“帮办队伍”。由各镇乡(街道)两新工委牵头,整合辖区条线力量组建“D建帮办”队伍,分片深入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二是汇集“高频需求”。以“五帮”服务为核心,制定企业高频需求事项帮办项目清单,提供60余项“共性+个性”服务,帮助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经营方面发挥作用。三是链接“红色伙伴”。通过党组织搭台强化优质资源汇集,联合区律师行业党委在镇乡街道全覆盖建立“锋领律师驿站”,联合区金融行业联合党委推出“锋领e贷”“慈善信托”等“红色产品”,让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有资源、有渠道、有实效”。

三、赋能提升“帮办”能力,推动“发挥实质作用”常态长效

聚焦抓常态、抓长远,完善工作保障机制,推动帮办助企取得长久实效。一是全科培训强能力。开设“红色旗手训练营”,采用“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分享共享+入企提升”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定期开展D建帮办员和两新党务工作者综合业务培训,累计举办4期、培训结业183人。二是闭环管理强解难。健全问题收集、流转办理、协同破难、评价反馈于一体的帮企助企工作链,以问题解决率、企业满意率倒逼精准服企。三是督查考核强保障。完善“立体化”D建帮办考评体系,各镇乡(街道)两新工委和企业党组织对帮办站点和帮办员实行双向评议。

下步,将在三个方面聚焦用力:一是强化数字迭代赋能。谋划升级打造“锋领红帮”数智赋能平台,推动服务“扁平化”“精准化”。二是深化机制创新重塑。建立诉求“三级闭环”、帮扶“必办反馈”、评价“赛马争先”三大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全覆盖推进、全领域统筹、全过程考评的D建帮办工作格局。三是推动作用发挥跃迁。探索推广“重点问题关注清单”,不断深化“红色互动”,更加精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D建引领帮企助企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D建赋能聚力变革重塑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壮大

——*区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促村级集体经济迭代提升,跑出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加速度,6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平均达515万元,经营性收入平均28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9。

一、组织变革聚合力,集体经济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合作共赢”

一是“D建联盟”组团化发展。深化全域D建联盟建设,推动村集体“手拉手”共同发展。慈城环云湖D建联盟,通过集体土地流转收回原本废弃的农舍校舍,建成宁波两新红领学院,开发“重走三五支队”沉浸式红色线路,旅游人数年超10万人次。二是“强村公司”统一化运营。由镇街党(工)委牵头,村经合社参股组建强村公司,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让乡村“资源”变“资本”。三是“金桥行动”常态化帮扶。持续推进村企结对D建“金桥”行动,推动村企要素互换、优势互补。慈城镇公有村与太保寿险结对,共同打造“太爱萝卜基地”,三年来累计销售萝卜10多万斤,帮助村里增加收入40多万元。

二、迭代重塑挖潜力,集体经济既要“注重效益”,又要“持续发展”

一是以“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级。以高新产业发展为导向,引导村集体“腾笼换鸟”,提高村级发展能级。甬江街道河东村拆除8万余平方米的石材城,引入“国际汽车城”,成为区域治理、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样板。二是以“拆后利用”推动融合治理。加大违法物业拆后利用力度,通过合法硬化改造闲置或边角绿化地,建设便民停车场、生态公园等民生项目,既缓解“停车难”,又助力村集体增收。三是以“乡野办公”吸引人才归谷。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归谷”计划,强化“以才引财”吸引各类文创企业,打造乡村新产业集聚区。

三、美丽经济增活力,集体经济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分类施策”

一是“精品农业”推动。持续打响“*农好”品牌,通过发展白茶、蓝莓等特色农业,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互促增长。二是“生态旅游”带动。提升山水生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经济等产业促进集体增收。毛岙村建成生态公园、环村登山步道、环湖自行车道等,吸引精品民宿入驻,成为长三角闻名的民宿生态村。三是“两非整治”撬动。村集体建立闲置农田信息库,集中流转进行基础设施改造,通过集中出租形成规模经济。

四、数字赋能激活力,集体经济既要“触网上云”,又要“保值增值”

一是“直播+”赋能产业发展。在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中推动集体经济增收,实现从“房东经济”向“直播经济”转型。虹星村建立盆景直播基地,开展近百场的“苗木书记”直播,电商销售近1500万。二是“数字+”强化三资监管。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智”管家系统,对所有资产信息形成“一物一码一图”入库,聚焦10类风险事项建立红、橙、黄三色交易预警机制,覆盖全区村集体经济近2万条资产信息和51亿元的资产总额,真正做到“零漏洞”“家底清”。

抓深小区D建激活“神经末梢”

推动D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区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区聚焦建设变革型组织、提高塑造变革能力,持续抓深做实小区D建,把党的组织体系向小区延伸,把党的领导落到基层末梢,构建D建引领居、物、业“三位一体”小区协同治理体系,有效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有力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一、坚持组织向小区延伸,筑牢家门口的红色堡垒

坚持“支部建在小区上”,制定出台加强小区业委会和物业D建“1+3”政策文件,在全覆盖成立业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基础上,146个小区成立与网格高度契合的小区党组织,42家物业企业采取单建、联建等方式实现D建全覆盖。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146名社工、55名业委会委员进入小区党组织班子,116名业委会主任与业委会党支部书记“一肩挑”,党员业委会委员占比达63.9%,金邑水岸小区业委会党支部获评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坚持资源向小区集聚,激活最强劲的红色引擎

发挥社区大党委统合优势,广泛开展小区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结对共建,梳理托幼助老、法律援助、医疗卫生等15类资源清单,精准匹配居民需求清单,累计推出“童心向阳”“公益集市”等55个服务项目清单,广受居民好评。建立由小区党组织召集,业委会、物业企业、业主代表等共同参与的“红色物业联盟”,把居民自治互助站作为“红色议事厅”,通过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三会协商”,大事小事实现“党员首议、各方共议”,物居矛盾解决率达80%。对照未来社区标准试点建设4个“镇红•邻里中心”,入驻“镇红先锋”驿站、“甬爱E家”等服务平台,配备“红色物业联盟”智治中心实时感应群众需求,开发“云享车轮食堂”“智慧养老”“时间银行”等10多个应用场景,数字赋能打造小区温情港湾。

三、坚持力量向小区下沉,催生扎下根的红色动能

依托“连心解忧”发动42名区领导联系社区、4411名机关在职党员进小区报到,组团包联开展教育宣传、邻里互助、文明监督等“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900余次,助推常态化疫情防控、抗台防汛、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10多项重点工作提质增效。教育引导居民发挥“主人翁”意识,小区党组织带领居民共同解决反映集中的环境差、停车难、秩序乱、小广告多等225个急难愁问题,让制止违章搭建、侵占绿地等个体行为成为居民自发治理行动。完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难题积极导入多部门力量,党员“三带头”发动居民齐心参与,累计完成254万平方米项目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受益居民达6.7万余人。

融入队伍建设坚持系统发力

全面提升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水平

——*区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区聚焦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坚持融入队伍建设全过程全链条抓教育,系统谋划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为打造适应现代化建设新要求的党员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一、在加强全方位立体化铸魂上聚力用劲,着力做强内容体系

突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位任务,多维度加强内容开发供给,持续强化立根铸魂。一是运用特色资源讲好理论课。深入挖掘***视察宁波*时重要讲话等宝贵财富,开发《牢记殷殷嘱托》系列课程,结合“党课开讲啦”活动送教下乡1200余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一贯到底。二是依托发展成果讲好实践课。精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例,分领域推出对外开放、智能制造等6条研学线路,近3年组织35万余人次实地观摩学习,推动广大党员在现场体验中增强内生动力。三是传递榜样力量讲好示范课。结合DS学习教育,生动讲述张人亚等革命先辈、朱红明等重大典型以及各领域身边榜样的初心故事,感召激励党员实干争先。年初战疫中,全区2.5万名党员火速集结,1天实现社区清零,彰显强大战斗力。

二、在加强全场景精细化育人上聚力用劲,着力做优教学体系

适应新时代党员队伍特点需求,聚力优化教学组织,抓细抓实各类教育形态。一是分层分类开展集中轮训。每年制定大轮训计划,区里提级举办村社主职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新发展党员培训班。区街两级党校按每年不少于1/4比例分期推进党员普遍轮训,现已完成76%。二是严实规范组织集体学习。全面落实支部“第一议题”制度,每月推送理论学习“资料包”。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周二夜学36法”,在企业创设“午间课堂”,在村社创新推出“凉亭党课”,提升学习整体质效。三是创新手段抓实党员自学。依托“宁波红”开辟“党课直播间”开讲近百场。一体贯通教育和管理,开发“甬上红领”数字化应用场景,动态记录党员学习情况,与年度民主评议挂钩。

三、在加强全要素集成化支撑上聚力用劲,着力做实保障体系

坚持全区一盘棋,推动各类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共用,不断夯实党员教育基础保障。一是织密阵地网络。充分发挥区、街道、村社“1+11+N”党群服务中心矩阵功能,建好张人亚党章学堂、灵峰工业社区等20个示范基地,建立50个开放式主题党日教学点,构建形成15分钟红色教育圈。二是统合教学力量。招考36名社工身份的党务工作者专门从事党员教育工作,街道组织员兼职负责街道党校日常工作,具体抓好党员培训。组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陈军浩等领衔的50人“红领讲师团”,广泛吸纳优秀支书、专家学者等各方力量,不断壮大师资队伍。三是扣紧责任链条。把党员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抓基层D建述职评议考核,建立健全基本指标亮灯预警、重点项目晾晒比拼、特色工作“一街一品”等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推动任务落实。

创新机制变革重塑

高质量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D建工作

——*区委组织部基层D建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区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D建工作“谁负责”“怎么建”“力量弱”“起作用”等难题,探索推动机制创新、变革重塑,以高质量D建引领助推高水平发展共富。

一、以D建统领为方向,探索“大统筹”工作机制

强化政治引领机制,健全“第一议题”制度,接续培养“红色旗手”,开辟“红匠云听”“码上学DS”等学习场景获央视点赞。完善条抓块统机制,成立行业党委,推进重点企业党组织提级管理,形成条块结合、属地兜底的D建业务双融合工作体系。创新统分结合机制,组建“鄞光溢彩”指导团,通过发布D建工作任务指导书、选派D建指导员等,加大支持指导力度。

二、以组织变革为抓手,探索“大联盟”组建机制

“龙头”带动组联盟,按照头部带下游、平台带网点的原则组建联盟,如贝壳找房组织门店共建“社区好邻居”,开展“党员经纪人线上亮身份”行动等,不断放大强企示范优势。区域共建组联盟,在楼宇园区以“1+N”模式建联盟,整合资源开展“红色互动”服务,如集盒创客D建联盟成立宁波首家直播人才孵化基地,培训学员近千人,经济效益超百万元。项目牵引组联盟,组织重点快递物流企业与特产富产村、电商发展村组建“快递进村”项目D建联盟,进一步便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

三、以服务关爱为导向,探索“大整合”集成机制

统合资源建驿站,多方联动建成“甬爱e家”117个,推出小哥服务资源地图,“零成本”开发导览小程序,实现一键即达。统合力量强保障,发动律师行业党委开展“阳光8号”法律服务,举办技能比武,创业就业培训等惠及新就业群体5000余人次,刘祥等一批受助快递小哥向青苗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统合服务促共享,组建“鄞领服务联盟”,驻楼进企送服务,征集“公益创投”项目,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托管、相亲交友等“关键小事”。

四、以发展共富为目标,探索“大动能”激发机制

全链条赋能发展,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联动抓好上下游企业D建,推动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获益。全体系赋能治理,行业党委探索网络宣教、网络问政等7条柔性治理路径,以“甬爱e家”为依托,建立“报到机制”,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网格。全员化赋能社会,健全完善激励制度,设置先锋岗位,鼓励新就业群体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精神文明宣传员、服务群众志愿者。

推荐访问:工作重点 党建 汇编 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交流材料汇编